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科胸腹部肿瘤调强适形放疗(IMRT)摆位误差情况,为放疗计划靶区(PTV)的设定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胸腹部肿瘤患者20例,在放疗过程中利用射野影像系统(EPID)每周拍摄正侧位电子射野图像1-2次。在EPID下将电子射野图像与数字重建图像(DRR)配准,测定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240张电子射野影像中,212张(88.3%)误差不大于3mm,232张(97.0%)误差不大干5mm。总体系统误差分别为X轴(-0.78±1.49)mm、Y轴(-0.18±2.34)mm、Z轴(0.24±1.60)mm,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则分别为0.35mm、0.60mm和0.35mm。计算得出X轴、Y轴、Z轴的MPTv值分别为3.96mm、6.28mm、4.25mm。结论胸腹部肿瘤调强适形放疗尽管有真空垫、热塑面模等体位固定装置,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摆位误差,建议通过摆位误差的监测和纠正提高放射治疗的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适形调强放疗摆位误差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摆位误差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3月到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114例腹部肿瘤施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第1组43例自由状态下摄取电子摄影装置(EPID)影像资料;第2组35例为吸气末屏气状态下摄取EPID影像;第3组46例进食后60min摄取EPID影像,每组每周摄取正侧位两张EPID监控影像,通过iViewGTRelease3.2b134软件系统与计划系统重建获得的DRR图像进行匹配。结果自由状态下摆位误差平均数值为X轴2.1mm、Y轴3.1mm、Z轴2.9mm、波动值X轴±2.4mm、Y轴±3.7mm、Z轴±2.6mm;吸气末屏气状态下摆位误差均数值为X轴2.0mm、Y轴1.7mm、Z轴2.5mm,波动值为X轴±2.3、Y轴±1.7、Z轴±2.5mm;第3组饭后60min摆位误差均数值为X轴2.0mm、Y轴2.9mm、Z轴2.7mm,波动值X轴±0.8mm、Y轴±3.5mm、Z轴±2.3mm。结论呼吸运动对适形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大于饮食对所引起的放疗误差,呼吸运动主要影响Y轴方向,进食主要影响X轴方向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In Room CT与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技术测量分析头颈部肿瘤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摆位误差,并评价In Room CT在放疗中摆位修正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施行IGR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0例,每周1次于放疗前行EPID摄片后,行In Room CT扫描, 将EPID图像与DRR、In Room 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得出摆位误差值。以In Room CT的误差值进行修正后放疗,放疗后再行EPID片的拍摄并与 DRR配准。计算三组数据的均值、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放疗前EPID组与In Room CT组在X,Y轴方向配准结果较为相近(P>0.05),Z轴方向( P<0.05);通过修正前后EPID配准比较,应用In Room CT修正,缩小了放疗摆位误差,Y、Z轴方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n Room CT与EPID图像都能很好地验证放疗靶区位置。In Room CT图像可以分析三维方向的影像误差,降低了EPID图像因影像重叠对摆位误差所产生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患者调强适形放疗(IMRT)摆位重复性及误差情况,从而确定摆位扩边的大小.方法 选取IMRT的宫颈癌患者36例,放射治疗过程中利用射野影像系统(EPID)每周拍摄正侧位电子射野图像1~2次.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下,将电子射野图像与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比较,测算出X轴、Y轴、Z轴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总体系统误差X轴为(-0.80±1.49)mm,Y轴(-0.19±2.32)mm,Z轴(0.21±1.59)mm,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分别为0.40 mm、0.63 mm和0.38 mm.计算出各个方向的摆位扩边值分别为4.01 mm、6.25 mm和4.23 mm.结论 通过对摆位误差数据分析,可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测量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每周通过EPID测量一次摆位误差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拍摄350张正侧位验证片,获得350组摆位误差值.其中89%的误差值≤5 mm,98.2%的摆位误差值≤3 mm.测得在X、Y、Z轴方向的MPTV值各为:2.58 mm、3.80 mm、4.34 mm.结论 EPID在测量宫颈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其测量的误差值而计算出的扩边值符合临床放射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精度。方法 应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对36例食管癌患者每周拍摄1次正侧位验证片,与CT定位重建影像DRR进行对比,并测量出X轴(左右),Y轴(头脚),Z轴(前后)的摆位误差。结果 误差主要发生在头脚,其次是左右,前后误差最小。结论 通过36例食管癌患者摆位误差数据,分析食管癌体膜摆位误差产生的原因,提高摆位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测量和分析本院直肠癌三维适形放疗的摆位误差,并依此计算CTV外扩PTV边界的大小。方法选择47例直肠癌患者,每例患者分别于第一次治疗前及以后的每周拍摄正、侧位电子射野图像(EPI)各一张,并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系统中的数字重建图像(DRR)比较,测定出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总体系统误差x轴为(-0.83±1.51)mm,Y轴(-0.21±2.33)mm,Z轴(0.23±1.58)mm,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则分别为0.42mm,0.65mm和0.37mm。计算得出我科直肠癌3DeRT外扩PTV的理论边界在X、Y、z轴分别为4.06mm,6.28ram,4.21mm。结论通过对摆位误差数据分析,得出的我院直肠癌3DCRT外扩边界大小,使我院的直肠癌3DCRT的计划设计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的摆位误差来源与摆位扩边估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36例肺癌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使用KV级Varian机载影像系统On Board Image(OBI)来拍摄射野片,在系统中将拍摄片与计划数字重建射野图像(DRR)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两者之间的偏差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采用OBI引导技术统计所需时间为,摆位时间(49.2±15.3)s;图像获取时间(146.8±16.1)s;治疗总时间(812.4±197.3)s。放疗后3个月复查,CT扫描局部肿瘤缩减有效率为100.0%。完全缓解(CR)23例,部分缓解(PR)13例。急性期放射反应,放射性皮炎2例(5.56%),均为1级或2级;放射性肺炎2例(5.56%);放射性食管炎1例(2.78%)。将入组肺癌患者摆位后拍摄的162张靶区位置OBI图像与DDR图像中的骨性标志点进行匹配比较,测量出左右方向(X轴)、头足方向(Y轴)、胸背方向(Z轴)的摆位偏差数据。其中系统误差值为:X轴2.27mm,Y轴4.72 mm,Z轴1.16 mm。随机误差值为:X轴1.24 mm,Y轴2.13 mm,Z轴1.41 mm。利用CTV-PTV扩边公式计算出患者调强放疗技术的总体摆位偏差的外扩边界数据估计值。其中X轴5.41mm,Y轴10.93mm,Z轴3.31 mm。结论:OBI引导调强放疗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其中精确的定位、摆位是提高放疗局部控制率、减少放疗反应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盆腔部肿瘤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分析误差的原因并加以控制,以提高放疗准确性.方法 选取40例盆腔部肿瘤患者,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拍摄验证片,将验证片和计划靶区影像图进行误差比较.结果 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误差分别为(2.10 ±1.25)、(2.65 ±1.60)、(2.40 ±1.50)mm.结论 对于盆腔部调强放疗的患者,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扩边范围为左右6.13 mm,头脚7.75 mm,前后7.05 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盆腹腔肿瘤精确放疗的摆位误差,对摆位技术进行规范及改进。方法 60例盆腹腔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利用瓦里安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比分析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位影像重建的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RR)和前正侧位验证影像情况,同时测量患者前后、左右及头足方向误差情况。结果患者左右及头足方向是盆腹部摆位误差发生的主要部位,本组患者摆位平均误差均在3 mm之内。结论对导致摆位误差发生的原因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同时对摆位技术进行规范及改进,是提高摆位精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重点探究盆腔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摆位误差大小,并为盆腔肿瘤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设计情况下的CTV外放PTV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凭据。方法抽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116例癌病患者,其中宫颈癌85例,子宫内膜癌9例,直肠癌22例;女患者101例,男患者15例。对所有患者行俯卧位盆腔三维适形放疗。结果 116例患者中出现摆位误差27次,人与人、次与次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摆位误差最大为正位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范围为0.65 cm,摆位误差≥1 cm出现6次,基于测算总次数其比重约为22.22%,其中3次误差≥2 cm;侧位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范围为0.64 cm,稍小于正位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范围,摆位误差≥1 cm出现8次,基于测算总次数其比重约为29.63%;侧位前后方向摆位误差范围为0.45,摆位误差≥1 cm出现10次,基于测算总次数其比重约为37.34%;正位左右移动方向摆位误差范围为0.36,摆位误差≥1 cm出现3次,基于测算总次数其比重约为11.11%;总之,基于三维适形放疗盆腔肿瘤,摆位误差最小为左右方向,居中为前后方向,最大为头脚方向。结论基于三维适形放疗盆腔肿瘤,摆位误差最小为左右方向,居中为前后方向,最大为头脚方向;在CTV外放PTV使,均需要对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以及头脚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过程中电子射野影响系统(EPID)对摆位误差的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放疗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疗时实际的照射图像与计划生产的数字化重建X线片技术图像进行比较,分别测定X轴(左右方向)、Y轴(前后方向)和Z轴(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头颈部的X轴(左右方向)在校正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和腹盆部的Y轴(前后方向)在校正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EPID能有效地对体部肿瘤放疗期间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为放疗外扩计划靶体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莹莹  王凡  陈香存  肖亮 《安徽医药》2017,21(5):873-875
目的 比较宫颈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滑轨CT(CT on rail)与电子射野影像(EPID)测量的摆位误差,评价CT on rail在宫颈癌IG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进行宫颈癌IGRT的病人15例,每周扫描一次EPID正侧位片和CT on rail图像,将EPID拍摄的正侧位片与数字重建影像系统(DRR)进行配准,CT on rail图像进行灰度配准和骨性配准,得出三组X(左右)、Y(头脚)、Z(腹背)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最终对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 on rail灰度配准组所测摆位误差均明显小于EPID组 (P<0.05);骨性配准组Y、Z轴的摆位误差明显小于EPID组(P<0.05),灰度配准组在X、Y轴的摆位误差较骨性配准组缩小,尤其在Y轴上(P<0.05).结论 在宫颈癌IGRT中,CT on rail较EPID 能更好地测量摆位误差,使放疗靶区更精准;在采用CT on rail引导宫颈癌IGRT时,灰度配准优于骨性配准.  相似文献   

14.
盆腔肿瘤常规放疗摆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重复摆位验证的测量数据分析,找出误差原因,提高放射治疗重复摆位的准确度。方法 20例接受盆腔放疗的患者通过真空固定袋仰卧于床上定位并拍摄定位片,进行等中心方式放疗,每周拍验证片,与原定位片比较,测量摆位误差。结果通过20例患者,共166张验证片和原始定位片相对比,X、Y、Z轴误差分别为(0.49±0.28)cm、(0.3±0.19)cm、(0.6±0.24)cm,正、侧面移位旋转为(6.9±2.5)°、(4.8±2.7)°。结论盆腔肿瘤放疗中重复摆位存在一定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考虑与患者关节活动、年龄、胖瘦、放疗工作者的素质、设备质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精确定位摆位照射技术的应用及可能出现的摆位误差,提高鼻咽癌放疗质量.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共59例经病理或MRI诊断证实为鼻咽低分化鳞癌无远处转移患者,采用精确定位摆位和照射技术,全程实行调强放射治疗.治疗前拍摄一次正、侧位验证片,治疗过程中每两周实时验证一次.结果 59例患者积极配合并全部完成全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放疗结束一月后CT复查,肿瘤消退率100%,仅36例患者出现口干.结论 鼻咽癌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疗,最大限度地把剂量集中在靶区内,减少了正常组织副反应,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严格的质量保证和精确的定位摆位可减少摆位误差,是调强放疗成功实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射野影像系统(EPID)测量颈胸部肿瘤应用头颈肩体热塑膜放疗的摆位误差,并计算出计划靶区(PTV)的外扩范围。方法放射治疗的颈胸部恶性肿瘤患者20例,制作头颈肩体热塑膜,通过比较计划射野参考图像(DRR)和实际射野验证图像(EPI)相关骨性标记的位置偏移,计算出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并由公式MPTV=2.5Σ+0.7σ分别计算出不考虑与考虑靶区内扩边的具体MPTV值。结果 20例患者在三维方向上的摆位系统误差标准差分别为0.95mm、0.26mm和0.57mm,随机误差标准差分别为1.46mm、0.53mm和0.99mm。不考虑靶区内扩边的MPTV值分别为3.4mm、1.0mm和2.1mm,考虑的为7.38mm、6.62mm和6.88mm。结论颈胸部肿瘤患者应用头颈肩体热塑膜固定,体位重复性和准确性均相对较高;实测本院放疗中心的MPTV值,使制定的精确放疗计划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调强适形放疗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通过完善切合实际的临床质控制度、成立科主任为首的质量控制小组、建立调强适形放疗精度验证和剂量验证队伍、加强适形放疗流程的环节管理、制订单病种肿瘤调强适形放疗的规范、重视放射治疗设备和放射治疗物理技术的质量控制以及加强放射治疗员工培训等工作开展质量控制。结果发展成为拥有三台进口加速器的地级市放疗中心,近1万张胶片精度验证,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为(1.8±0.6)mm,胸部肿瘤摆位误差为(2.4±0.8)mm,腹部肿瘤的摆位误差为(2.6±0.9)mm,剂量验证的首次通过率为98.0%,二次剂量验证通过率近100%,单病种放疗疗效达到国内大型放疗中心同等水平。结论在肿瘤调强适形放疗中进行精度验证和剂量验证、加强环节管理、重视放射治疗设备和物理技术等的全面质量控制是切实可行和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模拟定位系统在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5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体模制作、CT定位和放疗计划的设计。治疗中心精度的验证:对复位后的治疗中心进行层厚2mm的扫描,经计算机重建后的复位中心与放疗计划的治疗中心,即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进行对比,测出其在X,Y,Z轴方向上的误差;治疗中心准确度验证:利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拍摄0度和90度的射野验证片,通过与DRR对比,计算出实际治疗中心与放疗计划中心在X,Y,Z轴上的误差。结果 CT模拟过程成功率100%。治疗中心精度验证显示,宫颈癌在CT模拟的复位中心和放疗计划治疗中心在X轴误差为1.5mm,Y轴为3.0mm,Z轴为2.0mm;准确度验证显示,宫颈癌在加速器的实际治疗中心和放疗计划治疗中心在X轴误差为2.0mm,Y轴为3.5mm,Z轴为3.0mm。结论 CT模拟定位是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中的重要环节,其定位的精确度高,误差小,能使周围的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周士忠  李克新 《江苏医药》2013,39(12):1468-1470
目的 探讨降低头颈部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措施,提高调强放疗的质量.方法 选择头颈部调强放射治疗患者26例,利用头颈肩底板和头颈肩面膜进行体位的精确固定,通过技术员细心规范的摆位,以及首次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机载锥形束CT(CBCT)扫描,治疗过程中每周至少1次CBCT扫描,取得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误差数值,进行判断和在线纠正摆位误差.结果 26例患者进行122例次CBCT扫描位置验证,其中首次摆位26例次,治疗过程中96例次,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数值减小,治疗体位重复率高.所有患者能顺利完成放疗计划,肿瘤局控率97.2%,完全缓解81.4%,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质量控制,技术改进,可以保证治疗体位的重复性,使摆位误差降到最小,达到调强放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面膜固定辅助体表标记在头颈部肿瘤放疗重复摆位中的作用。方法:对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无体表标记点,一组为有体表标记点。通过患者每周1次在模拟定位机下拍正、侧位片的方法,比较有无标记点靶区中心的偏差。结果:无标记点X、Y、Z轴方向平均偏差分别为2.5mm,2.9mm,2.7mm,偏差总平均值为2.7mm。有标记点X、Y、Z轴方向平均偏差分别为2.1mm, 2.3mm,2.2mm,偏差总平均值为2.2mm。结论:面膜固定辅助体表标记提高了头颈部肿瘤放疗摆位的重复性和治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