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58例颈动脉硬化狭窄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部分患者症状改善,术后1例患者发生颈部血肿,2例发生脑梗死,1例一过性声音嘶哑。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应作好围手术期处理,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介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致脑缺血的经验。方法: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患者20例在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20例中,1例因术中发现颈内动脉颅外段已完全纤维化而放弃手术,1例术后半月病变颈内动脉再闭塞,其余18例疗效满意,未再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致脑缺血有效、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闭塞症7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文  John.Gurry 《新疆医学》2003,33(1):27-2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方法:对79例颈动脉闭塞硬化症的病人采用颈动脉内膜剥除加补片的手术方法,通过疗效分析,总结手术经验及手术适应症。结果:79例中,1例术后发生轻度中风,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其余均痊愈出院。随访期内无短暂脑缺血发作。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硬化闭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E)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疗效.方法 42例颈动脉硬化狭窄,其中有慢性脑缺血症状7例,一过性脑缺血症状(TIA)23例,12例无症状;术前均行彩色超声波显像、DSA动脉造影或CT和MRA扫描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65%~95%;在颈丛麻醉或全麻下行CAE,术中置放动脉转流管14例;手术方法:经典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8例和外翻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4例.结果 术后随访3~20个月,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TIA症状消失,5例仍有轻度慢性脑缺血症状,1例手术后4天出现脑栓塞,经治疗后症状缓解;36例脑部供血有明显改善.结论 CAE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19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及脑部多普勒检查,所有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缓解,脑部供血均有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再次发生脑卒中事件。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11月~2006年7月手术治疗的6例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所有患者明确颈动脉狭窄70%~99%,术中放置颈动脉转流管,常规应用补片修复成形,常规使用肝素抗凝。结果本组中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暂时性的声音嘶哑,1例出现颈部血肿,重新止血缝合恢复正常。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颈动脉通畅。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一种简单、较为安全的方法。术中精细操作,合理使用转流管、补片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方法确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27例,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所有病例均采用转流管维持脑部供血,剥离颈动脉斑块。结果27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脑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后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术后随访6个月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6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11月-2006年7月手术治疗的6例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所有患者明确颈动脉狭窄70%-99%,术中放置颈动脉转流管,常规应用补片修复成形,常规使用肝素抗凝。结果本组中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暂时性的声音嘶哑,1例出现颈部血肿,重新止血缝合恢复正常。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颈动脉通畅。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一种简单、较为安全的方法。术中精细操作,合理使用转流管、补片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俊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25-352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接诊22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共行24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无患者死亡,24次手术均非常成功;手术时间50 min~110 min,平均(60.15±10.2)min;颈动脉阻断时间8 min~20 min,平均(12.6±1.2)min。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下血肿,术后3 d内有1例患者出现口角歪斜,同时伴有一侧肢体肌力衰退,术中1例患者舌下神经损伤;术后4个月1例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另21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中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内膜剥脱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35例行颈动脉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成功率93.3%,术后3年再狭窄率14.3%;支架植入术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年再狭窄率18.7%,术后再狭窄率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214,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但支架植入术创伤小、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12例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资料。结果术后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颈动脉通畅。所有患者脑缺血症状较术前均有改善。12例中1例出现术后切口血肿导致呼吸困难,其余未见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到45个月,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脑缺血的发生和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手术的方法改善脑供血 ,治疗脑梗塞后遗症和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方法 :1 998年 7月~ 1 999年 1 0月间对颈内动脉狭窄 >70 %的 6例患者施行了内膜切除术 ,对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以及术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为 2 6min~ 56min ,术后脑缺血症状和梗塞后遗症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简单易行 ,手术危险性小 ,是预防脑梗塞及治疗其后遗症 ,改善脑供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 )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 CEA。手术全部采用全麻 ,术中放置动脉临时分流管。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恢复顺利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CEA是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内膜剥脱术和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成形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动脉内膜剥脱术及血管成形术。术前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达正常数值,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见动脉瘤形成。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血管成形术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CEA)及颈动脉内膜剥脱+人工血管补片成形术(pCEA)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成本。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CEA组和pCEA组。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危险因素、病变狭窄程度及双侧病变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EA组在使用转流管、抗生素例数、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上均低于pC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手术相关死亡、术后再狭窄及术后同侧脑卒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eCEA术式在治疗成本上优于pCEA术式,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两例病例报道来研究一种新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无需补片,改变颈动脉切口的方向以防颈内动脉再狭窄,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研究发现,与外翻式、补片式相比,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既可防止再狭窄发生,又能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明显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颈内动脉狭窄(≥70%)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共213例,其中伴有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患者14例(6.6%),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4例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动脉瘤共15个,11个位于狭窄后,1个位于狭窄前,3个位于非同流域。14例患者中1例实施颈内动脉剥脱术,11例成功置入颈内动脉支架(残留狭窄0~30%,平均6.4%),2例颈内动脉狭窄未处理。合并的15个动脉瘤大小1.0~7.0 mm,平均(2.8±1.5)mm,3例患者在处理狭窄同时处理动脉瘤,均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其中1例先处理动脉瘤;1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10例患者动脉瘤<5.0 mm,均未处理动脉瘤。围手术期均无手术并发症;3例患者失访,其他11例患者随访15~55个月,中位数37个月,均预后良好。结论:重度颈内动脉狭窄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患者,需根据动脉瘤部位、大小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而颅内小动脉瘤(<5.0 mm)不增加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狭窄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丁锐  童钟  王成宏 《安徽医学》2011,32(8):1078-1079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除术(CEA)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疗效及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1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行CEA,探讨相关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麻醉方法及术后处理.结果 本组无死亡,21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CEA,10例放置颈动脉转流管,其中3例放置失败,11例未放置;头昏、头晕及TIA症状明显改善19例;7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同时合并有颈动脉疾病的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因素,以提高对该类 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4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颈动脉狭窄 的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2例。所有患者在处理颈部病变后再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其手术效果及随访 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后出现偏瘫,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1例,5例患者在术后1周再发脑血管后循环梗死。12例患者术后48 h内出现神经损伤表现。早期使用主动脉内 球囊反搏9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胸骨哆开3例;术后早期出现心房颤动27例。总计死亡2例。随访1~7年,随访率为 90%,44例患者脑缺血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6例患者诉心绞痛症状再发,但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 管造影无异常发现,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恶性肿瘤死亡。结论: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一旦合并颈动脉疾病, 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概率更高,但颈动脉狭窄并不是该类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卒中的唯一原因,其他危险因素同样 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颈动脉内膜切除治疗TIA45例,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TIA表现,并经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全组手术无死亡。除2例术后一周内各有一次TIA,2例对侧肢体肌力减退(分别在2天和5天后恢复),1例轻度声嘶外,余均顺利恢复。作者讨论了颈动脉内膜切除在TIA防治中的作用,TIA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的指征和手术时机,以及麻醉、术中监护、高位颈动脉狭窄、术后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