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感觉功能与早饱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患者的胃感觉功能与早饱症状的关系。方法将4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是否存在早饱症状分为早饱组和非早饱组,其中早饱组24例(男女各12例),非早饱组24例(男女各12例)。运用饮水负荷试验测定胃感觉功能,并与20例对照组的胃感觉功能进行比较。刚出现上腹部饱足感时的饮水量为初次饱足阈值,受试者出现完全饱足或因上腹部症状不能继续饮水时的饮水量即最大饱足阈值。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初次饱足阈值和最大饱足阈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33ml±60.2ml比503ml±32.4ml,P<0.01和784ml±90.8ml比1030ml±84.8ml,P<0.01);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早饱组和非早饱组间初次饱足阈值和最大饱足阈值比较无明显差别(430ml±61.7ml比437ml±59.6ml,P>0.05和779ml±95.1ml比788ml±87.9ml,P>0.05)。5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初次饱足阈值降低,75%的患者最大饱足阈值降低。结论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确实存在胃感觉过敏,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感觉功能与早饱症状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万坚  朱莉  周慧  毛峻岭  陆伦根  张燕华 《胃肠病学》2011,16(12):721-725
背景:应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可提示内脏感觉转导作用和内脏高敏感的中枢机制。目前水负荷试验(WLT)致中枢反应的fMRI研究尚少见。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WLT时大脑皮质的信息反应特点,探讨其内脏高敏感的中枢机制。方法:纳入符合罗马Ⅲ标准的11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13例上腹痛综合征(EPS)患者以及12名对照者。受试者行WLT时接受fMRI检查。结果:PDS和EPS组胃初次饱足阈值、最大饱足阈值均显著低于对照者(P〈0.05)。三组激活脑区大部分集中于双侧大脑半球的前扣带回、颞叶、额叶、岛叶(左侧为主)、楔叶(左侧为主)、丘脑、小脑。PDS组胃初次饱足时颞叶、小脑以及最大饱足时小脑、岛叶的fMRI最大信号变化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者(P〈0.05);EPS组胃初次饱足时以及最大饱足时前扣带回、枕叶均显著高于对照者(P〈0.05);除最大饱足时枕叶外,两个FD亚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WLT时FD患者大脑感知作用可能与健康对照者相似,中枢在边缘系统(主要为岛叶、前扣带回)以及颞叶、小脑、枕叶等脑区的加工、处理或调节存在异常,导致内脏敏感性增高:而FD亚型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黏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胃机械感觉过敏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5例健康志愿者和 2 3例FD患者参与试验。电子恒压器测定所有受试者胃机械感觉阈值 ,根据阈值不同 ,将FD患者分为胃机械感觉正常组和胃机械感觉过敏组。利用RT PCR半定量分析受试者胃黏膜中α CGRPmRNA水平 ,比较各组间差异 ,探讨α CGRPmRNA的含量与胃机械感觉阈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用压力表示胃机械感觉阈值时 ,FD患者的初次感觉阈值、不适阈值、疼痛阈值和最大耐受阈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 (P <0 .0 1) ,而当用容积表示胃机械感觉阈值时 ,尽管FD患者的各种阈值均低于健康志愿者 ,但除初次感觉阈值外 (P <0 .0 5 ) ,其他阈值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根据初次感觉阈值 ,35 %的FD存在胃机械感觉过敏 ,且其胃黏膜中α CGRP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胃机械感觉正常的FD和健康志愿者 (P <0 .0 5 ) ,而胃机械感觉正常的FD和健康志愿者的α CGRPmRNA表达没有差异 (P >0 .0 5 )。FD患者胃黏膜中α CGRPmRNA的水平与其感觉阈值呈负相关。结论 部分FD存在胃机械感觉过敏 ,胃机械感觉过敏的患者胃黏膜中α CGRPmRNA表达异常增高 ,且其含量与胃机械感觉阈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与胃感觉的相关性.[方法]对330例FD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证候和西医亚型分型,通过饮水负荷试验,研究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胃感觉特点.[结果]330例患者中,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虚气滞证为主,占43.9%,以下依次为脾胃虚寒证(20.9%)、寒热错杂证(19.7%)、脾胃湿热证(15.5%).在不同亚型中脾虚气滞证者在PDS组、EPS组、PDS+ EPS组分别为89例、23例、33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与寒热错杂证在西医亚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中医证候的阈值饮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胃虚寒组的饱足饮水量明显小于其他3组(P<0.05),脾胃湿热组的饱足饮水量明显大于其他3组(P<0.05).[结论]FD中医证候和西医亚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胃感觉与中医脾胃虚寒证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王晖  张啸  王霞  陈玉龙 《胃肠病学》2009,14(10):607-610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胃肠功能失调、内脏高敏感性、心理因素等有关。目的:分析水负荷试验(WLT)结果与FD患者消化道症状、心理因素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80例FD患者和120名健康对照者,以WLT结合B超检查测定受试者的胃容受性舒张和排空功能。评估受试者WLT前后的胃肠道症状,以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价心理因素.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FD组WLT最大饮水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38%(68例)的患者最大饮水量异常(〈300m1),胃液体半排空时间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P=0.036),WLT前后胃肠道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男性最大饮水量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FD组最大饮水量与WLT诱发的胃肠道症状评分呈负相关(r=-0.25,P=0.025),与HAMA/HAMD总分呈负相关(r=-0.47,P〈0.05),与SF-36评分呈正相关(r=0.45,P〈0.01)。结论:WLT评价FD患者的胃容受性舒张功能和内脏敏感性方法简单,结果可靠。FD患者的最大饮水量显著低于健康人.并受性别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水负荷试验联合B超在评价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水负荷试验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在近端胃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共纳入50名健康人(HS)和40名经电子胃镜确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观察指征包括闽值饮水量(TV)、饱足饮水量(SV)、阈值近端胃容积(SPTV)和饱足近端胃容积(SPSV)。结果HS组检查的TV-SV和SPTV.SPSV存存最著相关性(P〈0.01)。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和HS组TV—TV和SPTV—SPTV相比,差异尢硅著性(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和HS组SV-SV和SPSV—SPSV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饮水负荷试验具有良好的文用性。健康人和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水负荷试验结果有差异,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存在近端胃功能紊乱,同时说明B超水负荷试验作评价胃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近端胃功能特点;了解有或无消化道症状的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研究血糖对DM患者近端胃功能的互相影响.方法 54例DM患者,男性24人,女性30人,平均年龄61.3岁±11.9岁,所有受试者均除外胃肠道器质性疾病,根据DM上消化道症状的有无将之分为二组:无消化道症状DM组(n=26)及有胃肠症状DM组(n=28),受试者行饮水试验,并用B超分别测量两次饮水后近端胃及远端胃的周长与面积;同一天测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1)有胃肠症状组饮水差值、胃底面积差值、胃底周长差值显著低于无症状组,其饱感阈值饮水量、最大耐受饮水量显著低于无症状组;(2)有胃肠症状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无症状组组;(3)有症状组饱感阈值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GHb均成负相关;最大耐受饮水量与餐后血糖及GHb值成负相关.结论 DM患者存在近端胃功能损害;有上消化道症状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差于无症状组;血糖控制不良可能影响患者近端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胃冲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西医FD及中医肝胃不和证的受试者80例,运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给予和胃冲剂及吗丁啉口服,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症状积分及内脏敏感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上腹痛等单项症状积分改善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6.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负荷联合B超试验,治疗后阈值饮水量(TV)和饱足饮水量(SV)试验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但阈值近端胃容积(SPTV)和饱足近端胃容积(SPSV)治疗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和胃冲剂临床总有效率达95.12%,通过调节内脏敏感性,改善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尤其在上腹痛、早饱、嗳气、烧心这4个单项症状改善上优于吗丁啉。  相似文献   

9.
肥大细胞在胃感觉过敏患者胃黏膜中的改变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了解国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是否存在胃机械感觉过敏,对胃感觉过敏患者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情况进行研究,探讨肥大细胞在胃感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电子恒压器测定40例FD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胃感觉阈值。根据感知阈值将23例FD患者分为两组:感觉正常组(FD-N)和感觉过敏组(FD-H)。免疫组化方法染色肥大细胞,计数肥大细胞数;图像分析了解肥大细胞在扩张刺激前后平均吸光度值(A)的变化;电镜观察大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FD患者对胃机械扩张刺激的感知阈值,不适阀值,疼痛阈值均较正常人显著下降(P<0.01,P<0.01,P<0.05),感觉过敏感患者近端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FD-N组和对照组(P<0.05)。刺激前后感觉过敏患者肥大细胞平均A值减少百分数较FD-N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电镜观察到肥大细胞与神经末梢关系密切,肥大细胞释放的颗粒有向神经末梢靠扰趋势。结论:部分FD患者存在胃机械感觉过敏;胃感觉过敏与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增多,脱颗粒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研究表明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近端胃功能障碍,但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对近端胃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了解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近端胃功能的影响。方法:23例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自主神经功能测定(标准心血管反射试验)和近端胃功能测定(水负荷试验),以B超测量近端胃(胃底)和远端胃(胃窦)的横截面周长和面积。结果:糖尿病消化不良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占95.7%,其交感、副交感和自主神经功能计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副交感神经功能受损更为明显。糖尿病消化不良组的阈值饮水量和饱足饮水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减少(518.04ml±205.52ml对640.00ml±154.20ml,887.39ml±277.17ml对1185.00ml±266.72ml,P<0.05),饱足饮水量与饱足饮水后近端胃面积的变化呈正相关(r=0.441,P=0.035),交感神经功能计分与饱足饮水后近端胃周长的变化呈负相关(r=-0.566,P=0.005)。结论: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其中副交感神功能受损更为明显,且近端胃感觉阈值减低,适应性舒张功能减退。糖尿病患者近端胃功能障碍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理语言、穴位刺激、胃电起搏协同治疗方法(Coordinated Treatment of Psychological language,Acupuncture pointstimulation and Gastric pacing,CTPAG)治疗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选取80例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服药物组(n=38)和CTPAG组(n=42),比较两组受试者在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胃感觉功能中的差异。结果与口服药物组比较,CTPAG组中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下降,疗效显著率明显升高;胃的初次饱足阈值和最大耐受阈值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语言、穴位刺激和胃电起搏协同治疗(CTPAG)可能通过增加胃的可耐受容积,降低内脏敏感性,达到改善早饱、腹胀、进食少等疗效;并且CTPAG组优于常规口服药物组,是难治性FD非药物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温度试餐对健康人近端胃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B超测定近端胃舒张功能的可行性,研究不同温度试餐对健康人近端胃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20名,采用实时B超测定每位受试者进食液体试餐后60分钟内的近端胃容积,并计算排空分数.每位受试者分别采用37℃试餐和4℃试餐,对试餐前后行上腹部症状及胃底气体对超声影像的干扰进行评分.结果在试餐后所有8个时间点4℃试餐时近端胃容积较37℃试餐时小(P<0.01).餐后20分钟和30分钟,4℃试餐时近端胃排空分数较37℃试餐大(P<0.05).4℃试餐后症状积分较37℃试餐后高(P<0.05).结论B超测定近端胃容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低温刺激使健康人近端胃舒张功能下降而液体排空加快.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机械感觉过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症候群,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逐步认识到胃感觉过敏可能在F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探讨FD患者是否存在胃机械感觉过敏,同时了解胃顺应性变化。方法:应用电子恒压器对52例FD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查,采用恒压梯度扩张法扩张近端胃,获得胃机械扩张感知、不适、疼痛的压力和容积闽值,计算近端胃顺应性。结果:F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最小扩张压(MDP)无显著性差异:FD患者对胃机械扩张刺激的感知阈值、不适闽值、疼痛压力阈值均较健康对照者显著下降,40.4%的患者胃感知感觉过敏,46.2%的患者胃不适感觉过敏,51.9%的患者胃疼痛感觉过敏;FD患者胃感知和疼痛容积闽值较健康对照者显著降低。FD患者近端胃顺应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胄机械感觉压力闽值与近端胃顺应性无关。结论:部分FD患者中存在着胃机械感觉过敏,近端胃顺应性正常。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液体排空和胃感觉阈异常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液体排空和胃感觉阈,以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超声法测定68例FD患者和29例正常对照者饮水500ml后的胃体-底前后径变化,以了解胃液体排空情况;同时记录受检者摄入温水后出现上腹不适感觉时的饮水量以表示胃最小感觉容量(感觉阈).结果FD患者的胃液体半排空时间较正常人明显延迟(FD患者31.06min±10.29min,正常人24.63min±4.86min,P<0.001),胃感觉阈显著下降(FD患者412.50ml±94.47ml,正常人478.33m1±35.78m1,P<0.001),50%(34/68)的患者胃感觉过敏.胃感觉阈与胃液体半排空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胃感觉阈越低,排空延迟越明显(P<0.05).结论FD患者不但存在胃排空延迟,还存在胃感觉过敏,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健康人(H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FD)的水负荷试验结果,并结合B超对近端胃容积进行实时测量,以观察B超水负荷试验在评价近端胃功能中的地位。方法 共纳入 60名健康人和 40例确诊FD患者,并按照是否存在明显的早饱症状将FD患者分为早饱组和非早饱组。所有受试者均重复进行水负荷试验,观察指标包括阈值饮水量 (TV)、饱足饮水量 (SV)、阈值近端胃容积(TPSV)和饱足近端胃容积(SPSV)。结果 HS组 2次检查的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V和SV分别为(449. 0±15. 5)ml和(1028. 0±47. 0)ml,TPSV和SPSV分别为(154. 0±8. 2)cm3 无统计学意义和(399. 0±27. 7)cm3。SV TV和SPSV TPSV存在显著相关性(r=0. 82, P<0. 001)。FD组 2次检查的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V和SV分别为 (464±132)ml和 (870±216)ml。HS组和FD组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FD早饱组和非早饱组的SV和T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分别为 (372±77)ml比(525±126)ml和(700±120)ml比(998±180)ml, P<0. 01]。HS组和FD早饱组在SV和TV上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水负荷试验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健康人和FD早饱组的水负荷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早饱症状可能与近端胃功能紊乱有关,同时也说明B超水负荷试验在评价  相似文献   

16.
近端胃动力指标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近端胃动力指标与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发生间的关系。方法 对 2 2例FD患者及 8例健康志愿者 ,分别检测近端胃的初始容积和压力、最大耐受容积和压力等近端胃动力指标。结果 FD组及对照组的顺应性分别为 4 9 9± 1 3 8、6 6 7± 7 7,两组间的最大耐受容积分别是 (6 4 6 6 0± 1 4 5 1 0 )ml、(76 8 75± 4 7 0 4 )ml,FD组的顺应性及最大耐受容积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按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分成轻、中、重度 3组 ,3组间的顺应性分别为 5 0 4± 2 5 4、4 0 8± 1 7 6及 34 9± 1 2 4 ,中、重度组的顺应性和最大耐受容积均低于轻度组 (P <0 0 5 )。按腹胀症状积分分为轻、中、重度 3组 ,初始容积在 3组间分别是 (4 6 3 5± 1 5 0 9)ml、(343 3± 1 0 8 4 )ml和(32 6 1± 1 1 4 )ml,后两者明显低于前者 (P <0 0 5 )。腹胀积分与初始容积 (r =0 4 1 92 2 ,P =0 0 2 1 1 )及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与顺应性 (r =0 35 6 1 1 ,P =0 0 33)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FD患者近端胃的顺应性明显下降 ,FD患者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的程度与近端胃的感觉阈值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周克伦  于征 《山东医药》2011,51(7):70-71
目的进一步明确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分别测定30例IBS患者(观察组)与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直肠容量感觉阈值,包括初始感觉阈值(FSV)、排便感觉阈值(DSV)、最大耐受阈值(MTV);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分析直肠容量感觉阈值与5-HT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直肠容量感觉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直肠容量感觉阈值与5-HT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直肠容量感觉阈值降低是IBS腹痛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与5-HT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O)患者胃运动障碍的发生机制。方法应用Griess法测定33例FD患者(20例胃排空正常的患者为FD。组,13例胃排空延迟的患者为FD:组)及4例正常人胃窦壁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FD2组患者胃窦壁内NO含量比FD1组及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FD1组与正常组胃窦壁内NO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排空延迟的FD患者胃窦壁内NO含量明显增多,提示胃窦壁内NO在胃运动障碍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24小时胃窦运动及胃电图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24h胃窦运动及胃电变化规律和不同临床分型特点。方法:用24h胃窦十二指肠压力及胃电图联合检测仪对20例健康对照者和31例FD患者同时进行胃窦十二指肠压力及胃电图测定。 结果:FD患者较健康人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周期数显著减少,I相 Ⅱ相时程显著延长(P<0.01);餐后FD患者胃窦收缩次数、收缩幅度及动力指数均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但不同临床类型FD患者胃窦运动无明显差异。FD患者还存在明显胃电节律异常,运动障碍样型胃电节律紊乱及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而溃疡样型及非特异性胃动过速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FD患者存在胃窦运动异常,但与FD临床分型无关。胃电图对FD患者的临床分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障碍与胃平滑肌细胞及Cajal间质细胞(ICC)超微结构的关系。[方法]运用夹尾刺激法制备FD肝郁动物模型,采用定量方法观察模型大鼠胃排空情况,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胃平滑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日饮水量、进食量[(50.56±5.04)m1,(19.86±2.14)朗比正常组[(55.79±2.67)ml,(23.14±1.05)胡明显减少,而胃内色素残留率(30.15±3.12)%比正常组(2.30±1.88)%明显增加(P〈0.05)。胃平滑肌细胞之间及平滑肌细胞与ICC之间的缝隙连接松弛,ICC数目减少。[结论]FD肝郁模型大鼠胃平滑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可能是导致FD胃动力减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