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部的慢性溃疡 ,其临床特点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及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为主 ,有时疼痛可持续数天。有一定的季节性发作特点 ,秋冬、冬春之交发病较多。临床中医辨证属胃脘痛、嘈杂、反胃范畴 临床资料临床病例 2 5例 ,年龄 2 0~ 6 5岁 ,平均年龄 35 .4岁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7例 ;病程 1~ 18年 ,平均 9年。患者多以胃脘痛反复发作为主症 ,疼痛多发无定时 ,常伴泛酸脘胀 ,嗳气嘈杂等 ,个别患者无胃脘痛症状而以黑便、嘈杂为主症。中医辨证 ,脾胃虚寒 ,兼以肝胃不和。经胃镜和病理…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病证。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癌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时归属本病范畴。笔者从肝论治该病,收到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胃脘痛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多见于胃、十二指肠炎症、消化性溃病、痉挛等疾病。现已证实幽门螺旋菌感染是胃脘痛的主要原因,笔者自拟三黄灭幽汤治疗胃脘痛88例获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8例中,男46例,女42例;6~10岁6例,11~20岁8  相似文献   

4.
刘仕昌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丽玲  李迎敏 《新中医》1995,27(7):10-10,9
刘仕昌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陈丽玲,李迎敏主题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辨证分型,刘仕昌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证,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病中均可见到此症。该症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刘老在临床中从...  相似文献   

5.
胃、十二指肠溃疡多发于20-50岁,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点。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慢性胃脘痛缠绵难愈,治疗殊难奏效。笔者治疗胃脘痛十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略述其常用的辨证七法。  相似文献   

6.
自拟乌贼猬皮香虫汤治疗瘀血阻络型消化性溃疡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系溃疡包括胃与十二指肠溃疡,以周期性发作、规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为特点,属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中医学把胃脘痛的证型分为:寒邪犯胃、肝气犯胃、胃热炽盛、食滞肠胃、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瘀血阻络。其主要症状为胃脘部疼痛,其疼痛的性质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或痛连胁背等。并且伴有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嗳气吐酸,厌食纳呆,大便秘结或便溏,神疲乏力,面色消瘦,甚则呕血、便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马占强  葛明 《河南中医》2006,26(6):45-46
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胃脘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临床上胃脘痛多见于慢性疾病,正所谓“久病多瘀”、“百病多有痰作祟”,笔者在临床中从这两点出发辨证治疗胃脘痛,每取良好的疗效,现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系中医病名,临床以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多见于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痉挛等疾病。笔者自2007年以来运用小陷胸汤合温胆汤加味治疗湿热型胃脘痛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并有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为特征,属中医“胃脘痛”范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多因情志失常和饮食所伤而致。情志不遂,忧思恼怒,郁久伤肝,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胃痛即可发生;若饥饱无常,或暴饮暴食,恣食生冷,均可伤及脾胃,脾失升运,胃失和降,胃痛即作。胃为多气多血之腑,气滞日久,则血行不畅,气滞血瘀,久痛入络,即成淤滞胃痛;胃痛日久,迁延不愈,由胃及脾,由实转虚,即成中虚胃痛。1疏肝理气和胃法症见胃脘胀痛,涉及两胁,食后痛甚,甚至牵引胸背,痛无定处,嗳气频繁,或嘈杂吞酸,胸闷食少,…  相似文献   

10.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以反复发作和有规律的上腹部痛为主要特征,属中医“胃脘痛”、“肝胃气痛”等范畴。自1975年10月至1986年3月,我用中医诊断治疗30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期治愈率达86%,初步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消化道病症。多见于胃和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痉挛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患者。笔者近几年来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胃脘痛21例,取得良好疗效,特别对于急性胃痛与胸椎源性胃痛,其止痛快、疗效好为药石所不及,且无药物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中医属胃脘痛,以上腹部胀痛或隐痛,纳少,进食后或情绪波动时加重,伴暖气、恶心、寐欠安等,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小柴胡汤随症加减治疗慢性胃炎70例,收到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3.
肖香群 《陕西中医》2014,(1):124-125
<正>胃脘痛俗称"心口痛",即上腹部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脾胃病症。引起胃脘痛的病因虽多,但其病机不外乎胃失通降,不通则痛。便秘的病位在大肠,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艰涩不畅为主要症候的一种病证,病机主要为大肠传导功能障碍,大肠通降失常所致。因此调畅胃肠的通降功能,是治疗胃脘痛兼便秘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伟琳 《河南中医》2005,25(8):56-56
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指腹部手术后出现的非机械性梗阻而致的胃排空延迟,又称胃瘫、胃无力症、胃潴留、胃麻痹等。我院1997年6月-2004年10月,共治疗本病1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针刺足三里,口服大承气汤联合胃扩张幽门或吻合口的方法,治疗上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36例报告。从分析中发现胃排空障碍不仅发生在胃切除术后,而任何上腹部手术均有可能发生。同时证实了针刺足三里,口服大承气汤可增加胃动力素分泌,促进胃肠蠕动;而胃镜有明显诊断,直接扩张幽门和吻合口粘连狭窄,消除水肿的作用。结果,缩短了治愈时间,平均5.2天治愈,治愈率为97.2%,扩大了本病的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主要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关系,其病型特点有寒、热、虚、实的不同。现将1975~1986年60例胃脘痛分型治疗报告如下。本组60例,其中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溃疡40例,并发表浅性胃炎8例。据临床分为四型。  相似文献   

17.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证候 ,也是针灸疗法疗效显著的适应症之一。临床表现是以上腹部疼痛为主 ,常兼见有嗳气、吞酸和腹满。胃脘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脱垂症及胃神经官能症。针灸治疗胃脘痛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一定要除外心绞痛、肝胆胰腺急症及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临床上胃脘痛的表现是多样的、复杂的 ,从中医理论分析 ,胃脘痛不能把胃孤立起来看 ,因胃与脾有表里脏腑的关系 ,肝对脾胃又具有疏泄作用 ,故胃脘痛与肝脾有密切关系。无论饮食不节、七情内伤或先天不足、中阳素虚感受六淫…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之胃脘痛可以包括胃、十二指肠部位所发的多种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各种类型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粘膜脱垂、十二指肠球炎以及胃肠神经官能症的部分症型等。临床常以上腹部的疼痛、呃逆、腹胀、泛酸为主要表现,笔者自1980年以来,以铲肝和胃之法,辨病辨症从肝、脾、胃三脏共治证角度治疗胃脘痛(包括以上诸病)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胃脘痛临床治疗观察40例湖南长沙市第三医院(410002)苏菊珊主题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疏肝理气柔肝上腹部疼痛,祖国医学统称之为胃脘痛。本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胃脘痛发病最常见于老年和壮年时期,80%患者年龄...  相似文献   

20.
胃脘痛辨证新识湖南中医学院(410007)刘继玉主题词胃脘痛,胃病辨证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内科常见病。对于胃脘痛的辩证,内科学在强调其辩证首分由实的同时,将其分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停滞、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