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低灌注兔模型脑血流动力学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实验性低灌注兔模型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及低灌注模型组10只。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椎动脉的方法,创建实验性低血流灌注模型。所有兔在术后4~6小时行CT平扫选择显示上矢状窦最大的两个层面,经股静脉以2ml/s速率注入造影剂行头颅CT灌注扫描,经后处理获得灌注图像。对感兴趣区平均脑血流量、平均脑血容量及达峰时间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与分析。取兔脑与CT灌注扫描相对应层面的切片行HE染色。结果低灌注模型组大白兔脑组织CBV为(20.43±2.88)ml·100mg-1,CBF为(45.75±9.96)ml·min-1·100mg-1,TP为(2.61±0.29)s;正常对照组CBV为(33.37±11.06)ml·100mg-1,CBF为(58.85±20.58)ml·min-1·100mg-1,TP为(2.08±0.20)s;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研究对象间的三个参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TP对低灌注模型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反映更加敏感。结论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及单侧椎动脉制作兔低血流灌注模型稳定可靠。经股静脉团注对比剂行CT灌注扫描可较敏感地反映低灌注模型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肾脏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在肾脏血流灌注中的应用及对比剂注射流率对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36只随机分成A、B、C三组,对比剂量为2 ml/kg(300 mgI/ml),注射流率三组分别为1 ml/s,2 ml/s,3 ml/s.对肾脏灌注扫描后获得的灌注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A组和B组之间,B组和C组之问各项灌注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C组之间各项灌注参数有显著差异(P<0.05).肾脏皮质和髓质的灌注参数明显不同(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对肾脏组织血流灌注进行定量分析,但注射流率影响灌注数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4例脑肿瘤行MSCT灌注成像扫描,其中脑胶质瘤10例,脑转移瘤9例,脑膜瘤7例,垂体瘤5例,脑胶质瘤复发3例.以3.5 ml/s速率静脉团注非离子对比剂50 ml,采用CT电影扫描技术对肿瘤中心层面进行四层同层灌注扫描,层厚10 mm/2i,扫描延迟时间5 s,数据采集45 s.应用Perfusion 软件进行灌注成像分析.结果脑肿瘤的血流量(CBF)值均显著增加,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垂体瘤;脑血容量(CBV)值稍有增加,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垂体瘤无增加);平均通过时间(MTT)在转移瘤有明显延长;脑表面通透性(PS)值均显著增加,垂体瘤>脑膜瘤>胶质瘤≈转移瘤.复发胶质瘤的CBF值达110 ml/(100 g*min); PS图有助于肿瘤范围的准确界定和发现小病灶.结论 MSCT灌注成像在显示脑肿瘤血流灌注的特点、在脑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范围的界定以及在肿瘤术后复发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讨论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增强扫描的对比剂注射方式、浓度和延迟时间,寻求较为理想的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方案.方法 选择下肢静脉疾病患者32例,采用不同对比剂浓度与不同注射速率进行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并对图像对比分析,22例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进行分节段静脉显示能力对比分析.结果 血流相关性伪影为影响CT下肢静脉造影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注射速率1.5 ml/s和2.5 ml/s组的图像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5,P=0.019),稀释浓度为25%与15%的图像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3,P=0.068).CT下肢静脉造影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在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与股静脉显示能力相同(χ~2=2.095,P=0.148),CT下肢静脉造影显示髂静脉的能力优于X线下肢静脉造影(χ~2=8.324,P=0.004).结论 CT下肢静脉造影髂静脉优于X线下肢静脉造影;采用延迟50 s经足背静脉以2.5 ml/s速度注射45 mgI/ml浓度(非离子型300 mgI/ml对比剂稀释15%)可获得较满意的诊断图像.  相似文献   

5.
肾脏CT灌注成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CT灌注成像是在静脉团注对比剂后对选定层面进行同层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血流量、血容量、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对比剂峰值时间、表面通透性PS图等参数,以此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本文就肾脏CT灌注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73岁 ,因“冠心病 10年 ,活动后双下肢疼痛 2年余 ,加重 3天”主诉就诊入院。查体 :双下肢中度水肿 ,其中右下肢周长较左下肢多 2cm。超声检查 :范围从股骨中下 1/ 3水平面至胫腓骨中下 1/ 3水平面 ,股静脉下段 ,静脉、胫后静脉内充满低回声 ,部分欠均匀 ,血流消失 ,管腔闭塞 ,考虑右下肢部分深静脉血栓形成。图 1 箭头所指为右肺动脉血栓  遂行增强CT检查 ,经上臂静脉以 2 .5ml/s速率团注非离子造剂 15 0ml后第 16s行肺动脉扫描 ;第 180s行股骨中下段至胫腓骨中下 1/ 3段扫描。CT显示右肺动脉低密度充盈缺损区 (图 1) ,大小…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方法 采用螺旋方式、准直 2 .5mm屏气扫描。造影剂总量 70~ 10 0ml经手背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射 ,其压力为 3 0 0磅 ,流速 3ml/s ,注药时间约 2 5s ,注药前扫描一次 ,注药后不同时相扫描 2~ 4次。结果  113例肝脏增强扫描患者中 ,10 5例很好地显示出腹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肝门区血管分支、门静脉、下腔静脉 ,8例患者因门脉高压导致影像不理想。结论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可获得满意的血管图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瞻性研究64层CT上肢动脉成像方法和临床价值,寻找最佳的对比剂注射方式、速度、用量及最佳的扫描、后处理参数。方法用64层螺旋CT对疑诊上肢动脉病变的48例病人应用不同准直、螺距和不同的对比剂注射方式行上肢动脉CT成像。利用MIP和VR方式重建三维图像;比较不同参数和不同对比剂应用方式的CT上肢动脉图像质量。结果48例病人经足背静脉注射造影剂行双侧上肢动脉成像,其中40个上肢发现有动脉病变,且CT显示病变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经统计学分析,层厚0.6mm螺距1.5组的VR图像评分与层厚0.6mm螺距0.9组无明显差异(t=1.21,P>0.05),而明显高于其他所有组(层厚1.0mm螺距0.9组、层厚1.0mm螺距1.5组、层厚2.0mm螺距0.9组、层厚2.0mm螺距1.5组)的评分(t=3.26,2.25,4.13,2.89,P<0.05)。高压注射器以6.0ml/s双筒依次团注70ml对比剂和50ml生理盐水与单筒以同样速率团注100ml对比剂成像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t=1.30,P>0.05)。结论最佳的参数设置为:螺距1.5,准直64×0.6,层厚0.6mm,重建间隔50%;最佳的对比剂的应用方式为:先70ml对比剂(370mgI/ml浓度)后50ml生理盐水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分别以6.0ml/s的注射速度团注入足背静脉,追踪触发扫描方式待主动脉弓CT值达100Hu时再延迟7s开始扫描双侧上肢。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1998-04~2006-02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手术病理证实7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5例,年龄17~64岁.   1.2 方法术前均进行了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16层CT平扫加动态增强.采用飞利浦公司PQS螺旋CT机和GE公司Light speed 16 CT扫描机,先行全肝平扫,层厚5~10 mm,然后经肘静脉以3 ml/s快速团注欧乃派克100 ml,分别于注射开始后20~30 s行动脉期扫描,60~75 s行静脉期扫描,5~7 min后行延迟扫描.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对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疾病的能力进行评价。方法 用多层螺旋CT机对 12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扫描 ,层厚 3 .2mm ,重建间隔 1.6mm ,由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团注 10 0ml造影剂 ,速度 3ml/s ,将数据传至专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 检出 2例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 ,其中 4例Ш乙型主动脉夹层 ,1例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 ,4例正常主动脉。结论 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疾病的能力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CT灌注成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CT灌注成像变化及其与病理学相关性.方法 1~1.5年龄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包括实验组16只,每周两次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8 mg/kg,在给药2、4、6、8周周末各处死4只;对照组:4只,在2、4、6、8周周末各处死1只.所有动物于处死前行CT灌注检查,经耳缘静脉注入欧乃派克350 mgI/ml,剂量2 ml/kg,速度1 ml/s.绘制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Perfusion,PEI,PTT,MTT等指标.动物处死后取双侧股骨头制作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在给予激素后早期(2周后)股骨头内血流量开始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下降更明显,股骨头内峰值增强值和平均通过时间仅在给药后4周有所下降.给药2周后股骨头空骨陷窝率明显增加,CT动态灌注各参数与空骨陷窝率没有统计学显著相关性.结论 MSCT灌注成像能够很好地发现股骨头血供的微循环变化,大量应用激素早期(2周后)股骨头内血流量开始减低,并随着激素应用时间延长,血流量逐渐减低至正常的60%,提示有股骨头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活体肝移植供体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活体肝移植术前对拟捐肝者257例行64层螺旋CT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碘浓度监测扫描,自动触发技术进行的肝动脉期、门脉期以及肝静脉期等3期扫描。延迟扫描时间,动脉期22-25 s(中位数23 s),门脉期42-53 s(中位数47 s),肝静脉期65-75 s(中位数70 s)。对比剂注射模式为5 mL/s生理盐水20 mL+暂停+4-5 mL/s对比剂70-120 mL+5 mL/s生理盐水30 mL。图像后处理包括肝脏管道系统重组和肝体积测量。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等方法,显示肝动脉、门脉和肝静脉。活体肝体积测量有全肝体积,包括肝中静脉的右半肝体积和不包括肝中静脉的右半肝体积。在同一扫描时相上,测量肝脏和脾脏的CT值,并计算肝脾CT值比值。结果:拟捐肝者257例中,184例行肝移植手术。其中,179例供体接受不包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移植。4例双供肝,1例合肝。全部捐肝供体术后恢复良好,无重大并发症和死亡发生。利用64层螺旋CT可对肝脏进行多时相扫描,以及二维、三维图像重组和肝体积测量。结论:64层螺旋CT多时相扫描,二维、三维图像重组和肝体积测量,可为临床活体肝移植术前的供体影像学评估,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CT灌注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测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I)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方法31例发病6~22 h的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别于发病第1天,第7~21天行常规CT平扫及MSCTPI检查.结果治疗后病变区血流量、血容量较治疗前均增加(t=4.57,P<0.01;t=3.81,P<0.01);达峰时间较治疗前缩短(t=3.62,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CT灌注成像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明显,提示早期干预具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2例疑肺隔离症病人接受了螺旋CT扫描。临床表现为痰血(2例),肺部感染症状(8例);无症状者(2例),螺旋CT扫描层厚3mm,床进4.5mm/s,重建间隔1.5mm者5例;层厚2.5mm,床进2.5mm/0.75s者1例,造影剂注射速率2.5ml/s,延时20s启动扫描,上述6例的扫描资料交工作站行3D重建,另5例扫描层厚5mm,床进5mm/s;仅1例扫描层厚10mm,床进10mm/s。结果:病灶位于右下肺2例,左下肺10例,表现肿块者9例,边缘清楚的结节者3例,12例均见异常供血动脉,发自腹主动脉10例,胸主动脉2例,上述异常供血动脉均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在肺隔离症定性诊断中,螺旋CT,尤多层螺旋CT是一种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低流率团注高浓度对比剂在兔脑CTA成像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流率团注高浓度对比剂在脑CT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方法 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使用A方案(碘迈伦400 mgI/ml,流率0.5 ml/s);对照组分别使用B方案(300 mgI/ml,流率1.0 ml/s)或C方案(400 mgI/ml,流率1.0 ml/s),每次注射对比剂含碘量为0.5 g/kg体重,行脑CT同层动态扫描,获得兔大脑中动脉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对比各方案兔大脑中动脉强化峰值到达时间(PT)及到达峰值时大脑中动脉的CT值.结果 大脑中动脉平均强化峰值分别为(164.67±5.16)HU、(163.00±7.13)HU、(193.50±5.13)HU,C方案高于A、B方案(P<0.01),A、B方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三组方案测得大脑中动脉PT分别为5 s、5 s、4 s,C较A、B方案提前.结论 在兔脑CTA扫描中,使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以大大降低注射流率而对血管强化效果无明显影响;在注射流率相同情况下,应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使血管显示更清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低速团注高浓度对比剂在兔脑CT灌注成像中的效果.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别使用A方案(典迈伦400 mgI/ml,流率1.0 ml/s);B方案(400 mgI/ml,流率0.5 ml/s);C方案(300 mgI/ml,流率1.0 ml/s)行脑CT灌注成像,每次注射对比剂含碘量为0.5 g/kg体重.对比各方案脑CBF、CBV、MTT、灌注曲线峰值出现时间及峰值时大脑中动脉的CT值.结果 A、B、C三种方案测得脑CBF平均值分别为(69.8±11.4)、(72.2±12.8)、(74.8±10.3)ml/(min·100 g).CBV平均值分别为(2.5±0.3)ml/100 g,(2.7±0.2)ml/100g,(2.6±0.3)ml/100g.MTT平均值分别为(2.27±0.19)s,(2.30±0.26)s,(2.55±0.30)s,三种方案各灌注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灌注曲线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4 s、5 s、5 s.大脑中动脉增强峰值分别为(193.5±5.1)、(164.7±5.2)、(163.0±7.1)HU,A方案高于B、C方案,B、C方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兔脑CT灌注成像中使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以降低注射速度而对灌注参数结果无明显影响;注射速度相同情况下,应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使血管显示更清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64层CT颅颈联合动脉成像技术对改善颅颈部动脉血管显示能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行颅颈CT血管成像(CTA)检查,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组):pitch0.8,转速0.75s/r,80ml对比剂;B组(优化组):pitch1.1,转速0.5s/r,35ml对比剂+35ml生理盐水。由两名主治以上资历的影像医师采用双盲评分法及客观测量在工作站对所形成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两名诊断医师关于评价注射侧头臂静脉对比剂伪影、颈部动脉与大脑中动脉M2段成像质量以及颅内静脉显影情况,均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24、0.887、0.831、0.785)。(2)注射侧头臂静脉对比剂伪影评分,A、B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颈总动脉起始部、椎动脉起始部及大脑中动脉M2的成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客观测量B组颈动脉分叉部、椎动脉及大脑中动脉M2的CT值略低于A组,但CT值均大于200HU,且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要。结论改良64层CT颅颈联合动脉成像技术能显著改善动脉血管图像质量,对提高颈总动脉起始段、椎动脉起始段及颅内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