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城乡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和家庭环境因素调查问卷,随机抽样调查4 863名6~13岁在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家庭环境因素。结果学龄儿童家庭环境因素城乡差异显著(P0.05),城区学龄儿童父母文化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学龄儿童父母文化程度。农村学龄儿童家庭环境中口角家庭、暴力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家庭、家长对儿童教育所花精力少的家庭及儿童受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友监护和同辈/自我监护等不良因素的比例高于城区学龄儿童家庭。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为9.19%,其中城区为4.94%、农村为14.03%,农村:城市=2.84:1(χ2=119.69,P0.05),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儿童行为问题"A行为""M行为""N行为",女性儿童则为"A行为""N行为""M行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农村学龄儿童家庭环境不良因素多于城区,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高于城区,男性高于女性,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与年龄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从现况调查中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确认为有行为问题的儿童120名作病例组,以年龄、性别、学校班级、家庭住址作配对条件,采用1:1配对从同批现况调查中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测试无行为问题的儿童120名作对照,比较两组儿童家庭环境的构成差异.[结果]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文化程度、教育所花精力、说理沟通教育方式呈负相关,与单亲家庭类型呈正相关.[结论]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单亲家庭、父母对儿童教育所花精力、说理与沟通教育方式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太原市3~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状况,分析家庭环境对其发生的影响,为减少儿童行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Conners行为量表(CBCL)和自制家庭环境问卷对1 143名3~6岁儿童的行为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评估,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关系、父母文化程度、教育方式、父母对子女期望、是否留守儿童、亲子互动和看电视时间等这7个因素影响儿童行为发育。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关系、亲子互动、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教育方式和留守儿童这5个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3~6岁儿童行为问题不容忽视,要避免行为问题的发生,必须有效控制家庭环境中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BCL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评价儿童行为,采用Moss家庭环境量表(FES)和自制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3~6岁城市幼儿2000名。结果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70%;儿童行为与家庭成员的情感表达程度、家庭人员间亲密度呈反比(p<0.05)。结论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和谐的家庭气氛、良好的家庭道德观念是促进儿童行为发育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小学生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及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提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自行设计的家庭环境调查表,对沈阳市2所普通小学一~六年级小学生1 060名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75%,男生行为问题检出率(13.35%)高于女生(7.99%),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等有关;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有关,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亲子关系等有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环境影响,其中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鲁静  徐勇  李学来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356-1358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苏州地区2187名6~11岁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亲密度,影响女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知识性、亲密度和控制性.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为降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儿童癔症倾向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录凤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2):4243-4244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具有癔症倾向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家庭教养方式,教育态度;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评价儿童行为,调查10~12岁城市学龄儿童247名.[结果]学龄儿童具有癔症行为倾向的检出率为9.80%,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儿童具有癔症倾向的行为与父母早期教养方式、教育态度、期望值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儿童癔症倾向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民主的教育方式、正确的培养目标,恰当的期望值是促进儿童行为正常发育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家庭因素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庭因素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应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经Rutter儿童行为问卷调查评定的有行为问题的587名学龄儿童以及从同一人群中挑选的587名对照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家庭因素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父、母亲有慢性躯体疾病、单亲或重组家庭、父母关系差、亲子关系差、父母双方教育态度不一致、 孩子考试前父母对其施加压力是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父母对子女采取说服教育方式是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家庭因素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存在一定的影响,应针对主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现况调查了解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分布状况,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总体现患率为9.19%,其中男性为11.76%,女性为6.59%,男∶女=1.7∶1,农村∶城区=2.84∶1,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总体构成为"A行为""N行为""M行为",其中男性儿童为"A行为""M行为""N行为",女性儿童则为"N行为""M行为""A行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单亲家庭呈正相关,而与父母对儿童教育所花精力及对儿童采取说理沟通教育方式呈负相关。【结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年龄和家庭环境因素相关联,构建儿童行为问题干预的"家庭、学校、社会"支持系统,是保障少年儿童行为健康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家庭环境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版和Cibb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对967名6--14岁儿童少年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27%,影响男性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主要家庭特征有矛盾性,影响女性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主要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结论: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有不同的影响,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Research has increasingly identified the perception of school environment as an influential factor in children's lives. There has been sparse research attention, however, on the potential importance of parents' perceptions of school environment on child adjustmen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perceptions of school environment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METHODS: Data were derived from the New Canadian Children and Youth Study, a study of the children (aged 4‐6 and 11‐13) of immigrant parents. Analyses focused on a subsample of Mainland Chinese, Hong Kong Chinese, and Filipino immigrants in a large metropolitan area. RESULTS: Parental perception of school environment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ggression in children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child age and gender, parental characteristics, family functioning, and aspects of acculturation. In contrast, parental percep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ymptoms of emotional distress in children. There were some ethnic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 of school environment. CONCLUSIONS: Parental perception of school environment is important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children of immigrant parents, and reinforces the relevance of initiatives to improve the dynamics between parents and schools.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975名4~14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城市儿童心理发育状况,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 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调查了武汉市975名4~14岁儿童.结果 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5%.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为父母间关系、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管教方法、教育态度、居住地区社会风气、居住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成绩、父母是否给孩子购买图书等10个因素有关,对其中居住条件、学习成绩、父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论 要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学校、社会综合措施,从围产期开始建立心身保健卡,开展父母学校、心理咨询门诊,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家庭职能,尽量改善住房条件,为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率及特征,为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家长用)和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对甘肃省6市县8~16岁的5 435名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甘肃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9.8%,其中男生检出率为20.4%,女生检出率为19.2%;小学生检出率为14.9%,中学生检查率为22.4%。低出生体重(≤2 500g)、师生及同学关系不良是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围生期的高危因素对学龄儿童的行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多种因素与儿童行为问题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学龄前儿童气质与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儿童气质与行为的相关性,预防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用NYLS《3-7岁儿童气质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PTQ),日本S-M社会适应能力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艾森格人格问卷(成人)对杭州市542例3-6岁入托儿童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气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无差异。启动缓慢型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18.18%,难养型12.07%,易养型8.57%。分裂强迫发生率各气质类型有明显差异(P=0.0003),启动缓慢型最高21.7%,其次为难养型11.4%。不同气质维度与行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结论:启动缓慢型、难养型儿童易发生行为问题,但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应重视此类儿童的教育及改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5.
The birth of a child with a handicapping condition creates tremendous turmoil and disruption in the family. Because of stresses inherent in the diagnosis of a child with a congenital handicap, researcher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se families often experience clinical depression, marital difficulties or divorce, loss of social support, disruptions in everyday family life, and strained or problematic sibling relationships and adaptation. In particular, the siblings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have often been found to be suffering from psychological, behavioral, and somatic problems. In this investigation, we explored the behavioral adjustment of the siblings of children with craniofacial anomalie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age and sex matched children with craniofacial anomalies were split into groups based upon the visibility of their diagnosis. The siblings of children with visible anomalies (cleft lip, any craniofacial syndromes) and children with invisible anomalies (cleft palate, submucous cleft) were compared with siblings of a comparison group. To assess the siblings' behavior, care-giver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In addition, other variables that have been found to be influential in the adaptation of siblings to a handicapped child were measured. The severity of the child's impairments were assessed by the Revised 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Similarly, caregiver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the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and the Short Marital Adjustment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iblings of children with craniofacial anomalies did not experience significant levels of behavior problems when compared to a control group. The visibility of the child's deformity, the degree of parental social support, parental marital satisfaction, and maternal depression did, however, seem to significantly impact sibling behavio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关系,总结家庭教育经验,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家庭教育立法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组编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表》对仙桃2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亲子关系、父母期待和父母监控与儿童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亲子=0.206,r期待=0.174,r监控=0.148);父母期待、父母监控与亲子关系呈显著正相关(r期待=0.189,r监控=0.461),父母心理控制与亲子关系呈显著负相关(r=0.264)。亲子关系和父母期待对问题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父母监控对亲子关系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母心理控制则对亲子关系有负向预测作用。 【结论】 家庭教育状况与儿童的问题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的亲子关系以及父母对儿童放纵、要求低都会导致问题行为的发生。因此,应该关注家庭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为家庭教育工作的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陶公民  朱晓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373-2375
目的:探讨儿童气质与行为的相关性,预防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用《中国3~7岁儿童气质测查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市区736名在园儿童进行调查,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气质类型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依次为:麻烦型69.6%、中间偏烦型57.6%、发动缓慢型47.1%、中间偏易型39.1%、平易型25.2%,其行为问题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2χ=59.405,P=0.000)。退缩与活动水平、适应性、心境相关;躯体主诉与心境相关;焦虑/抑郁与适应性、心境相关;社交问题与趋避性、适应性、心境相关;思维问题与适应性、反应强度相关;注意问题与活动水平、适应性相关;攻击行为与活动水平、适应性、心境相关;违纪与活动水平、趋避性、适应性、注意分散相关;性问题与适应性相关。结论:不同的气质类型行为问题发生率不同;行为因子的异常与气质维度相关。开展气质测查,预测儿童的行为问题,并根据不同气质特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对预防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市5~7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状况,探讨儿童养育环境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行为量表(SDQ)和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对鄂尔多斯市234名5~7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34名儿童的心理发育水平处于正常总体范围;不同性别儿童在行为和社会关系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状况与性别、家长育儿感受、养育态度、夫妻关系和家庭生活有关,而与民族无关。  相似文献   

19.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4~5岁儿童行为问题相关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研究4-5岁儿童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牌判断儿童行为问题,采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调查103例行为问题儿童家长,运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