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综合康复措施治疗28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治疗方法包括正确体位摆放、主动和被动运动、超激光治疗、低频治疗、肩吊带及药物治疗等.治疗时间为20 d.治疗前、后采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Fugl-Meyer量表对患肩疼痛、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28例患者经过为期20 d的综合康复治疗后,治疗后患侧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孟飞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235-23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早期综合介入(SH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运动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行脑卒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使患者良肢位摆放,保持肩关节被动活动度,肩胛肌群被动、主动活动、针刺疗法等,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和肩关节活动及疼痛评分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手法康复肩痛患者患侧上肢的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手法康复显著优于非手法康复组(P<0.05~0.01)。结论早期行肩手综合征康复手法训练对缓解疼痛,消除水肿防止手部肌肉萎缩,手法康复改善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致使临床症状,运动功能均有很大恢复。  相似文献   

3.
张文君 《医药世界》2010,(10):1289-1289,130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所致的肩痛运动治疗的意义、方法及预后影响。方法对84例脑卒中偏瘫所致肩痛患者应用正确良肢位摆放、肩关节被动和主动运动等康复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运动治疗对减轻偏瘫患者肩痛疗效显著。结论运动疗法有利于减轻偏瘫患者肩痛,加快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方法对98例脑卒中患者合并肩手综合征38例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早期心理干预、及早、及时、正确训练和肢位摆放等康复护理,对改善微循环、松解粘连,对肩痛的症状缓解,患肢的消肿、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对照组80例,单纯按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和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项评价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与ADL的提高比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中西医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西药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和针灸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比较2组的Barthes分级。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肢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中西医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西药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和针灸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比较2组的Barthes分级。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肢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理疗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47月初经神经外科治疗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一般家庭护理,观察组在一般家庭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理疗干预。6个月时用Fugl-Meyer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FMAI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在患肢运动功能方面的差异。3、6个月患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差异。结果:康复理疗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FMA、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理疗干预能有效提高出院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经针灸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67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灸治疗+常规训练治疗,23例)、B组(强化肩胛带训练+针灸治疗,20例)、C组(强化肩胛带训练+针灸治疗+早期康复治疗,24例),分别于入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简化Fugl-Meyer评估( FMA)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 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3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B组VAS指数、FMA指数、MBI指数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VAS指数、FMA指数、MBI指数优于A、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很好地改善经针灸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能力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脑卒中后肩痛采用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压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98例脑卒中肩痛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联合穴位按压治疗,每组49例。比较两组疼痛数字评分(NR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FMA)及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方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数字评分(NR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FM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97.96%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压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可加快患者肩痛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自理能力,疗效显著,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奇 《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159-1159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对8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包括持续被动运动、主动抗引力运动、关节屈伸运动及关节抗阻力运动、过渡性部分负重行走,直至完全负重行走.结果 经康复训练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功能优48例,良29例.中7例,差2例,优良率89%.结论 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行早期康复干预,可减轻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有利于患肢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系统的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无其他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各时段运动评分。结果刚人组时,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6个月后,脑梗死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脑出血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总康复组的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入组后的1、3、6个月,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入组时的运动功能评分(P〈0.05)。结论三级康复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综合康复治疗36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治疗方法包括正良姿位摆放、主动及被动运动、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低频治疗、熏蒸、肩吊带及药物治疗等。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疼痛进行评定。结果 36例患者经过为期4周的综合康复治疗后,其病情均有明显改善,显效24例(66.67%),有效10例(27.78%),无效2例(5.55%)。治疗后患侧肩关节活动功能、疼痛和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予综合康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33.3%和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和30.0%(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较传统康复治疗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结合肩周局部药物注射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该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28例为治疗组,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该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措施及肩周局部痛点药物注射。于治疗前、治疗3d、1周、4周时分别采取数字模拟疼痛评分(NR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ADL BI)、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对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ADL能力、情绪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NRS、FMA、MBI、HAMD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RS、FMA、MBI、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肩痛程度NRS积分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3天及1周、4周时疼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注射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上肢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选择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常规治疗 系统康复护理计划,对照组仅进行脑卒中常规治疗。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而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48例中显效30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89.58%;对照组48例中显效2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66.67%,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神经康复介入能明显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及AD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程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n=50)和康护程序组(n=51)。康护程序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入院第1天开始,按康复护理程序——被动训练、主动训练、步行训练进行。结果:两组患者经1个月的治疗护理后,康护程序组患侧上下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程序可使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8.
贺雪琴 《医药世界》2010,(6):516-516,523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干预的方法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 120例初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男58例,女62例,年龄40~63(平均48)岁,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象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一般康复指导。护理组同时实施肩痛的护理干预,2个月后进行肩痛的评估。结果护理组肩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肩痛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肩痛的发生率,有效促进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本中心原脑卒中肢体运动障碍的社区康复方案(基础治疗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灸、推拿治疗的优化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且时间越长,优势越明显;观察组治疗后1年内致残率、复发率以及病死率分别为4.17%、2.78%、0%,对照组分别为9.72%、15.28%、2.78%。结论两组所用方法均能增强患肢运动能力,但优化的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案效果更为明显,提高减轻残疾,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简便易行、费用低廉,便于在基层、家庭病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关节松动技术在乳腺癌术后患肢肩关节活动障碍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肢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器械及渐进式康复操训练,干预组实施关节松动技术手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后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运动功能均获得明显的恢复,观察组上肢FMA评分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关节松动技术在乳腺癌术后患肢肩关节活动障碍康复中的作用明确,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