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蛋白肽A(FPA)是凝血酶作用的纤维蛋白原后,由纤维蛋白原的α链释放于小分子肽。血浆FPA的检测可反映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及纤维蛋白的形成,可作为研究血栓形成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分子标记。自七十年代Nossel等建立血浆FPA的放射免疫测定法(RIA)以来,国外学者又相继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蕲蛇酶水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应用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动态观测30例健康人和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功能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动态检测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凝血功能状态的判断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肝功能损害者凝血功能改变.方法:肝功能检测的项目为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S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凝检测的项目为血浆凝血酶(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TBIL、DBIL、TBA、ALT、AST、升高.PT、TT、APTT、延长而FIB下降.结论:肝功能损害与其凝血功能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正>血浆D-二聚体(D-Dimer)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血管内血栓形成可产生大量的交联纤维蛋白,纤溶酶活性继发性增高,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因此,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血栓栓塞形成、溶栓治疗监测、手术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疾病诊治有重要意义。3P试验原理: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释放出A肽和B肽后转变成纤维蛋白单体(FM),FM能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絮状或胶冻状物质,在硫酸鱼精蛋白的作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素样物  相似文献   

5.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因子,在凝血酶的作用下,从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同时作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受体,参与血小板活化聚集,因此与出血性疾病及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纤维蛋白原的异常通常分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和低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5种类型,按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豆激酶对大鼠机体内外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大鼠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时间、添加小蓟的血浆凝固时间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测定,评价纳豆激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纳豆激酶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使添加小蓟的血浆不发生凝固,延长凝血酶时间,提高优球蛋白溶解活性.[结论]纳豆激酶在大鼠体内外均具有较好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外在血栓制作中应用凝血酶对血栓溶解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血栓中交联纤维蛋白含量进行相关分析,预测血栓溶解性的价值。另外,提出一种精确测定血栓中交联纤维蛋白含量的方法。方法 (1)红细胞比容35%~45%的健康人新鲜静脉血10 ml,平分为5份,取其中4份,3份分别加入高(75 u/ml)、中(50 u/ml)、低浓度(25 u/ml)凝血酶,1份加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摇匀,置于37℃水浴箱中3 h,使其凝固形成血栓。(2)剩余的1份血标本,应用Clauss法检测人血纤维蛋白原水平。(3)观察4组血栓之间机械性能的差别,包括弹性和塑性。(4)每个血栓分别切取一部分,修剪成重量为150 mg的正方体,磷酸缓冲液冲洗后,置于纤溶酶溶液中,在37℃水浴箱中孵育振荡,肉眼观察血栓降解过程。(5)记录血栓降解时间(包括血栓块消失时间和交联纤维蛋白絮状物消失时间),离心,取上清液,保存于-20℃。(6)解冻上清液,用蒸馏水稀释,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D二聚体浓度。(7)根据D二聚体浓度计算血栓中交联纤维蛋白含量。(8)对4组血栓交联纤维蛋白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并两两比较;对4组血栓降解时间进行秩和检验并两两比较;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高凝血酶组血栓中的交联纤维蛋白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无凝血酶组血栓韧性差,易碎;应用凝血酶的3组血栓均具有良好的韧性。与无凝血酶组相比,高、中、低浓度凝血酶组血栓的降解时间和交联纤维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P均0.01);高、中浓度凝血酶组与低浓度凝血酶组相比,血栓的降解时间和交联纤维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P均0.01);高浓度凝血酶组与中浓度凝血酶组之间相比,血栓降解时间和纤维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高浓度凝血酶组血栓的交联纤维蛋白含量呈直线相关(r=0.681,P0.001)。结论在体外溶栓实验中,应用凝血酶能通过增加血栓交联纤维蛋白含量延长血栓降解时间;在制作血栓时,凝血酶浓度的适宜范围为25 u/ml~50 u/ml,高于此浓度不能使血栓的韧性和降解时间进一步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越高,形成的血栓所含交联纤维蛋白含量越多,因此,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作为预测血栓溶解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妊高征患者的诊断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妊高征患者,与50例正常孕妇进行比较。采用凝血酶法定量检测纤维蛋白原,用乳胶颗粒凝集法定性检测血浆D-二聚体,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血凝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凝血酶时间测定,现主要用于术前患者、产前孕妇凝血功能筛查,某些凝血因子异常疾病的检测以及口服抗凝药物的监测等。  相似文献   

10.
血浆稀释效应与纤维蛋白原凝固性关系的研究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奚廷斐,王春仁,杨子彬本文研究了血浆稀释后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凝固性的关系。结果发现免血浆和磷酸钙吸附血浆以及免血CohnI用生理盐水稀释后,TT逐渐缩短,在25%血浆浓度时TT...  相似文献   

11.
纤维蛋白粘合剂采系低温乙醇法制得的纤维蛋白原及精制后的凝血酶的冻干制剂配套组成。纤维蛋白薄膜及海绵用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加工制成。这些产品的制备工艺比较简单,设备无特殊要求,质量符合临床便用规格,对进一步发挥血浆的综合利用具有一定意义。纤维蛋白粘合剂、纤维蛋白薄膜及海绵在外科临床应用中具有多方面的用途。粘合剂及海绵对外科手术中出血量大,难  相似文献   

12.
陈秀 《吉林医学》2014,(23):5220-5220
目的:对血凝四项检测结果与肿瘤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21例肿瘤患者,其中有21例炎性病变患者,34例良性肿瘤患者,66例恶性肿瘤患者。结果:在纤维蛋白原量方面,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方面,活性部分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量在恶性肿瘤转移与侵蚀期间会表现出异常情况,对生物学行为与预后有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种检测凝血酶、类凝血酶的新方法—纤维蛋白原平板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创建一种定量检测凝血酶(Thrombin)、类凝血酶(Thrombin-likeenzymes)活性的新方法—纤维蛋白原平板法。方法:采用纤维蛋白原作为底物,用琼脂糖与纤维蛋白原制作成纤维蛋白原平板,以凝血酶、类凝血酶标准品分别在该平板上的扩散反应,制作相应的标准曲线及回归曲线,并对凝血酶、类凝血酶活性作定量测定。结果:本法制作的凝血酶、类凝血酶检测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r=0.9997)。结论:纤维蛋白原平板法可用于凝血酶、类凝血酶定量测定。具有操作简便、直观、稳定、敏感度高,不受检品浊度或颜色干扰且成本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狗注入尖吻蝮蛇毒类血酶(AAV-TLE)后,血清纤维蛋白(元)降解产物对血液凝固的影响。方法:将AAV-TLE静脉注入狗体内,分别测定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元时间(PT)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清纤维蛋白(元)降解产物(FDP)含量。结果:KPTT和PT明显延长;血清FDP显著增加;血浆Fgn含量大幅度下降。结论:狗注入AAV-TLE后,KPTT和P延长除与血浆Fgn下降有关外,D  相似文献   

15.
在止血与血栓过程中,凝血酶水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后者联接为纤维蛋白;同时凝血酶活化因子珊,使纤维蛋白交联;最后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降解成各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其中最小的片段为D二聚体,分子量约62ku,在体内半衰期约3h,主要经肾脏排泄与网状内皮系统破坏。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生成,因子)皿的活化与纤溶酶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反映血栓形成与溶栓活性最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6.
四种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定量测定作为临床溶栓治疗的一项监测指标已得到广泛应用,其检测方法尚未有标准化可供使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以Cla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我们就目前国内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常用的凝血酶法(Class)、凝血酶原时间衍生纤维蛋白原法(PT—der)、磁珠法及加热比浊法作了实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峥  柏春梅  王红  马西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1):1006-1007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 ( HSP)患儿血浆纤维蛋白原 ( Fg)水平及单体聚合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方法 :用纤维蛋白原功能自动化检测系统测定了 2 5例 HSP患儿纤维蛋白原及单体聚合功能。结果 :HSP患儿血浆 Fg水平及功能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HSP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 ,是指导临床应用溶栓、抗凝治疗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蕲蛇酶水解Fib,应用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动态观测30例健康人和30例MM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结果MM患者血浆Fib水平及功能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动态检测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对MM的凝血功能状态的判断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05年,人们已发现血浆中存在能灭活凝血酶的物质,随后用罗马字命名不同的抗凝血酶为Ⅰ~Ⅵ。 抗凝血酶Ⅰ是纤维蛋白网,通过凝血酶结合在其表面而抑制凝血酶的功能。在洗脱时,能将凝血酶从纤维蛋白凝块中洗脱下来。抗凝血酶Ⅱ需与肝素在一起才能快速抑制凝血酶,实为抗凝血酶Ⅲ。抗凝血酶Ⅲ为生理性凝血酶抑制剂。抗凝血酶Ⅳ实为抗凝血酶Ⅲ,在去纤维蛋白的酶处理血浆中可检测到  相似文献   

20.
刘锴 《中外医疗》2015,(4):46-47
目的:探讨骨水泥和止血带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30例。在置换时,对比组行骨水泥止血,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对实验组行止血带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时间的变化,并收集记录相关数据。结果骨水泥置入60 min、120 min时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值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变化更为明显。骨水泥置入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骨水泥置入后在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时间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在180 min时,两组基本恢复正常。相对于对比组,实验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更高、纤维蛋白原更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更短。结论骨水泥可提高膝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状态,止血带可进一步加剧这种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