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龙玲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1):82-83
张锡纯,号寿甫,晚清著名医学家,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论严谨,用药精良。现就其中治疗泄泻方药特色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6)
周次清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从医50余载,医理娴熟,经验颇丰,在处方用药方面有很多独到见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遣方有道,重视整体观念,临证善用古方,圆机活法,知常达变;二是制方严谨,选药精当,力戒庞杂,并强调主次分明,药量适中;三是主张中西医结合,强调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要统一,处方用药既遵中医理法方药之法度,又需参照现代药理研究;四是强调处方遣药需补偏纠弊,不应过度用药,尤为重视脾胃,临证应合理配伍以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6.
包括肾结石、胆结石、膀胱结石等。笔者在民族医药调研过程中,发现湖南省吉首市土家族医生李学银,祖传治疗结石有妙方,特地登门拜师学艺。笔者拟用李氏化石汤活疗二例结石,确有奇效,现将有关资料介绍: 相似文献
7.
张恃达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86,(Z1)
损伤是人类认识较早的疾病。人类为生存,逐渐积累了防治损伤疾病的方法:包括内治法与外治法。骨伤科的内治法,沿着祖国医药学的发展,不断总结、整理、提高。在明代薛已《正体类要》一书中较强调提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岂可纯任手法,而不求之脉理。审其虚实,以施补泻哉!”这是阐明外损与内伤有密切关系,外损的治疗必须结合辨证以内服药物,这也是一个局部与整体的全面观念。骨伤科内治法的依据:清代异远真人在《跌损妙方》书中指出:跌打损伤的主要病机是“气血不流行”。明代薛已在《正体类要》书中对跌打损伤或骨折后瘀痛的辨证论治基本是以气血学说、脏腑学说为理论依据。现就参照前人的学说,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归纳几项骨伤科内治药物临床辨证运用的方法,供同道参考,亟待指正。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治癥方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金匮要略》论治癥病之鳖甲煎丸、大黄(庶虫)虫丸、桂枝茯苓丸3方,以展现仲景治癥以活血化瘀药为主,注重固护正气,治疗用药立意从缓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古代中医外治方药的发展进行了归纳和综述,认为其发展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1、奠基于先秦;2、发展于汉唐;3、丰富于宋金元;4、成熟于明清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和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小儿癫痫用药进行统计学频数分析,客观总结出符合癫痫的方药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李凡成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6(6):48-48
鼻鼽,即鼻出清涕,相当于西医变应性鼻炎。《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田道法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指出:“鼻鼽的发生,内因素体虚寒,肺虚不固及脾肾阳虚,外因风寒异气(变应原)入侵。病机表现为肺气虚弱,卫表不固,肺脾气虚,水湿泛鼻,肾气亏虚,肺失温煦等特征。”此类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性鼻痒、喷嚏阵作,清涕如注,鼻黏膜苍白或紫暗,伴形寒肢凉,手足不温,小便清长,夜尿多,容易感冒,舌淡,脉虚弱等,临床上多从温阳、益气、补脾着手,拟用玉屏风散、桂枝汤、附桂八味汤等。中医高校第三版教材《五官科学,》第四、五、六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 相似文献
16.
《外台秘要》是一部既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也有临床实用意义的大型古代方书。《外台》对便秘病症的病因病机、辨证用药规律作了详细的论述,是唐代以前中医学对该病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一次系统总结,其所总结的辨治规律和方药对当今便秘病症的临床治疗仍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拟对《外台》中治疗便秘的病因病机、立法处方、辨治特色等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临床辨治本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1):1-4
刘惠民先生从医近60载,精于各科病证的辨治,对外感热病的治疗颇有见地。刘老研读大量经典医籍,尊古不泥,善于突破,如对酸枣仁的运用,既主张用量宜大,又强调生熟并用。临证时重视整体观念,审证精准,在处方用药方面注重药物的品种、产地、炮制、煎法,并根据药物的药性及患者的证候,对证选择合理剂型。同时,重视药后调护,对患者要护理得法。刘老对感冒、流感等外感热病的治疗强调以太阳经病为主,善用发汗峻猛之剂,主张外感病早期要解表清里两施,善用重用生石膏,同时重视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8.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9,(3)
仲景《伤寒杂病论》对眩晕论述颇多,所列方药亦有不少。笔者临证时,常用仲景方药治疗各类眩晕,常取得满意疗效。现列举验案如下。 1 案1 术附汤案(低血压) 患者蒋某,男,55岁。初诊时间;1987年6月20日。眩晕2月,屡治无效。血压10.7 Kp/6.7 Kp(80 m m Hg/50 m m Hg),西医诊为“低血压”转请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99)
目的对甘爱萍教授治疗脾胃病特点的总结。方法采取归纳总结的方法对甘爱萍教授的脾胃病的理论思想、治疗方法及用药开方进行归纳。结果以"脾胃为本,调气为先"的学术思想;以"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治疗大法;用药平和,配伍经典;遵经方而不拘泥。结论甘爱萍教授在治疗脾胃病上承各家精华,灵活运用,通过长年的临床经验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治疗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