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中误诊、漏诊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出3例典型病例的详细病史、检查、诊断及治疗经过,分析误诊、漏诊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病例误诊或漏诊的主要原因为婴幼儿缺乏主诉,家长不易察觉其症状;客观检查不够详细或缺乏相应的仪器检查,被原发疾病掩盖等。结论婴幼儿出现听力下降时,应注意是否患有分泌性中耳炎,颞骨薄层CT检查有助于诊断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减少分泌性中耳炎的误诊和漏诊.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10月资料完整的382耳分泌性中耳炎中曾发生误诊、漏诊的38耳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误诊原因有四方面:1症状不典型;2病史询问不详细;3检查鼓膜不仔细;4综合分析不全面.结论应根据年龄、病史,结合听力图进行综合分析;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符合率达99%,怀疑本病时应进行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4.
分泌性中耳炎误诊漏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1988-1990年资料完整的230耳分泌性中耳炎中曾发生误诊、漏诊的病案共23耳。认为症状不典型,询问病史及观察鼓膜不仔细是引起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听力图应结合患者年龄及过去病史进行分析。“B”型鼓室导抗图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8%。应作为小儿听力测试常规方法之一。即使患儿有明确的耳毒性药物史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分泌性中耳炎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但由于婴幼儿缺乏主诉,且对临床上最常用的226 Hz探测音鼓室图检查准确率不高,常出现假A型;特异性检查(鼓气耳镜、鼓膜切开术)又难以常规开展,有时会将分泌性中耳炎误诊为感音神经性聋.本文报告1例长期追踪且具有完整资料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分析1988~1990年资料完整的230耳分泌性中耳炎中曾发生误诊、漏诊的病案共23耳。认为症状不典型,询问病史及观察鼓膜不仔细是引起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听力图应结合患者年龄及过去病史进行分析。“B”型鼓室导抗图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8%,应作为小儿听力测试常规方法之一,即使患儿有明确的耳毒性药物史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的误诊误治在临床上屡见不鲜,现将3例鼻咽癌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SOM)是儿童常见多发病之一,有资料表明,该病占学龄儿童体检人数的10%,占儿童耳鼻咽喉科患病数的3.6%,是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1];如不合理诊治,可能导致儿童听力障碍及言语、智力发育不良等。2009—01—2012—09期间在我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236例(260耳)SOM患儿,发生误诊漏诊的22例(30耳)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根据病史、鼓膜像及声导抗检测结果诊断并不困难。1995年至2000年4月我院收治了被误诊误治及治疗后复发资料完整的4例、6耳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漏诊原因,提高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94例(11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其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2.7~11岁,平均6.8岁,病程1周~1个月,其中误诊或漏诊7例(12耳),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检查方法。结果患儿声导抗鼓室图多为B型,其次为C型,72例患儿鼓膜穿刺抽出淡黄色液,占76.6%。结论声阻抗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手段,对防止漏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或中耳黏膜分泌障碍引起的以听力下降,耳闷为主要症状的疾病[1]。临床中有一些疾病由于早期同样有这些症状而被误诊。本文对我科近年遇到的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疾病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2岁。因左耳鸣、闷胀感、阻塞感3年余于2001年11月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鸣,闷胀感,阻塞感,耳内流水感,随体位而改变,听力下降,但无眩晕、呕吐。既往无耳部流脓史。曾在多家大医院就诊,拟诊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次行鼓室抽液,均有淡黄色的黏稠液体,经抗炎、抗过敏等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3.
患儿 ,男 ,11岁。因右耳听力下降 1年在院外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无效而转本院。患者 1年来右耳听力逐渐下降 ,无耳溢脓及头痛 ,无眩晕及面瘫。 1年来右耳前瘘管口不断有黄白色分泌物排出。曾有“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病史 ,已愈。入院查体 :双耳前瘘管 ,右耳鼓膜增厚 ,活动差 ,左鼓膜正常。声导抗示 :右耳鼓室导抗图B型 ,左耳A型。纯音测听示 :右耳传导性聋 ,平均气导听阈 40dB ,左耳听力正常。入院诊断 :1 右分泌性中耳炎。 2 双侧先天性耳前瘘管。遂拟全麻下行右鼓膜切开置管 双侧耳前瘘管切除术。术中见右耳前瘘管延伸至鼓窦外…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4岁。1993年10月中旬始,无何明显诱因,自觉右耳闷胀感,听力逐日下降,伴有耳鸣,偶有耳后跳痛。曾在地方医院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予以鼓膜穿刺抽液三次,治疗长达二个月余未愈。于1993年12月25日入我院。检查见右耳内大量血性分泌物溢出。清拭后见外耳道被深红色息肉样物塞满,肿物质脆,易出血,鼓膜窥不见,肿物送检。病理诊断:耳横纹肌肉瘤。CT扫描未见确切肿块及骨质破坏征象。1993年12月28日在局麻下行右乳突扩大根治术,见乳突部骨质疏松,黑灰色,乙状窦自然暴露约有1.5×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工作中常遇到一些老年耳聋患者要求中医治疗,这其中不乏被误诊误治为突发性聋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现就2例资料较完整的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诊疗过程中常见漏诊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1997—2001年间经1次以上门诊治疗或曾住院治疗,疗效欠佳或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6例进行系统的病因探讨与分析,检讨其诊疗策略。结果 39例患者存在相关病变的漏诊,导致治疗方案欠妥。结论 重视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的病因系统检查与分析,对防止漏诊,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是学龄前及年幼学龄儿童听力损害的最常见原因,虽然全世界均有此病,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诊断好方法,更不用讲精确的病因学和病理学的了解,以及理想的治疗了。腭裂或唇裂、精神障碍和平民阶层的儿童尤易遗留听力缺陷,从而影响语言技能的获得和学校成绩(尤其阅读),造成一种胆怯、孤僻的性格。如家庭环境中常有强声刺激也许只造成较小的危害,反之则可能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病理、致病原因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在分泌性中耳炎主要临床症状——听力障碍——出现之前,中耳腔已有分泌物积存;在其症状消退之后,可能向痊愈或复发两个方向发展。关于分泌性中耳炎分泌物的产生与消失,多年来有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见解,如真空学说、渗出学说及分泌学说,作者同意后者。为了从病理方面解释其发病机理,作者系统的观察了不同情况下中耳粘膜的病理变化。材料来源:一部份取自尸检(从胎儿到成人),将整个咽鼓管及中耳腔的全部粘膜取出并进行连续切片观察,有正常的也有病理的。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 1995年 6月~ 1998年 8月利用王永光 (1997)研制的咽鼓管导管在间接鼻咽镜下治疗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时 ,检查出 5例鼻咽癌病人 ,均以分泌性中耳炎为首发症状 (一般占鼻咽癌的 12 %~ 2 0 %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6~ 38岁 ;病史 40d至 8个月 ;均为单耳发病 ,左 3例 ,右 2例。症状 :均有耳内堵塞感 ,听力下降 ,耳鸣。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并颞部刺痛 1例 ,轻度阵发性头痛 1例。 5例在外院曾行鼓膜穿刺 ,鼓膜切开 ,鼓膜置管术。我们在检查中发现 3例咽隐窝粘膜粗糙 ,1例鼻咽侧顶后壁粘膜粗糙 ,1例鼻咽侧顶…  相似文献   

20.
孕妇7例,23~33岁,平均28岁,妊娠4~9个月,平均7个月,产科定期检查结果正常.中耳腔积液右耳4例,左耳2例,双耳1例.7例患者鼻腔黏膜均充血肿胀,耳镜检查5耳鼓膜内陷表现积液征象,3耳鼓膜内陷充血.电测听检查示7例均为传导性聋,声阻抗检查7耳为B型曲线,示鼓室积液,1耳为C型曲线示咽鼓管功能不良.4例、4耳行鼓膜穿刺抽液证实.7例均用1%氯麻液滴鼻,口服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自行捏鼻鼓气,鼓膜按摩及饮水通气(Politzer吹张法)等治疗.4例同时行中耳腔穿刺抽液治疗.7例经治疗后声阻抗检查证实恢复正常7耳,1耳仍为C型曲线,产后症状自行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