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长期随访队列的生存分析,探讨腹膜炎发生频率对腹膜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14年4月新进入腹膜透析治疗的成人(年龄≥18岁)终末期肾病患者,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因素。按患者腹膜炎发生频次分为3组:A组(<0.2次/年);B组(0.2~0.5次/年);C组(>0.5次/年)。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共221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经过多因素COX回归,患者年龄(HR=1.058,95%CI:1.040~1.076,P<0.001)、Charlson合并症指数(HR=1.274,95%CI:1.107~1.466,P=0.001)、时间平均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HR=0.998,95%CI:0.996~0.999,P=0.001)和腹膜炎发生频率(HR=3.301,95%CI:2.098~5.196,P<0.001)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膜炎发生频率不同的3组间总体生存率存在差异(χ^(2)=99.473,P<0.001),C组死亡风险高于A组(HR=2.022,95%CI:1.184~3.452,P=0.010);高于B组(HR=3.450,95%CI:1.723~6.906,P<0.001);而A组、B组死亡风险无差别(HR=1.013,95%CI:0.621~1.652,P=0.958)。结论腹膜透析治疗中,腹膜炎发生频率可以影响患者生存。但其影响存在阈值,当腹膜炎发生频率超过0.5次/年时,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氯血症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42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资料,依据实验室参考值,分为低氯血症组(<99 mmol/L)106例和正常血氯组(99~110 mmol/L)31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生存曲线,构建COX回归模型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低氯血症组患者有更低的血压、血钠,更高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更高比例的纽约心脏协会III~IV级患者,以及更低比例的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使用(P<0.05)。生存曲线显示,低氯血症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生存率为54.7%,低于正常血氯组的69.7%(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低氯血症(RR=0.930,95%CI:0.883~0.979,P=0.006)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氯血症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脏病改变饮食试验(MDRD)方程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4年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将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72例患者依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成3组,eGFR<60 ml/min组35例;60≤eGFR<90 ml/min组119例;eGFR≥90ml/min组118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预后进行生存分析,3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使用Kaplan-Meier法,并用对数秩和分析(Log rank statistic)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前有无心肌梗死、病变支数、术前pci等危险因素后,年龄增加与发生心脏事件的相对危险度(RR)为1.077(95%CI为1.002~1.158,P=0.044);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发生心脏事件的RR为0.005(95%CI为0.000~0.456,P=0.022);术前eGFR与发生心脏事件的RR为0.968(95%CI 为0.948~0.988,P=0.002).不同eGFR值3组内各自1年、2年、3年、4年的每年生存率相同,eGFR<60 ml/min组生存率为76.4%、60≤eGFR<90ml/min组为93.1%、eGFR≥90 ml/min组为96.6%;3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年随访的生存曲线中,发现eGFR<60 ml/min组生存率明显低于60≤eGFR<90 ml/min组和eGFR≥90ml/min组.结论 术前eGFR是评价CABG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心脏事件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lymphocyte ratio,MLR)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科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所有患者随防至2022年8月。分析MLR与MHD患者全因死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共25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55.2%,平均年龄(57.0±13.9)岁。中位随访时间22.0(11.0,27.0)月,至随访终点62例(23.9%)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LR(HR=6.251,95%CI:2.654~14.723,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HR=1.119,95%CI:1.057~1.184,P<0.001)、全身免疫炎症指数(HR=1.001,95%CI:1.000~1.001,P<0.001)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MLR与全因死亡风险独立相关(HR=4.81,95%CI:1.32~17.53,P=0.017)。亚组分析显示在不同人群中,MLR作为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是稳定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随着MLR的升高,生存率逐渐下降(Log-rank检验χ^(2)=12.248,P=0.007)。结论MLR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MHD患者生存率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复发后的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2004年3月至2014年10月行allo-HSCT的202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移植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影响移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接受allo-HSCT的白血病患者有68例复发,累计复发率33.6%,中位复发时间4(1.5-2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类型(P=0.035)、移植前伴有髓外病变(P=0.017)、诱导缓解疗程(P=0.042)、移植时疾病状态(P=0.007)、慢性GVHD(P=0.041)是影响移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伴有髓外病变(RR=2.622,95%CI:1.139-6.037)、诱导缓解疗程(RR=1.156,95%CI:0.682-1.957)、慢性GVHD(RR=1.728,95%CI:0.999-2.991)是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复发患者的治疗策略包括撤停免疫抑制剂、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全身化疗、局部放疗、靶向药物治疗、二次移植等,根据复发部位个体化选择。移植后复发相关死亡率为25.2%。结论: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患者预后差,复发早期干预治疗有较好效果,移植前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预防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凝血四项指标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31日~2017年1月1日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64例初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法分析治疗前的凝血四项指标对其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pinogen,FIB)是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PTT(P=0.035,HR=0.31,95%CI:0.1~0.98),PT(P=0.008 5,HR=2.79,95%CI:1.26~6.19),FIB(P=0.004 6,HR=2.32,95%CI:1.21~3.92)和TT(P=0.013,HR=0.51,95%CI:0.29~0.88)。结论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凝血四项与生存率密切相关,对于其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叶倩  凌志  殷旭东 《临床荟萃》2022,37(10):889-898
目的 探究肌减少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s)的短期疗效、远期预后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中在2021年6月前发表的关于肌减少症对免疫治疗的实体瘤患者短期疗效、远期预后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影响的文献进行检索。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和Stata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27篇文献被纳入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肌减少症可降低肿瘤患者免疫治疗的客观反应率(RR=0.11,95%CI:0.02~0.54)和疾病控制率(RR=0.55,95%CI:0.39~0.78)。同时,治疗前合并肌减少症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S:HR=1.60,95%CI:1.30~1.97;PFS:HR=2.81,95%CI:1.88~4.22),甚至在治疗期间肌减少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合并肌减少症会增加患者发生严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RR=1.27;95%CI:0.74~2.19)。结论 肌减少症是肿瘤患者免疫治疗效果和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终末期肾病,特别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2年9月1日~2018年6月30日于北京协和医院开始规律腹膜透析超过3个月的成年患者,采集患者进入腹膜透析时的基线资料,随访至2018年9月30日。以死亡为观察终点,比较APD和CAPD患者、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和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长期生存,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34例腹膜透析患者,和非DKD组(n=336)相比,DKD组(n=198)患者年龄更大(t=5.759,P0.001)、心血管合并症比例更高(χ~2=23.301,P0.001),开始腹膜透析时肌酐值更低[DKD组比非DKD组:(620.4±228.9)μmol/L比(808.0±352.0)μmol/L,t=-6.556,P0.001]。长期APD患者共92例,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78%,65%和42%,CAPD患者相应的生存率则为83%,65%,42%和22%,中位生存时间APD组显著优于CAPD组(92.3月比64.3月,χ~2=8.675,P=0.003),DKD患者长期预后较非DKD患者差(中位生存时间47.9月比92.3月,χ~2=46.379,P0.001),其中CAPD治疗的DKD患者预后最差(中位生存时间45.2月,χ~2=55.545,P0.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APD患者的年龄(β=0.086,HR=1.090,95%CI:1.039~1.144,P0.001)、合并糖尿病(β=1.126,HR=3.084,95%CI:1.157~8.221,P=0.024)和白蛋白(β=-0.099,HR=0.906,95%CI:0.836~0.9983,P=0.017)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PD治疗终末期DKD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优于CAPD,但透析方式并不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治疗后生存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在本院行auto-PBHSCT治疗的96例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的总生存率应用Kapan-Meier曲线和Long rank检验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9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67个月,其治疗后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25%和71.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245 U/L)、国际预后指数(IPI)为3-5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Ki-67高表达(≥65%)及骨髓浸润的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其生存率较低(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uto-PBHSCT前未达完全缓解状态和auto-PBHSCT后未行巩固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0.46、0.12,95%CI:0.22-0.95、0.02-0.82,P0.05)。结论:auto-PBHSCT治疗可明显改善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状况及预后,但auto-PBHSCT治疗后应进行巩固治疗以进一步提高远期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HIV/AIDS)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199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报告的、户籍地或现住址为六安市的HIV/AIDS 66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存、诊疗、死亡等信息,以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以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结果累计观察1502.00人年,艾滋病相关疾病的死亡率为8.06/100人年。平均生存时间9.76年(95%CI:8.98~10.53),中位生存时间12.00年。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75%、66%。患者HIV感染途径、职业、文化程度、确诊时病期以及是否合并结核都是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首次HIV筛查阳性时年龄越大、CD4计数水平越低,死亡风险越高;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者的死亡风险高于接受HAART者(RR=21.939,95%CI:13.002~37.019),HAART时基线CD4计数水平越低,死亡风险越高;治疗持续时间越长,死亡风险越低(RR=27.551,95%CI:5.479~138.546)。结论扩大检测,尽早发现HIV/AIDS感染者、患者,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预防机会性感染,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的长期预后,并进一步研究了影响终末期肾脏病PD患者长期预后的透析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以PD作为初始肾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随访3年,记录3年内患者的生存、转血液透析或死亡等结局,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患者累积存活率及技术存活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D患者生存及技术存活的透析前危险因素,并计算各个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100例终末期肾脏病PD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8%、87.4%、76.7%,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腹膜透析开始时年龄(RR 1.042,95%CI1.012~1.073,P=0.006)、低血清白蛋白(RR 0.872,95%CI 0.800~0.950,P=0.002)及慢性心功能不全(RR 3.545,95%CI 1.336~9.409,P=0.011)可能是影响PD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PD患者1年、2年、3年累积技术存活率分别为90.8%、82.5%、65.5%,Cox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开始时低血清白蛋白(RR0.932,95%CI 0.870~0.998,P=0.042)是PD患者掉队的危险因素。结论本中心PD患者有较好的生存率和技术存活率,影响PD患者生存率的透析前因素可能有年龄、低血清白蛋白血症及慢性心功能不全,而影响PD患者技术存活率的透析前因素主要为低血清白蛋白血症。透析前低血清白蛋白血症的PD患者的长期预后不佳,重视透析前低白蛋白血症的防治可能会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K506结合蛋白65(FKBP65)在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7例肝癌标本中FKBP65表达情况,分析FKBP65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对肝癌患者术后生存及无复发生存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对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及无复发生存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FKBP65在肝癌组织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肝癌组织间质细胞中FKBP65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正相关(P=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肝癌组织间质细胞中FKBP65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02,P=0.011)。多因素分析表明,FKBP65在肝癌组织间质细胞中高表达是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HR=2.676,95%CI 1.463~4.859)和无复发生存(HR=1.731,95%CI 1.032~2.9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KBP65在肝癌组织间质细胞中高表达与肝癌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手术预后的因素及不同麻醉方法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首次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80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完整随访共670例,对可能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因素作COX回归分析,并对3种不同麻醉方法即硬膜外麻醉(E组)、全身麻醉(G组)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EG组)的生存率作比较分析。结果:T分期、淋巴结侵犯、麻醉方式、围术期输血、术后化疗、复发、远处转移和手术并发症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麻醉组的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8)。G组和EG组术后生存率相比于E组的风险系数分别为0.623(95%CI0.430~0.902,P=0.012)和0.532(95%CI0.365~0.77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组生存率低于G组和EG组;EG组术后生存率相比于G组的风险系数为0.855(95%CI0.619~1.181,P=0.3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手术预后与T分期、淋巴结侵犯、麻醉方式、围术期输血、术后化疗、复发、远处转移和手术并发症密切相关。全身麻醉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术后生存率均高于硬膜外麻醉,是结直肠癌患者手术的合适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肌少症患病率、影响因素及生存预后。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透析科2021年12月─2023年8月177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肌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独立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HD肌少症与非肌少症患者12个月生存预后。结果 177例MHD患者中,65例发生肌少症(36.72%),112例未发生肌少症(63.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78,95%CI:1.030~1.143,P=0.002)、透析龄(OR=1.019,95%CI:1.008~1.030,P=0.001)、合并糖尿病(OR=4.802,95%CI:1.484~15.603,P=0.009)、低体力活动水平(OR=4.222,95%CI:1.013~17.653,P=0.048)是肌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随访12个月后MHD肌少症患者生存率为69.23%(45/65),非肌少症患者生存率为89.29%(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镁水平与全因死亡、心脑血管死亡及非心脑血管死亡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MHD的患者。收集透析前基线数据及开始透析后每3个月的临床随访数据进行分析。按平均血镁值四分位数进行分组:Q1组(血镁≤0.98mmol/L)、Q2组(0.98<血镁≤1.06mmol/L)、Q3组(1.06<血镁≤1.13mmol/L)、Q4组(血镁>1.13mmol/L);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将Q2、Q3组合并为Qi组(0.98<血镁≤1.13mmol/L),Q1、Q4组合并为Qo组。Kaplan-Meier法用于生存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用于分析死亡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82例MHD患者,其中Q1组46例,Q2组45例,Q3组46例,Q4组45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4组间总体的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χ^(2)=9.024,P=0.029)。Qi组与Qo组总体及非心脑血管的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χ^(2)=8.892,P=0.003;Log-rankχ^(2)=7.385,P=0.007)。COX回归模型结果发现:以Qi组为对照组,Qo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及非心脑血管死亡风险更高,校正混杂因素后Qo组较Qi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88.7%(HR=1.887,95%CI:1.012~3.519,P=0.046)。结论本研究发现血镁水平与MHD患者全因死亡率相关,当0.98<血镁≤1.13mmol/L时全因死亡率更低。  相似文献   

16.
背景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的老龄化,痴呆患者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加,因此发生痴呆后患者的生存率便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痴呆能缩短人的预期寿命,但有关在发展中国家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报道较少.目的研究缺血性痴呆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探讨脑梗死后影响患者存活的危险因素.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的脑二科.对象1998-05-01/1999-12-28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19例,其中男313例,女306例,年龄55~85(70.3±9.5)岁.干预对61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人文因素、血管因素、脑梗死特征资料收集和神经心理检查.在入院及脑梗死后3个月按DSM-Ⅳ标准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痴呆诊断,并随访2年,分析痴呆患者的存活率及生存相关预测因素.主要观察指标①脑梗死患者人文因素和血管危险因素与生存率的关系.②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特征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后3个月共有146例患者(23.6%)被诊断为脑梗死后痴呆,其中39例为脑梗死前痴呆,107例为脑梗死相关性痴呆.随访(19.4±8.3)个月,脑梗死后痴呆患者存活率为49.3%,随访(21.3±9.1)个月,脑梗死相关性痴呆存活率为53.7%,非痴呆患者存活率为92.0%.多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后痴呆与生存呈明显相关(RR=4.91,95%CI=3.85~13.49),其余预测因素包括年龄(RR=1.12,95%CI=1.06~1.18)、Barthel指数(RR=1.63,95%CI=1.15~2.31)、心房纤颤(RR=1.47,95%CI=1.17~1.85)及脑梗死史(RR=2.81,95%CI=1.53~5.16).结论痴呆能降低脑梗死患者存活率,并可作为脑梗死后影响生存率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生存及其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MDS诊疗中心收治的176例AP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总生存(OS)、无复发生存(RFS)的因素。结果:176例APL患者中早期死亡患者10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6.4,95%CI 1.4-28.2,P=0.015)和纤维蛋白原1.5 g/L(HR=12.2,95%CI 1.5-102.8,P=0.021)是APL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完整长期随访资料的154例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01(2-262)个月,5年预计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8±1)%和(77±4)%。治疗过程中出现复发(HR=13.9,95%CI 1.6-119.5)(P=0.016)及初诊时WBC≥30×10~9/L(HR=6.0,95%CI 1.1-33.3)(P=0.039)是APL患者O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合并银屑病是APL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4.8,95%CI 1.8-12.5)(P=0.002),而危险度分组为低危组是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HR=0.4,95%CI 0.2-0.99)(P=0.048)。结论:对老年和低纤维蛋白原患者需重视其早期死亡风险,对合并银屑病及非低危组患者加强动态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对复发和WBC≥30×10~9/L的患者选择更优化的治疗策略,有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进入腹膜透析人群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布,影响因素,及其对腹膜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新进入腹膜透析治疗的成人终末期肾病患者按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分为A组iPTH<150pg/ml;B组iPTH 150~300pg/ml;C组iPTH 300~600pg/ml;D组iPTH≥600pg/ml。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及化验资料;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筛选与基线iPTH相关的危险因素。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共222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其中,基线iPTH<150pg/ml的患者占43.7%。这组患者的特点包括:年龄大(F=6.235,P<0.001),合并糖尿病比例高(F=16.277,P=0.001),合并症多(F=4.348,P=0.005),eGFR较高(F=5.699,P=0.001)。但经过元线性回归分析,仅年龄(β=-8.700,P<0.001)、是/否合并糖尿病(β=145.400,P=0.012)对基线iPTH有独立的影响。生存曲线显示不同基线iPTH组间总体生存率存在差异(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仅年龄(B=0.066,P<0.001)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iPTH(B<0.001,P=0.507)不能独立预测死亡。结论初进入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低iPTH的情况。但是,基线iPTH并不能独立预测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生率及其影响HC恢复的因素,为HC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2016年连续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13例患者发生HC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全部病例分为HC和非HC(对照)2组,以预处理实施之日为随访起点,移植后180 d作为随访终点。选择10个临床参数作为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25岁和≥25岁)、原发疾病、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含有抗胸腺免疫球蛋白(ATG)、移植供受体性别差异、HLA嵌合、巨细胞病毒(CMV)血症、EB病毒血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原发病复发,所有单因素分析P0.01的危险因素进入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3例移植患者中位年龄为28岁,共有31例(27.4%)发生HC;其中Ⅰ度5例(4.4%),Ⅱ度19例(16.8%),Ⅲ度5例(4.4%),Ⅳ度2例(1.8%),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术后37(26-70)d,中位持续时间为14(5-55)d。单因素分析发现,预处理方案中含ATG(RR=6.170,95%CI:1.875-20.306,P0.01)、CMV血症(RR=7.633,95%CI:2.318-25.133,P0.01)、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RR=0.307,95%CI:0.137-0.686,P0.01)、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RR=1.891,95%CI:0.918-3.898,P0.05)为影响HC恢复的高危因素。对上述有统计意义的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发现,CMV血症(RR=4.770,95%CI:1.394-16.326,P0.01)为影响HC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监测CMV血症、积极抗病毒治疗是预防HC发生,促进HC好转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长期生存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山西省2013年血液净化病例登记系统中登记的1597例行MHD 3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统计分析以下参数:①基线指标:性别、年龄(进入透析时的年龄)、透析龄、血管通路类型、透析器种类、抗凝剂;②原发病分布、治疗转归及死亡原因;③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透析前血压、尿素氮下降率(urea reduction rate,URR)、尿素清除指数(SpKt/V)、血红蛋白(hemoglobin,Hb)、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血清白蛋白(blood albumin,Alb)。结果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53.2%)为最主要的原发病,糖尿病肾病患者≥50岁较50岁(31.5%比7.4%)比例明显升高(χ~2=160.520,P0.001);②首位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42.19%),其次为脑血管事件(25.78%)和感染(10.94%);③原发性肾小球疾病(RR=0.532,95%CI:0.366~0. 772,P=0.001)、Hb≥100g/L(RR=0. 510,95%CI:0.374~0.696,P0.001)、Alb≥35g/L (RR=0. 355,95%CI:0.266~0.472,P0.001),透析前血压≤140/90mmHg(1mmHg=0. 133kpa)(RR=0.689,95%CI:0.496~0.957,P=0.026)为结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心血管事件为首位死亡原因,50岁MHD患者糖尿病肾病比例明显升高,原发病类型、贫血、低蛋白血症、透析前血压可影响MHD患者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