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分析非晶硅电子射野影像系统(a-Si EPl D)的剂量学基础上,利用开发的软件自动分析每日采集的射野影像,获取直线加速器的输出剂量、平坦度、对称性及射野尺寸等参数,使a-Si EPID成为加速器的快速日检工具。方法:首先对a-Si EPID进行校准,并将其分成16个大小为10 cm×10 cm的子区域,移动a-Si EPID依次照射,截取中心轴附近10 cm×10 cm(SSD 160 cm)的区域相互叠加获取增益影像,并进行输出剂量校准。随后通过自编软件根据校准数据分析每天标准射野影像得出加速器日检参数:输出剂量、射野尺寸、平坦度、对称性,并将结果与指形电离室及三维水箱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加速器出束从97 MU至103 MU,模拟剂量偏差±3%。结果显示a-Si EPID中心轴灰度剂量呈高度线性,与指形电离室的最大偏差为小于1%。平坦度、对称性两个参数的基线偏离与三维水箱高度一致,结果均分别小于±0.5%和±1.5%。结论:因测量准确性及便利性,可以利用自编软件及a-Si EPID用于加速器日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通过转床、半野进行全脑全脊髓照射的技术。方法:模拟定位时首先设颈胸脊髓野:机架角O°,小机头0°,床角0°,SSD=100cm,野长40cm,野宽4cm~5cm,同时在体膜上标记射野上界(B点)和下界(C点),然后设全脑野:使用半束左右两野对穿照射,机架角90°或270°,小机头11.3°或348.7°,床角0°,SAD=100cm,Y1=0,X和Y2取包括颅骨外1cm,使射野X方向中心线在透视下与B点重合,最后设腰骶脊髓野:以C点为中心使用半束照射,机架角11.3°,小机头O°,床角90°,SSD=100cm,X2=0,Y和X1取包括腰骶直至S4。同时使用Kodak-Ec-film胶片、固体水模体以及MatriXX系统在加速器治疗机上模拟射野进行射野衔接点的几何和剂量验证,并观察12例使用该技术投照期间患者的放疗反应。结果:颈胸段脊髓野与全脑野衔接点以及颈胸段脊髓野与下位脊髓野衔接点处射野边界清晰锐利,未见射野间分离和重合现象,等剂量线基本平滑,未见明显的凹陷和凸出现象,12例患者都完成全脑全脊髓的照射计划,未见明显严重的放疗反应。结论:全脑全脊髓转床半野照射技术做到了射野间的无缝衔接,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一种利用Photoshop在放射治疗中的位置验证的方法和治疗机托架对鼻咽癌整体挡铅挡块的影响及采取的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探讨.方法:(1)利用扫描仪将加速器拍摄的验证片、定位片或CT重建图像输入计算机中,调整图像大小、灰度、对比度、图像配准、测量.(2)在BJ-6B型直线加速器上设置90°的机架角度和0°的准直器角度,在托架里插入有机板,有机板上设置与照射野灯光十字投影线相重合的十字定位刻线,然后变换机架角为270°.观察有机板在有、无整体挡铅时十字刻线与照射野灯光十字投影线误差的程度.结果:(1)通过射野验证图像与参考图像的对比可以发现.在水平(RL)方向、上下(SI)方向和前后(AP)方向,对于头颈部摆位误差为:(1.11±1.37)mm,(1.33±1.25)mm,(0.83±0.79)mm;胸部:(2.44±1.03)mm,(2.6±1.52)mm,(2.34±1.17)mm;腹部:(2.53±1.86)mm,(2.83±1.19)mm,(2.67±1.68)mm;盆腔部:(1.93±1.83)mm,(1.59±1.7)mm,(1.85±1.72)mm.(2)整体挡铅固定有机板与治疗机托架之间等机械因素存在固有的安装间隙,在机架角270°时有机板会因重力的缘故朝这些间隙位移,从而使有机板上的整体挡铅块也随之在照射野中出现位置偏移,折算到源轴距位置处有0mm-5.2mm的位置误差.结论:(1)利用Adobe Photoshop完全可以进行射野和摆位位置的准确测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2)在整体挡铅固定有机板上设置准确的十字定位线,以此作为整体挡铅在固定有机板上的浇铸和位置检验的基准,并作为整体挡铅在托架位置处与照射野十字灯光投影线对准的标记线,可以预先了解整体挡铅位置偏移情况进而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三维分析仪与两维矩阵射野测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不同仪器与方法测量加速器6 MV X线射野的特性,比较各方法的优劣和局限性,探讨快速简便检测射野特性的方法。材料与方法:分别采用电离室和半导体探头配合三维射野分析仪测量加速器6 MV X线不同射野大小的百分深度剂量曲线PDD和离轴比曲线OCR,并以二维电离室矩阵测量相同条件的OCR。(1)比较采用电离室和半导体探头测量PDD的差别。(2)比较两维矩阵与电离室半导体探头测量射野的对称性、平坦度、射野大小和半影等的差别。结果:对小于15 cm×15 cm照射野,半导体探头和电离室测量PDD的结果一致性较好,两者偏差小于1.3%。对于20 cm×20 cm照射野,半导体探头的测量结果大于电离室,最大差别3.5%,偏差为2.6%。用半导体探头与电离室测量射野的大小,两者的最大差别为0.6 mm,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二维电离室矩阵测量与前两者比较,最大差别为2.9 mm,最小差别0.5 mm。三种方法测量的射野平坦度差别在1.2%~2.6%,矩阵的测量数值在半导体和电离室测量范围之内。结论:在检测加速器射野性能时,二维矩阵可以快速检测射野平坦度、对称性,但测量射野大小时可能有较大误差,不宜用作验收加速器和收集...  相似文献   

5.
二维电离室矩阵测量射野边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用二维电离室矩阵测量放射野边缘应注意的事项.材料与方法:使用IBA公司的MATRIXX二维电离室矩阵对VARIAN公司的23EX加速器的射野进行测量.把电离室矩阵水平放置在加速器床面上,电离室中心处于等中心位置,SAD=100 cm.射野大小从4.0 cm×4.0 cm变到16 cm×16 cm.每射野出束50 MU,记录测量结果.用OmniPro I'mRT(1.5)软件分析测量数据.结果:在X1、X2、Y1、Y2四个边半影大小随射野大小变化而呈现波浪式周期性变化,相邻波峰波谷间距为(3.79±0.25)mm.波谷底部平坦,平区宽度为(2.3±0.3)mm,波峰顶部也平坦,平区宽度为(2.2±0.2)mm.波蜂波谷高度相差为(4.0±0.1)mm.结论:用二维电离室矩阵测量射野半影时应充分考虑电离室矩阵的位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对于同一个射野,由于摆放矩阵位置不同,可引起4mm的差别.改变矩阵位置,从不同位置重复测量,可减小矩阵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6 MV光子束均整与非均整模式在空气和标准水模中特定深度处的能谱分布。 方法:利用BEAMnrc程序建立美国Varian公司TrueBeam加速器均整和非均整模式的机头模型,分别计算(40×40) cm2照射野下空气和标准水模中SSD=110 cm深度处的相空间文件,并利用BEAMDP程序对射野内不同区域的能谱分布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空气中(40×40) cm2射野内SSD=110 cm深度处,均整模式能谱分布低能部分随着统计区域增大而增大,与非均整模式分布规律相反;在标准水模体中Depth=10 cm深度处,有无反散的情况下两种模式的能谱分布相差较大,主要在小于0.511 MeV的区域;射野内不同位置的能谱分布均整模式在离轴方向低能部分逐渐减少,而非均整模式分布情况相反;相对于电子和正电子来说,相同射野内光子对能谱分布影响较大。 结论:该研究为医用直线加速器临床剂量学数据的测量和校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lekta motorized wedge楔形因子随射野宽度和测量深度的变化特性。方法:对Elekta Precise直线加速器6 MV X-ray,用Farmer 2571指形电离室和美国Capintec 192剂量仪,在固定测量深度的条件下,逐步扩大射野,实测获得15°,30°,45°,60°四个角度楔形板的楔形因子随射野宽度的变化特性;在固定射野宽度的条件下,逐步改变测量点的深度,实测获得15°,30°,45°,60°四个角度楔形板的楔形因子随测量深度的变化特性;同时,将每个实测到得的楔形因子与Elekta Precise TPS 2.12模拟实测条件输出的楔形因子进行了对比。结果:Elekta motorized wedge楔形因子随射野宽度和测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呈现线性变化。当FSZ〈20 cm×20 cm时,楔形因子随射野宽度线性变化的斜率比较大,当FSZ〉20 cm×20 cm时,楔形因子随射野宽度线性变化的斜率比较小,深度对楔形因子的影响小于射野宽度。Elekta Pre-cise TPS 2.12模拟实测条件输出的楔形因子与实测得到的相近,偏差较小。结论:当FSZ〈20 cm×20 cm时,宽度对楔形因子的影响不能忽略,因此处方剂量计算时应先求得等效方野,而后用该等效方野对应的楔形因子进行楔形野的处方剂量计算;当FSZ〉20 cm×20 cm时,可以采用20 cm×20 cm测得的楔形因子进行楔形野的处方剂量计算;深度对楔形因子的影响可忽略,可以将参考深度(水下10 cm)获得的楔形因子用于所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矩阵电离室对医用直线加速器及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快速剂量学的检测方法和项目。方法:在矩阵电离室上方放置5cm的固体等效水模,下方放置5cm的反射水模,对标准方野和矩形野测试,测试条件SSD=95cm,SAD=100cm,射野大小分别为2cm、5cm、10cm、15cm、20cm和2cm×10cm、5cm×20cm、20cm×5cm,MU为100cGy;对治疗计划系统的中央挡铅、MLC形成的中央挡铅、不对称射野、MLC末端形状(叶片末端效应)和相对叶片之间的间隙和MLC侧面效应、叶片凹凸槽效应、以及简单模拟调强模型等相关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方野和矩形野的平坦度为100.07%~102.66%,对称性为0.10%~1.49%;光野、射野一致性检测:X方向为-1.5%~0.7%,Y方向为-1.4%~1.0%,平均为-0.47%;对放疗计划系统的检验,主要验证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的结果比较,以Gamma值和绝对剂量偏差值(4%)来判断两者的符合性。对于方形野和矩形野Gamma值在92.02%~96.35%,而对于多野光栅的相关检测,在计划系统设置的两个半野(X1=5cm,X2=0cm,Y=10cm和X1=0cm,X2=5cm,Y=10cm)合成实验中,合成区域间隔处有5%的剂量偏差,5个2cm×10cm合成10cm×10cm实验中,在射野连接处误差值最大可达10%;在两个2cm×2cm的方野,间距6cm实验中,第一个射野Gamma值可达96.6%,第二个Gamma值为93.2%。结论:利用矩阵电离室可对医用直线加速器和放疗计划系统实现快速的剂量学检测,对加强两者日常的QA和QC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高能直线加速器的电子束治疗蕈样霉菌病等全身性皮肤疾病,通常使用2-4M瓦电子束。若在不到九十天内,骨髓吸收了100cGy~460cGy的X射线,就容易引起骨髓抑制。因此,必须将单次照射的X线污染减到1%以下。 ZJ-10(4)直线加速器的6M瓦电子束,在SSD=400cm处,射野中心轴内9cm处的X污染超过6.0%作者使用1cm厚的铝锥形筒及0.5cm厚有机玻璃锥形筒插入机头内,减少了由钨门产生的轫致辐射,并减少有机玻璃板的厚度,使单次照射野的X线污染从6.0%减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磁共振加速器Unity绝对剂量校准方法和输出量日检流程,并评价Unity输出量长期稳定性。方法:使用防水型指型电离室(PTW 30013)和特制的靴型水箱(Boot Phantom)进行绝对剂量校准,利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图像确保模体摆位的准确性,选择适当的磁场修正因子修正磁场条件下电离室的响应。为节省时间,建立EPID图像特定像素点的累积灰度值与输出量的校准曲线,实现输出量日检。分析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新装的Unity从2019年10月22日至2020年5月9日的输出量日检结果,评估其输出量长期稳定性。结果:标准测量条件(SAD=143.5 cm,射野大小为10 cm×10 cm,机架角0°)下,水下10 cm处100 MU绝对剂量校准为0.87 Gy。在输出量变化±5%范围内,EPID像素点的累积灰度值与输出量高度线性相关(R2=0.999 9)。在116次Unity输出量日检中,输出量偏移基准值大于1%的仅有2次,并被标准测量方法证实。基于EPID的输出量日检方法相比标准输出量测量方法更方便快捷。结论:与常规加速器相比,Unity的绝对剂量校准更为复杂,需谨慎选择测量工具、摆位方式、测量条件和修正因子。初步结果显示,Unity具有较好的输出量长期稳定性;但真实临床工作负荷条件下,输出量长期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下,Varian21EX直线加速器中物理楔形因子和动态楔形因子受照射野大小和深度的影响。方法:在固体水膜体中利用0.6 cc电离室对6 MV和15 MV射线束下不同角度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分别测量加和不加楔形滤片时的剂量率来计算楔形因子。通过测量不同角度的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在固定照射野(10 cm×10 cm)的不同深度下的楔形因子来研究楔形因子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对于楔形因子随射野大小的变化规律,还测量了不同角度的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在固定深度(d=10 cm)下的不同射野大小的楔形因子。为了更好地分析物理楔形因子与动态楔形因子的差异,引入了相对楔形因子NWF。结果:深度对于物理楔形板的楔形因子较为明显,深度增加时楔形因子增大,且随着楔形角的增大变化更明显。对于150、300、450、600的物理楔形板,当深度由最大深度增加到20 cm时对于6 MV能量楔形因子分别增加了1.86%、3.79%、4.99%、7.95%;对于15 MV能量1.29%、1.35%、1.49%、2.03%。而动态楔形因子随深度变化不明显,最大变化不到1%。射野大小对于物理楔形因子也有一定的影响,楔形因子随射野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幅度不大;而对于动态楔形板,在6 MV和15 MV射线束下楔形因子受射野的增大都有明显的减小。对于100、150、200、250、300、450、600的动态楔形板,从参考射野(10 cm×10 cm)到最大射野,楔形因子分别减少了7.91%、11.04%、14.08%、16.96%、19.7%、28.03%、35.89%对于6 MV和5.72%、8.17%、10.41%、12.85%、15.08%、21.82%、30.59%对于15 MV能量。结论:对于物理楔形板,深度和射野大小都对物理楔形因子有影响,所以临床剂量计算时必须考虑深度和射野大小对物理楔形因子的影响并对它进行修正。对于动态楔形板,深度对动态楔形因子影响较小,在临床剂量计算时可以忽略;而射野大小对动态楔形因子影响比较明显,在临床剂量计算时只须考虑相对射野楔形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比较瓦里安(Varian)2100C/D与医科达(Elekta)Synergy直线加速器配备的多叶准直器的半影特性,为临床设野提供参数供参考。方法:利用CRS三维水箱和PTW电离室测量6 MV和10 MV X线的射野离轴比曲线,测量从4 cm×4 cm到20 cm×20 cm各方野的半影;同时针对两种加速器多叶准直器的设计特点,分析利用不同准直器形成射野对半影宽度的影响。结果:(1)对于不同能量和不同大小射野,设野时靶区外扩的范围应综合半影大小等因素;(2)Varian 2100C/D加速器采用准直器三层结构,采用"MLC+JAW"方式形成射野能减少半影,即应注意形成射野时JAW必须跟随MLC;(3)Elekta Synergy加速器形成射野时MLC方向半影较大,重要器官可采用JAW来保护。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应用两种胶片分析方法分析调强治疗多叶光栅(MLC)到位精确度。 方法:选择4个省共15家医院,其中8家为Varian加速器,MLC型号均为Millenium 120;7家为Elekta加速器,MLC型号为MLCi或MLCi2。胶片放在固体水模体30 cm×30 cm,dmax点处(水下1.5 cm),SAD=100 cm,6 MV照射,250 MU(监督系数)/栅栏野,应用计划系统,在EBT3胶片上形成5条MLC栅栏野,每条栅栏野射野宽度为6 mm,5条栅栏野射野中心位置相对于中间栅栏野射野中心的位置距离分别为-6、-3、0、3、6 cm。将照射后的胶片用Epson Expression 10000XL扫描,应用Film QATM Pro软件得到栅栏野剂量曲线(profile),并用两种归一方法即截断部分光密度值区域后归一和归一到局部位置区的光密度值,从射野位置及中心位置偏差、射野宽度及偏差4个方面分析比较MLC到位精确及多中心测量结果。 结果:两种分析方法比较,5条栅栏野实际射野位置相对于计划射野位置偏差,均测得9家医院位置偏差超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规定偏差限值±0.5 mm;分析每条栅栏野射野中心位置的偏差,分析结果均符合IAEA规定限值±0.5 mm;分析5条栅栏野宽度,并与计划设定宽度6 mm相比较,偏差均符合IAEA规定不超过±1 mm;分析射野宽度最大最小值偏差及标准差,分析结果均符合IAEA规定偏差不超过±0.75 mm,标准差不超过0.30 mm。 结论:两种胶片分析方法测量MLC叶片到位精确度,结果相近,差别较小,在此实验中两种归一方法均可被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非晶硅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剂量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条件下研究探讨非晶硅电子射野影像装置(a-Si EPID)的剂量响应特性。方法 :本实验在Elekta Precise直线加速器上X射线能量分别为6 MV和10 MV,采用PTW电离室、等效固体水和不同厚度铜板条件下实施测量。首先,通过EPID信号和模体中电离室的测量比较,确定出EPID剂量响应的建成厚度。其次,临床条件下利用模体的不同厚度测量分析有关剂量、每脉冲剂量和脉冲重复频率(PRF)函数的EPID信号响应情况。结果:在不增加建成材料、10 cm~60cm空气间隙条件下EPID显示了最大11.6%的过响应信号变化。临床上额外将3 mm铜建成区置于EPID上方,空气间隙大于40 cm条件下EPID响应变化将会降至1%以内。在测量范围内随MU数、PRF和每脉冲剂量变化的EPID信号响应是非线性的,最大信号变化接近于3%。因假峰和图像滞后效应等影响,短时间照射EPID会明显地产生出低剂量响应。结论:采用合适的建成层和实施对每脉冲剂量、PRF等校正,非晶硅EPID剂量响应变化可控制在1%以内,从而建立起较为理想的剂量响应曲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全身放射治疗条件下,测量直线加速器空气中射线场均匀性,水模体内剂量分布情况,以及不同规格水模体的百分深度剂量值。方法:将加速器的源皮距(SSD)延长至450 cm,机架头旋转为90°,准直器开到最大,治疗头旋转为45°,形成菱形射野,使用剂量测量仪:PTW-UNIDOS,电离室:PTW 30001,测量Varian Clinac 2100C直线加速器的剂量值。结果与结论:加速器在空气中射线场剂量:T方向上总的平均值为5.147,绝对误差为5.8%,归一后相对误差达到;G方向上总的平均值为5.124,绝对误差为5.1%,归一后相对误差达到;此加速器的射线场均匀性可以用于全身放射治疗。水模体内剂量分布情况,在10 cm深度处,平均剂量值为8.960,归一数据中的绝对误差为;在20 cm深度处,平均剂量为6.381,从归一数据中的绝对误差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病人皮肤剂量监测仪(PSD)进行放射治疗临床前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在标准定标条件下(SSD=100cm,照射野10 cm×10 cm),通过PTW剂量仪、0.6 cc电离室和水箱测量将加速器各档X线和电子线定标到最大剂量点处100MU对应为100 c Gy。以6 MV X射线为射线源,在加速器分别开机100和200 MU条件下,对PSD进行重复性测量并根据贝塞尔公式计算重复性指数S。在6 MV、6 MeV、9 MeV、12 MeV、15 MeV条件下,对PSD进行线性检测并建立剂量与PSD读数的线性关系,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方程。以6 MV X射线为射线源,测量有无PSD探头时,组织不同深度吸收剂量的差异并测得PDD曲线。结果:经PSD重复性计算,在100和200 MU条件下,对于黑探头,重复性指数分别为0.029%、0.025%;对于红探头,重复性指数分别为0.040%、0.043%。对于PSD的线性偏差,在15 MeV条件下,黑探头和红探头线性偏差分别为1.08%、1.10%,其余各挡能量的线性偏差均小于1.00%。在6 MV、6 MeV、9 MeV、12 MeV、15 MeV条件下,对PSD两个探头,均拟合得出线性方程,方便PSD读数转化为实际剂量。比较有无PSD探头组织不同深度吸收剂量以及PDD曲线的差异,当加PSD探头后,最大剂量点往组织表面迁移,最大剂量点约在组织深度1.1 cm处。加PSD探头后,最大剂量深度处前,组织吸收剂量有所增加;最大剂量深度处后,组织吸收剂量有所减少。其中,对于黑探头和红探头,在组织表面加探头后组织吸收剂量分别增加39.76%、43.77%;在0.5 cm深度处吸收剂量分别增加4.62%、4.91%;在3.0 cm处剂量分别减少0.92%、1.09%。由于该探头尺寸是0.4 cm×1.5 cm×1.5 cm,对于临床射野大小而言,实际剂量影响很小。结论:PSD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国际国内通用标准,并且PSD对病人真实剂量影响很小,可以用于放射治疗临床病人皮肤测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射野入射方向及加速器治疗床对MatriXX电离室矩阵角度修正因子的影响。方法:获取MatriXX和MultiCube模体所组成的测量装置的CT影像,并将其导入计划系统,以MatriXX有效测量平面中心为计划中心,设置一能量为8 MV X射线、机器跳数为200 MU、20 cm×20 cm的对称方野,在机架角度为0°~180°范围内以5°为间隔定义射野入射方向,分别计算各入射方向的射野在计划中心点的剂量,并与在相同条件下存在加速器治疗床和无加速器治疗床两种情况下的实际剂量测量结果做比值,得出有无加速器治疗床两种情况的MatriXX电离室矩阵的角度修正因子。应用SPSS13.0软件对这两组现场测量计算得到的MatriXX电离室矩阵角度修正因子值及厂家的给定值之间进行t检验比较。结果:实测得到的有无加速器治疗床的两组MatriXX电离室矩阵角度修正因子值比较的t检结果为P<0.005,治疗床的存在对修正因子有显著的影响;实测的8 MV无治疗床的修正因子与厂家给定的6 MV的修正因子进行比较的t检验结果为P<0.005,实测修正因子与厂家给定值之间存在差异。结论:现场测量MatriXX电离室矩阵的角度修正因...  相似文献   

18.
不同探测器在多叶准直器质量保证中的定位精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辐射自显影胶片、电子射野影像系统、电离室矩阵等不同探测器在多叶准直器质量保证中的定位精度。方法:采用辐射自显影胶片(GAFCHROMIC EBT胶片)、电子射野影像系统、电离室矩阵(IBA公司Matrixx和PTW公司Seven29)测量和比较瓦里安公司Clinac ix加速器的多叶准直器叶片的边缘的边响应函数,比较测量结果,评价不同探测器的定位精度。结果:四种探测器的定位精度均可达到0.1mm,其中电子射野影像系统的灵敏度最高。结论:上述探测器均能满足临床质控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叶准直器(MLC)叶片运行速度对采用滑窗技术实施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时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手工设计一组滑窗调强(SW-IMRT)照射野叶片序列(子野)文件P-MLC,在不同的剂量率、不同的机器跳数(MU)条件下运行,使得叶片的运行速度分别为1.0 cm/s、2.0 cm/s、3.0 cm/s、4.0 cm/s、5.0 cm/s、6.0 cm/s、7.0 cm/s、8.0 cm/s、10.0 cm/s、15.0 cm/s,用Mapcheck测量不同速度运行时的剂量分布,分别与PMLC在计划系统里计算的剂量分布相比较;选择10例鼻咽癌调强计划,在加速器上分别以100 MU/m、200 MU/m、300 MU/m、400 MU/m、500 MU/m、600 MU/m剂量率运行,用Mapcheck测量其剂量分布并与计划系统剂量分布比较其通过率;同时记录10例病人不同剂量率条件下运行时的加速器日志文件,将日志文件转换成实际运行MLC文件D-MLC后,将D-MLC导入计划系统重新计算,模拟比较不同剂量率条件下病人体内的剂量分布的差别。结果:在MLC计划速度设置为15.00 cm/s时,加速器实际叶片速度达到了(2.78±1.45)cm/s,最大速度为4.55 cm/s;加速器在MLC设定速度不超过5.00 cm/s运行计划文件时,通过降低剂量率的方式可以匹配叶片运动速度的限制,保证了实际照射时加速器输出的射野通量与计划设计时的最佳射野通量相一致,Mapcheck验证通过率在99%以上,但在设定速度超过5.00 cm/s运行计划文件时,通过降低剂量率的方式已无法匹配叶片运动速度的限制,Mapcheck验证通过率在随着设定速度的上升而降低;对实际临床病例的研究并未出现上述结果,不同的剂量率运行时其剂量分布及Mapcheck验证通过率没有明显差异(P=0.999)。结论:MLC叶片的运动速度可能会对滑窗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在临床实际治疗中,这种影响很微弱,但这种方法可以作为直线加速器和治疗计划系统的验收或实施SW-IMRT技术日常QA工作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0.
余辉  张书旭  陈静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28(4):2712-2715,2728
目的:测量西门子PRIMUS加速器治疗床的金属部件对射野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PRIMUS加速器治疗床由可拆卸的床头、网状碳纤维床板和有机玻璃床板三部分组成,3种床板均有金属部件。本文将MatriXX夹在上下各6 cm厚的IBA固体水体模的中间,对齐MatriXX的测量中心轴与治疗床的中心纵轴,SAD为100 cm,首先通过旋转机架分别确定10 cm×10 cm射野能照到3种床板的金属部件的机架角度范围分别是110°~135°(对侧225°~250°)、115°~140°(对侧220°~245°)、155°~180°(对侧180°~205°)。然后采用6 MV X射线,在上述角度区间每间隔5°设一个野,机器跳数为50 MU,分别进行测量。接着在有机玻璃床板上悬空MatriXX,其它条件不变,重复测量不受治疗床影响下的剂量分布。最后对比分析金属部件的衰减影响。结果:3种床板的金属部件对射线的衰减,在等中心处分别为2.1%~22.4%、1.3%~43.8%、0%~46.7%,最大剂量衰减值分别为12.1%~32.2%、12.9%~65.3%、32.8%~58.3%。结论:PRIMUS加速器治疗床的金属部件对射野剂量分布有较大影响,在治疗摆位时须避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