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颌第二双尖牙拔除后牙齿自行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15名恒牙期安氏Ⅱ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下牙弓均拔除第二双尖牙,拔牙时的平均年龄为13.4岁。拔牙后上颌即开始方丝弓矫正器治疗,下牙弓牙齿自行调整,平均观察6.6个月。通过拔牙前后的牙 模型测量及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发现,下牙弓拔牙间隙明显减小,下前牙直立,下颌磨牙前移,下牙弓拥挤度减小。本研究结果表明:下牙弓自行调整期间牙齿的移动情况对于第二双尖牙拔除的安氏Ⅱ类病人的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综合颅颌正位定位X线片和牙He模型测量的方法分析颜面不对称畸表He颌面特征。方法 选取44例颜面不对称病例,测量分析后前位征及牙He模型并与正常He作对照。结果 偏He组不对称主要发生在下颌骨,上颌基骨和上牙弓宽度狭窄,下颌骨和下牙弓宽度基本正常。结论 颜面不对称畸形存在上下基骨宽度和牙弓宽度不协调,上基骨及上牙弓宽度较下颌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FR-1型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的牙He变化,方法 对23例生长发育快速期的安氏Ⅱ类,分类错He患者采用FR-1型矫治器矫治,并对治疗前后模型进行牙弓测量,结果 1.上颌牙弓宽度增加,长度减小;2.下颌牙弓宽度增加,长度增加,Spee’s曲线变平,3.前牙覆He,覆盖减小,结论 FR-1型矫正器,能使上牙弓长,宽,高三维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有效地改善安氏Ⅱ类1分类错He。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牙弓狭窄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不拔牙矫治的可能性。方法 对 8例平均年龄为 12 .3岁、7|7未萌出的牙弓狭窄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病例 ,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扩弓与推上磨牙向后相结合的方法的不拔牙矫治。结果 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的比较显示 ,治疗后上颌中切牙的突度与轴倾度明显改善 ,上下颌骨关系相对协调 ,侧貌明显改善 ,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 ,磨牙牙合关系Ⅰ类。结论 在一定的适应证下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不拔牙矫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恒牙列最佳正常He牙弓外形特征的计算机辅助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按Andrews的最好的正常He的6个特征,从成都地区的300付正常He模型中精选了40付最佳的牙He模型,在测量牙He特征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图形数字化仪系统辅助测量研究了上下牙弓的外形特征,得出切牙、尖牙、双尖牙、和磨牙各测量标志点在x、y坐标上的均值与标准差;计算出各同名牙间的牙弓宽度的均值与标准差;牙弓最前点到尖牙、双尖牙、磨牙到x轴的垂直长度的均值与标准差。绘出了上下牙弓的平均模板图和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历山大矫治器治疗安氏Ⅰ类非拔牙拥挤病例的牙弓变化特征及矫治器应用特点。方法选取33例使用亚历山大托槽系统进行非拔牙矫治的安氏Ⅰ类轻、中度拥挤病例。对治疗前后的研究模型进行三维测量。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变化、排齐阶段所用时间以及下牙列弓丝使用情况。结果牙列治疗后与治疗前阶段相比,牙弓长度、下颌尖牙宽度、前磨牙间宽度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显著增加,上颌尖牙间宽度无显著变化。上下牙列排齐时间分别为(2.41±1.13)月和(2.42±1.23)月,下牙列排齐阶段13例患者使用1根弓丝,19例使用2根弓丝,1例使用3根弓丝。结论对于牙列轻、中度拥挤的患者,应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可以较快实现牙列排齐,并使上下颌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增大,提高矫治效率。  相似文献   

7.
多种非拔牙方法联合矫治重度牙列拥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种非拔牙方法联合矫治重度牙列拥挤的可能性。方法:选择面型较好的安氏Ⅰ类或Ⅱ类错He,牙列拥挤大于8mm的病例8例,进行方丝弓非拔牙矫治,非拔牙矫治的方法包括扩大牙弓、推磨牙向远中、唇向开展前牙、邻面去釉和旋转上颌第一磨牙。术前术后均拍摄X线头影测量片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2种或3种方法组合,成功地矫治8例重度拥挤病例,拥挤完全解除,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显示无明显差异。结论:用多种非拔牙方法的组合能成功地矫治重度牙列拥挤。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安氏Ⅰ类错(牙合)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的上颌舌侧弓形特点.方法:测量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后的上颌牙(牙合)模型60 副(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各30 副)得出其舌侧牙弓宽度、深度的均值及标准差,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绘制其舌侧弓形图作分析比较.结果:拔牙组前牙区舌侧牙弓宽度、深度均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磨牙区舌侧牙弓深度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的牙弓形态前牙区较一致,前磨牙、第一磨牙区2 组差异较大,从第一磨牙远中舌尖向后弓形又趋于一致.结论:安氏Ⅰ类错(牙合)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的上颌舌侧弓形整体形态相似,但拔牙组前部弓形较非拔牙组深.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80例安格Ⅰ类,Ⅱ类、采用拔牙矫治和不拔牙矫治的正畸病例,在治疗前、在治疗后和固位后十年的石膏记录模型上进行了测量分析。对尖牙间宽度(下颌尖牙牙尖间距),磨牙宽度(下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间距),牙弓长度(下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触点到右侧中切牙切缘近中触点,左侧下第一磨牙近中触点到左下中切牙切缘近中触点间距)的变化作了测量检查,发现其变化与不同的错(牙合)类型和是否采用拔牙矫治有很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采用Damon矫治技术对牙列拥挤病例进行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15例中度牙列拥挤病例,使用Damon3矫治器进行非拔牙矫治;15例重度牙列拥挤病例,使用Damon3矫治器进行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测量分析,讨论牙弓宽度改变特点。结果:采用Damon矫治技术矫治牙列拥挤的拔牙与非拔牙病例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拔牙组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非拔牙组上、下颌前磨牙宽度以及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牙组牙弓宽度改变主要与牙齿移动方向有关,非拔牙组牙弓宽度改变与拥挤存在部位以及拥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上颌骨发育不足Ⅲ度拥挤反袷病例的非拔牙矫治方法。方法依次采用腭中缝开展、上颌前方牵引、推上颌磨牙向后及常规固定矫治方法,对经过选择的11例上颌骨发育不足、Ⅲ度拥挤反袷病例进行非拔牙矫治。将每个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和上颌模型测量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总疗程29—42个月,平均37.7个月。保存了全副牙列,上颌骨的长度和宽度均得到了很好的发育,牙量与骨量匹配,面形较理想。矫治后,X线投影测量指标:SNA,ANB,GoGn-SN,ANS-Me/N-Me,S-N,NAP,UL-Eline均比矫治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B比矫治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1-SN和LL-Eline变化不明显(P〉0.05);上颌模型测量指标:牙弓弧形长度、全牙弓长度、牙弓中段宽度、牙弓后段宽度、基骨弓长度、基骨弓宽度均比矫治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能主动配合治疗但拒绝拔牙的上颌骨发育不足、Ⅲ度拥挤反袷病例,非拔牙矫治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单侧拔牙矫治中度牙列拥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临床探讨在特殊的适应证下 ,上下颌单侧拔牙矫治中度牙列拥挤的疗效。方法选择面型较好的上下颌中度牙列拥挤病例 ,拥挤集中于牙弓一侧 ,拥挤度在 6~ 9mm ,共 2 2例。采用上下颌单侧拔牙矫治。另外选择 2 2例中度牙列拥挤患者 ,采用双侧对称性拔牙矫治。对两组病例进行术后牙弓对称性的比较。结果  18个月内 ,采用单侧拔牙矫治的 2 2例拥挤全部解除 ,上下颌中线无明显偏斜 ,上下牙列尖窝关系咬合紧密。两种拔牙方式矫治后 ,牙弓对称性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本项研究证明 ,上下颌单侧拔牙能成功地矫治中度牙列拥挤且拥挤集中于牙弓一侧的患者 ,具有简化疗程和减少拔牙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AngleⅠ类错牙合拔牙病例矫治前后牙弓、牙槽骨、基骨的形态变化。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正畸科2006 — 2007年采用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进行矫治结束的典型AngleⅠ类错牙合病例,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测量模型的牙弓、牙槽弓、基骨弓的长度、宽度,对矫治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牙弓长度:总长度变短,牙弓前段变长(P < 0.05),中段变短(P < 0.05),后段变化不明显(P > 0.05)。(2)牙弓宽度:上下尖牙间宽度无明显变化(P > 0.05),第一、第二磨牙间变窄, (P < 0.05)。(3)牙槽弓及基骨弓长度及宽度:上下颌牙槽弓长度均变短(P < 0.05),宽度均变窄(P < 0.05);上下颌基骨弓的长度均变短(P < 0.05),宽度均变窄(P < 0.05)。结论 AngleⅠ类错牙合拔牙矫治病例随牙齿移动的多少,矫治后其牙弓、牙槽弓、基骨弓的形态均有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蔡颖  陈辉  王翔 《口腔医学》2014,34(8):618-620
目的 分析比较采用Quick主动和Damon被动自锁托槽系统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病例后牙弓宽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19例骨性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的青少年病例,进行非拔牙矫治。随机分为2组:10例采用Quick自锁托槽矫治系统,9例采用Damon自锁托槽矫治系统。对治疗前和牙列排齐整平后的研究模型进行测量。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变化。结果 牙列排齐后,Quick组上、下颌前磨牙的宽度以及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的增加有显著性差异,Damon组上颌前磨牙宽度的增加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的变化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自锁托槽矫治系统能有效的通过增加牙弓宽度,成功达到非拔牙矫治的目的。牙弓宽度增加的效率在主动、被动自锁矫治系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牙弓狭窄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He畸形不拔牙矫治的可能性。方法:对8例平均年龄为12.3岁7/7未萌出的牙弓狭窄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He畸形病例,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扩弓与推上磨牙向后相结合的方法的不拔牙矫治。结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比较显示,治疗后上颌中切牙的突度与轴倾度明显改善,上下颌骨关系相对协调,侧貌 明显改善,前牙覆He正常正常,磨牙He关系Ⅰ类。结论:在一定的适应证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He畸形的不拔牙矫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自锁矫治技术进行不拔牙矫治,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牙列拥挤的患者,使用自锁托槽进行不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牙弓形态发生的变化。结果矫治后牙弓长度和宽度均有明显的增加,牙弓宽度增加主要发生在前磨牙区。上颌中切牙唇向前移和第一磨牙发生远中向后移量无显著性差异。牙弓变化与牙列拥挤度显著相关。结论采用自锁矫治技术对拥挤病例进行不拔牙矫治,治疗后牙弓宽度和长度增大,上颌牙弓长度增加由上颌切牙唇向移动和磨牙远中移动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7.
以 2 30个磨牙为研究对象 ,对不分牙及快速分牙情况下口内直接制作带环的成功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拔除双尖牙病例的成功率高于非拔牙病例。第二或第三磨牙萌出后的病例成功率下降 ,上牙弓的成功率高于下牙弓 ,青少年的成功率高于成年人 ,性别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安氏I类错殆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的上颌舌侧弓形特点。方法:测量安氏I类错殆矫治后的上颌牙殆模型60副(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各30副)得出其舌侧牙弓宽度、深度的均值及标准差,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绘制其舌侧弓形图作分析比较。结果:拔牙组前牙区舌侧牙弓宽度、深度均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磨牙区舌侧牙弓深度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牙弓形态前牙区较一致,前磨牙、第一磨牙区2组差异较大,从第一磨牙远中舌尖向后弓形又趋于一致。结论:安氏I类错殆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的上颌舌侧弓形整体形态相似,但拔牙组前部弓形较非拔牙组深。  相似文献   

19.
骨性安氏Ⅱ类错He的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He的方法和特点。方法:总结分析近年一经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He病例22例,介绍典型病例治疗过程,着重讨论拔牙时机,术前后正畸治疗特点及术式选择。结果:本研究22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衣He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好,面形及功能均获明显改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332名恒牙早期间测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和同龄正常He青少年的牙He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①上颌牙弓、基骨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其中腭盖高度发育受限最为明显。②上颌牙弓前段宽度发育受限程度明显大于牙弓后段,上颌结节区宽度缩窄不明显。 ③上颌与下颌牙弓、基骨关系不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