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论证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髂骨移植后延期种植的可行性。方法16只成年雄性杂种狗,制备下颌骨双侧骨缺损,左侧行冷冻自体下颌骨骨块的原位再植并结合髂骨松质骨移植,即复合移植组(composite transplantation group,CTG),右侧缺损行自体髂骨块移植即髂骨移植组(iliac transplantation group,ITG),术后3个月分别在两类骨块上植入IMZ TPS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3、6、9、12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取材,采用数字化X线片对种植体与颌骨结合界面进行灰度定量分析,组织学观察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各期种植体周围均未见吸收性骨质密度减低影像。骨一种植体界面灰度定量分析显示,种植体植入两类移植骨3、6和9周时,其界面骨质密度改变差别明显,复合移植组明显优于髂骨移植组;种植体植入12周时,两组界面骨质已无明显差别,两类移植骨均与种植体有良好的骨结合,其骨愈合方式基本相同。结论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并延期植入牙种植体后,二者可形成良好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2.
种植体周骨缺损时羟基磷灰石颗粒植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研究羟基磷灰石颗粒在即刻人工种植体的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作者应用国产HA层钛种植体植入犬股骨中进行观察,术后1、2、3、4个月处死动物,通过X线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标本。结果即刻种植组中,用HA充填空隙后,其愈合情况在术后3个月与延期种植无明显差异,种植体和骨组织结合紧密;无HA充填的标本中与延期种植存在差异,4个月时颈部尚有部分骨组织缺损。结论即刻种植术中,在植入种植体的同时植入HA颗粒。有助于种植体的稳定,对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早期愈合起到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吸收的患者应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上前牙单牙缺失伴牙槽骨萎缩的患者,应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植入16颗种植体,术后6个月暴露种植体,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结果 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修复完成后观察7~26个月,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无种植体丧失。结论 对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吸收的患者,应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可改善牙槽骨质,保存骨量,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将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处期植入狗颌骨,以施以150g的正畸力,动态分析支抗种植体受力后3个月内的牙龈出血指数,菌斑,牙石指数,松动度,种植体颈周深度及颈中骨量变化。结果显示:种植体均稳固,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有轻微炎症,但颈部骨组织无明显吸收,颈部骨量在压力侧与张力侧的变化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口腔医学》2017,(7):607-611
目的探讨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完成的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病例共30例,植入种植体共81颗。按照自体块状骨的供区来源分为颌骨组(16例34颗)和髂骨组(14例47颗)两组,通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检查,分别计算并比较其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30例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GBR后骨增量明显且愈合良好,术后均无明显供区并发症。同期或延期种植体植入,经平均7.8个月(4~18个月)骨结合期后,除1例种植体因松动拔除,其余29例均完成永久修复。种植体植入后平均随访期为26个月(9~68个月),植入的81颗种植体在随访期内存留率为98.76%。其中颌骨组升支取骨失败1颗,种植体存留率为97.06%;髂骨组失败0颗,种植体存留率为100%,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其种植体存留率,较骨量正常情况下的种植修复无明显差异。颌骨与髂骨两种供区的块状自体骨,其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均可取得理想的种植修复临床效果。但颌骨内取骨因避免了第二术区、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小等优点,临床上应予以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试并分析新型种植体及钛种植体与骨的剪切强度。方法:以Beagle犬为实验对象,羟基磷灰石(HA)涂层钛种植体及钛合金种植体为对照,用力学测试方法研究新型种植体-氮化硅复合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和单一氮化硅种植体植入股骨后,不同时期种植体-骨界面的剪切强度。结果:两种有涂层的种植体植入后1个月,其界面剪切强度高于非涂层者,但3个月后实验组的两种种植体界面剪切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骨形成更牢固的  相似文献   

7.
两种钛种植体与骨结合界面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两种表面形态不同的钛种植体在不同种植时期骨结合界面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在恒河猴下颌磨牙区分期分别植入CDIC和ITI-TPS钛种植体,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对两种种植体与骨结合界面情况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口腔检查未见种植体松动及周围组织明显炎症表现。各期种植体骨界面X线影像均未见明显透射暗影,仅种植1个月的CDIC种植体颈部见少量角形吸收。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见种植1个月后两种种植体骨界面有少量骨形成;1~3个月ITI-TPS种植体界面骨形成较明显,成骨量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种植后1年,两者未见明显差别。结论 无载荷条件下,种植体植入后1~3个月内,ITI-TPS种植体表面骨结合形成优于CDIC种植体。随植入时间的增加,两种种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界面。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对骨内种植体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症对新西兰兔骨内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方法 在兔胫骨内植入纯钛螺纹状种植体,并与健康兔进行比较。种植体植入2周、4周和8周后分别获取各组标本2个,行组织学、影像学等检测,观察各组种植体的骨整合效果。结果 两组种植体的骨整合效果在植入4周时有较大差异,骨质疏松症组明显低于正常组,但8周时无明显差异。结论 骨质疏松症兔骨内种植体可获得良好的骨整合,只是速度较正常稍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同期进行HA/SLA Ti或SLA Ti种植体植入后,种植体与骨床发生骨结合的情况。方法 兔BMSCs复合nHAC及PRP用于修复兔下颌骨颊侧范围为15 mm×15 mm的全层骨缺损,同期分别植入HA/SLA Ti种植体(A组)和SLA Ti种植体(B组)。术后1、3、6个月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学检查及种植体的推入实验和拉出实验。结果 大体标本观察显示,A组术区逐渐由新生骨组织修复,种植体周围形成较完善的骨结合界面,界面骨成熟;B组术区骨愈合状态佳,但种植体周围仍存在少量纤维组织。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组种植体较B组种植体与周围新生骨结合的更紧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显示,A组新生骨与种植体表面直接结合,骨形成较B组种植体表面骨形成提前,B组种植体与新生骨之间存在纤维组织。推入实验和拉出实验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时A、B两组种植体的推入应力和拉出负荷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后A组种植体的推入应力和拉出负荷明显较B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化骨内同期植入的种植体,可与新生的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其中HA/SLA Ti种植体的骨结合能力较SLA Ti种植体强,且骨愈合时间也较后者提前。  相似文献   

10.
上置法植骨技术与种植修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为了恢复缺牙后重度吸收牙槽嵴的三维骨量,继而行种植体植入,探讨上置法植骨技术及结果。方法:33例重度吸收牙槽嵴患者接受了上置法槽骨术,平均3个月植入了45颗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种植体暴露术,暴露后6周行烤瓷冠修复。结果:所有病例修复后平均追踪11个月,未见种植体脱落。结论:上置法植骨技术简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Bio-oss用于唇侧骨缺损种植牙的骨组织改建效果。方法???选择上前牙单颗牙唇侧骨缺损种植牙患者12例,种植体植入的同期应用Bio-oss骨粉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保证唇侧具有2?mm以上骨厚度,术后6、12、24个月行CBCT检查,评价唇侧骨组织的厚度以及骨改建的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 Bio-oss骨颗粒存在,与自体骨组织界限清晰,人工骨组织外形不规则;术后12个月时,人工骨颗粒与周边自体骨组织无明显分界,但整体呈高密度影像,无明显骨密质-骨松质界限,唇侧人工骨厚度降低35.12%;24个月时,人工骨与自体骨分界不清,形成明显的骨密质-骨松质界限,唇侧人工骨厚度降低36.73%。结论??Bio-oss人工骨在种植牙应用时骨组织量的改变主要发生在12个月内,唇侧人工骨厚度降低35.12%,24个月时可形成正常的骨密质-骨松质界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自体冷冻下颌骨复合髂骨移植延期种植后种植体周围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16只杂交狗为对象,液氮(-196℃)作为致冷剂,分别在动物双侧下颌骨体部制备骨缺损。左侧缺损行冷冻自体下颌骨骨块的原位再植并结合髂松质骨移植(复合移植组,composite transp lantation group,CTG),右侧缺损行自体髂骨块移植(髂骨移植组,iliac transp lantation group,ITG)。术后观察两类骨移植后的伤口愈合情况及骨新生与骨密度变化,术后3个月分别在两类骨块上植入IMZ(TPS种植体,每侧1枚,种植体植入后3、6、9、12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取材,通过标本的骨密度扫描进行种植体周围骨密度评价。结果:ITG种植体周围的骨密度均小于CTG,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差异逐渐缩小,到种植后12周时,这种差异已不明显。结论:骨密度测量结果提示,延期植入的牙种植体可与冷冻自体复合下颌骨形成良好的骨整合。骨密度值可以作为评价种植体周围骨整合情况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三种钛基牙种植体植入后骨接触率的测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三种钛基牙种植体植入后不同时间阶段的骨接触率。将三种类型的种植体植入4只狗的双侧股骨干,分别制取术后1、2、3和4个月时的不脱钙树脂硬组织切片,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测量种植体与骨的直接接触率,并与组织学观察进行比较。结果星示,HA涂层有利于钛种植体与骨的早期骨接触,在4个月内,其骨接触率明显高于同期的无HA涂层种植体。种植体表面的螺纹在术后1—2月对骨接触率有影响,无螺致种植体的骨接触率两倍于有螺纹者,但3个月后,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可吸收胶原膜在即刻种植骨缺损区引导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8只实验用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每个拔牙窝植入1枚种植体,并在种植体颈部对应牙槽骨上制备半环状骨缺损,将每只实验犬口内的6处骨缺损随机分为3组,每组两处,并给予不同处理。A组:骨缺损中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并用可吸收胶原膜覆盖;B组:骨缺损中单纯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C组:骨缺损中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组。3个月后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制作含单个种植体的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形态学观察及测定。结果:3组标本骨缺损区均可见新骨生成,A组种植体颈部骨缺损区无软组织长入,新生骨量多,骨质成熟,成骨效果最好;B组次之,部分标本骨缺损区有软组织长入,新生骨量及骨质均不如A组。C组最差。结论:可吸收胶原膜生物相容性良好,可降解,可阻止软组织向骨缺损区长入,对骨组织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上颌窦底提升时同期植入Camlog种植体进行早期临床评价。方法:4例患者施行了上颌窦底外提升、同期植入Camlog种植体12枚;8例患者施行了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Camlog种植体15枚;手术9~12个月后拍全景X光片,并行二期修复。修复后6~24个月观察评价骨结合情况。结果:共20枚同期植入的种植体均无松动或脱落,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改建良好,未见明显骨吸收阴影。种植体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结论:上颌窦底提升时同期植入Camlog种植体在临床上是可行的,由于Camlog种植体本身的特点,同期植入Camlog种植体完全可以保证初期稳定性,有利于种植体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16.
人工牙种植体544枚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追踪报道了378例病员544枚人工种植体1-6年期间的临床使用效果,成功率达到94.9%,不良反应有下唇轻度麻木,种植体植入后疼痛等。这不良反应均与手术操作有关,X线片检查发现,部分病员在种植体植入后1月内牙槽骨有轻度水平吸收,2月后骨吸收停止,3-6月后达到完全骨性结合,部分病员追踪6年,种要本与骨结合良好,本文还就如何保证人工种植牙的长期成功和有关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骨康散对骨质疏松症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影响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骨康散Ⅱ号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植入种植体后周围骨密度的变化。方法:制作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模型,植入种植体,同时给予骨康散Ⅱ号灌胃,采用外周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种植体周围骨密度。结果:骨质疏松骨种植体周围骨松质骨密度显著性增高;骨皮质骨密度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骨康散Ⅱ号能增加骨质疏松骨的骨松质骨密度,对闭经期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钛表面多孔螺旋种植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表面多孔种植体可以大大增加其与骨的接触面积,降低了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使应用力更加分散,骨可长和表面孔隙中,加强了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力。作者采用纯钛粉等离子喷涂方法制成钛表面多孔种植体,植入拔除下颌前磨牙3个月后狗的下颌骨中,于植入后1、2、4、8、12周对种植体-骨界面行组织学光间、扫描电镜及力学测试等方法观察。  相似文献   

19.
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基牙种植体的动物植入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56枚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基牙种植体植入狗股骨干。分别在术后1、2、3、4个月时制取不脱钙标本切片,作组织学观察、显微X线摄影及计算机辅助植体-骨接触率测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评价BLB、Camlog两种种植体临床非负荷期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的情况.方法 拍摄X线片测量32例97枚BLB种植体和24例41枚Camlog种植体植入10 d、 4个月(下颌)、 6个月(上颌)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吸收量.结果 BLB组和Camlog组种植体植入10 d后种植体周围平均骨吸收量分别为0.60 mm和0.98 mm(P<0.05),植入4个月(下颌)或6个月(上颌)后,骨吸收量分别为0.18 mm和0.22 mm(P>0.05). 4~6个月后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的BLB种植体较Camlog种植体初期骨吸收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