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对52例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口腔粘膜基底细胞具有少量的PCNA阳性细胞,其阳性分级为1级;而I级鳞癌PCNA阳性分级为3级为主,随着鳞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PCNA阳性分级有增高趋势,III级鳞癌的PCNA阳性分级以4级为主,经统计学分析:除鳞癌I级与II级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PCNA表达  相似文献   

2.
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改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对58例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口腔粘膜基底细胞层可有少量PCNA阳性细胞,而上皮异常增生及鳞癌时,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PCNA阳性表达也相应提高,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PCNA表达对判断口腔癌前病变的增殖活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技术对5例正常口腔粘膜、22例白斑和30例鳞癌中P53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轻,中,重度异常增生白斑,无和有淋巴结转移鳞癌P53突变率为12.5%、37.5%,50.0%,64.3%和75.0%,正常粘膜无一例阳性,白斑和鳞癌间P53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突变与鳞癌有否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4.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16名口腔粘膜鳞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正常口腔粘膜组织,外周血浆及16名正常人外周血浆中cAMP和cGMP含量,并初步探讨了cAMP,cGMP与口腔鳞癌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鳞癌患者癌组织中的cAMP水平显著降低)P<0.01),cGMP含量升高(P<0.05),cAMP/CGMP比例下降(P<0.05),而血浆中的cAMP,cGMP含量则无明显改变(P<0.05)  相似文献   

5.
实验采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对109例金黄地鼠颊囊粘膜标本作免疫组化染色及网格计数和形态学观察,发现正常的金黄地鼠颊囊粘膜基底层有少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而上皮异常增生以及癌变时,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PCNA阳性细胞率也相应增加。统计学分析显示:正常粘膜各级上皮异常增生以及癌变各组间PCNA阳性细胞率有显著差异(P<0.05),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组中涂DMBA6周与7周的PCNA阳性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涂DMBA7周,8周,9周之间,其PCNA阳性分级无差异(P>0.05),提示PCNA可作为动态观察癌前病变过程中细胞增殖程度的一种检测指标,它的敏感性强于光镜形态学观察。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16名口腔粘膜鳞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正常口腔粘膜组织、外周血浆及16名正常人外周血浆中cAMP和cGMP含量,并初步探讨了CAMP、cGMP与口腔鳞癌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鳞癌患者癌组织中的cAMP水平显著降低(P<0.01),cGMP含量升高(P<0.05),cAMP/CGMP比值下降(P<0。05),而血浆中的cAMP、cGMP含量则无明显改变(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口腔鳞癌组织中存在有cAMP、cGMP含量与代谢的异常。这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等有关,并对研究口腔癌肿的发病机制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口腔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探讨与鳞癌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利用PCN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44例口腔鳞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低分化鳞癌较高分化鳞癌PC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晚期鳞癌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比早期鳞癌显著增高(P<0.05);PC-NA高表达者的淋巴结转移倾向大于PCNA低表达者。结论:PCNA标记可以作为判断鳞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和p53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作者用抗PCNA及p53单克隆抗体对良、恶性混合瘤及粘液表皮样癌组织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恶性混合瘤PCNA增殖指数较高,与混合瘤细胞生长活跃型及混合瘤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的PC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型(P<0.01)。p53在恶性混合瘤中阳性表达率高(60.0%),与粘液表皮样癌(20.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我们观察到p53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PCNA增殖指数较高。结论:PCNA增殖指数可以作为支持诊断恶性混合瘤的指标;是粘液表皮样癌组织学分级的重要参数。p53蛋白是恶性混合瘤的有效标记物;p53蛋白参与PCNA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口腔鳞癌患者免疫功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分子学水平和细胞学水平,对30例口腔鳞癌患者,及相应的正常对照者,做血浆cAMP、cGMP含量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血浆cAMP、cGMP含量测定发现,口腔鳞癌患者cAM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P<0.01),而coMP和cAMP/cGMP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口腔鳞癌患者cAMP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低下,与全身其他部位癌症基本一致。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发现,口腔鳞癌患者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口腔鳞癌患者CD3↓(P<0.05),CD8↑(P<0.01),cD4/CD8↓(p<0.01),提示口腔鳞癌患者细胞免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CNA、P53在舌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6例病理确诊的舌癌石蜡标本中PCNA指数及P53阳性率的表达。结果:PCNA在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表达,46例中28例呈P53阳性表达(60.9%)。P53阳性组中PCNA指数明显高于P53阴性组(P<0.001)。PCNA指数随舌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25)。P53阳性率在Ⅱ、Ⅲ级舌癌明显高于Ⅰ级舌癌(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小于3年组中PCNA指数及P5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3年以上组(P<0.001,P<0.05)。结论:联合检测PCNA及P53对判断舌癌恶性度,预测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文建  李辉萃 《口腔医学》1998,18(4):176-177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对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和鳞癌中P53、C-myc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常粘膜无一例阳性;轻、中、重度异常增生白斑和鳞癌P53蛋白表达率为12.5%,25.0%,33.3%和50.0%;C-myc表达率为0.0%,12.5%,16.7%和23.3%.白斑和鳞癌间P53变化有显著性差异,C-myc表达无显著性差异.此两基因的表达与鳞癌有否淋巴结转移无关,且在鳞癌发生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口腔鳞癌和癌前病变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化在口腔粘膜鳞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状况以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酶(telomerase)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端粒重复放大(telomer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电泳法对20例口腔粘膜鳞癌、10例口腔粘膜白斑、20例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和10例正常口腔粘  相似文献   

13.
口腔粘膜上皮癌前及癌变中PCNA和P53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检测口腔粘膜上皮癌前及癌变组织中PCNA和p53的表达,探讨口腔癌变的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80例口腔粘膜病变组织中PCNA和p53的表达。结果:正常口腔粘膜基底层有少数PCNA阳性细胞,随着粘膜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到鳞癌,PCAN表达的阳性分级升高,PCNA的相对含量也升高。P53的阳性表达仅见于重度异常增生及鳞癌组织中。结论:对PCNA和p53的研究有助于探讨口腔粘膜癌变多阶段发生过程的机理,并可为监测癌变提供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在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粘膜,10例单纯性增生上皮,30例异常增生上皮,33例鳞癌石蜡包埋样本中Bcl-2、Bax的表达,结果:Bcl-2在正常粘膜,单纯增生和异常增生白斑表达情况基本一致,显弱阳性表达且局限于基底层细胞、鳞癌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白斑组(P〈0.05),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ABC免疫组化结合图象分析,定量分析了PCNA(细胞增殖核抗原)和P5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探讨了两者在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肿瘤侵龚和转移等方面的异同点。结果表明:PCNA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关,与肿瘤细胞的侵龚转换无关。而P53和肿瘤细胞的侵龚有关密切的关系(P〈0.05)。P53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80%)。结果表明在口腔鳞癌的临床行为恶性,预后等方面定量分析上述  相似文献   

16.
侯炜  龙星 《口腔医学》2000,20(4):180-181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孢疹病毒I型(HSV-I)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关系。方法:采用斑点杂交和PCB技术检验32例口腔鳞癌、14例口腔白斑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HPV16、HSV-I及HCMVDNA。结果:在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及口腔鳞癌中HPV16、HSV-1及HCMVDNA感染率分别为0%、35.7%、50.0%、40.0%、50.0%、43.3%和0%、14.3%、28.1%,口腔鳞癌及白斑组织中HPV16-DNA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口腔,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但HSV-I和HCMVDNA在口腔疾患中的检出率与正常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HPV16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相关;HSV-I和HCMV可能参予口腔鳞癌的发生及发展,并且与HPV16有协同致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口腔白斑和鳞癌中p53基因突变的免疫组化及PCR—SSC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对5例正常口腔粘膜,22例白斑(轻、中、重度异常增生各为8、8、6例)和30例鳞癌(有和无淋巴结转移各为16、14例)组织中p53突变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轻、中、重度异常增生白斑和鳞癌p53蛋白表达率为12.5%,25.0%,33.3%和50.0%;p53基因突变率为12.5%,37.5%,50.0%和70.0%。正常粘膜无一例阳性。白斑和鳞癌p53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53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间存在不一致性,且与鳞癌有否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8.
龙彦  凌涤生 《口腔医学》1998,18(1):11-13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正常口腔粘膜,轻中重度粘膜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状细胞癌共74例石蜡包埋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分布.结果显示,正常口腔上皮中,PCNA染色仅见于基层,而所有异常增生和鳞癌标本中,PCNA阳性反应出现在基层以上部位.从轻、中、重度异常增生到鳞癌,PCNA阳性细胞的比率不断增加,每个标记细胞中PCNA染色程度亦显著增强.表明PCNA表达和口腔上皮的增殖潜能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口腔粘膜上皮癌变风险的重要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9.
EGFR在口腔粘膜鳞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23例口腔鳞癌(SCC),20例口腔粘膜白斑(LK),21例口腔粘膜扁平苔藓(LP)及10例正常口腔粘膜(NM)蜡块标本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定性测定.结果发现:SCC的阳性率为82.61%,LK45.0%,LP38.10%,NM11.11%.SCC与LK、LP、NM间均有显著差别,LK、LP与NM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提示:EGFR高度表达可能是口腔鳞癌的重要指征之一,对癌变细胞的增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S-100蛋白阳性树状细胞(S-100proteinpositivedendriticcels,S-100+DC)在口腔鳞癌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法染色技术,对60例口腔鳞癌组织S-100+DC进行了检测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口腔鳞癌高分化组的S-100+DC密度较中、低分化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癌灶内的S-100+DC密度和局部淋巴结癌转移与否无相关性(P>0.05),但淋巴结内S-100+DC密度低者较易发生癌转移(P<0.05)。我们认为,S-100+DC分布可作为判定口腔鳞癌预后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