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持续被动活动在下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持续被动活动在下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苏奇蔡崇辉我院自1993年10月~1994年11月,应用杭州亚太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YTK-02型下肢关节康复器,对123例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后早期应用下肢关节康复器持续被动活动(CPM)膝、髋关节,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现...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粘连松解术的常见并发症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膝关节粘连松解术的常见并发症刘玉杰刘保卫卢世璧林峰膝关节粘连性僵硬常为下肢骨折长期制动、膝关节内损伤或炎症引起膝关节的滑动装置粘连、挛缩、纤维化所致.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及术后应用持续被动活动(CPM)练习已大大提高了膝关节松解术的疗效,但如果操作不当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淋巴管内介入疗法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接受手术治疗的严重下肢骨折住院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研究组采用淋巴管内介入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抗生素静脉注射法。结果通过对淋巴小管收缩活性的评价证明,创伤和术后下肢大部分淋巴床的改变是功能性的、可逆的。研究组并发局部伤口感染5例(6.3%)、化脓性骨关节感染1例(1.3%),相应的对照组为16例(20.0%)和7例(8.8%)。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5.6±0.6)d和(21.5±0.5)d。研究组使用头孢唑啉(5.0±0.54)g或林可霉素(1.5±0.14)g,而对照组使用相应抗生素(20.64±1.23)g或(6.19±0.15)g。结论淋巴管内介入疗法较传统的抗生素静脉注射疗法能更有效地预防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4.
髋臼骨折髋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合并脱位的非手术及手术治疗的随访结果。方法从1978年1月~1994年1月,治疗髋臼骨折髋脱位45例。其分型是:前壁骨折6例,前柱骨折4例,后壁骨折9例,后柱骨折9例,前、后柱骨折17例。结果牵引治疗20例,平均随访36.5个月,髋关节面复位优良率35%(7/20),髋关节功能优良率50%(10/20),髋关节炎发生率50%(10/20),异位骨化发生率10%(2/20)。手术治疗25例,平均随访30个月,髋关节面复位优良率88%(22/2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4%(21/25),髋关节炎发生率44%(11/25),异位骨化发生率48%(12/25)。结论髋臼骨折髋脱位的治疗方法选择,应依据骨折类型及关节面移位程度决定,移位1mm者,牵引治疗,移位大于3mm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7月-2005年1月,应用肱骨I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27~74岁,平均49.8岁。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5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骨质疏松6例。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不切开关节囊,不剥离附着于骨折碎片及大、小结节上的组织即行骨折复位固定,其中骨缺损3例行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第3天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适量主动及被动活动,2周后加强主动及被动活动功能锻炼。结果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均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良4例,满意2例,优良率83%。结论肱骨LPHP的螺钉能锁扣于接骨板上,接骨板不要求与骨皮质紧密相连即可起到骨折牢固固定作用,做到了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炼同步,提高了治疗效果,特别适用于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外伤性脊髓空洞症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胸腰椎外伤性脊髓空洞症的症体、体征及影像学改变,分析其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组14例,男13例,女1例;年龄28-56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111例,T127例,L6例。11例为爆裂型暴折,3例为骨折脱位。其中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例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余8例对症处理,未行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14例于伤后6个月-4年行胸腰椎MRI检查时被确诊为脊髓空洞症,空洞开头呈洞形6例,椭圆形5例,不规则3例。患者常出现以下症状;疾痛(78.6%,11/14)、下肢肌力减退(64.3%,9/14)、下肢痉挛性增加(42.9%,6/14)、感觉丢失或减退(42.9%,11/14)、下肢运动协调能力降低(14.3%,2/14)、自主神经症状(7.1%,1/14)等。结论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稳定后一段时间,出现下肢肌力减退等新的神经症状应高度怀疑脊髓空洞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下肢骨折合并同侧髋关节脱位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骨折合并同侧髋关节脱位12例陆春陆兰芬龙绍华下肢骨折合并同侧髋关节脱位并非罕见,初诊漏诊率达50%以上。我院自1985~1996年收治此类伤共12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伤因均是高速行车相撞或紧急刹车使...  相似文献   

8.
训练性下肢疲劳骨折临床与X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建廷  韩峰 《武警医学》1994,5(2):106-107
训练性下肢疲劳骨折临床与X线分析武警湖北总队医院放射科(武昌430061)张建廷,韩峰,刘汉生,于冠照,张长云疲劳骨折亦名行军骨折,多见于士兵、运动员与体力劳动者,常无直接外伤史。患者常诉下肢疼痛或紧束感,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早期临床及x线易误诊...  相似文献   

9.
动态石膏固定加持续被动活动预防膝关节僵直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下肢靠近膝关节附近骨折术后常招致膝关节内、外粘连、僵直,影响关节功能。我院自1999年9月—2002年12月应用动态石膏固定加持续被动活动(CPM)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防止膝关节僵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呼吸困难患者肺栓塞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其发生的诱因及早期临床特征。方法对461例因胸闷气短行肺灌注+通气显像或肺灌注显像+X线胸片检查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其中既往体健仅出现胸闷气短患者48例为对照组,余合并不同基础疾病或其他情况并出现胸闷气短患者为病例组;应用PEMS统计软件对患病率(π)进行区间估计、x^2检验和肺栓塞的危险度分析。结果461例患者确诊肺栓塞251例,合并基础疾病或其他情况[订的95%置信区间(cI)]有:下肢静脉血栓或曲张(80.79~95.47)、剖宫产后(55.64~87.12)、下肢骨手术或骨折(52.76~87.27)、恶性肿瘤术后(52.19~78.19)、房颤或心力衰竭(53.30—74.88)、肥胖(23.14~50.20)、腹部(非肿瘤)手术后(20.23—59.43)、糖尿病(19.12~63.95)、慢性支气管炎(1.80~23.06),对照组(3.47~22.66)。除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外,病例组与对照组肺栓塞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闷气短患者,特别是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或曲张、心脏病、产后、手术后、下肢骨折、糖尿病、肥胖等情况时,应高度怀疑肺栓塞,尽早行肺灌注/通气显像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1.
用血液稀释改善微循环治疗缺血性溃疡[1],已有报告,根据其作用机制,我们加用了紫外线照射(UBIO)后回输治疗微循环障碍致骨折延迟愈合4例,收到良效。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23~37岁,均系创伤外科患者。上肢骨折2例,下肢、腰椎骨折各1例,内固定术后14~22个月,近期X线片均示骨痴生长缓慢,愈合不良。查血流变:低切粘度(比)12~15,高切粘度(比)6~8,血浆粘度(比)1.85~2.12。红细胞压积(Hct)0.48~0.59。微循环观察:有轻、中度红细胞聚集,袢短、纡曲、流缓,未见渗出、出血。患者均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辅助治疗对骨折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治疗联合持续被动活动对胫腓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96例,经患者知情同意,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BO治疗联合持续被动活动组(HBO组),对照组患者50例,HBO组患者46例.观察术后2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骨折愈合的变化.结果 血清AKP活性,HBO治疗组在术后2、3周时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4周时HBO组血清AKP活性快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2组血清AKP活性持续下降,至术后12周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以内骨折愈合率HBO组为84%,对照组为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愈合HBO组占14%,对照组占24%,骨折愈合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O治疗联合持续被动活动可影响骨折患者血清AKP的活性及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组配柄对骨缺损情况下全髋股骨翻修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股骨头置换312例,全髋关节置换313例。总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结果26例(4.2%)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伤151浅层感染1例(0.2%),脱位3例(0.5%),股骨假体周围骨折5例(0.8%),下肢深静脉栓塞11例(1.8%),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0.48%),坐骨神经损伤1例(0.2%),假体松动2例(0.3%)。2例死亡。结论严格手术适应证、正确手术操作、强调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镜在下肢骨折合并膝不稳定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4年7月~1996年6月,共收治1062例、1119个股骨或胫骨骨折。其中股骨骨折495个,胫骨骨折624个。176例膝关节有症状且具有不稳定现象者予以关节镜手术。结果平均随访(25.3±10.7)个月。136例(12.8%)有十字韧带损伤。其中前十字韧带损伤101例(74.3%),后十字韧带损伤35例(25.7%)。自附着处撕裂及部分撕裂多于间质撕裂及完全撕裂,半月状软骨在前十字韧带损伤者为42.6%,在后十字韧带损伤者为60%。但半月状软骨关节囊韧带破裂多于半月状软骨本体损伤,旋转性不稳定多于单纯不稳定。骨软骨骨折亦常见。十字韧带损伤需手术治疗者占33.8%。行手术治疗者Lysholm评分为84,非手术治疗者为79。膝活动度:弯曲(129.1±10.4)°,伸直(2.1±1)°。结论在股骨或胫骨骨折且膝关节有症状或具有不稳定现象者行关节镜手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溶栓、抗凝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对6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早期血栓通溶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对于DVT应进行早期溶栓、抗凝预防,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6.
骨折后并发尿石症58例侯俊发骨折后因长期卧床而并发尿石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将我院1975~1994年间共收治骨折患者并发尿石症5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8例中,男52例,女6例;年龄24~72岁.骨折部位:下肢骨折38例,骨盆骨折8例,胸、...  相似文献   

17.
军事训练伤致下肢应力性骨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军事训练伤致下肢应力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以某部士兵1861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军事训练致下肢应力性骨折的回顾性年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军事训练致下肢应力性骨折的全年发病率为6.2%,发病率与军龄呈明显负相关(P〈0.01);以胫腓骨及跖骨骨折为主,分别占骨折总数的49.6%及35.7%;长时间急行军及5km越野跑是主要致伤科目,超负荷或短时间内超强度训练是主要致伤因素。结论:军事训练致下肢应力性骨折发病率较高,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患者420例(525条肢体),其中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324例(422条肢体),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6例(103条肢体)。分别采用单纯激光治疗、激光加小切口静脉团点状剥脱和激光治疗联合股浅静脉戴戒术。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患肢无切口的有126条(占24.0%),小腿仅有1~3个1.0~2.0em小切口的有216条(占41.1%),大腿根部有切口(包括103条做戴戒术的肢体)的183条肢体(占34.8%)。随访3—40个月,共随访380例(占90.5%),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者术后有27条肢体复发(复发率6.4%),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术后有8条肢体复发(复发率7.8%)。结论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疾病手术简单、创伤小,基本不影响下肢的美观,易为患者接受。术者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合理地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损伤控制骨科(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DCO)中初步应用Fixion^TM可膨胀髓内钉系统,与经典DCO外固定支架的临床疗效相比较,探讨Fixion^TM系统在DCO程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0年1月-2006年5月32例伴下肢长骨骨折的严重创伤患者予以分组对照研究,按术式选择分为第一组(外固定支架)、第二组(外固定支架+有限切开内固定)与第三组(Fixion^TM可膨胀髓内钉)。比较各组术中损伤控制情况、术后监测全身情况及骨折局部随访情况。结果各组X线暴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二组手术时间明显较长、术中失血量较多(P〈0.05);各组术后监测指标、严重全身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第三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功能评分、内置物失败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Fixion^TM系统治疗严重创伤伴下肢长骨骨折可获得与经典DCO外固定支架相近的损伤控制效果,且在局部骨折愈合与功能预后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在DCO程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自1991年~1995年用多根导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5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1岁,平均年龄59岁。其中头颈型骨折38例,经颈型骨折20例。1.2手术方法1.2.1麻醉硬膜外或局麻。蔡建新西安市庆安职工医院外科7100771.2.2闭会复位在麻醉下一助手固定骨盆,术者使患肢屈膝,屈借各90,做持续牵引,待伤肢恢复长度后,伸直充分内旋(足内侧紧贴床面)并略外展(内拉比访前上棘略定),并使健肢也处于同样位直。经过这样处理,一般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