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IL-10对大鼠小肠同种异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8只供体Wistar大鼠和18只受体SD大鼠分为3组,每组各有6只Wistar大鼠和SD大鼠。Ⅰ组:Wistar→SD小肠移植;Ⅱ组:Wistar→SD小肠移植 CsA;Ⅲ组:Wistar→SD小肠移植 rrIL-10。术后3、5、7d观察病理学改变并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FN-γ、IL-2mRNA。结果:Ⅰ组术后3 d出现排斥反应,第7 d时最重;Ⅱ组术后7d部分出现轻度排斥反应;Ⅲ组术后5d出现轻度排斥反应,术后7d出现中度排斥反应。Ⅰ组IFN-γ、IL-2mRNA术后明显增高;Ⅱ组术后略升高,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组术后升高,较Ⅰ组升高程度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可抑制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表达与供肝非实质细胞(NPC)输注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排斥反应组、免疫耐受组,每组20只。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检测受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耐受组供心存活时间为(30.83±2.55)d,排斥反应组为(8.15±2.08)d,差异有显著性(t=24.46,P<0.01)。术后7、14 d排斥反应组血清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均高于免疫耐受组,Th2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水平均低于免疫耐受组,术后7 d血清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免疫耐受组(t=4.50~16.20,P<0.01)。结论免疫耐受的形成与Th1/Th2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Th1类细胞因子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4的水平以及IFN-γ/IL-4比值的变化。方法:制作大鼠异品系(Wistar→SD)皮肤移植模型,以SD大鼠自体皮肤再植为对照。分别于术后0d、4d、8d、10~13d(排斥反应发生时)心脏取血,分离血浆,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异品系皮肤移植后血浆IFN-γ和IL-4水平不断升高,在排斥时显著高于各自0d、4d和8d水平,自体皮肤再植术后两因子水平保持较稳定的低水平;异品系移植组大鼠排斥反应发生时血浆IFN-γ和IL-4均显著高于自体皮肤再植同时间点对照组(P分别<0.01和0.05);且IFN-γ/IL-4比值也显著高于自体皮肤再植对照组(P<0.01)。结论:IFN-γ和IL-4参与了皮肤移植排斥反应,排斥反应的发生与两者的相对含量有关,排斥反应时Th1类细胞因子IFN-γ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子宫移植中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SD→W istar)子宫异位移植模型,分为正常子宫对照组、同基因子宫移植组和异基因子宫移植组。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2~6天切取移植物进行病理学检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移植后第3天,异基因组组织病理表现出排斥反应并进行性加重;同基因组移植子宫无排斥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同基因组中3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和同基因组相比,异基因组中除TGFβ1移植后第3天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细胞因子均明显升高(P<0.01)。3种细胞因子表达于移植后第4或第5天达到高峰(P<0.01);IFNγ升高幅度为IL-10的4倍,TGFβ1的16倍。结论细胞因子IFNγ、TGFβ1、IL-10在SD→W istar大鼠子宫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中有一定作用,其中以IFNγ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在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histone deacetylase 11,HDAC11)及IL-10表达水平在3种大鼠肝移植模型中的变化,探讨肝移植免疫耐受形成的相关机制。方法纯系Lewis和BN大鼠各30只,建立肝移植排斥模型后将受体分为排斥组(Lewis-BN)、免疫抑制剂干预组(Lewis-BN)、耐受组(BN-lewis),每组10只。干预组于术后1~7 d以1 mg/kg肌肉注射他克莫司(FK506);分别于术后7 d处死受体。移植物排斥反应程度采用Banff评分标准;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HDAC11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HDAC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0及IFN-γ的含量。结果术后7 d,排斥组为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Banff评分Ⅲ级,干预组为Ⅱ级,耐受组为0~I级。排斥组HDAC11 mRNA及蛋白表达的水平明显高于干预组和耐受组(P<0.05),耐受组表达量最低,与干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排斥组IL-10表达明显低于干预组和耐受组(P<0.05);而IFN-γ含量排斥组明显高于干预组和耐受组(P<0...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经受体大鼠门静脉途径输注供体大鼠的骨髓细胞,观察受体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状况及生存时间,并分析其细胞因子的改变与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雄性BN大鼠30只为供体、雌性Lewis大鼠30只为受体建立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BN-Lewis组(对照组)、BN-Lewis+FK506组(FK506组)、BN-Lewis+BM(P.V.injection)+FK506组(PV组);对各组作生存时间分析,并于术后7、14、30、60和90 d制作移植小肠的病理切片评估排斥反应程度;分别于术后7、14、21、30 d留取受体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2、IL-10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FK506组相比,PV组受体大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对照组大鼠术后第14天即已出现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而FK506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延迟至第30天;PV组在术后30 d之内均未见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各组移植后受体IL-2浓度均增加,但PV组的IL-2增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和FK506组(P<0.01);移植后受体大鼠血清IL-10浓度也均增加,但PV组IL-10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和FK506组(P<0.01).结论 骨髓细胞经门静脉输注能明显延长小肠移植物的生存时间,外周血清IL-2、IL-10浓度变化与排斥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7.
IL-17参与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观察2组供心存活时间,应用RT-PCR检测移植心脏IL-17、核孤独受体γt(RORγt)、干扰素-γ(IFN-γ)mRNA在移植术后1、2、3、4、5、6、7、8 d的动态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移植术后第4天移植心脏内CD4+、CD8+T细胞中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检测显示,在急性排斥反应组中,IL-17和RORγt mRNA的表达都早于IFN-γ,在移植术后第2天即可于移植心脏中检测到,其表达量在术后第4天均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并分别在术后第6天和第7天无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急性排斥组移植心脏内有大量CD4+、CD8+T细胞浸润,细胞因子IL-17主要由CD4+T细胞分泌.结论 Th17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移植脏器中细胞因子IL-17的检测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见性和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10和γ干扰素基因表达在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成年、健康的二级雌性SD大鼠、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体重为(250±20)g,实施肝移植手术,术后采用RT-PCT技术对大鼠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γ干扰素基因(IFN-γ)表达进行检测,并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将大鼠分为排斥组与非排斥组,对比观察两组大鼠的IL-10与血清IFN-γ含量及移植肝脏内IL-10与IFN-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同系移植组肝移植后肝细胞、组织、结构轻微变化,同种异体移植组则变化显著,严重紊乱。同系移植组血清IL-10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同种异体移植组与对照组(P0.05);同种异体移植组IFN-γ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同系移植组与对照组(P0.05)。同系移植组肝脏IL-10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同种异体移植组(P0.05);同种异体移植组IFN-γ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同系移植组(P0.05)。结论:大鼠肝移植手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IL-10表达显著降低,IFN-γ表达显著增高,两者表达的变化可作为早期诊断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 (IL-17)在小鼠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术后3,7d分别应用ELISA检测2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7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和Th17细胞数量,取移植肾经10%甲醛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与同系移植组相比,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3天血清IFN-γ含量无明显差异而II-17含量显著增高(P<0.05),术后第7天血清IFN-γ和IL-17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中血清IFN-γ和IL-17含量术后第7天较第3天均显著增高(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与Th17细胞比例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较同系移植组均明显增多(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中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与Th17细胞比例术后第7天明显高于第3天(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排斥反应组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结论:Th17细胞在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受体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的检测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见性和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4变化对胰腺移植手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杂种长白猪24只,分为对照组、移植组和免疫抑制治疗组。移植组为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免疫抑制治疗组在进行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同时应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甲强龙三联治疗方案。术前1d和移植手术后1、3、5、7d采猪静脉血。检测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4在CD4^+细胞中的表达,并取移植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进行评分。结果①术后1~7d移植组IFN-γ表达呈进行性上调,免疫抑制组轻度上调,在术后1、3、5、7d移植组与免疫抑制组IFN-γ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移植组IL-4的表达呈进行性下调,免疫抑制组IL-4表达进行性上调,在术后3、5、7d移植组和免疫抑制组IL-4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和免疫抑制组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移植组相比,免疫抑制组术后5d和7d胰腺排斥反应程度较轻(P〈0.05)。结论监测Th1(IFN-γ)和Th2(IL-4)型细胞因子变化可以早期发现胰腺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免疫抑制治疗可以下调Th1(IFN-γ)细胞因子表达,上调Th2(IL-4)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排斥反应和移植物失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何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排斥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到目前为止肾活检仍是诊断排斥反应的金标准,但其侵入性及潜在的并发症和取样误差限制了其临床的应用。许多学者都在寻求一种能够快速,准确而非侵入性的方法,希望在肾功能发生损害之前及时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移植物进入机体后其HLA抗原致敏机体免疫细胞,激活的免疫细胞通过识别移植物细胞,产生IL-2、IL-4、IL-6、IL-8、IL-10、IFN-γ、TNF等多种细胞因子,引起免疫排斥反应。而细胞因子常常在排斥反应早期即被释放。本实验通过监测大鼠肾移植术后外周血IL-2、IFN-γ的含量变化,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羟基喜树碱 (HCPT)和环孢素A(CsA)诱导异基因大鼠肾脏移植免疫耐受 ,并探讨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 .方法 :以近交系DA大鼠为供者 ,近交系Lewis大鼠为受者行同种异体原位肾脏移植 .移植后受者大鼠接受不同剂量HCPT ,CsA治疗或二者联合应用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移植物内及受者脾内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 .结果 :各组移植后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C组 (HCPT 2mg-1·kg·d-1)中 4 /10和E组 (HCPT 1 0mg·kg-1·d-1+CsA 10mg·kg-1·d-1)中 5 /10受者大鼠形成特异性免疫耐受 .耐受组IL4 ,IL10mRNA表达明显高于排斥组 ,而IL2 ,IFNγ明显低于排斥组 .受者脾内细胞因子表达量近似于移植物内 .结论 :大剂量HCPT或小剂量HCPT与CsA合用可诱导异基因大鼠肾脏移植免疫耐受 .细胞因子偏向Th2亚类是免疫耐受形成机制之一 .受者脾内细胞因子mR NA表达与移植物内表达近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大型哺乳动物猕猴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模型.探讨TGF-β1对同种异体肝脏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作用及机理.方法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对照组及TGF-β1组各5例.对术后生存时间、肝功能、IL-2、IL-10、各时间段移植物的组织切片排斥反应的病理学分级结果及术后肝脏细胞凋亡指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对照组移植猕猴平均存活时间为6.60d,TGF-β1组移植猕猴平均存活时间为14.9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功能变化:对照组移植猕猴术后ALT明显升高,ALB则明显降低;TGF-β1组ALT及ALB均维持于正常稳定水平;(3)细胞因子变化:对照组循环血中IL-2表达水平相对较高,而TGF-β1组IL-10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4)移植物病理排斥反应分级:在移植术后第3天及以后各时间段TGF-β1组排斥反应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5)对照组移植猕猴术后肝脏细胞凋亡指数(A)I较TGF-β1组明显升高.结论 (1)TGF-β1可以诱导移植后受体细胞因子网络发生Th1→Th2转变,从而诱导移植后免疫耐受,延长受体生存时间;(2)TGF-β1通过发挥多种免疫效应,在诱导移植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3)细胞因子IL-2升高或者IL-10降低可能作为监测移植排斥反应或者免疫耐受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唐茂明  徐雪松  赖星  吴涯昆 《重庆医学》2018,(22):2892-2895
目的 研究经门静脉CTLA4Ig、IDO基因共转染对大鼠肝移植后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将40只大鼠分为4组:CTLA4Ig-IDO组、CTLA4Ig组、IDO组、对照组.术后14 d处死5只大鼠并收集标本检测各组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集(TBIL)水平及T细胞凋亡的程度.结果 术后14 d,CLTA4Ig-IDO组血清中的AST、ALT、TBLI水平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CTLA4Ig组、IDO组血清中的AST、ALT及TBLI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IL-2、IFN-γ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CTLA4Ig-IDO组(P<0.05),IL-4、IL-10、TGF-β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CT-LA4Ig-IDO组(P<0.05).结论 CTLA4Ig-IDO基因共转染能够更加显著地改善肝移植后存活率及肝功能,并且能够通过诱导T细胞凋亡缓解急性排斥反应,形成肝移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鼠子宫移植中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 的表达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SD→Wistar)子宫异位移植模型,分为正常子宫对照组、同基因子宫移植组和异基因子宫移植组.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2 ~ 6 天切取移植物进行病理学检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 mRNA表达.结果 移植后第3天,异基因组组织病理表现出排斥反应并进行性加重;同基因组移植子宫无排斥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同基因组中3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和同基因组相比,异基因组中除TGFβ1移植后第3天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细胞因子均明显升高(P<0.01).3种细胞因子表达于移植后第4或第5天达到高峰(P<0.01);IFNγ升高幅度为IL-10的4倍, TGFβ1的16倍.结论 细胞因子IFNγ、TGFβ1、IL-10在SD→Wistar大鼠子宫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中有一定作用,其中以IFNγ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D25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角膜的毒性以及对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①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50μg CD25单克隆抗体结膜下注射组、100μg CD25单克隆抗体结膜下注射组、200μg CD25单克隆抗体结膜下注射组,每组3只.各组大鼠均右眼用药.分别于0、2、4、6、8d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的CD25单克隆抗体,共5次.每日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有无水肿、混浊发生.并于第9天取右眼角膜行病理及透射电镜观察角膜各层的变化.②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建立角膜移植实验模型.将93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A组:正常组;B组:角膜移植对照组;C组:CD25单克隆抗体治疗组;D组:CD25单克隆抗体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E组:地塞米松治疗组.B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C组术后给予CD25单克隆抗体100 μg;D组术后给予CD25单克隆抗体100μg联合地塞米松50 μg治疗;E组术后给予地塞米松100μg;各共用5次,分别于术后0、2、4、6、8 d经球结膜下注射给药.用裂隙灯观察移植排斥情况.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植片内IFN-γ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房水中IFN-γ和IL-4的浓度.结果 ①50μgCD25单克隆抗体和100μgCD25单克隆抗体对角膜基本无影响;200μg的CD25单克隆抗体组透射电镜检查发现角膜基质细胞及内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肿胀.②C、D、E组发生排斥反应时间分别为(13.167±1.169),(17.333±2.160),(16.417±1.379)d较B组发生排斥反应时间(10.583±1.084)a明显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角膜无IFN-γmRNA的表达,术后11天.B组移植角膜植片内IFN-γmRNA的表达较C、D、E组明显增强(p<0.05).C、D、E组术后6 d及11 d房水巧N叫的含量明显低于同期的B组(p<0.05);同C组相比,术后11d D、E组房水IFN-γ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术后6 d和11 d,与B组相比,同期C组IL-4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同期D、E组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术后6 d和11 d,与C组相比,同期D、E组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50μg CD25单克隆抗体和100 μgCD25单克隆抗体对角膜基本无影响.IFN-γ和IL-4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CD25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Th1因子(IFN-γ)、促进Th2因子(IL-4)表达降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从而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而CD25单克隆抗体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通过同时抑制Th1因子(IFN-γ)、Th2因子(IL-4)表达,却更能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藤碱在小鼠心脏移植中的抗排斥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小鼠心脏移植模型中,观察异系移植组、CsA治疗组、青藤碱治疗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术后7 d移植物排斥反应病理分级以及IL-2mRNA表达水平。结果:青藤碱治疗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17.67±0.82)d,与异系对照组(11.00±2.10)d相比明显延长(P<0.01);病理结果显示,排斥反应减轻,呈轻-中度变化;移植心脏中IL-2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低(P<0.01)。结论:青藤碱在小鼠心脏移植中具有抗排斥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IL-2等促排斥细胞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排斥反应性细胞因子在小鼠心脏移植中的表达状况,进一步阐明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复杂发生机制。方法采用C57BL/6和Balb/c近交系小鼠,建立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Balb/c-Balb/c同基因对照组(A组)和C57BL/6-Balb/c急性排斥反应组(B组)两组,每组26只。分别于移植术后1、3、5、7 d各处死5只小鼠留取移植心脏标本,采用RT-PCR及W estern印迹方法动态检测组织中IL-15、IL-2、TNF-α及IFN-γ的表达状况,同时行HE染色检测。另外,A、B两组各保留6只小鼠设为亚组,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结果A组移植心均获长期存活(>100 d),B组移植心存活时间为8.0 d±0.9 d(t=251.95,P<0.01)。A组各个时间点移植心均未发现排斥现象,B组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排斥反应。A组各时间点IL-15 mRNA与TNF-αmRNA呈弱表达,IL-2 mRNA与IFN-γmRNA无表达。B组IL-15 mRNA、TNF-αmRNA、IL-2 mRNA及IFN-γmRNA均明显升高,于第5天达到高峰。A组各时间点可见IL-15、TNF-α、IFN-γ和IL-2蛋白的低水平表达;B组IL-15与IL-2自术后第3天始、TNF-α与IFN-γ自术后第1天始,蛋白表达水平开始升高。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包括非T细胞来源细胞因子,参与了同种异体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人活体小肠移植受体血清IL-8与排斥反应相关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观察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受体围手术期趋化因子IL-8的变化及其与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受体术前及术后1-140d血清IL-8动态水平。结果 受体血清IL-8水平夺术后1d显著升高(2.44ug.L^-1vs0.26ug.L^-1),且于次日迅速下降(1.70ug.L^-1),术后4d达术前水平,血清IL-8的第2个高峰出现于术后67d发生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时(1.47ug.L^-1)。但高度较第1次低,恢复较第1次慢,在术后96d达术前水平。结论 在人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中,血清IL-8水平与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应。可作为重要的小肠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信号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