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明确一先天性白内障大家系的临床特点、晶状体混浊的组织学改变和该家系的遗传模式。方法观察家系成员晶状体混浊等眼病情况。家系调查,绘制家系图谱。将患者术中取出的晶状体进行病理观察。应用“LiMantal-Gart法进行分离分析判断该家系的遗传模式。结果该家系白内障为典型的绕核性白内障,病理结果也提示病理性改变位于胚胎核周围。发病率64.56%,各代之间无明显差异。分离分析的结果说明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 证实了该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典型的绕核性白内障,遗传性状稳定,为以后的致病基因定位与克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背景 先天性无虹膜是临床上罕见的先天性遗传性眼病.研究显示,配对盒转录因子6基因(PAX6)与先天性无虹膜症密切相关,但不同患者中PAX6基因的突变位点不同. 目的 对中国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无虹膜家系进行PAX6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方法 于2014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一汉族先天性无虹膜家系,采集该家系9名成员及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10 ml,采用标准酚-氯仿提取法提取基因组DNA,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对比及突变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验证和比较该家系中患病者与该家系表型正常者和健康对照者淋巴细胞中PAX6 mRNA的相对含量. 结果 该家系共3代9名成员,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中共5例患病者,成年患病者均表现为虹膜缺失和白内障,儿童患病者表现为无虹膜;其他4名家系成员表型正常.测序结果显示,家系患病者均存在11号染色体PAX6基因10号外显子的移码突变,第796位核糖核苷酸G缺失(c.796 del G),产生提前终止密码子,而家系正常成员及100名对照者均无此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家系中患病者淋巴细胞中PAX6 mRNA表达水平比家系中正常成员约低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9,P=0.016). 结论 PAX6基因c.796 del G为此先天性无虹膜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扩增了PAX6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3.
病理性近视的基因位点筛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基因组扫描和家系连锁分析,对已知病理性近视相关位点进行筛查。方法收集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病理性近视家系,选取330对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组扫描,在显性遗传模式、基因频率0.0133和外显率100%的条件下,进行二点连锁分析和多点连锁分析。结果连锁分析在9个家系中均未发现连锁位点。第12号染色体上LODs最大0.773459,最小-8.121303,第18号染色体上LODs最大0.559933,最小-8.936928,排除了与已知病理性近视基因位点MYP2和MYP3连锁。结论我国病理性近视基因位点与国外报道不同,存在遗传异质性。病理性沂视溃传模式可能不旱单一的单蕞冈常染仁.体显件诸俜。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脱离家系的遗传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遗传方式。方法对有家族史的4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眼科检查,绘制家系图并进行遗传方式的分析、结果家系分析表明4个视网膜脱离家系均为常染色体遗传,其中2个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另2个家系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论部分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具有常染色体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5.
背景 人类配对盒基因(PAX6)编码一个转录调节子,对眼和大脑形态的形成起关键作用.PAX6突变可导致许多先天性眼部发育异常,如先天性无虹膜症,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 目的 对三个先天性无虹膜症家系成员进行PAX6基因分析,探索这些家系发病的遗传基础. 方法 收集三个先天性无虹膜症家系的5例患病者和正常成员13名的外周血标本提取DNA,根据PAX6基因的序列设计4~ 13外显子序列,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引物并测序,将目标序列与已发表的PAX6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个家系中共有5例患病者,在家系A中2例患者发现一个杂合突变(c.718 C>T),导致第240位氨基酸由精氨酸突变为终止密码子(p.A rg240X),而其他正常表型者未发现此突变.家系B中的患病者和正常成员均未检测到PAX6基因的突变.家系C中1例患病者发现c.331 delG(p.Val111SerfsX13)的缺失突变,此单个碱基的缺失造成了移码突变,使PAX6蛋白羧基端的299个氨基酸缺失,而此家系的其他正常表型成员未发现此突变. 结论 家系A和家系C先天性无虹膜症的致病与PAX6基因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初步筛查。方法收集常染色显性遗传的白内障一家系23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取与已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白内障的候选基因CRYGD、GJA3,采用软件Linkage对该家系2个基因附近共10个STR位点进行两点法连锁分析,筛查这2个基因是否为此家系的致病基因。结果对该家系的基因连锁分析表明,基因CRYGD、JGA3所有编码区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处均未发现基因序列的突变。结论基因CRYGD、GJA3不是该家系的遗传致病基因,对该家系需进一步做全基因组扫描,以发现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可疑区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一先天性无虹膜症家系的致病基因Pax6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分析。方法对该家系进行家系调查及外周血样本采集,Pax6基因全部外显子测序,使用美国ABI PRISMTM 377XL DNA自动测序仪,应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序列分析;用MspI进行突变鉴定。结果该家系共5代58人,患病21例,采集血样28人份,测序结果发现Pax6基因R254X(760C〉T)突变。结论先天性无虹膜症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呈高度临床及遗传异质性,无义突变R254X(760C〉T)为一新突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家系成员的临床特征和遗传方式。方法收集RRD家系,全身检查和眼科检查,绘制系谱图。结果共获取4个有≥4人患RRD的家系所有家系成员均无早期颜面部、关节、听力改变,以及特征性的玻璃体病变。所有患病成员视网膜均复化一家系中的RRD呈显性遗传方式传代。结论 此4个家系为诊断明确的RRD家系,可用于RRD基因的定化和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国辽宁省一个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的马凡综合征( Marfan syndrole, MFS )家系进行突变基因的筛查。
  方法:分别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对与马凡综合征相关的致病基因进行遗传学研究和分析,选取候选基因并设计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DNA片段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利用直接测序法确定致病基因及其突变位点。
  结果:该家系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表型为双眼晶状体向鼻上方脱位,通过对候选基因外显子直接测序,发现该家系内患者原纤维蛋白基因-1(fibrillin-1 gene,FBN1)第7个外显子第640位碱基有1个A>G的点突变,此突变导致蛋白第214位的甘氨酸被丝氨酸取代(G214S)。
  结论:FBN1基因 c. A640G(p. G214S)突变为该马凡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先天性绕核性白内障家族遗传特征和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对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及其先证者进行系谱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先天性绕核性白内障遗传属质量性状,为单基因遗传病;该病发病:患病/未患病=11/10;男/女=7/4;表现为连续传递,且以完全显性遗传为主;少数家系表现为不规则显性遗传,外显率为11/16(6875%);该型白内障核型组成:44+XY(XX),第1号染色体相对长度和着丝粒指数低于正常,臂比高于正常。结论先天性绕核性白内障临床遗传以常染色体显性为主,其形成有特定的细胞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