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79年至1986年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者共14例,其中何杰金氏病1例,非何杰金氏病13例。本文结合本组病例对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及诊断和治疗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β_2—微球蛋白(β_2—m)、铁蛋白(SF)RIA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大量报导,特别发现多种血液病及实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浓度异常增高,并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报告14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清β_2—m、SFRIA结果,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对象:本文选用1988年~1992年收治的14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性106例,女性27例,年龄5岁~77岁,平均41岁。何杰金氏病(HD)31例,非何杰金氏病(NHL)112例。  相似文献   

3.
恶性淋巴瘤化疗常引起各种副反应,如骨髓、免疫机能抑制,以及胃肠、神经毒性反应等。本文着重分析中药扶正在防治化疗对骨髓、免疫机能抑制方面的效果。一般资料我院肿瘤内科自1979年5月至1982年12月间,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患者4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2组:化疗加中药扶正组(治疗组Ⅰ)20例,其中何杰金氏病8例,淋巴肉瘤12例,单纯化疗组(对照组Ⅱ)20例,其中何杰金氏病4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附2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发病,诊断,治疗.方法分析1988~1998年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25例.结果本病例占同期胃肠恶性肿瘤的1.3%,25例患者平均年龄35.5岁.好发部位顺序为回盲部及回肠、胃、结肠、空肠.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胀、腹痛、腹部包块、腹泻、血便.病理类型本组25例患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4例,其中B细胞淋巴瘤22例,T细胞淋巴瘤2例.何杰金氏病1例.本病术前误诊率高,本组误诊率为76%.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手术加化疗、放疗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5.
自70年代以来,有效的联合化疗改善了中高度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预后。要提高其缓解率及存活时间就要增加药物剂量。由于目前化疗药物的毒性很大,要进一步提高药物剂量是很困难的。作者为了进一步增加药物剂量,设计了一种新的化疗方案。 56例未经治疗的进展期中高度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年龄中位数41.5岁(18~69  相似文献   

6.
随着强化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成功地用于治疗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治疗的长期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何杰金氏病长期存活者继发的恶性病变主要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生上皮恶性变极为罕见。本文报导2例年青的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和化疗后发生胃腺癌.2例患者发生胃腺癌的年龄分别为14和24岁,与胃癌通常的发病年龄显著不同.一例因结节硬化性何杰金氏病,二次共接受5500rad 的放射治疗,并采用COPP 联合化疗方案治疗2年。发病5年后,因进行性体重减轻、疲劳和腹胀,做胃内窥镜检查发现为未分化胃腺癌。行部分胃切除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环硫铂治疗恶性淋巴瘤24例的Ⅱ期试验。用药每次平均0.91mg/kg,静注,每周一次,3周为一疗程。何杰金氏病5例中3例达PR(60%),缓解期4~5周;非何杰金氏病19例,6例(32%)达PR,缓解期4~10周,达PR病人的中位缓解期5周。主要毒性为呕吐和轻度的骨髓抑制,未见肾毒性。恶性淋巴瘤对环硫铂是敏感的,可用于恶性淋巴瘤的联合化疗中。  相似文献   

8.
张莹 《肿瘤防治研究》1999,26(2):150-151
 淋巴瘤在中国、欧美或中国不同的地区其发病是不尽相同的。本文采用1994年国际淋巴瘤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LymphomaStudyGroupILSG)拟定的新分类法,对珠海地区1980~1996年17年间报告的47例淋巴瘤(包括13例何杰金氏病和3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重新分类,得出结论显示:1低发的淋巴瘤(0.21%);2低发的何杰金氏病(0.06%);3低发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0.15%);4低比例的T淋巴瘤(88%);5高比例的B细胞性淋巴瘤(91.2%);6低比例的低度恶性淋巴瘤(58%)。珠海地区据此与国内外淋巴瘤不同的区别特点有待进一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9.
恶性淋巴瘤在我国占恶性肿瘤的第八位,原发于胃部较少,仅占胃恶性淋巴瘤的3~5%。病理分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病二类。我院1961年~  相似文献   

10.
肺继发性恶性淋巴瘤28例临床分析刘文衡,赵玉芹,邢福义恶性淋巴瘤常可累及胸部器官。肺继发性淋巴瘤临床较常见,现就28例肺继发性淋巴瘤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资料男18例,女10例,年龄8~68岁。何杰金氏病(HD)7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D)21例。全...  相似文献   

11.
曾经报导低度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L-NHL)的自然消退率约为10%~20%,但高度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H-NHL)的自然消退却很少报导。其自然消退的机制可能是患者伴有病毒或细菌感染,增加了宿主的免疫力,引起肿瘤的消退。作者报导1例与AIDS相关的高恶性、淋巴结外NHL的自然消退。患者男,30岁,有卡氏肺囊虫病、鸟型结核杆菌菌血症和口腔  相似文献   

12.
总结我科1978~1986年收治的恶性淋巴瘤中,应用COPP(环磷酰胺、长春碱新,平阳霉素、强的松)方案治疗21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何杰金氏病(简称HD)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病(简称NHL)17例,男15例女6例,年龄在9—76岁,平均年龄35.7年。临床病理分析:ⅡA 2例、ⅡB 2例,Ⅲ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70年4月~1987年5月之间共收治小儿恶性淋巴瘤153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细胞学确诊。经手术,放射,联合化疗及综合治疗后,有95例病人达到完全缓解。经2~12年随访,其中44例出现复发,总复发率为46.3%。原灶复发14例(占14.7%),淋巴结复发19例(占20.0%),脏器侵犯11例(占10.5%)。何杰金氏病1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25例。Ⅰ期8例,Ⅱ期26例,Ⅲ期10例。  相似文献   

14.
恶性淋巴瘤首发于淋巴结外者,称为结外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约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10~15%.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约有10%~58%原发于淋巴结外,本病发生部位极广,诊断较为困难,我院自1973年1月至1988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确诊为结外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15例,全部进行了随访,现就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恶性淋巴瘤的化学药物治疗唐惟输恶性淋巴瘤分为何杰金氏病(HD)和非何杰金氏病(NHL)两大类,在我国,NHL占90%以上,本文重点介绍NHL的化疗。1HD的化疗:近30年来,HD的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Ⅰ、Ⅱ期病例的5年生存率已高达85%~90%,即使...  相似文献   

16.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以下简称PGL)较为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为胃癌。现将我院从1979年到1987年期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10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予以讨论。一般资料年龄;23~54岁,平均40.5岁。性别:男6例,女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天~5年。病理分型:何杰金氏病1例,其余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中,小淋巴细胞型2例,无裂细胞型3例,不能分类2例,弥漫型混合细胞型1例,小裂细胞型1例。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7.
乳腺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一例据陶苹、樊安银(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报道:根据新的资料报道,原发于乳腺的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是较为罕见的结外恶性淋巴瘤。其发病率在0.04~0.53%之间不等。本院自开院来,在16岁~90岁的乳腺肿瘤患者中,仅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恶性淋巴瘤和何杰金氏病存活病人的增加,累及软脑膜、胸膜和腹膜的病例也比较多起来。为了明确细胞学诊断在累及软脑膜及胸腹膜的恶性淋巴瘤和何杰金氏病的可靠性,描述和鉴定恶性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和良性炎性细胞、间皮细胞以及脱落上皮间的区别,找出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病人细胞学制片中各种细胞类型和特征,并且连系到二者的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何杰金氏病行选择性脾切除后作放疗的意义。材料与方法 :1979年 5月~ 1988年6月间 ,对 36例何杰金氏病选择性脾切除 ,全淋巴结照射及化疗 (COPP方案 )。结果 :手术证实了当淋巴造影阳性或脾肿大的 11例 BMC的病人中有 9例脾侵犯。在用放射治疗的 B病人中 ,切脾组 (14例 )的平均白血球下降百分率低于不切脾组 (12例 ) (P<0 .0 1)。用放射治疗及放疗前后均用 3个疗程化疗的 B病人中 ,切脾组 (17例 ) 5年生存率为 6 4.7% ,,不切脾组 (2 6例 )为 2 3.1% P<0 .0 1)。结论 :选择性脾切除增加了周围血象对放疗和化疗的耐受性 ,对治疗何杰金淋巴瘤 B、 BS的病人是有一定临床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作者复习1970~1974年间的120例恶性淋巴瘤,除23例失访或临床病理资料不全者外,对97例患者的142次~(67)镓扫描进行研究。其中44例为何杰金氏病,53例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均经病理证实。扫描以静注枸橼酸~(67)镓3 mc 左右,首次扫描在注射后4天进行,如肠道残留有放射活性,经清洗肠道后,于第6天再次扫描。27例未经治疗的何杰金氏病患者进行27次镓扫描。在85处病变部位中,44处(52%)为阳性,3处可疑,其中2例临床阳性。27次扫描中,2个区域(颈和纵膈)摄镓增高为假阳性。36例曾行放疗和/或化疗的何杰金氏病患者进行56次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