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病例报告 患者女,36岁。因颈部包块10年,增长加快3个月,在当地县医院拟行包块切除,局麻下探查发现颈部包血块与颈部血管关系密切,因出血多而无法切除,随即关闭切口转入本院求治。入院检查,左颈部乳突下方胸锁乳突肌深面卵圆形肿块5cm×4 cm×4 cm大小,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小,边界较清,压之不缩小,但能触及搏动。MBI显示:左颈部动脉分叉处包块,包绕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颈外动脉起始部,导致分叉部增宽,动脉管腔受压。临床初步诊断为左颈动脉体瘤。经数日Matas试验,达到每次压迫阻断左颈总动脉20 min能耐受。于2000年7月16日行二次手术探查。全身麻醉,头部置冰帽,颈部及右股部消毒,顺左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向后牵开胸锁乳突肌,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Niu L  Hao Y  Zhou C  Zhu L  Chen Y  Wang Y  Li H  Huang S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5):488-490
目的:分析颈动脉体瘤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颈动脉体瘤灰阶超声及其中11例彩色超声的图像资料。并与易引起误诊的多种病变作对比分析。结果:B超显示肿块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边界清楚,内回声略低,较均匀,常包绕颈部,内、外动脉,颈动脉夹角增宽,肿瘤内血流丰富,均为动脉,17个颈动脉体瘤超声诊断正确,其诊断准确率为94.4%,结论:超声检查是颈动脉体瘤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加深对颈动脉体瘤DSA表现特点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与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按双盲法对12例动脉体瘤的DSA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 DSA均能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见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颈内、外动脉移位;大部分瘤体以颈外动脉供血为主,血供较丰富;6例患者瘤体包绕颈动脉者可见局部血管受侵。2例患者栓塞后造影见肿瘤染色范围缩小,且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结论 DSA是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术前评估的有效手段。术前栓塞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及颈动脉切除患者的选择指标。方法 对拟行颈动脉切除的患者 ,术前行Matas试验和Willis环发育状况评价。术中单纯行瘤体剥离术或与颈动脉一并切除。结果 颈动脉体瘤患者 11例 ,瘤体切除 8例 ,瘤体并颈动脉切除 3例 ,无脑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结论 颈动脉体瘤提倡以瘤体剥离为主 ,对预计瘤体剥离困难者 ,术前可应用Matas试验和Willis环发育状况测定筛选可以安全切除颈动脉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瘤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动脉体瘤属于化学感受器肿瘤,具有家族遗传倾向。颈动脉体瘤的发生与SDH基因的突变有关。多数为良性,恶性率不超过10%,诊断恶性的标准为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应根据仔细的临床检查和特征性影像学结果做出诊断,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多普勒)、CT、MRI/MRA及DSA。DSA检查可作为诊断颈动脉体瘤的金标准。一旦诊断颈动脉体瘤,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目前,放射治疗亦可作为治疗颈动脉体瘤的有效手段。本文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15例恶性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明  章文成  张仑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0):1185-1187
临床上颈动脉体瘤较少见,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者很罕见。本文报告15例恶性颈动脉体瘤,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恶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报道一例颈动脉体恶性副神经节瘤肝脏及骨多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及治疗方法,并对该病变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复习研究。结果该例患者病史清楚,临床症状及体征典型,原发肿瘤及转移病变明显,经彩色超声、CT、肝穿、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骨扫描等检查后确诊为左颈动脉体恶性副神经节瘤,肝脏及骨多发转移,经相关治疗后随访2年病情无进展。结论颈动脉体瘤(CBP)也称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瘤或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来源于颈动脉鞘内颈总动脉分叉处后侧的化学感受器,内含大量类似于肾上腺髓质的副神经节细胞,女性多见,少数肿瘤为恶性,可发生远处转移。该病发病率较低,好发于30~40岁人群,恶变率为5%.10%,临床极为罕见。部分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肿瘤部位及形态,彩色超声、螺旋CT、MRI及颈动脉血管造影(DSA)在检查中各有特点。DSA检查对CBP的确诊率最高达100%。CBP临床极少见,正确诊断非常重要,手术切除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BT的临床资料。16例CBT中,单侧14例,双侧2例;手术治疗15例,其中探查2例;手术切除13例。[结果]13例手术切除标本中,良性12例,恶性1例。术中并发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损伤3例,交感神经损伤2例;术后脑栓塞1例。[结论]完善术前检查和充分术前准备是CBT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3至 1997年间我院收治的 8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2例单纯切除肿瘤 ,2例合并颈外动脉切除 ,4例合并颈动脉分歧部切除术。结果  8例患者 (10 0 % )手术后长期生存 ,且不伴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超声检查足以明确诊断。充分的颈动脉压迫训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可根据肿瘤与血管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10例恶生颈动脉体瘤之生物学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恶生颈动脉体瘤在临床过程中的表现。方法:观察10例组织学诊断为恶性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经过,了解是否有转移发生。结果:10例中有2例发生转移(淋巴结、骨、肺),表现为恶性,而其余8例经手术切除后未见发展。结论:长期临床经验提示组织学上恶性表现,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其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3例手术治疗的颈动脉体瘤病例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肿瘤全部手术切除成功,5例有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与围手术期的护理缺陷相关。结论:CBT手术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的术前准备和不同的手术方式。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颈动脉压迫训练、术后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指导,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康复水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44例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曰宏  管珩  刘昌伟  李拥军  刘暴  叶炜  张严 《肿瘤》2002,22(1):64-66
目的 总结颈动脉体瘤诊断、术前准备、手术治疗以及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 对采用肿瘤剥除术、同时切除颈外动脉术、与颈动脉分叉一并切除后血管重建术以及颈总动脉结扎术等手术方式治疗的 44例颈动脉体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切除率 90 9% ,无手术死亡。偏瘫 2例 ,舌下神经损伤 4例 ,舌咽神经损伤 2例 ,迷走神经损伤 1例 ,副神经损伤 1例 ,其中 1例同时有Ⅸ、Ⅹ、Ⅻ颅神经部分损伤。长期随访复发 2例。结论 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血管超声多普勒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合理的Matas训练以及选择适当的术式对于颈动脉体瘤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动脉体瘤是头颈部较少见的一类肿瘤,至1997年初,国内共报道202例,手术治疗180例“-‘’。由于鉴别诊断困难,术后井发症多,外科治疗存在一定问题,现将我院1990~1996年收治的8例患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2例,女6例。年龄29~65岁,平均43.25岁。左侧7例,右侧1例,自发病到就诊为期2个月~7年,平均1年10个月。8例均以颈侧无疼性包块就诊,偶有声哑、咽部阻塞感。肿物均位于下颌角前下方,圆形、质硬韧,瘤体3X4X3cm’~12XIZX10cm’,其中5例包块前后、侧方移动,但上下位固定,另3例瘤体较大者包块动度差,且有咽侧…  相似文献   

15.
恶性颈动脉体瘤病理诊断(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锦花  刘素香 《河南肿瘤学杂志》2002,15(3):223-224,F003
  相似文献   

16.
<正>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属于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其发生率不足0.03%,是一种罕见的化学感受器瘤[1]。CBT主要位于颈动脉分叉处,多为良性,恶性表现多为公认的出现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目前,CBT的相关报道多为外科手术诊治经过,临床与病理结合的研究较为少见,且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报道1例恶性CBT伴淋巴结转移患者,旨在探讨CB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提高对其认识水平,为CBT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及颈动脉切除患者的选择指标。方法:对拟行颈动脉切的患者,术前行Matas试验和Willis环发育状况评价,术中单纯行瘤体剥离术式与颈动脉一并切除。结果:颈动脉体瘤患者11例,瘤体切除8例,瘤体并颈动脉切除3例,无脑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结论:动脉体瘤提倡以瘤体剥离为主,对预防瘤体剥离困难者,术前可应用Matas试验和Willis环发育状况测筛选可以安全切除颈动脉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极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术式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CDFI对颈部肿物和颈部大血管进行常规及血流检查。结果 颈动脉体瘤为预劝脉分叉部低回声不均质光团,内部血流极为丰富。行颈动脉压迫试验,健侧颈动脉血流流速、流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本组12例中,仅1例误诊,确诊率91.7%。结论 CDFI对于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术式选择能起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恶性颈动脉体瘤在临床过程中的表现。方法:观察10例组织学诊断为恶性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经过,了解是否有转移发生。结果:10例中有 2例发生转移(淋巴结、骨、肺),表现为恶性,而其余8例经手术切除后未见发展。结论:长期临床经验提示组织学上恶性表现,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其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