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聋病是严重影响语言交流的一种疾病,遗传性综合征性聋即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主要针对遗传性综合征性聋的听力学特点、常见遗传方式、遗传咨询及常见综合征性听力损失临床特点作一简要综述,以期进一步探索遗传性综合征性聋的预防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因突变在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的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常见致聋基因的研究进展和产前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进行概括性综述,以期对我们理解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的分子病理和产前诊断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非综合征性聋占遗传性聋的70%,至今已有60余个非综合征性聋基因被克隆.随着耳聋基因研究的迅速发展及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耳聋基因诊断将广泛应用于耳聋病因学检查和预防性筛查中,有助于耳聋更准确的诊断和更恰当的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4.
基因突变在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的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常见致聋基因的研究进展和产前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进行概括性综述,以期对我们理解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的分子病理和产前诊断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对新疆维吾尔族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聋患者43例和健康对照46例进行GJB2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在编码区耳聋组共发现6种碱基改变:380G>A、109G>A、235 delC、233delC、71G>A及35 delG,其中235 delC杂合突变1例,233 delC纯合突变2例,35 delG杂合突变2例;对照组发现6种碱基改变,其中5种为已明确的常见多态性改变.结论:新疆维吾尔族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较低,具有种族和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50%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遗传因素中70%属于非综合征型先天性聋,引起非综合征型聋的热点基因有GJB2、SLC26A4、线粒体DNA和非热点基因GJB6、OTOF、跨膜丝氨酸蛋白酶等.通过对热点基因的产前诊断和新生儿早期检测可以实现遗传咨询、生育指导、聋儿早期防治和早期干预,减少听力残疾婴儿的降临.本文对引起非综合征型先天性聋的热点和非热点基因突变以及产前诊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POU3F4基因是X染色体上唯一已克隆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基因,该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聋具有显著的遗传学特点和特异的颞骨影像学改变.本文对POU3F4基因及其突变引起的耳聋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耳聋是一种很普遍的感音神经功能紊乱的耳部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在耳聋患者中遗传性聋约占60%。遗传性聋可分为综合征型聋和非综合征型聋。综合征型聋是指以耳聋合并其他临床症状的遗传综合征,而非综合征型聋是指以单一听力缺失为临床症状的遗传性疾病。本文对非综合征型聋的遗传性基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从分子水平探讨耳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近年来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北京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项目证明,通过基因筛查不仅可以发现先天性遗传性聋患者,更重要的是发现药物敏感性聋基因携带者和迟发性聋基因携带者。早期对耳聋患者实施干预和康复,可以使其聋而不哑;对耳聋基因携带者进行预警及耳聋防治知识的宣教,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耳聋的发生;通过进一步的耳聋遗传咨询,可以避免生育聋儿。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群遗传性耳聋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耳聋有着复杂的病因学特点,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均可致聋。120多个耳聋相关基因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听觉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点。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相当一部分综合征性和非综合征性耳聋仅由为数不多的几个基因突变引起。本文旨在综述综合征性、非综合征性及线粒体遗传性聋在中国人群感音神经性聋致病机制方面的最新进展。深入了解中国人群耳聋分子病因学特点,对获得准确的耳聋早期诊断和遗传咨询,以便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遗传性聋线粒体DNA分子流行病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应用可以导致耳聋,线粒体DNA突变与药物性聋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线粒体基因突变在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种族之间的发生频率不同,本文主要就引起非综合征性聋和药物性聋的线粒体1555位点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聋是一种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复杂性疾病,其病因包括老龄化、环境、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很重要的病因,大约占一半的比例.因此,要想真正认识老年性聋,开展老年性聋的遗传学研究和致病易感基因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老年性聋的病因学研究尤其是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其与Atohl、CDH23基因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聋病是人类常见的致残性疾病,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最新评估数据显示,全球目前共有3.6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占全球总人口的5%,而中国的听力残疾人有2780万,居各类残疾之首(33%)。其中60%的聋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遗传性聋(hereditary hearing loss,HHL)。依据是否伴随其他组织器官症状,可将遗传性聋分为非综合征性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和综合征性聋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50%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遗传因素中70%属于非综合征型先天性聋,引起非综合征型聋的热点基因有GJB2、SLC26A4、线粒体DNA和非热点基因GJB6、OTOF、跨膜丝氨酸蛋白酶等.通过对热点基因的产前诊断和新生儿早期检测可以实现遗传咨询、生育指导、聋儿早期防治和早期干预,减少听力残疾婴儿的降临.本文对引起非综合征型先天性聋的热点和非热点基因突变以及产前诊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颞骨畸形(主要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所致耳聋是儿童感音神经性聋的常见原因,与SLC26A4基因突变有密切关系。SLC26A4基因突变的临床特点和发生频率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种族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就SLC26A4基因及其突变热点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Pendred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ndred综合征 (Pendred’ssyndrome ,PS)又名家族性甲状腺肿先天性聋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聋、甲状腺肿、碘有机化障碍 ,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PS是最常见的一种综合征性耳聋 ,在遗传性聋中占 10 % [1],在新生儿中发病率 1/ 2 50 0 0 ,在人群中发病率 8/ 10 0 0 0 0 ,占先天性聋的 7.5%。 1896年英国全科医生Pendred首次报道本病[2 ]。1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1.1 耳聋和内耳畸形 双耳重 -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sen sorineuralhearingloss ,SNHL)是本病最突出的特征。绝大多数为语前聋 ,以前曾经称为“先天性聋” ,其实多为出生后…  相似文献   

17.
耳聋是最为常见的感觉损害,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500~1/650[1,2].约有一半的耳聋是遗传性的,遗传性聋中很大一部分为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其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autosomal recessive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ARNSHL)占NSHL的80%,其特点是除了听力下降外没有其他疾病特征[3].  相似文献   

18.
GJB2基因突变及语前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码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26(Cx-26)的基因称为GJB2基因,该基因的突变被认为是语前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的分子遗传基础.编码GJB2基因突变的证实给遗传咨询提供了帮助.本文综合目前GJB2基因的突变及其在遗传性耳聋发病机制的作用和检测方法、治疗等方面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显性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24家系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24个显性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家系进行了调查.24个家族共有聋人156人,对其中50人作了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对10名幼儿作了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表现为连续3代以上相传,子代两性均有发病,听力测试为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应劝阻有遗传性聋者间通婚.对迟发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族中年幼者应注意听力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听觉障碍.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0.
成活新生儿中永久性、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SNHL)的发病率为1-2/1000,病因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15%-30%的遗传性听力损失合并其他器官异常并成为一种综合征。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不伴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