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4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单层螺旋CT扫描,对17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64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小密度投影(MinP)及CT仿真内窥镜(CTVE)。结果:21例气管支气管异物位于主气管8例、右侧支气管9侈4、左侧支气管4侈4,另外2例通过间接征象诊断。内窥镜结果与CT诊断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辅助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技术能直观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较单层螺旋CT图像质量及异物显示均有显著提高.是检查小儿气管异物及指导内窥镜摘取的最佳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15(10):104-104
Apogee3800是国内第一台带触摸屏操作系统的高档彩超。前沿的成像技术确保系统拥有清晰地诊断图像,丰富的应用软件,舒适的操作流程,处处彰显高档本色。 ·前沿超声成像技术:(1)反相组织谐波成像:实现纯净组织谐波成像,获得质量极佳的组织谐波图像(2)复合成像:对同一成像区域,采用实时多角度扫描后进行复合成像,可显著提高超声图像中低对比度组织及微小病变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评测使用压缩感知(compressedsensing)技术进行不同程度的核磁成像过程(MR)加速,对所得结果保真度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本文中的实验手段均由所在院校伦理审查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IRB)审查通过,采集MR成像数据前获得了患者书面知情同意。本研究遵守《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HIPAA)。回顾性压缩感知技术被用于10名实验对象的核磁共振成像过程中,并获取了以下体素数据:600个来自6名健康对象的脑部;163个来自两名脑瘤患者的脑部;36个来自于两名前列腺癌患者。研究人员在加速常数分别为2,3,4,5,10的条件下进行核磁信号的重建,并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法,代谢物图谱(包括胆碱,肌酸,N乙酰天冬氨酸[NAA],柠檬酸)以及统计学分析(包括基于单个体素的配对t检验,代谢图谱上不同变量的单因素误差分析,以及加速重建后与原始变量的比值)进行评估。结果使用不超过10的加速常数,重建核磁信号的保真度很高,RMSE很低(〈0.05)。在加速常数不超过5的情况下,重建信号的平均生化信号强度和生化热点位置与原信号非常接近,二者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在加速常数不超过5的重建信号中,胆碱/NAA以及(胆碱+肌酸),柠檬酸的比值与原始信号并无显著差异,在部分加速常数为10的重建信号中上述条件亦成立。结论本文阐明了一种最高能够将采样时间降低80%,同时保持信号信息量的医用^1H核磁生化成像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MR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amplingperfertionwithapplicationoptimizedcontrastsUS—ingdeifferentflipangleevolutions,3D~SPACE)序列与三维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TSERetore,3D—TSERT)序列对胰胆管水成像(MRcholangiopancreatgrapgy,MRCP)中的成像质量进行对比,优化MRCP的成像序列。方法:对48位受检者分别用3D—SPACE序列与3D—TSERT序列行MRCP检查,将采集到的影像利用siemens3D软件进行MIP(maxi.umintensityprojection)重建,并对2种图像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D—SPACE序列的MRCP显示肝段胆管、胰管的效果明显优于3D-TSERT—MRCP序列(P〈0.05),2种成像序列显示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1.5TMRI检查中,应用3D—SPACE序列的MRCP在检查时间及成像质量上都优于3D—TSE序列。应成为常规MRCP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5.
肺部电阻抗成像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功能的连续监测对临床肺疾病患者的及时治疗十分重要.文中讨论了肺部电阻抗成像(EIT)的硬件系统,针对人体肺部仿真模型,利用Landweber预迭代算法进行图像重建研究.和线性反投影相比,结果表明,Landweber预迭代算法可削弱拖尾现象,提高图像质量,且重建过程分为离线预迭代和在线一步成像,提高了实时成像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乳腺触诊成像系统(Sure Tucho成像系统)在乳腺疾病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同时接受临床触诊、乳腺触诊成像检查、彩超3项检查,并已接受临床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乳腺疾病患者275例,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75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癌者23例、巨大分叶状肿瘤患者3例、良性病变患者249例。乳腺触诊成像检查诊断乳腺癌患者26例,其中19例患者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乳腺触诊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采用乳腺触诊成像系统检出乳腺占位患者241例,检出率为87.64%;乳腺超声检出乳腺占位患者226例,检出率为82.18%;乳腺临床触诊检出乳腺占位患者153例,检出率为55.64%。结论:乳腺触诊成像系统使现代乳腺检查技术更加完善,对于乳腺疾病的鉴别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作为乳腺癌早期筛查、诊断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一种适用于环形阵列的乳腺超声仿真和成像方法,实现对数值体模超声扫查过程的三维快速仿真,并重建得到对应的声速分布图。方法:先使用k-Wave对环形阵列及乳腺体模进行三维仿真并获得超声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波形数据。再采用改进的小波赤池信息量准则(wavelet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wavelet-AIC)法提取声波第一到达时间,采用最短路径法得到正向模型,采用将L2型正则化作为惩罚项的混合版本的最小平方QR分解(least squares QR-factorization,LSQR)法求解反问题,采用迭代更新初始声速分布的方法实现对体模的声速分布成像。结果:优化后的三维仿真方法相比优化前仿真时间缩短了约33%,空间占用减少了约98%;改进后的成像方法计算得到的声速分布图更加清晰且与实际声速分布情况更为接近,其与体模声速分布图之间的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和结构相似性分别为10.90 m/s、0.856、0.836。结论:该方法提高了环形阵列超声成像三维仿真速度,且得到的声速分布图可以正确显示体模的结构和声速差异,为下一步采用实际获取信号进行成像奠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一种简便、有效的多频电阻抗断层成像数据采集系统的幅频和相频校准方法,以提高成像数据的质量.方法:基于系统的正交数字解调方法的特点,提出相频和幅频校正方法;通过电阻网络模型和单通道测量实验给出校正因子的获取方法:开展物理模型实验,对比校准前后的数据质量以及成像结果。结果:物理模型实验表明,校准后的数据质量明显得到改善,成像结果能够清晰地反映成像目标。结论:该校准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多频电阻抗断层成像系统的幅频和相频校准方法,为未来将多频电阻抗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一种基于开放式电阻成像的高精度测量系统,用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为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方法:开放式电阻抗成像(OEIT)采用固定电极阵列,克服了封闭式电阻抗成像(CETT)在应用上电极间隔不等、放置不方便等问题:测量系统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产生激励信号,采用FPGA与ADC实现数字相敏检波,检测出电极间的正弦电压幅值与相位.经成像算法得到试验图像。结果:该测量系统的信噪比达104dB,在300mS/m背景电导率情况下.可区分电导率分别为400mS/m和200mS/m的双目标。结论:该测量系统满足开放式电阻抗成像对测量信噪比的要求.水槽和琼脂物理模型的双目标成像试验结果表明,OEIT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和定位准确度,可以应用于区分低电导率差异的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照分析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表现及手术结果,探讨MRTA在诊断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中的价值。方法经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53例,面肌痉挛42例,行MRZ维时间飞越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TOF—SPGR)采集图像,利用原始图像对两侧三叉神经和面神经进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观察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3例三叉神经痛中,有48例MRTA重建显示明确的异常血管,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三叉神经,阳性率为90.56%。42例面肌痉挛中有40例MRTA显示了面神经起始段有微血管跨越或对面神经有轻微的推压改变,阳性率为95.24%(40/42),与手术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MRTA对发现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具有重要价值,MRTA原始图像及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是显示神经血管接触的敏感方法,对选择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卢涛  臧海河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3):35-36,47
目的:研究确定光声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对光声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进行计算,空间分辨率由点扩展函数的全峰半宽得到。结果: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符合较好,得到了滤波截止频率、探头有效探测面孔径大小与空间分辨率的关系。结论:该研究为光声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临床上,利用该方法可根据目标病灶的大小对成像参数的选择做出估计,以达到最佳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理想CT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医用扇形CT图像重建参数与产生伪影的分析,指出了各种伪影与采集条件及重建参数的关系,目的是帮助医务工作者和维修工程师加深CT图像伪影的理解,以便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减少图像伪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在布一加氏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两年来经超声及临床证实的布一加氏综合征55例.均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机行中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以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形态。结果:图像后处理技术的重建图像中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内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狭窄征象;同时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中,布-加氏综合征在影像表现上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脾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管形态良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4D门控扫描技术的实际应用意义及其具体实现方法和成像结果.方法:选取场内测试时的模体数据以及在医院就诊且进行PET/CT扫描的1例患者4D门控扫描数据,采用东软医疗PET/CT系统及AnzaiAZ-733V呼吸系统对其进行呼吸门控检查,按照一个呼吸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泌尿系检查中的扫描方法及多层面重建(MPR)、三维容积重建(3D)、曲面重建(CP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16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重建功能强大的有利条件,对474例患者行泌尿系平扫,167例行双期、延迟期扫描.根据病变情况对72例进行了MPR、3D、CPR等重建。结果:474例患者中,占位性病变包括良恶性肿瘤、结核等297例:囊性病变包括囊肿、积水等98例;正常79例,重建后MPR、3D等均显示优秀。结论: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技术,后处理图像优秀,将成为诊断泌尿系疾病的一种新型无创伤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排CT(multidetector CT,MDCT)及其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重建技术检查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外伤后0~3 d进行MDCT薄层扫描,回顾性重建扫描数据后形成图像重建数据,用MPR、VR软件对图像重建数据进行后处理技术重建,分别得到MPR和VR图像。从髋臼骨折类型、骨碎片移位程度和髋关节腔内骨碎片3方面将MDCT原始图像、MPR和VR重建图像显示髋臼骨折的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DCT原始图像、MPR和VR重建图像判断髋臼骨折类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13%、87.50%和100.00%,VR重建图像最高;检测骨碎片移位程度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19%、100.00%和96.04%,MPR重建图像最佳;显示髋关节腔内骨碎片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00%、100.00%和72.00%,MPR重建图像最好。结论 MDCT原始图像、MPR和VR重建图像检查髋臼骨折各有优缺点,三者结合能够互为补充,可靠判断髋臼骨折类型、准确检测骨碎片移位程度、全面显示髋关节腔内骨碎片,为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很有意义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心电图是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工具。针对传统心电测量设备的不足,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心电测量系统,基于耦合电容原理设计了一种非接触电极,电极通过电容耦合方式采集心电信号并经过放大、右腿驱动、滤波处理后由单片机完成A/D转换,由蓝牙模块将心电数据发送到手机终端进行数据分析及显示,同时终端可将测量结果发送到服务器,供使用者或医生进行健康监测。测量结果表明,利用非接触电极可精确采集心电信号,并在终端进行心电关键参数提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01至2019-1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采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再采用多排螺旋CT机对全部患者进行诊断,CT图像薄层重建横断像后,采用多种重建技术获得全面直观重组图像。结果采用X线平片的检出率(83.33%)明显低于多排螺旋CT的检出率(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9,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扫描快,三维成像清晰立体,可以全方位地显示出脊柱解剖结构,可以避免受到患者体位的干扰,在脊柱骨折诊断、术前评价的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电阻抗断层成像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成像和图像监护技术.提出了我国EIT应用技术研究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建议,涉及电极性能与评价方法,数据采集与图像增强,成像算法和特征信息识别与诊断判据等.希望能对我国EIT研究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双探头SPECT符合显像系统,既能进行常规单光子显像,又能进行~(18)F-FDG代谢显像,大大地推动了~(18)-FDG显像的临床常规应用。SPECT/CT系统的问世,CT不仅能提供高质量的衰减校正图像,保证了FDG显像校正数据的可靠性,而且能与FDG影像进行同机图像融合,克服了异源图像融合的费时、匹配不准的缺点,提高了FDG显像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本文简单介绍图像融合的方法,SPECT/CT的结构及图像融合的产生、临床初步应用及存在技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