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勉 《现代养生》2014,(20):227-227
目的:比较艾灸联合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43例)和单纯治疗组(43例),联合治疗组实施艾灸联合药物进行疾病治疗,单纯治疗组采用药物单独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79.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灸联合药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治疗,能收到良好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安全性和可靠性高。且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RA)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自2009年12月-2013年1月接收治疗的64例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阿斯匹林配强的松治疗,实验组采用布洛芬配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中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35 d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有3例患者治疗后复发,复发率达到9.3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MTX与布洛芬合用作为JRA的一线药物,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心理疏导联合药物应用于中青年精神分裂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疏导治疗。应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功能评定量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自知力因子评分和BPRS总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GAS评分和SSPI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2.0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应用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等各项水平,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不同剂量泼尼松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3例,A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的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B组给予中等剂量的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率、恶化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A组有8例(18.6%)发生不良反应,B组有19例(4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甲氨蝶呤和小剂量泼尼松,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可减少胃肠道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正清风痛宁片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正清风痛宁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既定疗程结束后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6%,与对照组70.8%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有关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目以及压痛关节数目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较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片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较传统药物甲氨蝶呤更具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茂 《药物与人》2014,(5):69-70
目的:分析微波联合伊曲康唑在真菌性阴道炎的应用疗效。方法:于我院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86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将所有患者分为43例治疗组和43例参照组,给予参照组患者单纯伊曲康唑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波联合伊曲康唑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97.67%)高于参照组(93.02%),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真菌性阴道炎应用微波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的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春花 《药物与人》2014,(7):154-154
目的:探讨分析桂枝芍药知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倒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1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桂枝芍药联合针灸治疗,对对照组进行甲氨蝶呤片联合针灸治疗,并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体征、总体疗效、体征的缓解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摩组的体征缓解的效果和各项体征都比对照纽效果好,而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在这方面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炙疗效明显,安全性高,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病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本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实验,探讨社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及效果。方法:选择本社区2014年6月-2013年6月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5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25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联合服用缬沙坦,比较两者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与对照组(52%)对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20%)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药物方案治疗高血压比单纯药物治疗高血压具有更明显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电切除术联合抗肿瘤药物治疗膀胱癌的根治率。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膀胱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电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电切除术联合抗肿瘤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根治率等指标。结果实验中,实验组中有15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根治率达到37.5%;23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根治率为20%,治疗总有效率为85%)(P<0.0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达到95%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对膀胱癌患者采用电切除术联合抗肿瘤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爱若华联合帕夫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2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各56例,对照组为爱若华治疗,观察组为爱若华联合帕夫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43%与对照组82.14%比较明显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各指标均较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各指标均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爱若华联合帕夫林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不良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12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20m步行时间、血沉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双手握力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双手握力、20m步行时间、血沉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均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RA,效果好,是治疗RA较为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106(110耳)例突发性聋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5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纯音听阈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耳鸣及眩晕等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TA阈值(52.73±20.14)dB明显优于对照组(65.46±25.75)dB,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1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腰椎骨性关节炎35例,膝骨性关节炎35例),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70例(腰椎骨性关节炎35例,膝骨性关节炎35例),采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腰椎骨性关节炎患者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医中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LEF)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相关肾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排除药物等继发因素,经临床及肾活检确诊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本身相关的肾损害患者4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来氟米特+糖皮质激素)和对照组19例(糖皮质激素)。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相关生化指标、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实验组、对照组疗效比较:实验组完全缓解8例(33.33%),显效4例(16.67%),有效5例(20.83%),无效7例(29.17%),总有效17例(70.83%);对照组完全缓解2例(10.53%),显效4例(21.05%),有效3例(15.79%),无效10例(52.63%),总有效9例(47.37%)。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肾损害近期降尿蛋白疗效显著,肾功能稳定,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王丽娟 《药物与人》2014,(8):278-278
目的:探讨宫外孕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86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34/43),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521,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沈洁 《工企医刊》2014,27(5):1059-106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8例,按照随机方法对他们进行分组,即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结果 观察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中西医康复护理措施,能尽快让患者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硝酸脂类药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为高血压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加以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群题目:老年;疾病类型: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对其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加以分析。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进行分组安排,即对照组、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案的临床治疗后,两组临床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显效(24例)、有效(23例)、无效(3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6例)、无效(9例),组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值的下降幅度,均没有治疗组的结果显著,所以组间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硝酸脂类药物用于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对9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23例被治愈,21例有效,3例无效,临床有效率是93.6%;对照组有13例被治愈,20例有效,14例无效,临床有效率是70.2%。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等均要比对照组优秀。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比单纯西医治疗优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物溶栓和机械取栓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45例)和机械治疗组(45例)。药物治疗组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方法,机械治疗组采用机械取栓方法。根据Barthel评分标准判定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采取心肌梗死溶栓分级标准(TIMI)来判定血管再通率。结果药物溶栓治疗有效率为95.6%,血管再通率为73.3%;机械溶栓治疗有效率为97.8%,血管再通率为100.0%。结论两种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相当,但各有其局限性,应根据个体差异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致残率(致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与分析灸推拿联合药物应用于社区膝骨关节炎治疗活动中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膝骨关节炎患者70例,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推拿+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而对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9%,由此可以看出,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在针灸推拿联合药物治疗方案治疗背景下,其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因此。针灸推拿联合药物治疗方法值得在相关临床治疗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为广大社区膝骨关节炎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