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设计一种一次性上肢加压止血器,应用于上肢外伤后止血及前臂动静脉穿刺后加压止血。方法:由固定带与空气球连接而成,固定带中间为透明可视的充气气囊;气囊下方为压力指示卡,指示卡标注为黄、绿、红三色带,分别代表不同的压力区问。结果:该止血器具有体积小、易携带、压力恒定、成本低、操作简单的特点,止血效果明显且并发症少.结论:适用于战伤、院前急救、前臂动静脉采血等方面,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3.
谢春  缪凤珍 《医疗装备》2020,(8):149-150
目的探讨桡动脉加压止血器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TR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医院行TRI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处理,观察组给予桡动脉加压止血器处理,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的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出血率为4.55%,略低于对照组的1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加压止血器应用效果优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可提高TRI患者止血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一定程度上减少再次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动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操作,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操作。若不能一次穿刺成功,反复穿刺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紧张、恐惧心理,还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快速进针可提高桡动脉采血的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而对穿刺部位血肿、淤血的形成无明显差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动脉血气分析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重要检测项目,小儿病情变化快,经常需要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来协助诊断和治疗,而小儿动脉采血是临床护理中难度较大的工作.一般采用股动脉采血,由于小儿血管细且隐匿、哭闹不能配合,股静脉与股动脉紧贴,影响了动脉采血的成功率.为解决这一护理问题,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将一次头皮针经桡动脉采血,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按压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在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法,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法。比较2组患者的渗血程度和24h换药次数。结果:2组患者渗血程度和24h换药次数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加压止血能收到较好的止血效果,缓解患者痛苦,降低经济费用,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卢惠娟  姜雪莲  杨春洁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76-2277
现将2009年1—10月我院对38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的患者,应用桡动脉加压止血器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胡福华 《工企医刊》2011,24(5):49-49
目的 针对监护室内传统的新生儿注射器直针头采血成功率低的状况,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应用头皮针进行桡动脉采血,提高了采血成功率.本文就注射器直针头采血与头皮针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结果 等作对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规加压法和桡动脉止血器法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Allen试验阳性并经桡动脉径路介入的413例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3组:常规组(87例),TRBand止血器组(122例).Adapty止血器组(204例),观察其止血效果、止血耗时、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手部肿胀情况、局部组织坏死等。结果常规组止血效果为100%,TR-Band组为90.1%,Adapty组为97.5%,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组初始成功压迫止血的时间为14.5±5.7min、完全止血时间为9.7±4.3h,均长于TRBand组的7.5±3.8min和6.9±4.2h及Adapty组的5.9±3.1min和6.3±3.7h(P〈0.05),常规组手部肿胀率明显高于TRBand组和Adapty组(P〈0.05),但无局部皮肤坏死发生,而TRBand组和Adapty组均有发生,与术后活动少和观察不及时有关,3种止血方法对末梢动脉循环均未见不良影响(P〉0.05)。结论采用TRBand和Adapty桡动脉止血器对桡动脉止血安全、有效,能很好提高介入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常规加压法和桡动脉止血器法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Allen试验阳性并经桡动脉径路介入的413例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3组:常规组(87例),TR Band止血器组(122例),Adapty止血器组(204例),观察其止血效果、止血耗时、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手部肿胀情况、局部组织坏死等.结果 常规组止血效果为100%,TR-Band组为90.1%,Adapty组为97.5%,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组初始成功压迫止血的时间为14.5±5.7 min、完全止血时间为9.7±4.3 h,均长于TR Band组的7.5±3.8 min和6.9±4.2 h及Adapty组的5.9±3.1 min和6.3±3.7 h(P<0.05),常规组手部肿胀率明显高于TR Band组和Adapty组(P<0.05),但无局部皮肤坏死发生,而TR Band组和Adapty组均有发生,与术后活动少和观察不及时有关,3种止血方法对末梢动脉循环均未见不良影响(P>0.05).结论 采用TR Band和Adapty桡动脉止血器对桡动脉止血安全、有效,能很好提高介入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桡动脉置管在采集血气标本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桡动脉置管与传统方法采集新生儿血气分析标本的优缺点。方法将82例新入院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置管采血组与传统方法采血组,每组41例,统计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穿刺部位损伤,操作所需时间,血气结果的准确度。结果新生儿桡动脉置管采血护士一次采血成功率高,损伤小,能很好地保护新生儿血管,所需操作时间短,血气结果的准确度高。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置管采血优于传统方法采血,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桡动脉置管与传统方法采集新生儿血气分析标本的优缺点。方法将82例新入院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置管采血组与传统方法采血组,每组41例,统计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穿刺部位损伤,操作所需时间,血气结果的准确度。结果新生儿桡动脉置管采血护士一次采血成功率高,损伤小,能很好地保护新生儿血管,所需操作时间短,血气结果的准确度高。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置管采血优于传统方法采血.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3.
黄晨燕  王雪梅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962-2963
目的 探讨单手指固定法行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40例需行桡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两手指固定法采血,观察组应用单手指固定法采血,观察2组患者的采血效果、采血成功时间、一次采血成功率、采血后局部血肿情况、疼痛程度.结果 2组的采血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采血成功时间、血肿发生率、疼痛程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手指固定法采集桡动脉血气标本时间短、血肿发生率低、疼痛程度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一次性防菌型中心静脉采血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0例患者,中心静脉采血采用一次性防菌型中心静脉采血器进行(观察组),外周静脉采血采用一次性真空静脉采血器进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化验结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达98%,显著优于对照组(84%)(P<0.05);观察组化验结果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液标本行血培养证实样本中无菌生长;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显著优于对照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防菌型中心静脉采血器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275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总结了275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完善术前准备,术中注意手术配合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术后的病情观察、患肢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等。结论: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经桡动咏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开发出一次性多功能采输血器械,并说明其主要功能和操作方法。方法:以三通方式将采血管路、血样本管路、输血管路组合为一体,以管路连接头方式选择不同静脉穿刺针,管路以塑料夹隔断,塑料接头连接,配装管路加温、手工管路封闭设备及最新型静脉留置针。结果:一次性多功能采输血器械的功能先进,使用方便,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结论:一次性多功能采输血器械能应用于平战时期血液卫勤保障和外科手术、急诊救治、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等领域.适合不同时期部队战备及官兵卫勤保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Arterial calc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Few studies on aortic calcification have involved radial artery calcification (RAC).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risk factors for RAC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kidney disease (ESKD)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sequ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CVE) and vascular access trouble (VAT). Methods: This cohort study included 64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ESKD who initiated hemodialysis and underwent a procedure for the creation of a primary 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RCAVF). Small arterial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patients during RCAVF surgery. Tissue samples were stained with von Kossa, and arterial microcalcification was evaluated. We analyz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eexisting arterial microcalcification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VE, and VAT. Results: In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RAC patients demonstrated hig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low hemoglobin (Hb), and low transferrin saturation (TSAT) (<0.05, <0.05, and <0.05, respectively). In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Hb (HR–0.516 (0.278–0.959), p < 0.05), TSAT (HR–0.0012 (0.00000248–0.597), p < 0.05), and sBP (HR–1.037 (1.001–1.073), p < 0.05)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RAC.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 of CVE/VA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RAC for one year. Conclusion: RAC was associated with sBP, TSAT, and anemia; however, no association with CVE/VAT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在采供血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HACCP的原理和方法,对采供血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立关键控制点,建立纠偏措施。结果血源招募、试剂耗材与血袋验收、血制品的冷链控制、实验仪器的校准是影响血制品质量的主要原因,被确立为关键控制点,并对其运行情况进行验证。结论在采供血过程中实施HACCP系统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血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