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8月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32例成人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症等资料;同时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术中心肌保护方式,转流时间,术前、术后的心肌酶谱,术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功能参数,引流量,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和预后等临床资料,与同期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呼吸机辅助支持不超过48h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2例进行原因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患者术前心功能差、术中转流时间长、术中心肌保护不良、术后低氧血症以及发生心、肺、脑、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引流多等6个因素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心、肺功能准备充分,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预防和治疗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并发症及合理应用呼吸机治疗,严密止血,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勋 《系统医学》2021,(13):59-61
目的 探究创伤患者早期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特征.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创伤患者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先后,划分为早发组和迟发组.早发组52例,迟发组148例.对与其可能有关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创伤的严重度、创伤指数、休克时长、检查结果等资料比较差异,分析早期发生ARD...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的管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本科1990年3月份,为20例先心病患儿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施行根治术,无一例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现将术后呼吸管理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各种损伤因素作用而导致的急性弥漫性炎症性肺损伤,以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理生理改变存在异质性,且病死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该文就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和未来探索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心内直视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陈桂枝  仇桂东 《华西医学》2002,17(2):258-258
心包填塞系指心包腔积液 ,积血和血块凝聚而导致心室张期充盈障碍及心排血量降低的血动力学紊乱表现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而与其它原因引起的低心排不易鉴别 ,若观察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 ,常可导致病人心脏停搏以致死亡。因此 ,术后的监测护理应予以高度重视。1 临床资料从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15 0 2例 ,其中 8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均在术后 12小时以内。 8例病人中 ,机械瓣置换术4例 ,左房粘液瘤摘除术 2例 ,右房粘液瘤摘除术 1例 ,室间隔修补术 1例。术…  相似文献   

6.
心内直视手术后长时间呼吸机支持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心内直视手术后影响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的危险因素 ,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 1995年 1月— 2 0 0 3年 8月期间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的 5 0例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 14~6 5岁 ;体质量 2 8~ 80 kg;男性 2 8例 ,女性 2 2例 ;平均转流时间 (15 6 .38± 5 2 .0 2 ) m 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 (6 2 .86± 2 2 .5 5 ) h;病死率为 18.0 %。与对照组相比 ,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组患者术前心功能差(P<0 .0 0 1) ,体外循环时间与阻断时间长 (P<0 .0 0 1) ,术后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及氧合指数 (Pa O2 /Fi O2 )低(P<0 .0 0 1) ,而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A a DO2 )高 (P<0 .0 0 1) ,肺内分流 (Qs/Qt)增大 (P<0 .0 0 1) ,术后肺动态顺应性 (PCD)无明显区别 ,术后引流量较多 (P<0 .0 0 1) ,术后心肌酶谱水平高 (P<0 .0 0 1)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P<0 .0 0 1)。经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患者术前心功能、术中转流时间、术后 Pa O2 /Fi O2 、术后心肌酶谱水平及术后引流量明显相关。结论 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前心功能差、术中转流时间长、术中心肌  相似文献   

7.
低心排综合征系心内直视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为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分三个部分讨论了这一问题。第一部分复习并分析了低心排综合征的病因,认为其包括:术前心功能、手术创造、血容量不足、心脏病变未能纠正或矫正不当、酸碱失衡、水电紊乱、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及冠状动脉机能不全。第二部分列出:诊断的指标,对于临床表现和特殊检查所见均应重视。第三部分讨论了低心排综合征的治疗。正确而及时的处理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分别讨论了各种疗法,如补充血容量、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左室后负荷,调整心率与心律、以及克服其它影响心排出量的不利因素等。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是近年新用于临床的疗法,本文也作了一些讨论。最后,作者强调对患者的处理应个体化,患者的病情是复杂而多变的,治疗方针须不断调整以适应病情的具体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分析影响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共120名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其中57名发生AKI,发生率为47.5%。降钙素原、基础肌酐增高,pH值降低和意识障碍是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120例患者中57名死亡,总住院病死率38.3%。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AKI组生存率低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AKI发生率高,可明显增加患者住院病死率。降钙素原、基础肌酐增高,pH值降低和意识障碍是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in pregnancy,API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危险因素可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0-01 ~2010-04连续收治资料完整的妊娠期急性胰腺炎62例,根据住院一周内是否发展为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回顾性分析两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钙、碱剩余(BE)和尿素氮(BUN)在ARDS组和非AR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E降低 (优势比1.782;95%可信区间CI 1.031 ~3.210;P=0.015)和血清BUN升高(优势比3.759;95%可信区间CI 2.512~6.023;P=0.000)是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监测动脉血BE和血清BUN有利于预后预测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选出影响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的危险冈素.方法 2003年5月至2008年4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收治符合筛选标准的多发伤患者269例.收集患者入住ICU时的一般资料、治疗措施、损伤严理度评分与APACHE Ⅱ评分.ARDS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6指南标准,多发伤被认为足南一个致伤因素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损伤,其中有一处损伤可能是危及生命的.人选标准:年龄≥18岁,ICU监护时间t≥48 h 目机械通气时间≥24 h.排除标准:1)由于非创伤原因再次入住ICU或已在其他医院经过较长时间治疗后再转入ICU者;2)创伤合并溺水;3)胸部创伤合并有毒气体1及入;4)药物或氧中毒;5)住院期间接受过体外循环治疗;6)有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肝病;7)未治愈的肺部感染或长期肺功能不全.所有患者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使用及机械通气方面近乎标准治疗.在第28大时行死亡率评估.通过回顾定群多因素研究,对23项潜在危险因素的单变量与多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69例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 h的患者最后进入该研究.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APACHE Ⅱ评分更高.269例患者的未校正相埘危险度与下列因素相关:APACHE Ⅱ评分,致伤持续时间,肺挫伤,胃内容物误吸,脓毒症与机械通气时间.对存活超过96 h的患者,影响死亡率的相关因素是APACHE Ⅱ评分,致伤持续时间与胃内容物误吸.APACHE Ⅱ评分>20患者的预期危险因素为:致伤持续时间,脓毒症与机械通气时间.对机械通气时≥17 d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致伤持续时间与脓毒症.结论 肺挫伤、APACHE Ⅱ评分为影响多发伤早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脓毒症一直是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胃内容物的误吸引起严重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导致死亡率增加.致伤持续时间的长短既影响近期死亡率也影响远期死亡率.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将引起更多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率的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从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体外循环心脏手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组入选标准:(1)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2)术前心功能Ⅰ-Ⅲ级;(3)术前无其它脏器功能不全;(4)术后28 d内患者死亡;其中死亡组6人,存活组30例.调查内容包括:(1)术前因素: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术前NYHA分级,APACHEⅡ评分,左室舒张末内径.(2)术中因素: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3)术后因素: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6h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嵌顿压(PAWP),心输出量指数(CI),动脉血乳酸,动脉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输送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全身氧提取率(O2ext).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应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两组有显著差异的参数,然后再对这些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中找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两组间APACHEⅡ评分,左室舒张末内径,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动脉血乳酸,SvO2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动脉血乳酸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动脉血乳酸可以作为评价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脑卒中登记库中760例缺血性脑卒中(其中新发445例,复发3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复发和未复发两组对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血压控制情况、颈动脉斑块、脑卒中家族史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血压控制情况、颈动脉斑块、脑卒中家族史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最为密切,OR值分别为4.75,3.99,4.01,3.20,P均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主要是糖尿病史、血压控制情况、颈动脉斑块和卒中家族史。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161例住院糖尿病(DM)患者合并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前瞻性监测研究。其中合并感染者56例,105例患者未发生任何部位感染。应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浓度、24h尿糖定量、使用胰岛素等因素与DM患者发生感染有显著的关系(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3个相互独立的与DM合并感染有显著关系的因素,24h尿糖定量和住院时间与DM合并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血浆白蛋白浓度与DM感染的发生呈负相关,血浆蛋白低是感染的易发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华庆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9):1543-1544,154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1年4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临床指标对中转开腹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者的胆囊壁厚度、胆囊炎发作次数、左上腹肌紧张程度、胆囊炎发作到手术时间、血清总胆红素、胆囊三角的清晰度以及墨菲征阳性程度均为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前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对成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发生狼疮性癫痫的相关因素并与其他重症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相比较。方法1990~2002年我院住院的重症NPLE患者108例,其中癫痫患者44例,占40.7%,对其各项临床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癫痫组患者皮肤黏膜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脑病患者(P<0.01);血肌酐、三酰甘油、感染发生率、脑电异常显著高于其他脑病患者(P<0.05);是否应用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治疗亦与癫痫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示,血三酰甘油、脑电异常进入多元回归方程。结论上述临床指征与狼疮性癫痫发生相关,其中血三酰甘油、脑电异常是重要的临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急诊意外伤害儿童就诊现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6例因意外伤害前来医院急诊就诊的0~10岁的儿童,采用对家长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结果母亲文化程度高、儿童上学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保护因素,曾经受伤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急诊就诊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各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外科危重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4年67例ARDS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年龄、开始进行呼吸支持治疗的时机。结果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年龄与存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进行呼吸支持的ARDS患者存活率较晚期高(P<0.05)。结论年龄、APACHEⅡ评分、呼吸支持治疗的时机是影响外科危重患者ARDS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late-onse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in trauma patients receiving selective digestive decontamination (SDD).Design A 4-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trauma patients meeting the following criteria: injury severity score >15, and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5 days. Predictors of late-onset VAP occurrence were assess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Population All patients received SDD consisting of polymixin E, gentamicin, and amphotericin B applied in nostrils, mouth, and gut with a 3-day course of parenteral cefazolin. VAP was suspected on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signs, and confirmed by the presence of at least one microorganism at a concentration of at least 104 CFU/ml on the broncho-alveolar lavage.Measurement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late-onset VAP.Results A late-onset VAP was diagnosed in 90 (56%) out of 159 patients. Predicting factors for late-onset VAP were: use of non-depolarizing muscle relaxant agents for intubation [3.4 (CI 1.08–10.73)], duration of intubation [1.06 (CI 1.01–1.17)], length of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stay [1.05 (CI 1.02–1.09)], and prior tracheal colonization [1.03 (CI 1.02–1.21)]. Exposure to prior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except SDD, conferred protection [0.3 (0.12–0.74)].Conclusion This study confirms the role of duration of intubation, length of ICU stay, and prior tracheal coloniz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te-onset VAP. The results als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itial manage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te-onset VAP. The type of neuromuscular blocking agents to intubate trauma patients should be evaluated in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203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0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3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55岁、体外循环时间大于或等于2 h、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或等于100 min、心脏功能Ⅳ级以及术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诱发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55岁、体外循环时间大于或等于2 h、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或等于100 min及心脏功能Ⅳ级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应通过术前评估,及时干预可诱发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