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中脑黑质致密部是多巴胺神经元中(Do-paminergic Neuron)比较集中的部位由此发出黑质纹体束主要通往同侧尾核、壳核和中央杏仁核。近年来有报道提示黑质纹体多巴胺系统可能有对抗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作用。本文将海人酸(Kainic Acid KA)直接注入家兔黑质,观察黑质神经元被损毁后,对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影响,并用连续切片、染色和荧光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神经元被损毁的情况。方法实验对象造体重为2~3公斤的家兔39只,雌雄未限。电针取穴为一侧相当“足三  相似文献   

2.
家兔黑质内注射多巴胺对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分布在黑质致密部,由此发出黑质纹体束进入同侧尾核、壳核和杏仁核。尾核内多巴胺(DA)浓度增高时,可能有对抗电针镇痛的作用。本文向黑质内微量注射DA,观察当黑质DA能神经元本身的胞体和树突受到高浓度DA的作用时,对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为白色家兔,体重2公斤左右,雌雄不拘。实验前,在氨基甲酸乙酯(0.75克/公斤)轻麻下,按Sawyer氏图谱,向两侧黑质埋植不锈钢管(P_5、H_(-5)、L、R_4)。套  相似文献   

3.
Mayer在人体用纳洛酮阻断了针刺合谷对电刺激牙髓的镇痛作用。我们在手针家兔“足三里”钾离子透入法测痛的模型上虽然看到了纳洛酮有部份拮抗针效的趋势,但并无统计学意义。为进一步观察纳洛酮对动物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我们又以电刺激尾巴测痛法观察了纳洛酮对大白鼠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975年Mayer报导了纳洛酮可以拮抗人体针刺镇痛作用的初步结果,但对动物的针刺镇痛效应究竟有何影响未见报导。我们自1975年冬至1976年春在43只家兔上观察了手针双侧“足三里”,钾离子透入法测痛,纳洛酮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其中19只动物为单纯手针对照组,测得基础痛阈后手针双侧“足三里”10分钟。起针后即刻、10和20分钟各测痛一次,以基础痛阈为标准(100%)求得各时刻的痛阈提高百分率;另24只动物为纳洛酮加手针组。测得基础痛阈后由耳静脉推注纳洛酮生理盐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试图探索TRH抗针刺镇痛(EA)作用是否与脑内cAMP有关。  相似文献   

6.
脑室注射环—磷酸鸟苷(cGMP)对大鼠电针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十余年来,对于环-磷酸鸟苷(cGMP)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机能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报导 cGMP 具有镇痛性质,并假设 cGMP 或许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神经递质的调节者。本工作是观察脑室注射cGMP 对针刺镇痛的影响,并探索它与乙酰胆碱及阿片样物质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曾报道,脑室注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能对抗电针(EA)和吗啡的镇痛效应,,其机理不清楚。有资料表明,TRH对抗戊巴比妥的镇痛作用是通过影响神经细胞内cAMP实现的,脑内注入  相似文献   

8.
<正> 中枢儿茶酚胺(CA)主要有去甲肾上腺素(NA)和(DA)。我们曾观察到电针后大鼠脑内 NA 和 DA 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这种效应与所用的电针频率和强度有密切关系。许多实验研究也支持 NA 和 DA参与针刺镇痛过程。此外,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广泛被用来间接检查某一生理过程是否有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参与。大量实验表明,无论全身性或脑室注射纳洛酮可以阻断或降低针刺的效应。由于脑内多种神经化学物质在代谢和功能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工作中,我们观察了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对电针镇痛效应及其脑内 NA 和 DA 含量变化的影响,以便探讨阿片受体在针刺镇痛中对中枢 CA 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有些报导支持针刺镇痛过程包括了一个神经体液的痛抑制系统。新近Pomeranz和Mayer在鼠和人身上分别观察到纳洛酮可以对抗针刺镇痛作用,从而提出了针刺镇痛作用可能也是由于脑内释放了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设想。我们用猴对伤害性刺激的操作式条件反射反应时为指标,在8只猴上进行了12次试验,观察0.05~0.1毫克/公斤的纳洛酮对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操作式条件反射反应时的影响,在静脉注射纳洛酮0.1毫克/公斤的十次  相似文献   

10.
<正> 人们在临床实践中体验到,在同一穴位上运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可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这一现象愈来愈引起针灸原理研究工作者的兴趣。近二十年来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日益深入,业已证明,电针刺激可使中枢神经系统释放阿片肽产生镇痛作用。但阿片颉颃剂纳洛酮阻断大鼠电针镇痛的程度和所需的剂量与电针频率密切相  相似文献   

11.
<正> 脑内不少神经递质以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作为第二信使,“调节着细胞功能。近年来,对cGMP在中枢镇痛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脑室内注射cGMP可使痛阈明显提高,并能增强大鼠电针镇痛效应。初步观察到,这可能与乙酰胆碱(Ach)和阿片样物质(OLS)的作用机理有关。有资料证明,Ach、OLS与脑内cGMP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设想cGMP可能是传递阿片受体兴奋的细胞内介质。本工作观察了脑室注射cGMP对  相似文献   

12.
<正> 脑内阿片受体及内啡肽系统的发现,对针刺镇痛原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关于针刺所致各种效应,特别是镇痛效应和阿片受体及其递质系统有何关系的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Mayer 和上海市人体针刺镇痛实验协作组分别在人体用吗啡拮抗剂—纳洛酮阻断了针刺镇痛效应。然而动物实验的结果却存在分歧,Pomerang 报导纳洛酮能明显拮抗小鼠的电针镇痛作用;上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的一些实验提示,尾核与痛觉及针刺镇痛作用有关。刺激尾核可以提高痛阈,可以加强电针效应,而损毁尾核可使电针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对晚期癌肿引起恶痛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病例,在尾核头部埋藏电极,刺激尾核,大部分病例可得到不同程度的镇痛效果。尾核内阿片样肽的含量很高,阿片样肽具有镇痛作用,这种作用可被纳洛酮部分阻断。无机离子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正逐渐被人们重视。根据目前的资料,尾核中的阿片样肽,主要是脑啡肽以及有关的六  相似文献   

14.
<正> 以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到针刺效果的优劣与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以及血中5羟色胺(5-HT)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探讨外周交感神经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及其途径,我们利用腹腔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损毁外周交感神经纤维末梢。减弱其功能活动,观察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并同时检查了血中5-HT和5羟吲哚醋酸(5-HIAA)的含量以及胃壁APUD细胞5-HT荧光强度的变化。从中分析外周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与外周5-HT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 关于针刺产生镇痛效应,究竟是一种生理现象,还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国外曾有不同的看法。在心理因素中,暗示或催眠暗示的作用曾引起特殊的注意。此外,还有工作发现,针刺主要对痛的情绪成分有较大的抑制作用。我们过去工作已经表明,针刺能使痛刺激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的晚成分(潜伏期为200毫秒左右的正相波)受到抑制。根据药物试验,也观察诱发电位的这一成分与痛  相似文献   

16.
<正> 前列腺素(PGS)在哺乳动物各组织有广泛的分布,它是一个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物质。一般认为,PGE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的功能。有人发现于猴、猫、大鼠腹腔内注入 PGE 能产生镇静、镇定效应,以及减少条件防御反射与对抗电或化学引起的惊厥作用。但最近有人报告脑室注入PGE_1有抗损伤效应,并可加强吗啡镇痛。我们在针麻手术病人身上曾观察到血浆PGE 水平与针麻效果有一定的关系,针麻效果好者(Ⅰ级),血浆 PGE 含量诱导后比针前高,术中继续升高;针麻效果差者(Ⅲ级),诱导后,术中血浆 PGE 含量不  相似文献   

17.
隔区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熊克仁  郑培敏 《针刺研究》1990,15(1):1-5,12
<正> 隔区指的是终板前方,前穿质上方,胼胝体下回下方的区域。此区有内侧隔核(Sm)和外側隔核(Sl)。大鼠隔区的主要核团包括Sm、Sl及斜角带核(td),td又以前联合平面分为以前的斜角带核垂直支(VDB)和其后向两侧延伸的斜角带核水平支(HDB)。在有些动物的隔区内,曾描述过多至16个独立的核。隔区有多方面的机能,与情绪反  相似文献   

18.
外周5-羟色胺系统与针刺镇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正> 5-羟色胺(5-HT)是体内一种重要的吲哚型生物活性单胺。因其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的5-HT基本上分属两个独立的系统。在中枢神经的系统中,5-HT主要存在于中枢5-HT能系统,中缝核则是脑内5-HT能神经元胞体最集中的部位。中枢5-HT即是由这些神经元合成、分泌的神经激素,经其末梢释放,作为神经介质或突触传递调节物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有人认为5-HT是中枢抑制性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