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院、幼儿园联合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医院、幼儿园联合治疗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探讨更好的弱视治疗模式。方法:将116例200眼弱视儿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配戴合适矫正眼镜后进行弱视综合治疗,治疗方案由眼科医师制定,实验组弱视训练在各幼儿园进行,对照组按常规在家进行。结果:经过2a治疗,实验组基本治愈率为87.4%,对照组为74.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幼儿园联合治疗儿童弱视,及时、规范、有序,可提高弱视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弱视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儿童弱视训练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儿童弱视训练失败的原因,探讨提高弱视训练效果的对策。方法:2003/2005年在我院初诊并进行治疗的79例137眼5~10岁的屈光性弱视患儿,戴镜后综合弱视治疗,采用集体性/家庭性训练方式,观察治疗6mo后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mo后,有效率68%;不同性别患儿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集体式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家庭式训练(P<0.01),双眼弱视患儿效果优于单眼弱视患儿(P<0.01)。结论:在弱视治疗中应全力作好患儿的工作,取得患儿的配合。尤其是单眼弱视的患儿,防止其敷衍治疗。如果家庭训练一段时间无效,应该尽快转入集体性训练方式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治疗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疗效观察。方法:将178例弱视患儿按收治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弱视传统物理疗法;治疗组在弱视综合治疗过程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8.6%,治愈率35.7%;治疗组有效率94.3%,治愈率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弱视治疗过程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弱视治疗的依从性和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多媒体训练治疗与遮盖疗法治疗儿童弱视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评估多媒体训练治疗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随机将117例(208眼)弱视儿童分为多媒体训练治疗和遮盖方法两组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多媒体训练治疗组60例(108眼),总有效率为90.7%,遮盖组57例(100眼),总有效率为82.0%,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6~12岁患儿总有效率两组相比统计学有差异(P〈0.05)。疗效与弱视程度显著相关,弱视程度越轻,疗效越好(P〈0.01);遮盖组疗效与弱视的年龄相关,弱视年龄越轻,疗效越好(P〈0.05),多媒体训练治疗组疗效与弱视的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多媒体训练治疗系统治疗学龄儿童弱视优于传统的遮盖疗法,而且弱视治疗的效果和弱视程度及年龄密切相关,早发现和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氦氖激光在喀什地区弱视儿童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就诊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符合纳排标准的弱视儿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氦氖激光+弱视常规治疗组)与对照组(弱视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的弱视治疗效果。结果:本试验成功纳入弱视儿童111例(177眼),其中试验组61例(97眼),对照组50例(80眼)。与对照组相比,汉族试验组弱视儿童效果明显(P=0.023),维吾尔族试验组弱视儿童未见明显疗效(P=0.481);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喀什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弱视程度、不同弱视类型及不同弱视眼数儿童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氦氖激光治疗喀什地区弱视儿童作用有限,为避免过度医疗,不建议在南疆地区开展。  相似文献   

6.
黄焱  杨静  沈平 《国际眼科杂志》2008,8(10):2077-2078
目的:观察探讨两种训练法治疗儿童弱视视力回退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增视能三级训练,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解决儿童视力回退及建立三级视功能的问题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增视能用于解决儿童弱视治疗后视力回退及建立三级视功能是有效的,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弱视儿童在院综合训练与家庭训练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1-04沈阳市部分幼儿园检查出的弱视儿童,在院治疗患者90例114眼为治疗组,选择家庭训练患者90例108眼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1%阿托品药膏睫状肌麻痹验光后,配戴眼镜。视力相差两行以上,遮盖优势眼。治疗组来我院弱视训练中心进行综合训练。对照组在家按医嘱自行弱视训练。每个月复诊,进行视力观察和疗效评价,随访观察6mo。结果:在院弱视治疗组6mo时无效0例,进步18例23眼(20%),基本痊愈72例91眼(80%)。家庭治疗组6mo时无效9例11眼(10%),其中2例放弃训练;进步66例79眼(73%);基本痊愈15例18眼(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7,P<0.05)。结论:弱视儿童在院综合训练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家庭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门诊治疗儿童弱视疗效观察。方法:对87例122眼儿童弱视在门诊通过检影配镜,常规遮盖治疗,精细锻炼,弱视治疗仪治疗。随访1~8a弱视疗效观察。结果:弱视程度越轻疗效越好,屈光不正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效果好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小年龄组明显比大年龄效果好。结论:儿童弱视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对大龄儿童弱视也不能轻易放弃治疗。常规配镜遮盖治疗是治疗儿童弱视经典疗法,再配合精细锻炼,治疗仪治疗,弱视治愈率可达83%。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Ⅲ级视功能训练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406例弱视儿童中,视功能训练组常规治疗加Ⅲ级视功能训练206例;常规治疗组只做常规弱视训练200例。两组在治疗时间、治疗结果上进行统计对照。结果 1年内基本治愈率视功能训练组为59.2%,常规治疗组为42%,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常规综合疗法加Ⅲ级视功能提高弱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市儿童弱视的发病率及疗效。方法对我市共86所幼儿园,随机抽取40所作为调查资料,经美国美伦视力筛查仪筛查,异常后,予散瞳检影确诊为弱视,6个月~1年要重新验光。治疗均采用综合治疗,随防3年。结果概括我市儿童弱视发病率及治疗情况。结论反映我市儿童弱视发病率,对儿童弱视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弱视及斜视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弱视、斜视发病情况 ,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我院于 1999年 3~ 7月对沈阳市城区 43所幼儿园 3~ 7岁 72 5 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及斜视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对象 :为沈阳市和平区全部 41所幼儿园及其他区2所幼儿园 ,共 43所幼儿园中的 3~ 7岁儿童 ,共 72 5 0名 ,其中男 3 898人 ,女 3 3 5 2人。分组 :每个幼儿园均按年龄分成三个组 ,小班年龄组为 3岁~ 4岁 ,中班年龄组为 4.1~ 5岁 ,大班年龄组为 5 .1~ 7岁。方法 :弱视调查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及儿童视力表( >4周岁者 ,用对数视力表 ,≤ 4周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2岁以上大龄儿童弱视治疗效果,探讨视觉发育期后视觉可塑性。方法收集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岁~17岁弱视患者65例,3~12岁为A组共35人,〉12岁为B组共30人,之前均未进行过弱视治疗。观察大龄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年龄、弱视类型、弱视程度及注视性质等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B组基本治愈为16眼(53.3%),治愈时间平均2.4年。两组在治愈率和治疗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过视觉发育期的大龄弱视患儿经过合理治疗,仍有可能获愈,故对年长弱视儿童也不应轻易放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多媒体训练治疗与遮盖疗法治疗儿童弱视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评估多媒体训练治疗对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赡性研究随机将195例(347只眼)弱视儿童分为多媒体训练治疗组(多媒体组)和遮盖疗法治疗组(遮盖组)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多媒体训练治疗组100例(180只眼),总有效率为90.0%,遮盖组95例(167只眼),总有效率为82.0%,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在6~12岁患儿总有效率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与弱视程度显著相关,弱视程度越轻,疗效越好(P<0.01);在各种程度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遮盖组疗效与弱视的年龄相关,弱视年龄越小,疗效越好(P<0.05),多媒体训练治疗组疗效与弱视的年龄无相关性(P>0.05).3岁~组无论是多媒体组还是遮盖组无明显差异,而6岁~和9~12岁多媒体组疗效优于遮盖组,且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多媒体训练治疗系统治疗学龄儿童弱视优于传统的遮盖疗法,多媒体训练治疗组疗效与弱视的年龄无相关性,本法对各年龄段均有较好效果,且依从性优于传统遮盖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354例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进行调查,以对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0-01/2015-06我院收治且确诊的354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弱视屈光类型及弱视程度对患者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不同组间弱视儿童的临床治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患儿年龄增大,临床治疗效果越差.不同弱视类型间的治愈率不完全相同,其治愈率组间比较结果为:近视弱视组<散光弱视组<远视弱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弱视程度组间临床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临床治愈率不断下降.结论:由屈光不正所引起的弱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受到患者年龄、弱视类型及弱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大龄、重度及近视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不同屈光状态弱视儿童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屈光状态儿童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弱视儿童86例(150眼),其中远视性弱视77眼,近视性弱视38眼,混合散光性弱视35眼,比较评价三组治疗效果。结果远视性弱视组治愈68眼(88.3%),近视性弱视治愈24眼(63.2%),混合散光性弱视治愈11眼(31.5%),三组治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远视性弱视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近视性和混合散光性弱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第一部分报告分析了学龄前儿童弱视调查结果。第二部分报告对检出的部分弱视儿童进行的治疗观察结果。弱视治疗疗效表明:屈光不正性弱视优于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P<0.05);轻、中度弱视优于重度弱视(P<0.001);6岁年龄组优于7岁年龄组(P<0.025);集中治疗组优于分散治疗组(P<0.025)。对弱视集中治疗疗效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在幼儿园内开展弱视普查及弱视集中治疗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王巍  李赵霞  陈艳艳  尹忠贵 《眼科》2010,19(5):317-319
目的探讨遮盖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适应证。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从儿童视光专家门诊中选择年龄在3-10岁,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大于一行(国际标准视力表)的90例弱视儿童(147眼)。方法将弱视儿童分为4组:具有3级视功能的56例(112眼),均为屈光不正性弱视,通过简单随机方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28例;无同视功能的34例(35眼),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27例(27眼),屈光不正性弱视7例(8眼),通过简单随机方法分为c、D两组,每组各17例。A组、c组采用常规弱视治疗加遮盖疗法;B组、D组采用常规弱视治疗,不予遮盖。分别于治疗后2、4、6个月随访观察最佳矫正视力恢复情况。主要指标弱视眼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结果治疗后4组儿童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具有3级视功能的A、B两组间比较,治疗后2,4、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同视功能的C、D两组间比较,给予遮盖疗法的C组各时间段最佳矫正视力较不予遮盖疗法的D组提高明显(P均〈0.01)。结论对于具有3级视功能的弱视儿童,治疗时不必采用遮盖疗法,而无同视功能的弱视儿童,则需要对优势眼采用适当的遮盖疗法。  相似文献   

18.
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普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斜、弱视治疗的关键因素。方法:对银川市新市区18所幼儿园中3~7岁儿童进行视力、眼位、屈光检查。结果:在1531例3062眼中,视力<0.9者,经散瞳验光不能矫正者52例78眼,诊断为弱视。弱视患病率为3.4%。男27例,女25例,弱视与性别无明显差异。按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1987-10)标准弱视分为五类,并按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结论: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紊乱,常伴有斜视、屈光参差或高度屈光不正。弱视和斜视使得患者不仅视力低下,还缺少完善的立体视,即缺少适应科技高速发展所必备的最高级视觉功能。弱视和斜视的疗效及立体视的建立与治疗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疗后效果越好,达成人后基本无望。  相似文献   

19.
陶俊  韩月圣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2):2453-2454
目的:探讨应用眼睫状肌麻痹验光配镜,遮盖,精细目力训练,黑白光栅等视觉刺激治疗,斜视手术矫正等传统治疗方法,对儿童弱视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68例108眼弱视儿童,分别按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注视性质分组,经过传统的方法治疗后,视力提高情况。结果: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3~5岁组高于6~8岁组和9~12岁组;弱视程度越轻治愈率越高:轻度弱视组高于中度弱视组和重度弱视组;中心注视高于偏中心注视;屈光不正性弱视高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结论:儿童弱视矫治的疗效与患儿的年龄、弱视的程度、弱视类型、注视性质有关。传统治疗对弱视儿童视力的提高,效果切实有效,因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值得基层医院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20.
贾丽  王健英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6):1089-1091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治疗前后黄斑A1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30例6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作为试验组。29例58眼双眼矫正视力均正常的儿童为对照组。采用OCT-3测量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黄斑A1区视网膜厚度,进行动态观察并行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黄斑A1区视网膜厚度3,6mo时与初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又分为弱视眼组和非弱视眼组,非弱视眼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3,6mo时与初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弱视眼组按治疗效果分为无效组、进步组、基本治愈组,无效组和进步组黄斑A1区视网膜厚度3,6mo时与初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基本治愈组黄斑A1区视网膜厚度3mo与初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6mo与初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黄斑A1区视网膜厚度在弱视治疗前后的变化与弱视治疗效果有一定关系。OCT技术是一种客观的辅助检测方法,可为弱视的研究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