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吸引气管导管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3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观察组采用可吸引气管导管行声门下间歇吸引,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观察两组每日吸痰次数、吸引分泌物总量、每日刺激性呛咳频次、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48 h或拔管48 h内的VAP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每日吸痰次数、刺激性呛咳频次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每日吸引分泌物总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P发生率和VAP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行可吸引气管导管行声门下间歇吸引,可有效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分泌物,减少呛咳,降低VAP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间歇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吸引鼻腔、口腔滞留物,观察组进行间歇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冲洗。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MV时间及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驻留时间。结果: 观察组MV时间、ICU驻留时间、VAP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VAP发生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间歇声门下吸引可缩短MV时间,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引联合口腔刷洗减少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声门下吸引联合口腔刷洗方法进行口咽部护理;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了口腔冲洗方法进行口咽部护理,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比较,采用声门下吸引联合口腔刷洗的方法进行口咽部及人工气道护理后,VAP的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声门下吸引联合口腔刷洗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和缩短机械通气患者的上机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气道冲洗对机械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4例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机的患者分为A、B两组各42例。除常规气管切开护理外,A组患者采用按时吸痰法。B组采用气道冲洗后适时吸痰法。待病人吸气时,经气管套管将3~5ml气管湿化液注入气管支气管,刺激病人自主咳嗽将痰咳出,于气管套管口外或气管套管口处浅部吸去痰液。冲洗次数根据病人痰量调整1~2次/日,冲洗液量20~200ml/次。至咳出痰液较清澈结束冲洗。结果:B组患者VAP发生率(19%)显著低于A组(5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B组每日吸痰次数(6.0±5.2)次显著少于A组(11.0±9.5)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气道冲洗能减少吸痰次数,降低对气管黏膜的机械性刺激,同时具有治疗作用,可减少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法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住ICU行气管切开并机械通气的患者104例,按入院序号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采用声门下间断吸引、冲洗的方法,B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方法,观察两组2周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呛咳和吸引管堵管例数。结果:B组2周内VAP发生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呛咳和吸引管堵管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5),B组VAP发生时间明显延缓于A组(P<0.05)。结论:对ICU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实行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方法,不仅能够达到清除气囊上方滞留物的目的,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使用带双气囊的气管切开导管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68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带一个气囊的气管切开导管;观察组采用带双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下方气囊用于充气,上方气囊连接负压吸引器吸引气囊上滞留物及口咽部分泌物,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以后VAP的发生率.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进后的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探讨其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将预期接受机械通气>48h患者分为声门下导管组(A组)、常规气管导管组(B组)。A组置予声门下分泌物引流且每隔2~4h行生理盐水冲洗,B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及相对危险度。【结果】A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均短于B组。A组与B组VAP发生率为16%和51.85%,早发性VAP发生率为4%和1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冲洗可降低VAP发生率。护理的重点是保持声门下引流的通畅,保持恒定合适的负压,做好气囊及口腔的管理,密切观察并发症以及做好清醒患者的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强化无菌呼吸道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心胸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带气管导入ICU病房行机械通气患者112例,常规气道护理的对照组52例;接受呼吸道管理强化无菌措施为观察组60例,措施内容:定期吸痰改为确需吸痰时才吸;棉球擦拭口腔的口腔护理改为生理盐水口鼻咽腔冲洗的方法;蝶形胶布固定导管在面颊部的固定方法改为棉质扁带固定法.结果 两组发生VAP率:观察组13.3%,对照组2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尽可能减少口腔及周围细菌繁殖,减少细菌向肺部转播机会的气道管理措施,有利于机械通气患者减少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间歇声门下吸引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预计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随机分为间歇声门下吸引组(实验组)和常规人工气道护理组(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一周内VAP发生率,痰培养阳性例数、菌株种类、病死率。结果一周内VAP发生率,实验组(11.3%)低于对照组(34.6%),两组差异显著(P<0.05);声门下气囊上区细菌阳性率,实验组(17.5%)低于对照组(43.6%),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歇声门下吸引可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声门下气囊上细菌数量、降低一周内VAP发生率,同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U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合适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以减少患者口臭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将100例ICU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使用组合吸痰管加自制中药漱口水;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管加生理盐水。[结果]观察组在口臭、VAP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使用组合吸痰管加中药漱口液能有效降低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臭及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效果.②方法:将ICU91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M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对照组为不持续行声门下吸引组.记录声门下引流量、VAP发生情况、MV时间.③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7.1%,发生时间(10.3±3.2)天;对照组VAP发生率为44.2%,发生时间(6.0±3.5)天.对照组发生VAP的患者下呼吸道标本革兰阳性球菌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发生VAP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5).④结论 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减少和延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夏玲霞  李敏  陈琳 《安徽医学》2014,(8):1165-116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以下简称气切)导管持续声门下吸引在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是否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气切进行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分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下称观察组)和非持续声门下吸引组(下称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组黏膜出血及刺激性咳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者入住ICU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密闭式冲洗吸引装置在声门下气道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入住ICU行气管切开并机械通气>48h、气管切开前无呼吸道感染、均留置鼻饲管的患者100例,按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注射器冲洗方法,B组采用密闭式冲洗吸引装置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两周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时间、发生率、呛咳例数及护理工时、护士操作依从性等.结果 B组两周内VAP发生时间、发生率、呛咳例数及护理工时明显少于A组,护士操作依从性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密闭式冲洗吸引装置行声门下气道冲洗方法,不仅能有效降低VAP及呛咳发生,而且操作简便,能大幅度节约护理工时、提高护士操作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冲吸式口护吸痰管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5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改良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改良组患者采用冲吸式口护吸痰管进行口腔护理。对两组患者牙菌斑去除率、口腔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改良组患者的口腔并发症、VAP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牙菌斑去除率及发生VAP患者的MV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冲吸式口护吸痰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优于传统口腔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预防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以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需要行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吸痰方式,观察组先进行声门下吸痰,再进行气管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吸痰次数、分泌物出现时间及气道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分泌物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气道炎性反应强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先使用声门下吸痰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减少吸痰次数,延长分泌物出现时间,并降低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氨溴索持续湿化联合精准吸痰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ICU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湿化联合精准吸痰,研究组给予氨溴索持续湿化联合精准吸痰,比较两组湿化效果、吸痰效果、吸痰次数、每日护理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湿化适中占比高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每日护理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持续湿化联合精准吸痰在ICU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应用可提高湿化适中占比,减少吸痰次数和护理时间,以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湿化联合精准吸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间歇声门下吸引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54例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的患者,随机分为间歇声门下吸引组(观察组26例)和普通人工气道护理组(对照组28例)。记录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和气囊上滞留物的含菌量。结果:观察组声门下吸引含菌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周内VAP发生率(15.4%)比对照组(42.9%)的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声门下吸引可降低声门下气囊上区含菌量和早期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背景 人工气道的建立损害了口咽部及下呼吸道的生理保护屏障,使含有大量细菌的口咽分泌物及胃内容物积聚在声门下和气管套管气囊之间,成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重要来源。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可抑制口腔内细菌的黏附和生长,杀灭多种致病菌。目的 研究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声门下冲洗引流对VAP及其致病菌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入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及综合ICU需行经口人工气道建立和机械通气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0.9%氯化钠溶液冲洗引流组(A组)60例和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冲洗引流组(B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下,A组每隔6 h使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并持续负压吸引,B组每隔6 h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冲洗并持续负压吸引。观察终点为机械通气开始后第14天。分析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限制级抗生素使用时间、声门下滞留物细菌培养菌落数、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致病菌及耐药性。结果 B组VAP发生率低于A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限制级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A组(P<0.05)。第3、6、9、12天,B组声门下滞留物细菌培养菌落数均少于A组(P<0.05)。B组VAP患者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低于A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MDR)、泛耐药(XDR)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声门下冲洗引流可以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限制级抗生素使用时间、声门下滞留物中的菌落数,还能明显减少VAP的主要革兰阴性菌致病菌及耐药性,可作为VAP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气管套管声门下吸引应用于脑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该研究选取的样本病例为我院脑外科收治的60例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样本病例选择时段为2013.8至2016.8,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予以气管套管持续声门下吸引的30例患者为实验组,而予以常规气管套管吸引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比对。结果相比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一次性堵管成功率明显提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每天平均气道护理时间及气管套管置管时间均被明显缩短,2组以上比对数据经统计学工具验证,获得P0.05的验证结果,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气管套管声门下吸引应用于脑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可对护理人员工作量有效减少,并将术后并发症降低,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制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2年1月入住急诊科和ICU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脑外伤和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2例,使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研究组28例,使用自制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4d,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比较机械通气14d内两组出现的VAP患者及VAP平均出现时间的早晚。结果机械通气14d,对照组发生VAP11例,发生率为50.0%;研究组发生VAP6例,发生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AP平均发生时间为9.9d;研究组VAP平均发生时间为12.5d,研究组VAP发生时间比对照组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制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能降低VAP发生率和推迟VAP发生时间,能有效预防V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