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对86名青少年品行障碍和118名职高学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品行障碍组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及总生活事件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总社会支持得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行障碍组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行障碍青少年生活事件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支持为青少年品行障碍的保护因素;而学习压力为青少年品行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品行障碍与应激生活事件、不良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缺乏有关.帮助青少年减轻应激生活事件和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使其获得积极应对的能力,便于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某学院大学生家庭环境情况及个体应对方式状况,以便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经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环境因素中知识性对积极应对影响很大(r=0.139,β=0.386,P<0.01),亲密度对消极应对影响很大(r=-0.158,β=-0.372,P<0.01).结论 家庭环境与子女应对方式关系密切,应为子女创造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其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特质应对问卷(TCSQ)和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对724名中老年人的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状况进行测评。结果: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消极应对与生活质量问卷的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进食功能、性功能、精神紧张度、负性情绪、正性情绪、认知功能、自尊、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业余娱乐生活、婚姻与家庭、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各因子及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呈现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极应对与住房条件因子呈现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消极应对对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有预测作用。结论:中老年人的应对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宁夏大学生中抽取回族贫困生220人,用90项症状自评量、个人评价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量。结果:汉族贫困生和回族贫困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其它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偏执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职回族贫困生与本科回族贫困生在强迫、人际关系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pwise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积极应对、PEI总分、消极应对是宁夏回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宁夏回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冰冻灾害及其他社会心理因素对脑出血患者发病的影响.方法 应用自制一般情况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对60例脑出血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冰冻灾害、文化、职业、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卒中家族史、正性事件刺激量、负性事件刺激量、事件刺激总量、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消极应对、积极应对,脑出血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冰冻灾害、高血压病史、负性事件刺激量与脑出血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主观支持与脑出血呈负相关(P<0.05).结论 冰冻灾害作为社会环境因素对脑出血患者发病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绘画艺术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76例依据CCMD-3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进行持续8周共16次的绘画艺术干预活动,在绘画艺术干预前后测试应付方式、生活满意度。结果绘画艺术干预前后两组生活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干预组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较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对方式问卷各因子评分干预后干预组的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责、幻想、退避因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常规康复活动次数除手工项目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绘画艺术干预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建立积极应对方式,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满意度,为其顺利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强迫症的发生与个人应对方式、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对94例大学生强迫症和10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的积极应对、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矛盾性、父亲的惩罚、严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环境的矛盾性(OR=1.424)是大学生强迫症的危险因素,积极应对(OR=0.672)、亲密度(OR=0.601)和情感表达(OR=0.608)是强迫症的保护因素。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家庭成员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矛盾性是大学生强迫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专科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问题的主要类型以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特质应对问卷对两所专科院校3 867名不同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对象SCL-90的总均分及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的总均分及其因子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结论:专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积极应对方式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而消极应对方式则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岛地区护士群体自我和谐与特质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海岛地区400名护士进行测试。结果海岛地区护士群体感觉很不和谐的约占27.5%,且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两个纬度得分低于大学生常模,自我刻板性得分高于大学生常模,其中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岛地区护士群体的积极应对方式与健康成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及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特质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有显著影响。结论海岛地区护士群体自我和谐程度偏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不利影响,采用积极应对有助于促进护士的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低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及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抽取安徽某大学一、二年级大学生190名,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3%,其中男生8.1%,女生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为8.9%,高于一年级1.1%(P0.05);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为16.8%,其中男生19.4%,女生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为19.8%,高于一年级13.5%(P0.05)。网络成瘾组及倾向组与正常组比较,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P0.01);在应对方式上,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消极应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积极应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倾向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且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和就业等应激事件时所采用的应对方式,进一步研究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医学院部分学生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积极应对得分为:1.88±0.48;消极应对得分为:1.08±0.48;不同性别医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9),同性别医学生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8);不同年级医学生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不同专业医学生消极应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30).结论 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倾向于采用高积极应对方式,生相对于女生更倾向于采用低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对9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生的心理求助总分及预期、接纳因子得分高于男生(P<0.05),男生和女生的需要和信任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的求助态度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工专业学生的求助态度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文史专业学生(P<0.05);其他变量求助态度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与心理求助态度存在正相关(P<0.05),生活事件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与心理求助态度均存在负相关(P<0.05)。受惩罚、解决问题、自责及求助等是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因素,其中解决问题、求助具有正性预测作用(P<0.05),受惩罚、自责具有负性预测作用(P<0.05)。不成熟型及混合型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心理求助态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在性别、年级、专业方面存在差异。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具有影响,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求助态度间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模拟家庭照护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住院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老年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模拟家庭照护。2组分别在入组时和干预后第6个月、第12个月对患者作简易精神状态(MMSE)检查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对其照护者作症状自评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分。结果:入组时和干预后第6个月,2组的MMSE评分及ADL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第12个月,2组的MMSE评分及ADL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照顾者入组第12个月各因子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除其他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因子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照顾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消极应对4个因子与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ADL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模拟家庭照护可以减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照顾者抑郁、焦虑和消极应对方式,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3-5月在天津市某专科医院脑系科就诊的首发脑卒中患者150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医学应对问卷(MCMQ)、残疾接受度量表修订版(ADS-R)、修正Rankin评分(MRS)、社会活动功能问卷(FAQ)、抑郁自评量表(S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因素。结果 患者入院前生活满意度评分为(3.4±1.1)分,FAQ评分为(19.6±4.9)分,SDS评分为(43.0±7.8)分,PSSS评分为(54.4±8.4)分,家庭内支持评分为(25.1±2.2)分,家庭外支持评分为(29.3±7.9)分。患者面对维度和屈服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回避维度得分与常模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吸烟史、饮酒史、卒中类型、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医疗费用来源等9个因素纳入影响首发脑卒中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对面对维度有影响(P<0.05)。而所纳入的其他因素对首发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无影响(P>0.05)。首发脑卒中患者面对维度与入院前生活满意度、FAQ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ADS-R评分、PSSS评分及家庭内支持评分、家庭外支持评分呈正相关(P<0.05);回避维度与FAQ评分、SD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PSSS评分、家庭内支持评分呈负相关(P<0.05);屈服维度与FAQ评分、SD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PSSS评分、家庭外支持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前生活满意度、ADS-R评分、家庭内支持及家庭外支持评分是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面对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SDS评分、家庭内支持评分是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屈服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入院前生活满意度、SDS评分、家庭外支持评分是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回避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首发脑卒中患者在面对应激事件时,更倾向于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而SDS评分、领悟社会支持中的家庭外支持评分以及入院前生活满意度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未来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提高患者医学应对水平,减轻心理应激,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激反应等应激有关因素对医务人员应对方式的影响,探讨应对方式在应激系统中的理论意义.方法 应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编压力反应问卷和生活事件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556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将结果输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医务人员消极应对方式与压力反应、家庭事件、工作学习事件、社交与其他事件和经济事件呈正相关,与家庭内支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有负相关(P<0.05或P<0.01).医务人员积极应对方式与压力反应、工作学习事件呈负相关,与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性别有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医务人员消极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有压力反应总分、年龄、性别和工作学习问题(P<0.05或P<0.001),影响医务人员积极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外支持、压力反应和性别(P<0.01或P<0.001).结论 医务人员的应对方式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压力反应、性别和年龄有关,提示心理应激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医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随机抽样,抽取6个班,共计30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和基本情况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30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女生的择业适应因子的评分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生源医学生情绪适应因子的评分高于农村生源医学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满意度则农村生源医学生稍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非独生子女医学生的人际适应要高于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满意度、人际适应和情绪适应是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3个重要因素。结论学校适应能力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表(AFW-US)对2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不同生源地医学生之间总体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总体幸福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城乡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等不同群体之间在自我意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城镇与农村生源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在家庭环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性别之间在工作与社会适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校学习、家庭环境、工作与社会适应、恋爱、休闲活动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学校学习、自我意识对医学生总体幸福感有预测作用。结论:医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自我意识、学校学习是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以健康促进理论为指导、以学校为基础的大学生网络成瘾(IAD)行为综合干预模式,评价其对大学生IAD行为、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A校大学生216名(干预组)、B校大学生20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实行健康教育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同伴教育及个体化辅导的综合干预,为期1年;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分别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IAD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状况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大学生IAD倾向的发生率为4.63%,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AD的发生率为3.24%,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每次上网时间2 h的人数显著增加(P0.01),4 h以上的人数减少(P0.01),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干预后干预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健康促进理论制定以学校为基础的综合干预能有效减少大学生IAD及IAD倾向的发生率,改善IAD症状及个体对网络使用的认知,优化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齐玉龙  王岚  马嬿  高恒  赵静  薛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61-1465
目的:建立以健康促进理论为指导、以学校为基础的大学生网络成瘾(IAD)行为综合干预模式,评价其对大学生IAD行为、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A校大学生216名(干预组)、B校大学生20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实行健康教育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同伴教育及个体化辅导的综合干预,为期1年;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分别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IAD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状况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大学生IAD倾向的发生率为4.63%,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AD的发生率为3.24%,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每次上网时间2 h的人数显著增加(P0.01),4 h以上的人数减少(P0.01),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干预后干预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健康促进理论制定以学校为基础的综合干预能有效减少大学生IAD及IAD倾向的发生率,改善IAD症状及个体对网络使用的认知,优化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社会特点。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银屑病患者(病例组)和6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评定。结果病例组SAS、SD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病程在1~5年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高于病程>5年的患者;病例组的负性生活事件、总生活事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社会支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消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特别是病程较短的患者较明显;银屑病患者在面对应激时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在慢性病程中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银屑病患者发病与复发前遭遇了较多影响精神的生活事件,主要是负性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