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肝主疏泄论水肿论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宏革 《光明中医》2010,25(9):1548-1549
目的探讨肝主疏泄在水肿的病机、病症形成中的重要性和从肝主疏泄辨证治疗水肿。方法对肝主疏泄理论和相关典籍的回顾总结。结果证实肝主疏泄在水肿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结论肝主疏泄与水液代谢关系密切在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肝失疏泄证候和辨证特点不相同,故辨证论治尚须视症情的殊别,细分标本缓急,审因论治,辨证求因,灵活配伍,对症制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中医脏象理论探讨了抑郁症的发病病机,提出了抑郁症病位在肝,并涉及心、脾等脏,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是抑郁症总的发病机制,而肝失疏泄是基础,为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肝主疏泄指导慢性胃炎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泄是肝脏重要的生理功能,与脾胃功能正常密切相关。疏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肝失疏泄分肝气逆疏泄太过型和肝气郁疏泄不及两型。以此理论指导慢性胃炎的辨证分型治疗能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魏凤琴 《陕西中医》2007,28(9):1211-1212
目的:总结张珍玉胃脘痛辨证思路。方法:对张珍玉先生临床胃脘痛1521例进行辨证统计,分析总结其思路。结论:张珍玉先生临床胃脘痛辨证体现了明显的重视肝,从肝与脾胃关系失常辨证胃脘痛的特点,本文对先生从肝失疏泄,肝与脾胃关系失和辨证胃脘痛的主要思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肝主疏泄、肝主藏血两大生理功能作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肝失疏泄生痰致衰、肝失疏泄生瘀致衰、情志异常加速衰老来探讨肝失疏泄与衰老的相关性。提出情志失常-肝失疏泄-衰老假说,分别从肝气逆证、肝气郁证出发为后期假说的验证提供理论依据,为从肝论治衰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珍玉先生在临床对胃脘痛辨证体现了对肝的重视,并认为肝与脾胃关系失常是胃脘痛的特点,因此从先生提出的肝气生理病理特点,肝失疏泄导致胃脘痛的机制等方面,对先生从肝辨证胃脘痛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水肿之症,临床颇为多见。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肾三脏论治,而从肝主疏泄着手治疗则甚少。临床上确有一类水肿,其病理机制关键为肝气郁滞,肝失疏泄,临床用疏肝理气法辨证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以其较高的发病率和较差的治愈率,引起了医学界普遍的关注,中医学不断探讨乙肝的中医治疗用药,势在必行。《素问·灵兰秘典论》日:“肝者,将军之官”,其性刚,体阴用阳,表现为:“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体阴用阳概括了其藏血与主疏泄的辨证关系,肝藏血则能主疏泄,肝失藏血之功,肝阴血受损,必致肝失疏泄,  相似文献   

9.
李龙骧 《河北中医》2007,29(11):1025-1026
阳萎是男科常见病。笔者认为,阳萎发病除少数为器质性病变外,多数与肝、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笔者不揣愚陋,将阳萎从肝、心论治心得浅述如下。1病因病机1.1肝主疏泄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畅达气机,调节精神情志。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舒畅,情志活动正常。肝脉布绕阴器,阴茎以宗筋为体,气血为用,肝气疏泄及时,气血充沛,宗筋自能伸展。如《辨证录》云:“肝气旺而宗筋伸。”临床观察发现,阳萎的发生与情志精神因素颇相关联,如下岗失业,家庭失和,忧思恚怒,不能自解,久则肝失疏泄,气血输布失常,宗筋失盈而致阳萎不用,正如《素…  相似文献   

10.
血液病涵盖病种广泛,且临床复杂难治,薛敬东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在治疗血液病尤其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方面有独到见解。本文通过从肝主疏泄、主藏血、肝体阴用阳的生理功能、特性来辨证论治血液病,探讨薛敬东教授基于“肝藏血”理论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的临证经验。薛教授从肝郁火旺、肝郁脾虚、肝郁阴虚入手辨证论治PIT。薛教授认为该病初起为风热邪毒,伤及血络,随着病程进展,情志失调成为病情进展变化的主要因素,肝失疏泄,肝气郁滞,血行逆乱,发为各种血症。辨证施治宜疏肝气、清肝火、滋肝阴,配合健脾、益气、养血止血,从而使肝木条达,脏腑气血阴阳调和。薛老认为“肝不藏血”的机制为:肝失疏泄,调节血行功能异常,使血外溢; 或肝失疏泄,郁而化火,血热妄行; 肝(肾)阴血不足,热妄动,血妄行,使血外溢; 肝失疏泄,木旺克土,脾气失健,不能统血,使血外溢。提倡从肝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对考前紧张综合征的辨证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病因病机、诊断、辨证防治及方药详细介绍考前紧张综合症。本病多见于大中小学生,以思虑太过、劳伤心脾、肝失疏泄、气血不足为主要病机。通过中医药辨证施治可有效防治本病。  相似文献   

12.
马月香 《河南中医》2009,29(7):717-718
黄疸之治多从阳黄和阴黄辨证,以清热利湿为治,张珍玉教授认为肝失疏泄,必疏泄胆汁不力,胆汁泛溢于肌肤而成黄染,且木不疏土,脾失健运使湿邪内阻而发黄疸。所以,肝气郁结,湿热内阻是本证的基本病机,疏肝解郁,清热利湿退黄为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13.
论心理应激与肝失疏泄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论述肝为调适心理应激的先天决定因素之一,肝失疏泄是情志过极的直接原因,肝失疏泄是情志过极的必然结果,阐述了肝失疏泄在心身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本病多年的临床治疗观察,湿热疫毒为病因,使气机阻遏,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开阖,三焦失司,水湿泛滥,随着疾病的发展,疫毒耗伤肝血,气血失调,瘀血凝于肝络,肝体日渐枯萎变硬而失用;气滞、水停、血瘀为病机。运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治以健脾除湿、行气利水、养血柔肝、化瘀解毒,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提出"肝失疏泄致衰"相关说,认为肝失疏泄是现代衰老的主要机制和关键病机。通过对《内经》以及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研究,综述肝主疏泄的生理病理特点,并基于对"肝主疏泄"内涵的理解,主张从肝主疏泄论治衰老,防治脑老化,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中医衰老学说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妇人小便不禁是指在清醒状态下不能控制排尿,而尿液自行排出的临床常见病。宋立群教授从膀胱、肾、肝论治,以肾失封藏,肝失疏泄为主辨证施治,灵活化裁,用药精当,屡治屡效。  相似文献   

17.
徐波  肖冲  吴昊  李芳  林冰 《中医药导报》2024,(2):169-173
免疫抑制是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肿瘤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对“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调控免疫功能,疏泄胆汁促脾运化以维持肝-肠免疫屏障正常,调畅情志改善压力应激增强免疫的论述,认为“肝主疏泄”为调控免疫功能的核心,基于此探析肝失疏泄、免疫抑制在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中的关联性,提出“肝失疏泄-免疫抑制-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病机关联假说。并探讨风药畅达肝木、健脾扶土抑木、养肾滋水涵木、调肺佐金平木在恢复肝主疏泄上的运用,以期切断“肝失疏泄-免疫抑制-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病机关联,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魏凤琴 《国医论坛》2008,23(1):12-13
主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肝主疏泄意味着肝气既通畅又协调.肝失疏泄包括肝气失调与失畅两方面,结合肝气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疏泄太过以肝气失常基础上的上升太过为主;疏泄不及以肝气失畅为主,气机升降出入失调的方向性表现不明显,调理肝失疏泄有疏肝和舒肝之分.疏泄太过,治以疏肝;疏泄不及,治以舒肝.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坤元 《江苏中医药》2005,26(12):66-67
近年来认为高脂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脾失健运、肾虚、肝失疏泄、痰瘀和饮食习惯有关,其本为肝脾肾三脏的虚弱,其标为痰浊、瘀血内生,诱因为饮食不节、起居失常等。中医治疗上辨证分型施治取得良好效果,单味中药、针灸治疗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玮教授治疗失眠症经验丰富,认为失眠症与五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心肾不交、脾失运化、肺失宣肃均是导致失眠症的重要原因。张教授治疗失眠症善于从调理五脏治疗,同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