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Song D  Liu B  Li P  Bi LQ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3):3049-305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手关节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从而评价其在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符合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诊断标准的25例RA患者双手X线片、MRI及临床特点.结果 25例RA患者在MRI扫描中均显示异常征象,而其中16例患者的X线平片未见异常,18例早期RA患者中有12例未出现X线平片改变.无论患者病程<1年还是>1年,MRI骨侵蚀在抗CCP抗体阳性与阴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IgG阳性组出现滑膜炎的患者明显多于阴性组(P<0.05).血清RF-IgA浓度与骨髓水肿呈正相关(r=0.561,P<0.05).在早期患者中,RF-IgM阳性组出现滑膜炎的患者明显多于阴性组(P<0.01).VAS评分与骨髓水肿评分呈正相关(r=0.562,P<0.01).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MRI积液关节的数目呈正相关(r=0.457,P<0.05).结论 MRI对于早期RA的诊断价值要远远大于X线平片.早期RA的MRI改变最常见于腕关节.抗CCP抗体阳性时MRI更易出现骨侵蚀,RF-IgG阳性时MRI更易出现滑膜炎.MRI骨髓水肿评分是VAS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CRP水平可反映有关节腔积液的关节数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腕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表现,探讨滑膜炎、骨侵蚀、骨髓水肿的分布及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80只手、腕关节的MRI表现.按病程分为早期组(病史≤2年)18例、中晚期组(病史>2年)22例,采用OMERACT评分系统对其滑膜炎、骨侵蚀、骨髓水肿进行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滑膜炎、骨侵蚀、骨髓水肿、腱鞘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2.5%(74/80)、90%(72/80)、50%(40/80)、68.8%(55/80).滑膜炎、骨侵蚀及骨髓水肿在腕关节区的发生率分别为82.5%(66/80)、90.0%(72/80)、47.5%(38/80),较掌指关节发生率51.3%(41/80)、48.8%(39/80)、30.0%(24/80)高(P<0.05).骨侵蚀易累及三角骨(60/80)、头状骨(54/80)及尺骨远端(51/80).骨髓水肿在各腕骨发生率及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肌腱腱鞘炎(46/80)较伸肌腱腱鞘炎(32/80)更易发生(P=0.027).早期与中晚期组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侵蚀与骨髓水肿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01),而滑膜炎与骨侵蚀、滑膜炎与骨髓水肿的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滑膜炎、骨侵蚀、骨髓水肿及腱鞘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手腕部主要的MRI表现,了解各征象特点及发生规律对于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肌骨超声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以2010美国/欧洲抗风湿病协会早期RA分类方法为标准,回顾性分析202例非典型关节炎临床及超声资料,比较早期RA组与非RA组超声及临床特征差异,同时对确诊RA者行磁共振检查,比较早期RA超声与磁共振在关节内炎症与关节结构破坏诊断差异。 结果 超声检查早期RA滑膜增生、滑膜炎、腱鞘炎及骨侵蚀明显高于非RA患者(P<0.05);早期RA组患者中超声和磁共振诊断滑膜炎与腱鞘炎阳性率两组差别不大(P>0.05),而骨侵蚀和骨髓水肿阳性率磁共振明显高于超声(P<0.05)。 结论 早期RA肌骨超声以滑膜增生、滑膜炎、腱鞘炎等关节内炎症为主,常伴骨侵蚀,肌骨超声在滑膜炎、腱鞘炎等关节内炎症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与磁共振相媲美,是早期RA诊断与鉴别诊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葡萄糖6 磷酸异构酶( GPI)、类风湿因子( RF)、抗角蛋白抗体( AKA)、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4种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 RA)疾病的诊断、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及骨侵蚀的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193例RA患者, 158 例非 RA 患者, 98 例健康体检者. 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GPI和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RF浓度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定性检测AKA. 结果 血清GPI、RF、抗CCP抗体、AKA阳性率在RA组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血清GPI、RF、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组显著高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血清GPI、RF浓度水平在RA活动组浓度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血清GPI、RF浓度水平在RA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骨侵蚀组显著高于非骨侵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血清AKA阳性率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RA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血清 GPI、RF、抗 CCP 抗体、AKA 的水平对RA的诊断起到重要作用,血清GPI、RF浓度水平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有关,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可以预测RA患者骨侵蚀,RA患者血清AKA阳性可能与骨侵蚀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MRI表现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对于鉴别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及非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提高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择临床怀疑早期RA而未确诊的患者103例,男性34例,女性69例,年龄19~78岁.对研究对象进行平片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各种主要MRI征象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的指标,观察RA与非RA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依据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关于RA诊断标准,对103例患者进行随访直至临床明确诊断者97例.符合RA 临床诊断标准者78例,非RA者19例.晨僵、对称性关节肿胀、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阳性、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增快、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值升高诸指标在RA组与非RA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MRI各主要征象中滑膜增厚、血管翳强化、骨髓水肿、骨侵蚀诸指标RA组与非RA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以晨僵、对称性关节肿胀、ESR增快、RF阳性、CRP值升高、血管翳强化、滑膜增厚、骨侵蚀、骨髓水肿为指标时对于鉴别早期RA与非RA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high-frequency ultrasound,HFUS)及三维血管能量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lor power angiography,3D-CPA)在老年患者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与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明确诊断的血清阴性RA患者30例行双手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共600个关节进行HFUS及3D-CPA检查,测量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观察血流特点、骨面以及肌腱、腱鞘软组织情况,并与30例老年OA患者扫查结果对比.结果 HFUS检测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以及肌腱腱鞘炎在血清阴性RA组较OA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侵蚀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US能显示RA患者手指关节病变的各种病理表现,如滑膜炎症、血管翳形成、软骨下骨侵蚀,对于血清阴性RA与老年手OA患者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童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2,43(10):1197-1202
目的 探究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特征、定量参数构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治疗效果的评估模型。 方法 选取我院RA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于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94例)与无效组(26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MRI影像特征(骨侵蚀、骨髓水肿)、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血浆容积(fractional plasma volume,Vp)、血流灌注参数(flow,F)、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surface,PS)]、血清标志物[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水平,分析MRI影像特征、定量参数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评价MRI影像特征、定量参数对疗效的评估价值。 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MRI骨侵蚀、骨髓水肿评分、Ktrans、Vp、F、PS低于治疗前,有效组MRI骨侵蚀、骨髓水肿评分、Ktrans、Vp、F、PS低于无效组(P<0.05);血清CCP抗体、RF水平低于治疗前,有效组血清CCP抗体、RF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MRI骨侵蚀、骨髓水肿评分、Ktrans、Vp、F、PS差值与血清CCP抗体、RF水平差值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MRI骨侵蚀、骨髓水肿评分、Ktrans、Vp、F、PS差值是RA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3.175-1.058×骨侵蚀评分差值-0.842×骨髓水肿评分差值-0.894×Ktrans差值-0.606×Vp差值-0.952×F差值-1.014×PS差值;MRI骨侵蚀、骨髓水肿评分、Ktrans、Vp、F、PS差值单独评估疗效的AUC分别0.816、0.719、0.769、0.803、0.828、0.778,联合评估疗效的AUC为0.924,95%CI:0.862~0.965,敏感度为88.46%,特异度为87.23%,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价值。 结论 MRI检查骨侵蚀、骨髓水肿影像特征、Ktrans、Vp、F、PS等定量参数联合构建的评估模型可作为评估RA疗效的重要辅助途径,能为临床准确评估疗效提供更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杨清萍 《浙江医学》2013,(23):2065-2067,2102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不同亚型的抗环瓜氦酸肽(CCP)抗体,探讨其在RA中的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35例RA患者、53例非RA的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CCP抗体-IgA、IgG和IgM,并用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IgM。结果RA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IgA、IgG、IgM的检出率分别为57.8%、73.3%、30.4%,均高于CTD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的RF-IgM阳性者中的抗CCP抗体-IgA、IgG、IgM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RF-IgM阴性者(P〈0.05)。抗CCP抗体一IgA、IgG亚型在≥24个月、7~23个月病程组中的阳性率高于≤6个月组(P〈005),但≥24个月与7~23个月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一IgM在≥24个月的阳性率低于≤6个月组(P〈005),但7~23个月与≥24个月、≤6个月病程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CCP抗体一IgA、IgM对RA的诊断敏感度均低于抗CCP抗体-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抗CCP抗体-IgA、IgM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与抗CCP抗体-IgG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A患者血清中存在不同亚型的抗CCP抗体,抗CCP抗体-IgA、IgM在RA诊断中与IgG亚型有相似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及骨侵蚀预测指标, 为临床建立一个实用的RA预后评价依据.方法 随访收集的168例RA患者和21例正常体检者,应用ELISA、速率散射比浊法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RF亚型(RF-IgA、RF-IgG、RF-IgM)、C-反应蛋白(CRP),结合手、足X线片变化进行分析抗-CCP抗体、RF亚型、CRP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及骨侵蚀关系.结果 抗CCP抗体、CRP在早期RA组与非早期RA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RA活动组与缓解组、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F-IgA、RF-IgM在早期RA组与非早期RA组、RA活动组与缓解组、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F-IgG变化不明显.结论 抗-CCP抗体、RF亚型、CRP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及骨侵蚀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32例RA患者(RA组)和15例正常者(对照组)的血清骨钙素水平,同时测定红细胞沉降率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RA患者的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1±2.3)与(8.3±1.7)μg/L,P〈0.001];两组中女性患者〈50岁者的血清骨钙素水平分别与同组中≥50岁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血清骨钙素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碱性磷酸酶和病程间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RA组中女性患者〈50岁者的血清骨钙素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RA患者的成骨细胞活性下降,且骨转换率降低;血清骨钙素与红细胞沉降率、磷性碱酸酶及疾病病程无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报告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复术的结果。17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7~56岁。痊愈19例,另一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周后死亡。作者就发病机理,诊断和合并畸形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 36例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尿崩症者 14例、高热 11例、电解质紊乱 8例、消化道出血 3例、癫痫 5例 ,死亡2例。结论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 ,加强早期监测和处理 ,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