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麻醉诱导插管期间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比较两者对伤害性刺激(如气管插管)的反应能力。方法20例择期手术病人入室后同时连接熵指数和BIS监护仪,进行常规气管内全麻,记录诱导前、意识消失时、插管前即刻、插管即刻、插管后1、3、5min各时间点所对应的RE、SE、BIS数值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数值。结果RE、SE、BIS值在诱导开始后逐渐下降,气管插管即刻RE、SE、BIS数值较插管前均明显升高,其中RE值升高最明显(P〈0.01),随后恢复到插管前水平。气管插管后1minMAP较插管前显著升高(P〈0.01),气管插管后HR数值较插管前显著增加(P〈0.01)。结论熵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能及时反映气管插管刺激,其中RE值较SE、BIS值升高更明显、更快速。  相似文献   

2.
范之丹  沈伯雄 《重庆医学》2012,41(7):705-707
目的评估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指导下靶控静脉输注丙泊酚在无痛结肠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BIS监测指导下靶控静脉输注组,n=30)、Ⅱ组(靶控静脉输注组,n=30)及Ⅲ组(手控静脉输注组,n=30)。3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后,其中Ⅰ、Ⅱ组患者靶控静脉输注丙泊酚,初始靶浓度为2μg/mL,当Ⅰ组患者BIS值降至50~65时置镜;当Ⅱ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置镜;Ⅲ组患者手控静脉输注丙泊酚1~2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时置镜。分别记录给药前、置镜时、至回盲瓣时以及检查结束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诱导时间(开始给药到置镜时间)、苏醒时间(停药到睁眼时间)、丙泊酚剂量以及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呼吸抑制[呼吸暂停超过15s和(或)SpO2≤90%]、心动过缓、检查中体动等。结果与同组给药前比较,3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下降(P<0.05),血压波动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Ⅲ、Ⅱ及Ⅰ组,而SpO2无明显变化(P>0.05);与Ⅲ组比较,Ⅰ、Ⅱ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延长(P<0.01),丙泊酚的使用剂量明显减少(P<0.05),不良反应更少;Ⅰ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少于Ⅱ、Ⅲ组(P<0.01),Ⅱ组明显少于Ⅲ组(P<0.05)。结论 BIS监测指导下靶控静脉输注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能保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过程中预测老年患者麻醉深度的精确程度。方法40例年龄60~80岁老年全麻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最初血浆靶浓度设置在0.5μg/L,每隔5 min增加0.5μg/L,直至改良清醒镇静(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MOAA/S)评分为0后5 min停止。试验中监测患者BIS、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MOAA/S评分、靶控输注系统预测血浆部位浓度值。结果(1)BIS值随MOAA/S评分下降而下降,在MOAA/S评分为0~1、1~2、3~4、4~5时BIS值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在MOAA/S评分3~2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在各级MOAA/S评分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IS、MAP、HR与MOAA/S...  相似文献   

4.
牛思萌 《医学综述》2011,17(17):2626-2628
多种因素(疾病本身、麻醉、手术、治疗环境、治疗手段等)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出现不适或躁动,从而影响治疗及恢复。对ICU患者实施有效的镇静成为临床上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脑电双频指数及靶控输注在ICU的临床应用为解决镇静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镇静水平过深或过浅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尝试和手段。现综述脑电双频指数及靶控输注在ICU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控对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S调控下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血气变化、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知晓率。测定两组各时点血糖、皮质醇。结果:A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插管时、气腹前两个时点低于B组(P<0.05),余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变化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A组血糖、皮质醇水平在插管时、气腹前两个时点低于B组(P<0.05)、余各时点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BIS监测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用量并缩短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降低应激反应,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腹腔镜手术中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实用性.方法 选择腹腔镜手术气管内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S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记录术中两组患者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T2、T3时点MAP与T0相比P<0.05,BIS组麻醉用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而且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腹腔镜手术中起到指导麻醉用药,有助于判断麻醉的深度,减少麻醉药用量,改善麻醉苏醒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刘济泳 《中外医疗》2013,(12):76-77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监护,观察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患者进行监护。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SDP、SBP、HR比对照组更平稳,效果主要体现在气腹建立5min、15min,术毕3个监测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拔管时间提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电双频指数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监护,可有效提高麻醉质量,保证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对麻醉深度调控的意义.方法 择期行LC的患者60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BIS组通过连续监测BIS值及传统的临床监测参数、体征的变化调控麻醉深度;对照组根据临床监测参数及体征的变化调控麻醉深度.比较2组术中血压、心率、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T1),人工气腹时(T2)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整个手术过程中的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脑电双频指数对提高LC患者的麻醉质量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孙燕 《中原医刊》2011,(16):101-102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全身麻醉手术中异丙酚用量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IS组,根据BIS值在40~60范围调节静脉麻醉药异丙酚的用量。观察异丙酚的用量及患者清醒拔管时间。结果BIS组在全身麻醉手术期间异丙酚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均缩短(P〈0.01)。结论BIS指导静脉全麻药异丙酚有非常现实的临床价值。控制异丙酚的用量,可以防止过度镇静,及早清醒拔管,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麻醉医生的工作量,同时镇静药物的减少,也可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麻醉诱导前连接BIS监测仪,术中根据BIS值和血流动力学调控麻醉深度指导用药;对照组术中根据血压、心率(HR)、手术情况及操作者临床经验调整麻醉药用量.记录患者T0~T6平均动脉压(MAP)、HR、酸碱度(pH)、剩余碱(BE)、乳酸(Lac)、血糖(Glu)及皮质醇(Cor)值,记录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和躁动情况.结果 两组T0~T6MA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H、BE、Lac、Glu和Co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异丙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患者睁眼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IS指数合并血流动力学指标可指导麻醉用药、调控麻醉深度、可控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靶控浓度异丙酚时老年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以寻求最佳靶控浓度。方法选择ASA1—2级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6例,按异丙酚靶控浓度随机分为A组(2.0μg/ml)和B组(3.0g/ml),每组8例。人室后测量BIS作为基础值。麻醉诱导时按既定的靶控浓度输注异丙酚,手术结束前10min停药。记录插管前、插管后1min、切皮、术中15min、术中30min的BIS值以及停药后病人警觉/镇静评定达到4级的时间(即拔管时间)。结果插管前BIS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各自的基础值相比都降低(P〈0.01);插管后 1min、切皮时A组BIS值较插管前升高(P〈0.05),B组BIS值升高不明显(P〉0.05);A组拔管时间早于B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3.0μg/ml的异丙酚靶控浓度能较好地抑制插管反应及切皮刺激,而在麻醉维持阶段,2.0μg/ml异丙酚即能维持理想的麻醉深度,且可以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医学》2017,(7):664-666
目的比较麻醉趋势指数(narcotrend index,NTI)、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熵指数(Entropy index)三种麻醉深度指数在学龄前儿童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28例腹腔镜择期手术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D组)、麻醉趋势指数组(N组)、脑电双频指数组(B组)与熵指数组(E组),每组患者32例。采用相应的麻醉方法麻醉后对比四组间不同阶段的MAP、HR、NTI值、BIS值、熵指数值以及手术时长、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术中七氟烷用量。结果 N组T3比T2时刻的麻醉趋势指数有所升高(P<0.05),T4、T8时刻较T2时刻明显升高;B组T4比T2时刻的脑电频指数有所升高(P<0.05),T5、T8时刻较T2时刻明显升高;E组T5比T2时刻的熵指数有所升高(P<0.05),T8时刻较T2时刻明显升高。N组的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中七氟烷用量均显著低于B组、E组和D组。结论在学龄前儿童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中,麻醉趋势指数的麻醉深度敏感性略优于脑电双频与熵指数,可稳定患者血流波动,缩短苏醒时间和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3.
郭素莲  闫宇昕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10):1040-1041,1043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反馈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方法行无痛人流术者150例,随机分为BIS反馈调控丙泊酚TCI组(I组),丙泊酚TCI组(Ⅱ组),手动给药组(Ⅲ组);I组、Ⅱ组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设定为5.0μg/ml,I组根据BIS值(50)反馈调控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Ⅱ组根据血流动力、体动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记录三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离院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效果、BIS值及不良反应。结果 I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Ⅲ组(P〈0.05),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明显短于Ⅱ组、Ⅲ组(P〈0.01);三组麻醉后MAP、HR明显下降(P〈0.05),Ⅲ组MAP、HR变化幅度大于I组、Ⅱ组(P〈0.05);BIS值Ⅱ组、Ⅲ组波动范围大于I组(P〈0.05),I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Ⅱ组、Ⅲ组(P〈0.01)。结论 BIS反馈调控丙泊酚TCI用于无痛人流,可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在医院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4.
夏雷  王美美  季晓军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9):979-979,984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方法将TCI与BIS联合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并与传统人工输注方法相比较。结果A组(BIS监测指导TCI组)T1、T2时点MAP下降幅度小于B组(手控给药组)(P〈0.05);A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均明显小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TCI联合BIS监测可比较安全地用于老年人及高危人群无痛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反馈调控异丙酚靶控输注在老年人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应用价值.②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反馈靶控输注组30例(I组)和靶控输注组30例(Ⅱ组).诱导用芬太尼0.2μg/kg,异丙酚诱导血浆靶浓度2.0μg/mL,顺阿曲库铵0.15mg/kg,插管后,行异氟醚吸入,使呼气末浓度稳定维持在0.6MAC,顺阿曲库铵术中肌松维持剂量为1μg/(kg*min).设定BIS的反馈控制值为60.麻醉过程记录诱导前(T1)、插管时(T2)、插管后5分钟(T3)、切皮(T4)、手术开始后0.5小时(T5)、缝皮(T6)、拔管时(T7),各时点的SAP、DAP、HR、PETCO2、SPO2和BIS.记录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术中处理情况.③结果 Ⅰ组的SAP、DAP、HR、BIS在麻醉手术期间维持较为平稳,Ⅱ组的波动较大,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的异丙酚用药量明显少于Ⅱ组(P<0.01).Ⅰ组使用阿托品、麻黄素的例数同样明显少于Ⅱ组(P<0.01).Ⅰ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与Ⅱ组相比显著缩短(P<0.01).④结论 以BIS作为反馈变量应用于老年人异丙酚靶控输注的静吸复合全麻,可以实现麻醉深度的平稳可控,循环的稳定,药物输注的个体化,苏醒时间缩短,达到个体麻醉的精确调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脑电双频指数(BIS)技术应用于临床麻醉的监测日益广泛,但应用于无痛胃镜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选择实施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用BIS作为反馈控制变量,旨在观察反馈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中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志慧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903-1904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在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实行心脏手术92例病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脑电双频指数协助医师相应改变心脏麻醉药量,指导心脏麻醉实施快通道技术。即术毕1~6h拔出病人气管导管,恢复自主呼吸,减少机械通气引起的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结果46例实验组病人,心脏麻醉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病人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平均(5.52±3.06)h,和对照组比有差异显著性(P<0.01)。无并发症出现,符合快通道心脏麻醉要求。芬太尼用量(12.79±5.79)ug/kg;病人住院费用(3.0122±1.3763)万元。由于镇静药减少,呼吸机带管时间缩短,相应减少住院费用。结论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指导下实现快通道心脏麻醉安全可行,实施快通道麻醉在心脏病的治疗中达到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血浆靶控浓度异丙酚全麻时腹腔镜手术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简单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8例,按异丙酚靶控浓度随机分为A组(3.3μg/ml)、B组(3.5μg/ml)、C组(3.7μg/ml)、D组(3.9μg/ml)四组,每组12例。入室后测量BIS、MAP、HR、SPO2作为基础值。麻醉诱导时按既定的靶控浓度输注异丙酚,缝皮结束时停药。记录插管前,插管1、5min,切皮时,术中5、10、20、30min,停药时,拔管后5min的BIS值;拔管的时间及BIS值、清醒时血药浓度。结果:异丙酚靶控浓度在3.5、3.7μg/ml时手术能保持BIS维持在40~60范围内,3.9μg/ml术中维持时麻醉深度偏高,而3.3μg/ml在诱导时麻醉深度偏低。结论: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药物血浆浓度变异较大,麻醉诱导+维持时血浆浓度以3.5、3.7μg/ml合适,可以使用最低为3.3μg/ml血浆浓度作为术中维持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应用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常规诱导后,术中维持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泵入,观察组患者给予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持续泵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化、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平均麻醉诱导时间、平均清醒时间、平均拔管时间、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5)min比(3.2±0.4)min,(4.9±1.0)min比(5.0±1.0)min,(12.7±1.5)d比(13.2±1.6)d,2.2%(1/45)比4.4%(2/45),2.2%(1/45)比0.0%,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和肌肉震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8.9%(4/45)比0.0%,13.3%(6/45)比2.2%(1/45),P<0.05]。结论脑电双频指数指导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宫颈癌手术患者能收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具有对心血管影响小和安全高效等特点,非常适合有心血管风险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在老年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S组和对照组,各30例,BIS组连接麻醉深度监护仪在麻醉手术期间通过连续监测BIS、对照组根据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调节给药剂量调控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两组患者入室、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麻醉期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毕拔管时间、术后1、2 h麻醉恢复和简易智能评分.结果 麻醉诱导期BIS组丙泊酚用量、血压下降的程度、术中低血压发生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S组术毕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后1、2 h简易智能状态(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总用量BIS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应用BIS监测麻醉深度调控麻醉用药,可预防麻醉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