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温凤媚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97-97,10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7例,施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加强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结果:成功胆道内外引流66例(98.5%),术后脱管1例(1.5%),导管阻塞3例(4.5%),穿刺不成功1例(1.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的发生与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疗效及临床护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其中胆管癌7例,胰头癌12例,胆囊癌2例,肝门淋巴结转移癌7例;胆总管结石1例,肝血管瘤介入术后1例。内引流8例,外引流21例。结果PTCD成功率为96.7%。血清总胆红素及转氨酶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是治疗梗阻性黄疸有效的和安全的方法,特别是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穿刺引流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接受经皮穿刺引流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心理疏导、并发症预防、疼痛管理等,观察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变化,术后1~3d疼痛评分变化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患者手术前SAS、SDS评分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患者术后有引流管迂曲、低热、疼痛等,均给予相关处理后好转,术后每日平均引流量(657±242)mL,未发现引流不畅等现象。术后1 d、2 d、3 d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6±1.5)、(3.2±0.7)、(3.3±0.6)分,经比较发现,术后2 d、3 d 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1 d(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术前负性心理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疼痛感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5.
梗阻性黄疸术前胆道引流的重新评价张伟综述刘震华张国政审校第二临床医学院外科(050000)关键词梗阻性黄疸;手术危险性;术前胆道引流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主要原因为高胆红素血症及内毒素血症所致感染和急性肾功能衰竭〔1〕。术前胆道引流虽然能...  相似文献   

6.
石书伟  王劲 《黑龙江医学》2021,45(15):1608-1609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3年11月—2017年10月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9例,其中34例行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为对照组,另35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胆管通畅时间、手术前后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期.结果:观察组胆管通畅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两组DBIL、TBIL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9/35)较对照组的58.82%(20/34)低(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可延长胆道通畅时间,促进肝功能改善,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C型臂下,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1次行支架植入成功,2例因导丝不能通过狭窄先行外引流1周后再行支架植入成功。术后患者黄疸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1例发生少量的胸腔积液。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可靠,创伤小,缓解症状快,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为一外科常见并发症,所以又称外科黄疸,临床多见.诊治原则是明确梗阻原因,解除胆道梗阻.近十年来,我们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置管引流(PTCD)处理此类病人8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肝正中裂入路行肝内胆管内或外引流术,对26例恶性胆道梗阻减黄效果较好,病人生命延长,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30~79岁,平均56.2岁。临床表现均有胆道梗阻黄疸表现,术前B超及CT均提示肝门部肿块,肝内胆管扩张...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10):837-839
目的探讨超声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中的应用及内外引流术的价值。方法对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分别行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后7、14 d复查肝功能。结果 35例患者超声定位后32例1针穿刺成功,3例2次穿刺成功,其中33例行外引流,2例行内外引流,患者黄疸均减轻,肝功能改善,且相关不适症状缓解。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扩张胆管外引流及内外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经皮肝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皮肝胆道引流(PTBD)术在不以手术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姑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PTBD术,其中肝门部胆管阻塞(A组)35例,胆总管下段阻塞(B组)15例。外引流17例,内外引流33例。A组中10例合并右肝管阻塞者行前路+右路术式的左、右肝管双管外引流。结果:术后疗效评定,优:A组24例,B组11例;良:A组11例,B组4例,两组优良率为100%。两组外引流和内外引流两种引流术式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经十二指肠砂的内外引流,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经十二指肠乳头的内外引流术。结论:PTDB术能有效地降低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血胆红素。正确选择PTDB术式是保证疗铲和减少并发症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16例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回顾性统计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之内转氨酶、白蛋白、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并电话随访了全部患者家属以获得生存信息。结果9例患者行胆道内外联合外引流、6例行外引流,1例同时行右肝管内外引流加左肝管外引流。介入术前、后谷丙转氨酶分别是(123.3±69.8)IU/L、(54.1±27.5)IU/L;谷草转氨酶分别是(186.5±149.2)IU/L、(96.8±72.9)IU/L;白蛋白分别是(30.5±3.8)g/L、(27.7±4.3)g/L;总胆红素分别是(368.9±148.1)μmol/L、(218.3±145.7)μmol/L;直接胆红素分别是(272.2±133.2)μmol/L、(141.5±115.7)μmol/L。除白蛋白外,介入手术前后相对应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lt;0.05)。患者2月、4月、7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6.7%、22.5%、7.5%。中位生存期3月。结论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积极行PTBD术,有助于改善患者肝...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1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治疗术式分为ERCP组与PTCD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并发症、治疗成本及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 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74% vs. 71.43%、84.21% vs. 100.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分别为98.25% vs. 78.57%、68.42% vs. 92.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DBIL、TBIL术后2周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26% vs. 17.1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黄疸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 vs. 28.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治疗费用分别为(13.54±2.54)d vs. (20.14±3.38)d、(2.62±0.15)万元 vs. (2.15±0.41)万元、(4.82±0.69)万元 vs. (5.04±0.71)万元,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低位梗阻首选ERCP治疗,高位梗阻首选PTCD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经肝胆汁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改良PTBD术(121例次)的临床资料,其中胰头癌37例,壶腹部癌23例,肝门胆管癌30例,转移性癌26例。结果:113例118例次穿刺成功,成功率达97.4%。其中肝总管置管42例,右肝管置管44例,左肝管置管22例,左右肝管双置管5例。术后1周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表现为黄疸减轻,皮肤瘙痒缓解,情绪好转,食欲增加,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101.2~592.8μmol/L降至术后1周的24.9~278.3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PTBD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atheter drainage,PTCD)治疗对阻塞性黄疸病人胆红素水平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阻塞性黄疸病人100例,均接受PTBD.术后对所有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病人近期疗效和生存时间;测定治疗前后病人各项肝功能指标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病人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有效率在术后第1周为77.66%,而术后第2周为90.11%.结论:PTCD是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安全有效的姑息疗法,该法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部分改善肝功能,缓解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梗阻性黄疸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在彩超引导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结论:经胆道引流术可有效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7.
郁晓峰  俞晓峰  姚韩  徐时 《重庆医学》2016,(32):4520-4523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行术前胆道引流(PBD)的有效性.方法 以“术前胆道引流”和“随机对照试验(RCT)”为关键词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CNKI等数据库搜索2015年10月前的所有中文和英文文献.使用Stata12.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合并效应量用风险比(RR)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来估计.结果 6篇RCT,共498例良性或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BD组和非PBD各249人)符合纳入标准.PBD组和非PBD组的术后并发症(RR=0.966,95%CI:0.775~1.203,P=0.757),住院时间(WMD =2.409,95%CI:-0.970~5.788,P=0.162)和治疗的病死率(RR=1.156,95%CI:0.660~1.027,P=0.062)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并发症方面PBD组比非PBD组患者有显著增加(RR=1.445,95%CI:1.027~2.033,P<0.05).结论 现阶段术前行胆道引流减黄治疗在增加着治疗并发症的同时并没有为梗阻性黄疸患者带来其他好处,因此,在RCT中不推荐常规行PBD治疗.  相似文献   

18.
3种胆汁引流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观察桥式引流、PTCE、ROUX—EN—Y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1997~2004年共1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资料按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回顾总结,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病例各指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桥式引流术胆红素下降速度较另外两组更快。结论 3种引流方式在降低胆红素绝对值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桥式引流可以更快降低胆红素至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