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胶质瘤C6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MSCs,体外培养和鉴定。取MSCs培养上清液,按照1/5,2/5,3/5的比例加入到C6培养基中,用MTT实验和BrdU标记指数(BrdU LI)评估C6细胞增殖。将MSCs与C6按照1∶1,1∶2,2∶1比例共培养。结果大鼠MSCs贴壁生长,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经硫代甘油和巯基乙醇诱导分化后,分化为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样细胞。C6培养基中加入MSCs培养上清液后,活性受到明显抑制,BrdU LI明显减低(P<0.05)。C6与MSCs共培养后,生长明显受到抑制,BrdU LI明显降低,尤其在MSCs周围,表现更加明显。结论大鼠MSCs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胶质瘤C6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人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及普罗布考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脐血MSCs,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105进行表型鉴定。将MSCs分为白蛋白(BSA)对照组、糖基化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AGE-BSA)浓度效应组和普罗布考干预组。应用WS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应用二氯醋酸荧光素探针和氧化应激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流式细胞鉴定显示,脐血MSCs不表达CD34、CD45,表达CD105。与对照组相比,AGE-BSA组增殖能力下降,ROS含量增加,SOD和GSH-Px活性下降。与AGE-BSA组相比,普罗布考在10、20、50、100μmol/L范围内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ROS含量,增加SOD和GSH-Px活性。结论 AGEs能够调节氧化应激,抑制脐血MSCs增殖。普罗布考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ROS生成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保护脐血MSCs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3.
孙玥  黄赛赛  耿林玉  王红  丁从珠 《江苏医药》2022,(5):433-435+440+428
目的 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小鼠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的免疫调节功能。方法 构建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小鼠模型,分离其骨髓MSC体外培养,鉴定细胞表型;同时分离培养正常小鼠的骨髓MSC作为对照。建立小鼠骨髓MSC与小鼠脾细胞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增殖情况。建立小鼠骨髓MSC与小鼠Na6ve CD4~+ T细胞共培养体系,分别诱导Na6ve CD4~+ T细胞向Th17细胞或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或Treg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17A的水平。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MSC表达干细胞抗原1(Sca-1)、CD105、CD44和CD73,不表达CD11b、CD34、CD45和CD31。共培养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小鼠与CIA小鼠骨髓MSC在抑制脾细胞增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小鼠骨髓MSC相比,CIA小鼠骨髓MSC同样可以抑制Th17细胞分化,减少IL-17A的分泌(P>0.05)。体外实验进一步表明,正常小鼠与CIA小鼠骨髓MSC在促进Treg细胞分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4.
MSCs联合来氟米特对异基因鼠B细胞的免疫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来氟米特(LEF)对BALB/c鼠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从5~6周龄BALB/c鼠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用EZ-SepTM Mouse 1X分离脾脏淋巴细胞,经脂多糖(LPS)刺激,并与LEF和/或MSCs作用.分为A组(脾细胞)、B组(脾细胞 LEF)、C组(脾细胞 MSCs)和D组(脾细胞 LEF MSCs).用MTT法检测B细胞的增殖.FCM检测B细胞CD69 、CD86 表达情况,以及B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SCs对B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MSCs联合LEF后抑制作用更强.C组吸光值(OD值)为0.303±0.016,明显高于D组的0.250±0.013(P<0.01).C组CD86 B细胞百分率较A组明显降低[(76.17±1.13)%vs(87.57±1.66)%](P<0.01).D组CD86 B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C组[(60.94±1.22)%vs(76.17±1.13)%](P<0.01).MSCs和/或LEF对B细胞CD69 的表达和B细胞凋亡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MSCs联合LEF对BALB/c鼠B细胞有免疫负调节作用,但机制复杂,可能与抑制B细胞增殖、干预B细胞不同时期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DMSCs)原代培养和3代总培养时间,及培养上清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浓度,研究DMSCs增殖速度与bFGF含量的关系。方法Dispase酶消化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患者与健康人皮肤DMSCs,流式细胞术及多向分化法进行细胞鉴定;细胞生长达90%融合时胰酶消化传代,记录原代培养时间与3代总培养时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bFGF的浓度,bFGF对正常D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银屑病组与对照组皮肤DMSCs的细胞形态相似,均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细胞表面抗原CD105、CD44、CD73、CD29及CD90表达阳性,CD34、CD45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阴性。与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患者DMSCs原代培养和3代总培养时间延长(P<0.01),分泌的bFGF降低(P<0.01),加入bFGF组DMSCs原代培养和3代总培养时间缩短(P<0.01)。结论银屑病皮损DMSCs分泌bFGF水平下降,直接影响其增殖速度,这可能是银屑病患者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缓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多种中药成分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s,体外扩增培养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 ,中药成分定向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结果 大鼠MSCs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1 4、CD1 1α、CD34、CD38、CD45、CD80、CD86为阴性 ,CD2 9、CD44、CD90、CD1 0 5、CD1 66呈阳性。黄芪、天麻、人参、当归、脑新舒、人参蜂王浆等多种中药诱导 1~ 3h后大部分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 ,出现胞体和突起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巢蛋白 (nestin)呈阳性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阴性。结论 多种传统中药成分及中药制剂体外能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常宏  蒋绍艳  史玉朋  宋丹妮 《中国药房》2008,19(30):2323-2326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24h,采用含丹参注射液的无血清L-DMEM培养液诱导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MSCs表达CD29、CD44、CD105、CD166。丹参注射液诱导后MSCs胞体收缩,突起伸出,较密的部分神经元拉成网状,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巢蛋白、NSE、NF-M表达阳性,阳性率分别为(58.68±4.50)%、(61.23±5.72)%、(63.47±6.38)%,GFAP阳性细胞率(1.47±0.23)%。结论:丹参注射液在体外可以将大鼠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8.
李丽  刘宝瑞  钱晓萍 《江苏医药》2008,34(1):53-55,I0005
目的 探讨从健康人外周血中体外诱导培养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再用贴壁法获取单核细胞后加入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培养6 d后分组:Ⅰ组为对照组,仅含上述细胞因子;Ⅱ组加入多聚次黄嘌呤胞嘧啶核苷酸(Poly I∶C);Ⅲ组加入钙离子载体(CI)A23187;Ⅳ组加入Poly I∶C和CI A23187.第8天收获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体外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T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Ⅳ组细胞形态学观察可见典型DC特征,荧光激活细胞分离器(FACS)检测高表达CD83、CD80、CD86和CD40;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表明Ⅳ组细胞具有较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 PBMC体外经过细胞因子序贯、联合诱导培养能够获得大量功能成熟的D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腹腔积液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对SW620结肠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分离15例结肠癌患者的腹腔积液培养获得成熟DC,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培养获得CIK细胞,DC细胞与CIK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表型,MTT法检测各组对结肠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恶性腹腔积液中存在DC前体细胞,经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后可获得成熟的DC细胞,高表达HLA—DR、CD80、CD83、CD86分子。DC与CIK共培养对SW620结肠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单独CIK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积液中存在DC前体细胞在体外诱导培养可获得功能正常的成熟DC细胞,与CIK共培养后可增强其体外杀伤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椎间盘髓核细胞(NP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三维共培养系统.方法 分别培养乳兔NPCs和BMSCs至原代融合和第3代,将两种细胞按2:1 (BMSCs:NPCs)比例混匀,以6×106/ml的终浓度分别接种于培养板作为平面共培养组(A组)和PLGA支架(直径10 mm,厚3 mm)作为三维共培养组(B组);每组各接种6例标本,每例接种细胞悬液100μl,体外培养2周,利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细胞与材料支架黏附良好.经过2周的培养,A组和B组细胞均能够增殖;与A组相比,B组细胞增殖率增高(P<0.01).结论 共培养的NPCs和BMSCs均能够与PLGA支架很好地黏附并增殖;PLGA支架三维共培养NPCs和BMSCs较平面共培养更能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