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胜杰  王和鸣 《中医正骨》2011,23(10):10-13
目的:观察定点旋颈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5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7例。治疗组采用定点旋颈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采用美国颈椎多功能测试训练系统测定患者的颈椎活动度。结果:①临床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4.601,P=0.032)。②颈椎活动度。治疗前2组患者的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6,P=0.861;t=0.309,P=0.758;t=0.178,P=0.859;t=0.203,P=0.839;t=0.119,P=0.906;t=0.464,P=0.645),有可比性;治疗1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活动度均有改善(治疗组:t=6.936,P=0.000;t=4.511,P=0.000;t=2.409,P=0.020;t=2.464,P=0.017;t=2.492,P=0.016;t=4.403,P=0.000。对照组:t=4.366,P=0.000;t=2.726,P=0.008;t=2.675,P=0.010;t=2.372,P=0.021;t=3.392,P=0.001;t=3.870,P=0.000),其中治疗组患者的前屈、后伸活动度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t=2.059,P=0.044;t=2.061,P=0.044),2组患者的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活动度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8,P=0.790;t=0.313,P=0.756;t=0.394,P=0.695;t=0.303,P=0.763)。结论:定点旋颈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度,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观察运用MCU系统评价、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7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MCU检查颈椎病患者的活动功能及颈部肌力、并根据检测报告形成手法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前屈后伸最大肌力、疼痛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四周后,治疗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前屈后伸最大肌力、疼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的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前屈后伸最大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P <0.05).结论:运用MCU系统评价颈椎所形成的手法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3.
王之虹教授,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伤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科协常务理事、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吉林省针灸学会会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运用颈肌功能测试仪(MCU)系统评价、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MCU检查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及肌力,根据检测报告形成推拿手法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颈舒颗粒内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以颈椎活动度、最大肌力、疼痛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组颈椎活动度、最大肌力、疼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运用MCU系统评价颈椎所形成的手法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功能和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俯卧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采用俯卧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9例,男36例,女43例。年龄15~72岁,中位数48岁。病程1周至12年,中位数4年。治疗2周后测量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并观察其颈椎疼痛缓解、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95±0.72)分]较治疗前[(6.98±1.36)分]下降。治疗后的臂丛电位(N9)、颈髓电位(N13)、皮层电位(N20)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9.33±0.69)ms、(13.20±1.01)ms、(19.57±1.12)ms]较治疗前[(10.21±1.07)ms、(14.42±1.05)ms、(21.18±1.09)ms]缩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51例、好转25例、无效3例。结论:俯卧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操作简单、缓解疼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有助于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颈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手法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颈痛方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颈痛方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颈型颈椎病患者1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与颈痛方内服外熨加推拿手法和颈复康颗粒内服加推拿手法治疗,并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8.2%.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治愈率57.1%,总有效率81.4%,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颈痛方内服外熨配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颈复康加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8.
介绍罗华送教授运用解肌调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罗华送教授认为,颈型颈椎病属中 医筋骨病范畴,可累及筋、肉、骨不同层次。临床根据颈椎受累部位不同,提出循经分区论治的理念,治疗上 主张“先辨病区,点区同治,筋骨并重,治炼结合”,通过解肌调颈法松解粘连的筋膜,复正错缝的关节,强 健弛软的肌肉,促使经络气血畅通,关节协调,筋骨强健,故多见良效。  相似文献   

9.
杨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59-60
目的:探讨分析针刀闭合松懈结合定点手法整复颈型颈椎病。方法:后枕部备皮,皮肤常规消毒,在压痛敏感处用2%利多卡因1ml麻醉,选取4号小针刀按一定手法达病变软组织,感觉手下有松动感,出针刀,于针眼处拔火罐,外敷创可贴。术后活动颈部,并根据颈部条索及压痛情况施相应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结果:50例中治愈(颈项、后枕肩背部疼痛、酸胀沉重,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颈部功能受限,后伸、旋转疼痛紧张感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颈部的条索和敏感压痛点消失)46例占92%,显效2例占4%,有效1例占2%,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为98%。结论: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不仅缩短了疗程,更让患者增强了信心。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的核心技术"四步十法",矫正、整复错位颈椎小关节,配合牵引理疗治疗颈椎病颈型10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牵引理疗治疗颈椎病颈型95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6.92%,对照组为41.05% 治疗组总有效率99.07%,对照组为73.96%.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颈型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联合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1)。对照组予以口服颈痛颗粒,1袋/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15~20 min/次,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颈臂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部压痛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患肢红外热成像温度均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 77%(30/31)、82. 76%(24/2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颈臂疼痛VAS评分、颈部压痛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患肢红外热成像温度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颈臂疼痛VAS评分、颈部压痛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患肢红外热成像温度均值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联合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  相似文献   

13.
2004~2006年我科运用中药外敷加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8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提牵旋转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颈型颈椎病均通过舒筋活络、提牵旋转手法、整理结束手法和功能锻炼治疗,隔日1次,连做3次。结果:治愈39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95.4%。结论:提牵旋转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颈牵正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病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我科自1999年3月~2002年6月采用颈牵正骨加神灯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舒颗粒联合理筋手法对风寒湿阻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生活宣教以及理筋松解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颈舒颗粒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疼痛(VAS)评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VAS评分、NPQ评分、CASC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改善(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舒颗粒联合理筋手法可改善风寒湿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增大颈椎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仰卧位双向交替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将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25 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37.9±12.5岁;  相似文献   

18.
祝仁超  喻永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882+884-882,884
颈椎病多有小关节、椎体、椎间孔、椎间盘等发生退变,严重者可致脊髓受压,肢体功能障碍及出现全身症状。笔者用颈舒汤配合旋提手法治疗本病9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福水  周凡媛  方婷  赵梅梅  陈梅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311-1313,后插6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模型兔颈肌形态学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及电针组,每组10只,通过长期低头位造模方法建立颈椎病动物模型,造模后各组行颈椎X线侧位片,以验证造模是否成功。针刀组及电针组动物造模成功后分别行针刀及电针治疗,治疗结束后取家兔颈后伸肌,HE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颈肌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肌纤维染色不均匀,排列紊乱,形态、直径大小不一,纵切面肌纤维呈明显的波浪状、节段扭曲改变,部分肌纤维断裂。胞核整体体积变小、淡染,分布紊乱,部分核内移。出现大量炎性细胞。由此可见,模型组肌肉组织形态学发生显著变化;针刀干预后肌纤维排列整齐,形态一致,未见明显扭曲。结论:针刀疗法可改善颈部受损肌肉病理变化,修复颈肌,这可能是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1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国法 《国医论坛》2005,20(6):32-32
颈椎病通常分为6型:即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等,后又有报道内脏型者,属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该病16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