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7例大肠癌及40例大肠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EGFR mRNA.结果 40例大肠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EGFR均为阴性.患者组EGFR mRNA表达阳性为45.9%(17/37).EGFR mRNA表达阳性者在大肠癌Ducke's分期中为A期28.6%(2/7),B期31.3%(5/16),C期80.0%(8/10),D期50.0%(2/4);病理上低未分化(63.2%)及中高分化(28.7%)癌间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RT-PCR方法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EGFR mRNA表达与其临床及病理分期相关,此项指标检测可作为大肠癌微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RT-PCR寻找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早期分子标记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求大肠癌患者早期诊断的外周血分子标记物,为大肠癌临床筛查提供早期、可靠、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RT-PCR检测28例大肠癌、8例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8例腺瘤轻度不典型增生、11例炎性息肉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中CK-20,GST-π,hTERT,survivin及 skp2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轻度不典型增生、炎性息肉组和正常对照组hTERT 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82.1%(23/28)、87.5%(7/8)、27.8%(5/11)、 9.1%(1/11)、10%(1/10),大肠癌组及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别显著 (P<0.05);survivin mRNA在大肠癌、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腺瘤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的阳性率分别是64.2%(18/28)、50%(4/8)、 11.1%(2/18),炎性息肉组及正常组未见表达, 大肠癌组与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无差别, 与腺瘤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炎性息肉及正常组之间差别显著(P<0.05);而CK-20,GST-π, skp2 mRNA在各组之间表达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RT-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hTERT, survivin mRNA的表达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有意义,可望成为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临床上根据转移瘤和原发瘤形态结构近似的这一生物学特性对诊断转移瘤十分有帮助.通常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特殊成分CK及其单克隆抗体以识别上皮性肿瘤.近年来,一些学者应用靶向C20 mRNA的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1-6].我们采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以220 mRNA为靶基因,检测32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表达,CK20 mRNA阳性表达可作为癌细胞血行播散的临床指标,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Fas/FasL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Fas及其配体FasL与大肠癌患者肿瘤局部及全身免疫反应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 (FCM )对 4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的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以 40例正常人的PBL作对照。结果 大肠癌患者TIL上Fas分子表达率为 16 8% ,PBL上Fas分子表达率为 8 0 % ,正常人PBL上Fas分子表达率为12 6% ,前者表达率明显高于后两者 (P <0 0 5 ) ,大肠癌患者PBL上Fas分子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PBL上Fas分子表达 (P <0 0 5 )。结论 Fas分子在大肠癌患者PBL与TIL中的表达不同 ;Fas/FasL在大肠癌患者肿瘤微环境和全身水平均参与了免疫系统与肿瘤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邓燕  胡伟 《中华消化杂志》2004,24(8):498-499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手术虽为治疗大肠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根治术后仍有约30%的DukesB期患者5年内死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提示即使是大肠癌早期也可能存在微转移。微转移虽小,但有发展成致命的显性转移灶的可能,因此,及早发现微转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用RT-PCR法检测了48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鸟苷酰环化酶C(GC-C)mRNA的表达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55例胃癌、46例良性胃病及正常献血员50例,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研究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结果:46例良性胃病及正常献血员50例外周血CK20mRNA均呈阴性,55例胃癌中有35例外周血CK20mRNA表达阳性,I、Ⅱ期20例中有7例外周血CK20mRNA表达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28/35);低、未分化腺癌38例中,30例外周血CK20mRNA表达阳性,高于高、中分化腺癌(5/17)。认为PT-PCR检测外周血CK20mRNA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前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在肿瘤的治疗中,目前困扰临床医生的主要问题仍是肿瘤的复发与转移。为此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不同临床分期和类型的肺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CK19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对肺癌微转移诊断和监测的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肺癌患者60例,男4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8岁,均经病理组织切片确诊。其中小细胞肺癌10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踝蛋白(Talin)在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二维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差异蛋白,并用免疫印迹验证其表达情况。结果试验筛选出大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差异蛋白44个,其中23个下调蛋白。结论 Talin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作为研究大肠癌发生机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KAI1基因是一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研究表明,它对多种肿瘤有抑制转移作用。为研究它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KAI1基因的mRNA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寻找其变化规律,探讨它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微转移癌细胞的敏感分子检测方法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特异引物扩增细胞角蛋白 19(CK19) m RNA,检测7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 CK19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76例肺癌患者中 39例外周血 CK19m RNA阳性 ,阳性率为 5 1.3% (39/ 76 ) ,2 7例肺良性病变中仅 1例阳性 ,阳性率 3.7% ,15例健康对照者均为阴性。全部肺癌患者 15 7枚淋巴结中 CK19m RNA阳性率 38.9% (6 1/ 15 7) ,常规病理方法检测淋巴结阳性率 14 .6 % (2 3/15 7) ,两者相比 ,P<0 .0 5 ;HE染色阴性的 134枚淋巴结中 ,经巢式 RT- PCR技术检测证实存在癌转移的阳性率为 2 8.3% (38/ 134) ,两者相比 ,P<0 .0 5。结论 巢式 RT- PCR技术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微量癌细胞转移检测方法 ,可能有助于肺癌微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CEA mRNA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厉波  季海生  王斌 《山东医药》2006,46(26):17-19
目的以套式RT—PCR方法检测癌胚抗原(CEA)mRNA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52例(乳腺癌组)、乳腺增生性病变患者40例(增生组)、健康查体者20例(对照组),采集外周血样本。分别用套式RT—PCR法检测其外周血中CEAmRNA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为40.4%,增生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0%和0,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乳腺癌组TNMⅢ期、Ⅳ期患者CEA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Ⅱ期患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外周血CEAmRNA表达可作为乳腺癌转移的一个辅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背景:有关CK20和Ki鄄67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虽较多,但其临床意义尚无定论。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和癌组织中CK20、Ki鄄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检测40例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相应癌组织中CK20、Ki鄄67的表达。结果:随着胃癌临床分期的增高和分化程度的降低,外周血CK20mRNA的阳性率相应增高(P<0.001和P=0.038),癌组织中CK20、Ki鄄67的表达亦增强(P<0.001和P<0.01;P<0.001和P<0.001)。癌组织中CK20、Ki鄄67的表达越强,外周血CK20mRNA的阳性率越高(P=0.009和P<0.01),且癌组织中Ki鄄67的表达随CK20表达的增强而增强(P=0.002)。外周血CK20mRNA和癌组织中CK20、Ki鄄67的表达均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外周血CK20mRNA和癌组织中CK20、Ki鄄67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基因标记物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和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联合测定的临床价值. 方法 取48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标本,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nested-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K19 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CYFRA21-1和TPS水平. 结果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和血清CYFRA21-1和TPS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52.1% 、83.3%和66.7%.联合检测CK19 mRNA 、CYFRA21-1和 TPS在食管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发现其与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有相关性(P<0.05或P<0.01). 结论 在食管癌患者的随访中开展外周血中CK19 mRNA和血清CYFRA21-1和TPS的联合检测可提高食管癌微转移的检出率,以及时监控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脂联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2例大肠癌组织、20例大肠腺瘤和42例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脂联素的表达情况,以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 正常大肠组、腺瘤组中脂联素均匀表达于大肠组织腺管的腺胞细胞膜及细胞浆,大肠癌组中脂联素在肿瘤细胞的胞膜及胞浆少量表达,染色浅,阳性细胞呈散在、片状或灶状分布,脂联素在正常组、腺瘤组和大肠癌组的表达依次减少( 43.03±4.89、38.71±6.80、15.55±3.81),大肠癌组与正常对照组、腺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结论 脂联素在大肠癌中低表达,脂联素的减少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脂联素有望成为治疗和监测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不同病理分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 Treg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0例HCC患者的外周抗凝血作为HCC试验组并进行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期,2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抗凝血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CD4+CD25+CD127LOW Treg水平。结果 HCC患者外周血中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在HCC不同分期中,Ⅲ、Ⅳ期患者外周血中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结论 在HCC患者外周血中,Treg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而逐渐增多,且在Ⅲ、Ⅳ期快速增殖,其可能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D1、CDK4、P16蛋白及p16基因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例正常大肠黏膜和89例大肠癌组织中CyclinD1、CDK4、P16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术后随访,对其中40例大肠癌组织进行p16基因SSCP-PCR分析,评估CyclinD1、CDK4、P16蛋白及p16基因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级、临床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CyclinD1蛋白阳性标记位于癌细胞核,P16和CDK4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正常大肠黏膜未见Cyclin D1表达,P16和CDK4仅在细胞浆内表达.大肠癌组织中Cylin D1表达率为42.69%;P16胞浆表达率为57.30%,其中同时有核表达者为47.19%;CDK4胞浆表达率为92.13%,其中同时有核表达者为24.72%.正常大肠黏膜P16和CDK4表达率分别为25.00%和41.66%,明显低于大肠癌组织的表达(P<0.05).大肠癌组织CyclinD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生存率有明显的关系(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相关性不显著(P>0.05).CDK4核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CDK4胞浆表达、P16胞浆表达和P16核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的相关性不显著.Cyclin D1、CDK4、P16三者在核区阳性表达有相关性.p16基因缺失率为47.50%,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16基因与P16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Cyclin D1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提示患者的预后较差,尤其对Dukes B期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大肠癌细胞分化程度与p16基因缺失及CDK4核阳性表达有一定关系.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D1/CDK4/P16对细胞的异常调控可能是发生大肠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ERβ和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E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大肠癌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大肠癌中ERβ,VEGF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作对照,分析大肠癌组织中ERB与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关系.结果:45例大肠癌组织中,ERβ阳性23例(51.11%),VEGF阳性33例(73.33%).ERβ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 0.024,P=0.005),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P=0.289,P=0.173).ERB阳性组中,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ERβ阴性组(56.52% vs 90.90%,P<0.05).结论:ERβ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联合VEGF作为有价值的肿瘤标记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ERβ和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5-LOX-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LOX-1蛋白在103例大肠癌组织、56例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预后情况及大肠癌组织中其他与侵袭转移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5-LOX-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P<0.05);15-LOX-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其他器官侵袭转移以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病理分化程度低、Dukes分期晚以及有淋巴结或其他器官侵袭转移者肠癌组织中15-LOX-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大肠癌组织中15-LOX-1阳性表达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15-LOX-1阴性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15-LOX-1表达水平、患者年龄及手术时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以作为评估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大肠癌中15-LOX-1与VEGF、MMP-2、MMP-7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15-LOX-1对大肠癌具有抑癌作用,对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