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患者男性,15岁,左侧阴囊无痛性肿物渐进性增大3年。查体:左侧附睾头部可触及直径约1.5cm的囊性包块,边界清楚,触之较软,无触痛。B超检查提示左侧附睾头囊肿,约(1.6×1.5×1.7)cm3,界清,壁薄,透声好。术中见左侧附睾头部一(2.5×1.5×2.0)cm3囊肿,包膜完整,切面囊性,内容物为淡清亮液,壁薄如纸,与周围无粘连,界线清楚。病理检查提示为被覆扁平上皮及柱状上皮,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型性。诊断为附睾浆液性囊腺瘤。讨论附睾肿瘤临床少见,有人统计原发性附睾肿瘤只占阴囊内容物肿瘤的1%左右,其中附睾肿瘤中良性者占绝大多数,约70%~80%。原发性附睾…  相似文献   

2.
郭雄飞 《河北医药》2014,(7):1060-1060
附睾腺瘤样瘤系少见疾病,现就本院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3岁,主因右阴囊内肿物8年,疼痛1月入院。患者无发热,无盗汗、乏力等结核症状。无外伤史。查体:右侧附睾尾处可触及一肿物,约1.5cm×1.5cm×1.5cm,质硬,无压痛,边界清。入院后,鉴于患者年轻,对性生活有要求,积极术前准备后,行附睾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附睾尾部,与周围无粘连,与附睾界限清,电刀完整剥离肿物。术后病理报:附睾腺瘤样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附睾肿瘤的认识,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已行手术治疗的21例附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1例;行肿瘤切除术ll例,附睾切除术5例,睾丸附睾切除术4例,根治性睾丸切除术1例。结论超声检查对附睾肿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良性病变者可行肿瘤或附睾切除,如为恶性则需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4.
李杰 《中国医药指南》2014,(16):159-160
目的探讨附睾结核的误诊发生原因。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之间收治的43例附睾结核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根据其临床检查结果接受抗结核短程化疗和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2130岁年龄段人群的附睾结核发病率最高,而21岁以下人群发病率最低,患者发病部位主要集中于左侧附睾,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阴囊肿痛和阴囊无痛性肿块等等。经过相应的临床治疗,16例患者完全治愈,且未见复发。结论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青年附睾结核的发病率较高,且临床上易误诊为附睾炎,因而需要综合各种临床检查方法,以提高附睾结核的临床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附睾肿物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吉东 《河北医药》2004,26(8):651-651
我院自1995年1月至2 0 0 3年12月共收治附睾肿物97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均为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年龄12~75岁(平均46岁)。手术切除组织全部送检,病理报告:附睾结核2 6例,左侧11例,右侧13例,双侧2例;附睾炎性肉芽肿2 8例,左侧11例,右侧14例,双侧3例;精液囊肿3 6例,左侧15例,右侧18例,双侧3例,合并囊内出血1例;附睾腺样瘤4例,左侧1例,右侧3例;平滑肌瘤2例,右侧1例,双侧1例,囊腺瘤1例,右侧。1.2 临床表现 本组2 8例附睾炎患者表现为发热、阴囊内疼痛,向下腹部、腰部放散,经抗炎治…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2 0 0 0~ 2 0 0 3年共收治附睾囊肿 17例 ,均予穿刺抽出囊液后注入曲安奈德 ,现就其治疗方法、临床效果等问题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 17例 ,年龄 17~ 4 5岁 ,平均年龄 2 4 5岁 ,囊肿均在附睾头处 ,右侧单发8例 ,左侧单发 7例 ,双侧附睾头同时有囊肿为 2例 ,母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7岁,汉族。因右侧附睾肿物6年于1999年4月27日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好,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右附睾尾部可触及一约1.0×1.0×1.0cm肿物,质中,表面光滑,不活动,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无压痛、触及痛,余泌尿生殖系未见异常。有结核病史,常伴夜间盗汗。B超示右侧附睾尾略增大。诊断为:右附睾囊肿,右附睾结核。给予抗炎、抗痨治疗。入院8天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附睾囊肿切除术,手术顺利。病理诊断为:(右附睾)精子潴留囊肿。术后第3天患者突然出现惊厥、胡言乱语、躁动、妄想、幻听、幻视等精神症状,以后逐渐加重,检查未见器质性神经病变,经精神病院医生会诊为分裂样精神病。给予镇静、抗惊厥治疗。  相似文献   

8.
泌尿男性生殖系肿瘤中,附睾肿瘤仅占0.16%~2.5%[1,2],原发性附睾肿瘤更为少见。我院自1972年4月至2006年11月共收治原发性附睾肿瘤17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年龄16~67岁,平均36.6岁。左侧13例,右侧4例,均为单侧、单发性肿瘤,肿瘤直径约0.5~3cm。肿瘤位于尾部10例,头部5例,体部2例。临床表现为单纯肿物而无症状者11例,患侧坠胀痛者6例,合并鞘膜积液者1例。从发现肿物至就诊时间6~98个月。1.2治疗方法与结果:1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4例良性肿瘤行单纯肿瘤切除,术后7~12天出院,随访至今,均未复发。3例恶性肿瘤中:1例…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总结附睾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03例经穿刺、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附睾囊肿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征。结果103例附睾囊肿中,附睾单纯性囊肿26例(25.2%),附睾精液囊肿77例(74.8%);囊肿最小约0.4cm×0.3cm,最大约2.5cm×2.1cm。治疗是对10mm以上的22例附睾囊肿行切除术,5~10mm的66例附睾囊肿行穿刺抽液治疗,5mm以下的15例附睾囊肿行门诊随访。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附睾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经阴道超声与血β-hCG联合检查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结合血β-hCG测定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诊断或怀疑异位妊娠共360例,经阴道超声检查并在当天或次日行血β-hCG检查,住院治疗者隔天或数天行血β-hCG复查。结果:360例异位妊娠患者经阴道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及病理完全符合。超声诊断符合率100%,其中69例诊断异位妊娠可能,结合血β-hCG复查阴道超声最后均确诊为异位妊娠。属胎囊型包块52例,混合性包块260例。本组所有异位妊娠者血β-hCG测值均增高,行药物保守治疗占60%,行手术治疗占40%。结论:经阴道超声对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是有价值的方法,结合血β-hCG测定,对“妊娠盲区”时期及对非异位妊娠的附件包块的鉴别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声动态三维弹性成像(4D—UE)技术检查附睾尾炎性包块的图像特点并探讨该检查的可行性。方法15例附睾尾炎性包块患者(实验组)和30例正常男性(对照组)均行附睾4D—UE检查,观察附睾尾炎性包块的4D—UE声像图特点及其与正常对照的异同点。结果两组问睾丸实质的4D—UE声像图无差别:特点均为实质中心由均匀的灰阶编码及混杂的红色区域组成,实质边缘呈蓝色,外周呈红色周边带;而实验组炎性包块在4D—UE声像图上呈蓝色,显示其硬度较周边组织大。结论4D—UE能够动态显示组织的硬度分布情况,可用于反应睾丸、附睾及周围组织的相对硬度,有望成为一种用于诊断睾丸及附睾病变的新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燕琴  马* 《首都医药》2001,8(4):49-49
女性生殖器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侵入机体后在生殖器引起的一系列炎症改变。近十年来,女性生殖器结核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占肺外结核的11.9%,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二年来收治的2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本院妇科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24例该病患者,占同期妇科就诊人数的3.97%。年龄21~41岁者20例,41~78岁者4例。已婚22例,未婚2例。13例经手术探查确诊,4例经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7例经临床、胸部X线检查、盆腔B超、PPD皮试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等综合确诊。 2结果 2.1临床表现24例患者中,以腹部包块为主诉而就诊者10例(41.67%),月经不调者5例(20.83%),下腹痛者4例(16.67%),疲乏、低热者2例(8.33%),盆腔包块者2例,原发不孕者1例(4.17%)。同时并发其它脏器结核者10例,其中并发结核性腹膜炎7例次,结核性胸膜炎4例次,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例次,浸润性肺结核2例次,肾结核、支气管结核各1例次。 2.2罹患部位经盆腔B超及/或手术发现,24例中盆腹膜结核12例,子宫内膜结核7例,卵巢结核2例,输卵管结核2例,子宫内膜结核合并卵巢结核1例。盆腔游离性积液15例,盆腔包裹性积液3例,盆腹腔腹膜增厚、粘连4例。13例手术探查患者中,术中可见盆、腹腔腹膜有粟粒结节者6例。病理检查示结核性肉芽肿、类上皮结节及多核巨细胞浸润者11例。 2.3各项检查结果 2.3.1妇科检查:24例中妇科触诊发现腹部柔韧感或腹水者7例,可触及囊性包块者3例,子宫活动受限者3例,单侧或双侧附件条索状增厚者3例,实性包块者5例。 2.3.2盆腔B超:24例中,行盆腔B超者22例,探及盆、腹腔积液者15例,附件包块者3例,腹膜增厚粘连者1例。 2.3.3子宫内膜病理检查4例,均发现有特异性结核性改变。 2.3.4盆腔渗液检查:B超定位下能抽出积液者9例。常规、生化检查均显示:蛋白质增多(>2.5g%),葡萄糖及/或氯化物低(<50mg%),淋巴细胞占优势的特点。

2.3.5PPD皮试及血沉:11例患者行PPD皮肤试验,皮试阳性10例,其中5例为强阳性。15例患者行血沉化验,46.7%患者血沉增快。 2.4治疗及结果   24例患者均接受了6~9月的抗结核化学治疗,均采用HRZE(S)方案,个别病人酌加丙硫异烟胺、氧氟沙星等。经6个月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减轻、改善并伴有B超检查渗液吸收好转者23例(95.83%),1例腹水增多。治疗后的已婚育龄妇女22例,未避孕者9例,至今未孕。提示输卵管结核可能残留疤痕、狭窄等不可逆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区附睾结核的发病特点以提高该病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我科曾收治27例附睾结核病例。结果附睾结核发病隐匿,症状较轻,病史长,我区患者多在出现病变侵及睾丸及形成皮肤窦道才就诊,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仍需抗结核治疗。结论我区附睾结核患者对此类疾病认知、预防及治疗意识低下,病情延误明显,故作为医疗、预防机构仍需加强对此类疾患的宣传及早认知、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的必要性,抗痨及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方法及其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对在我院行外科治疗的阑尾黏液囊肿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患者手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术中及术后切除物病理检验后诊断为阑尾黏液囊肿;2例患者右下腹反复的疼痛发作,行B超检查右下腹见囊实性肿物怀疑为该病,行剖腹探查术后确诊为阑尾黏液囊肿;2例患者右下腹有可触及性包块的出现,B超检查后可见囊性肿物,进一步行CT检查显示右髂区有囊性病灶囊肿与盲肠有关而初步确诊为该病;11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进行了单纯性的阑尾全切术,1例患者行回盲部位切除术,1例患者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果阑尾黏液囊肿的术前诊断率为18.2%(2/11),1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后经随访,患者均无不适反应。结论阑尾黏液囊肿在临床中不多见,在诊断过程中常常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患者主诉右下腹疼痛和出现可触及包块时,应该警惕本病的出现。B超检查及CT检查可以有效的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该病的复发及其并发症的出现,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缓解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 的探讨 因 良 性 疾病 行 子 宫 切除 术 后 盆 腔包 块 形 成 的原 因 、临床 特 征 及 治疗 。 方 法 收 集 并分 析30例 子 宫 切 除术 后 盆 腔 包 块 的 两 次 手 术 前 后 情 况 、包 块 的 性 质 、二 次 手 术 前 后 情 况 、包 块 的 性 质 、二 次 手 术方 式、治疗 效果 及 随访 结果 。 结果 30例 患者 在子 宫 切除 时 均保 留了 一 侧或 两侧 附 件,53% 病 例包 块 以 体 检或 自查 方式 发现 ,47% 有 症 状;大 多 数病 程长 、包 块 大、活动 差、以囊 性为 主 、用 抗 生素 治 疗 或 中药 治 疗 无 效;B超43% 有分 隔,CA 在 正常 范 围。70% 病 例与 粘 连性 囊 肿有 关,原子 宫 切除 时有 粘 连者11例 在 本次 手术 时 均有 粘连 ,38% 粘 125连 性囊 肿于 子 宫切 除术 后6个月 内 出现 包块 ,62% 术 后2年内 出现 包 块,卵巢 囊肿 均 为术 后1年以 上 发现 包块 。二 次手 术时 腹腔 镜 手术 比开 腹 手术 出血 量 少,但医 疗费 用 高,平 均 住院 日及 手 术时 间差 异 无显 著 性,总复 发率26% 。结论 粘 连性 包 块多 数术 后2年 内 发 现 ,卵 巢 囊肿 大 多1年 以 后 发 现;保 留附 件 是 再 次形 成 包 块 中 液体 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年~1999年间共收治1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腹痛者15例(78.9%),发热11例(57.9%),黄疽4例(21.1%),右上腹包块2例(10.5%),具有腹痛、黄疽、腹部包块三联征者仅1例。术前通过各种检查,确诊或疑诊17例(89.5%)。其中,Ⅰ型17例,Ⅳ型2例,行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1例;行囊肿大部切除、近肝端胆管与空肠Roux-en-Y吻合7例,1例先行T管引流术,后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胆漏、胰漏。本组无感染,无死亡,均痊愈。结论 小儿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临床症状不典型,B超检查有较高确诊率。手术宜切除囊肿、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国原发性附睾淋巴瘤(PEL)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探讨PEL早期诊断标志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PEL以及国内杂志近10年(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表的有关文献共24篇29例PEL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15例个案资料描述较完整,年龄35~81岁,40岁以上占73.3%;中位病程4.1个月。首发症状:阴囊无痛性肿块73.3%,阴囊肿痛26.7%。体征:附睾肿块质硬100%,触压痛20%,与睾丸界限不清40%,伴同侧精索增粗20%,浅表淋巴结肿大6.7%;肿块直径0.5~5.5 cm,平均2.9 cm,位于头部53.3%,尾部20%,整个附睾26.7%,位于左侧26.7%,右侧46.7%,双侧6.7%。免疫组化检查:B细胞淋巴瘤66.7%(其中MALT型5例,DLBCL型3例,未分亚型2例),T细胞淋巴瘤13.3%。治疗方案:29例报道手术方式,睾丸根治性切除术55.2%,睾丸、附睾切除术17.2%,附睾切除术24.1%,附睾活检术3.5%。21例报道术后辅助治疗,单纯化疗52.4%,单纯放疗28.6%,化疗加放疗4.8%。术后随访19例,9例死亡,中位生存期2年。结论我国PEL罕见,多数中年后发病;起病隐匿,临床无特异性。依据组织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确诊。治疗首选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建立个体化化疗和(或)放疗方案,应重视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附睾结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超声诊断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附睾结核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结果附睾结核声像图改变有:附睾不同程度肿大26例,病变部位呈不均质低回声23例,病灶内钙化灶形成6例,睾丸回声不均质4例,附睾内结节状回声2例。CDFI血流检测结果:8例病灶内血流丰富,12例病灶周围血流增加,3例病灶周边点状血流,3例病灶血流显像未见异常。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65.4%,误诊率34.6%。结论附睾结核缺乏典型声像图特征,声像图表现应结合临床病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病历简介患者,男,37岁,右睾丸触及一块肿物一年余就诊。B超检查提示精索部位实质性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临床诊断为右睾丸肿物。行右睾丸肿物、右侧附睾切除术,术中见右附睾约3cm×3cm×4cm大小的肿物,并送病理。巨检:右睾丸3.5cm×2.5cm×2cm,已剖开切面淡黄色;肿物位于附睾头,2cm×3cm×3.5cm,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局部淡黄色,质较韧,与附睾一体与睾丸游离;剖开肿物发现肿物与输精管粘连为一体(取肿物2块),肿物与输精管粘连处(取变性。病理报告为平滑肌肉瘤(中低分化)。讨论来源于精索的恶性肿瘤较少见,约占精索肿瘤的30%。常见为横…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输精管吻合术治疗较重的附睾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较重的附睾淤积症23例,实行输精管吻合术。结果术后1~3个月复查精液,精子密度>60×10~9/L者15例,<60×10~9/L者7例,无精子者1例。痊愈19例,症状好转3例,无效1例。结论输精管吻合术是治疗难治性附睾淤积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