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 ,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 ,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现对我院 1992— 2 0 0 1年 5 2例死亡围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按照围产期标准 ,即孕满 2 8周或出生体重≥ 10 0 0 g的死胎、死产及出生 7d内的新生儿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1] 。1.2. 观察指标 统计 10年间围产儿病死率、胎儿病死率、早期新生儿病死率。分析围产儿的死因及主要并发症。2 结果2 .1. 围产儿病死率 见表 1。表 1  10年围产儿死亡情况 (例 )年份新生儿死亡畸形无畸形死 胎畸形无畸形死 产畸形无畸形合计 …  相似文献   

2.
近 10余年的努力 ,我国围产期保健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了明显缩短 ,为了更好地做好围产期保健 ,本文分析了我院 6年来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的资料 ,以便更好地提出作为产科临床医生如何提高产科质量来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 ,现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自 1994年~ 1999年间我科分娩总数 6 5 82例 ,围产儿总数6 6 2 7例 ,其中死胎数 42例 ,死产数 5例 ,新生儿死亡数 2 8例 ,围产儿死亡总数 75例 ,围产儿死亡率 11.31‰。表 1 围产儿死亡病因分析病因例数百分比 %产科直接因素脐带因素   13    17.3早产 10 13.33羊水过少 …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寻找能够利用经济上可承受的简便有效干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围产儿的健康风险,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双版纳州1992—2008年围产儿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死亡构成采用回顾性调研,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围产儿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17年间呈下降趋势(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年平均死亡率围产儿为25.85‰,早期新生儿为18.10‰,死胎死产为7.76‰;死亡构成早期新生儿死亡占70%。死胎死产占30%。结论围产儿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但趋势不稳且出现反复平台;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死亡62.9%,围产儿死亡趋向小日龄,扭转早期新生儿死亡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现将我院1979~1983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产房和婴室。本文仅观察五年围产期Ⅰ(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死亡情况。五年来经住院产妇分娩婴儿共11652人(包括活产新生儿、双胎、死产死胎)。围产儿死亡共158例,死亡率为13.56‰。其中死产死胎78例占49.37%,一周内新生儿死亡80例占50.63%。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五年来围产儿死亡率、一周内新生儿死亡率、死产死胎发生率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1988~1992年间在我院出生围产儿共5660例,死亡143例,死亡率25.26‰;其中死胎58例,死产21例,新生儿死亡64例。在死因分析中死胎、死产主要为脐带因素所致宫内缺氧,其次是畸形,新生儿死因以早产居首位,其次为脐带因素、畸形。文章对如何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王香菊  张楚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084-1085
目的分析我院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死因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回顾调查2001年1月 ̄2005年12月底在我院分娩的76例围产儿死亡病例,对其死因及孕母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死胎34例,死产15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7例,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先天畸形、早产、脐带及胎盘因素、新生儿窒息及疾病。流动人口及偏远山区孕妇占73%,产检次数少于3次及未行产检占80%。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及偏远山区孕妇的管理,增强其保健意识,提高产科质量,可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围产儿死亡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围产期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就 1997~ 2 0 0 2年泰州市区 2 0 6例围产儿死亡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由市妇幼保健所按省“三网监测”要求统一印制的 ,由市区各接产医院 (包括 3家二级以上接产医院和多家乡镇卫生院 )上报的围产儿数月报表和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围产儿死亡是指孕满 2 8周或胎儿体重达 10 0 0g及其以上的胎儿 (含死胎、死产 )至产后 7d内的早期新生儿死亡。(不含因计划生育要求的引产所致的死胎死产数 )。2 结果2 1  1997~ 2 0 0 2年各年度的围…  相似文献   

8.
1资料与方法依据安塞县1999~2002年妇幼卫生工作报表产妇8636例,出生数8652例及围产儿死亡报告卡统计,围产儿死亡88例,实际评审82例,围产期定义:以婴儿出生体重1000g以上,身长35cm以上,孕满28周至出生7d内为标准,每1000个分娩数中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数为围产儿死亡率。评审方法:按省卫生厅妇幼处要求的围产儿死亡评审方法进行评审。2结果围产期死亡情况:本次统计分析5年评审的死亡围产儿82例,死亡日期为1999-01~2003-12,其中死胎42例,死产8例,早期新生儿死亡32例,男性44例,女性38例,第1胎65例,第2胎13例,第3胎4例。围产儿死亡与孕周的…  相似文献   

9.
王香菊  张楚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84-1085
目的 分析我院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死因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调查2001年1月-2005年12月底在我院分娩的76例围产儿死亡病例,对其死因及孕母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死胎34例,死产15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7例,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先天畸形、早产、脐带及胎盘因素、新生儿窒息及疾病。流动人口及偏远山区孕妇占73%,产检次数少于3次及未行产检占80%。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及偏远山区孕妇的管理,增强其保健意识,提高产科质量,可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苏花莉 《广西医学》2004,26(1):79-80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围产保健工作重点之一 ,也是衡量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查找围产儿死亡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对提高围产医疗质量极为重要。现就我院 1 999~ 2 0 0 2年在我院出生的 7389例中围产儿死亡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 1 999~ 2 0 0 2年我院分娩 7389例 ,围产儿死亡 2 0 2例 ,死亡率占 2 7 33‰ ,其中死胎 1 73例占85 6 5 % ,死产 1 3例占 6 4 3% ,围产期新生儿死亡 1 6例占7 92 % ,孕妇年龄 2 0~ 39岁 ,平均 2 7 5岁 ,孕周 2 8~ 4 3周比平均 35 4 6周 ,初产妇 1 6 2例 ,经产妇 4例 ,顺产 1 30例 ,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与分析在两个附属医院分娩的围产儿死亡原因。1979~1983年内出生围产儿10,414名,死亡327名,围产儿死亡率为31.40‰,其中死胎占34.56%,死产43.73%和新生儿死亡21.71%。围产儿主要死因顺序为胎位异常,窒息,畸形,早产和病理妊娠等。死胎以畸形,死产以胎位异常,新生儿以窒息死亡占首位。如能详查死胎、死产原因;提高尸解率;应用妊娠图、产程图、产后随访加强孕期监护、产程监护与产后保健等方法可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陈淑群 《中外医疗》2007,26(21):29-29
目的 探讨近3年围产儿死亡率和死因,提出相关干预措施,以提高围产保健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6年全市164例围产儿死亡资料.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死胎原因仍是围产儿死亡的首位,占66.46%;其次是早早期新生儿死亡,占32.93%;再次是死产,占0.61%.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改善医疗环境和设施,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院 1995~ 2 0 0 0年的 16 1例围生儿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加强预防对策 ,降低围生儿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产科 1995~ 2 0 0 0年住院分娩的围生儿死亡病例 16 1例 ,男 79例 ,女 82例。围生期定义按WHO规定 ,出生时体重≥ 10 0 0g或满 2 8周至产后 7天。统计围生儿总人数、死胎、死产数和出生后 7天内 (围产新生儿 )死亡数 ,计算各年围生儿死亡率及构成比 ,并分析死亡原因。2 结 果2 1  1995~ 2 0 0 0年围生儿病死率见表 1。从表 1的统计资料中看出 6年中 ,围生儿出生12 0 93例 ,死亡 16 1例 ,围生儿死亡率 1…  相似文献   

14.
将中卫星1994-1999年760例围产儿的死亡率、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6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28.54‰,分前后3年比较,围产儿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760例围产儿死亡中死胎109例(14.34%),死产172例(22.63%),早期新儿479例(63.03%),各年围产儿死亡构成中均以早期新生儿死亡最高。围产儿死因前四位是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畸形和肺炎,分别占47.36%、14.34%、12.37%和7.375。因此,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是广泛开展优生咨询,加强孕期系统管理,重点监护高危孕妇,提高产科质量,严密观察和处理各产程,产、儿科密切协作,提高窒息复苏率,降低早产和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成都市围产儿死亡原因,研究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对策。方法:对2001年成都市死亡的围产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2001年围产儿死亡率8.29‰,其中,死胎死产占33.3%,死胎死产原因第一位是原因不明。7天内新生儿死因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肺炎、意外窒息。结论:降低成都市围产儿死亡率,关键是降低死胎死产及出生窒息的发生。成都市的妇幼卫生系统还应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儿科质量,强化窒息复苏培训,才能进一步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统计如东县1983年至1986年588例死亡围产儿的资料。分析围产儿的死因、死胎、死产的原因和围产新生儿的死因。找出围产儿死亡与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及胎龄的关系,围产新生儿与死亡时间的关系等。指出了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产前、产时监护、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降低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率可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030162围生儿129例死亡原因分析次U玲…//中国基层医药一2002,9(10)一872一873 按照围生期工标准,对129例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期间围生儿死亡率为22.95偏,其中死胎占55.8%,死产占13.2%,早期新生儿死亡占31.0%。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综合征、胎儿畸形。新生儿主要死因为早产、肺部疾患、畸形等。结论:加强产前诊断、孕期及产时监护,防治早产及妊娠并发(合并)症,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表2参3(原文摘要)030163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樊芝艳…//贵州医药一2002,26(9)一846一847 分娩9130例,其中围产儿死亡209例,…  相似文献   

18.
围产儿无脾综合征1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产儿无脾综合征是围产儿及新生儿少见的先天性畸形 ,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临床表现为无脾伴内脏多个器官畸形的综合征 ,常易漏诊及误诊。现将我院 2 1 0 0例围产儿死亡原因研究 (尸检 )资料中所收集的该病 1 4例综合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4例均为我院 1 980年 1月至 2 0 0 2年 2月2 8日期间 ,进行 2 1 0 0例围产儿死因研究尸检中发现的 ,其中死胎 3例 ,死产 4例 ,新生儿死亡 7例。新生儿生活时间最短为出生后 5 m in1例 ,最长为 2 8d2例。男 9例 ,女 5例 ,男∶女为 3∶ 1。孕周 8~ 30周 2例 ,31~ 36周 5例 …  相似文献   

19.
<正>1989~1993年间在我院出生的9164例围产儿中,死亡194例,其中尸检164例。现对194例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率及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预防措施。1.临床、病理资料 (1)本组194例围产儿死亡中,孕周在37周以下者87例(44.85%),体重<2500g占44.85%。来自县区产妇114例(58.76%),城市80例(41.24%)。死胎100例,占51.55%;死产22例,占11.34%;新生儿死亡72例,占37.11%。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瑞安市2003~2009年围产儿死亡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围产儿出生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上报的围产儿资料及围产儿死亡资料,分析围产儿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6.95‰。其中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分别占68.12%、6.47%、25.41%,各年围产儿死亡率、死胎、死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产儿死亡原因中:死胎的前3位原因为先天畸形、脐带因素、死因不明;死产前3位原因为脐带因素、胎盘因素、胎儿窘迫;新生儿死亡前3位原因为早产和低体重儿、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地围产儿死亡率;农村户籍、低学历者、产检次数少的孕产妇,其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城市户籍、高学历者、产检次数多的孕产妇。随孕周的增加与胎儿体重的增长,围产儿死亡率也降低。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工作,做好优生优育的宣教,减少出生缺陷,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以及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