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外科手术中头皮切口的出血——无论是颅骨钻孔术还是开颅术中的大切口出血都是相当显著和棘手的.尽管使用了止血剂和各种设计好的金属夹来止血,但术中伤口失血仍可超过数百毫升.出血,尤其在关闭切口时会一定程度的妨碍帽状腱膜的显露从而使伤口不能很好地缝合.加上病毒可随输血而传播他人,所以减少术中大量失血显得更为重要.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种简单的止血技术首次运用于分流术中,其效果令人满意,接着这一技术被应用于所有的开颅手术.未见有产生并发症或头皮出血等的报导,且用此种止血法较其它方法伤口愈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介绍采用连续缝合法进行显微血管外科端侧吻合,通过动物试验证明较间断缝合法有较多的优点。 [方法]手术操作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供体动脉受体动脉均用微型血管夹住。供体动脉断端作斜切,受体动脉作一长度与供体动脉管腔相应的直切口。用9—0或10—0型号的单丝尼龙线作缝合。可在两根血管相距0.5至1厘米情况下进行操作。吻合血管只用两根缝线进行连续缝合。第一根缝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湿性换药在头皮切口感染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4例头皮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7例)和对照组(7例)。观察组使用湿性换药法处理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碘伏换药法。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28 d采用压疮愈合评估表(PUSH)评分评估切口愈合情况,最高17分,表明伤口严重;最低0分,表明伤口愈合。结果 治疗28 d,对照组愈合3例,好转3例,治疗无效1例;观察组愈合6例,好转1例。治疗后21、28 d,两组PUSH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PUSH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湿性换药法能有效治疗头部切口感染,较传统换药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头皮缝合技术的改进--附1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136例,女44例,年龄3~79岁,平均54.6岁.开颅原因:外伤112例,高血压脑出血68例.其中去骨瓣减压118例,骨瓣保留62例.  相似文献   

5.
三叶皮瓣转移并帽状腱膜间断切开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皮外伤清创或头皮肿瘤切除后遗留大面积头皮缺损修复比较困难。我院从1994年7月至1999年10月,采用三叶皮瓣转移并帽状腱膜间断切开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共15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5~65岁,平均36.2岁。其中头皮缺损因外伤6例,肿瘤术后9例。头皮缺损面积最大14cm×12cm,最小6cm×5cm。缺损部位枕部5例,颞顶部7例,顶部3例。手术后住院时间最长15d,最短10d,平均12d。1.2方法在局麻加强化或全麻下,根据头皮外伤的程度或头皮肿瘤的大小,设计皮瓣及手术切口,并作出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对头皮外伤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硬膜间断缝合技术在经鼻内镜颅底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行内镜经鼻手术治疗中线颅底占位病例资料,均在常规经鼻内镜颅底重建中联合硬膜间断缝合技术.观察术中脑脊液漏分级,术后脑脊液漏与颅内感染等情况.结果 术中出现脑脊液漏49例.术后脑脊液漏6例,脑脊液漏发生率:0~Ⅰ级1.4%(1/70),Ⅱ~Ⅲ级...  相似文献   

7.
头皮恶性肿瘤传统的手术方法出血较多,为此作者作了改进。具体方法是常规消毒、局麻(麻醉范围较常规方法稍大)后先在预定手术切口线外围0.5~1cm处用7号丝线连续间断缝合一周,相邻两针之间适当重叠以彻底阻断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尔后常规方法切除肿瘤及其周围部分头皮,油纱布敷盖创面,包扎伤口即可,无需加压包扎,术后3天拆除头皮缝线。此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烟雾病颅内血管重建术后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的概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烟雾病并行颅内血管重建术的患者资料397例,根据切口愈合不良诊断标准,将切口愈合不良者作为观察组,愈合良好者作为对照组。整理两组患者资料,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未保留颞浅动脉额支、手术时间长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呈正相关,并且高血压病史的影响最显著。结论高血压病史、未保留颞浅动脉额支、手术时间长是烟雾病行颅内血管重建术后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2):159-162]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3岁.因头部多发包块1个月余入院.3个月前因头部外伤致右颞顶叶脑内血肿而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恢复尚可.1个月前发现右颞顶部手术切口周缘多发包块,伴压痛,进行性增大,再次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颞顶部见弧形手术疤痕.  相似文献   

10.
自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3例矢状窦损伤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1,男,12岁。从3m高的树上坠落致伤头部。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顶部中线处有一长10cm伤口,深达颅内;四肢肌力5级,病理反射未引出,GCS评分15分。头颅CT示顶骨凹陷性骨折,凹陷约2cm,有一骨折片凹陷、纵行于矢状线上。  相似文献   

11.
一、材料与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67例患者在施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应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帽状腱膜连续缝合.年龄17~76岁.平均39岁.其中外伤49例,肿瘤10例,脑出血8例.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过程中,大隐静脉仍为最常用的桥血管材料,但采集难度较高。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使用间断小切口及传统长切口采集大隐静脉的优缺点。 方法:纳入258例采集大隐静脉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其中间断小切口法采集大隐静脉112例,传统长切口法146例。观察采集大隐静脉时间、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间断小切口组采集大隐静脉时间长于传统长切口组(P < 0.05)。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长切口组(P < 0.01),总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12 d腿部切口间断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传统长切口组(P < 0.01),在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传统长切口组腿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断小切口组(P < 0.01)。提示,虽然间断小切口采集大隐静脉时间较长,但腿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尤其适合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严密缝合对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切口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严密缝合组(n=212)采用水密缝合,对照组(n=24)采用敞开或非严密缝合。结果硬膜严密缝合组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为2.8%(6/212),对照组发生率为12.5%(3/24),但两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结论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低可能与严密缝合有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头皮标记的脑室穿刺定位方法进行脑室穿刺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59例脑室出血、轻度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穿刺,术前根据经CT扫描结果,利用丝线、直尺或圆规进行穿刺点和穿刺方向定位,术后均复查颅脑CT,根据复查结果对其穿刺深度和穿刺方向进行分析探讨。结果穿刺准确率100%,11例脑室外引流及48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均未见感染、分流过度、堵管等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头皮标记的脑室穿刺定位方法进行脑室穿刺,简单实用,穿刺定位准确,可以显著减少穿刺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背景:治疗手部伸肌腱断裂的手术缝合方法很多,临床效果不一,而且如何解决术后肌腱粘连,仍是临床难题。 目的:比较跟腱断裂缝合中3种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性质和组织学差异。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动物实验,于2008-04/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取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Tang法组、改良Kessler法组、Bunnell法组。 方法:无菌条件下,“S”形切开后肢后外侧跟腱处,潜行分离皮下组织,锐性横断跟腱,3组动物于切断后24 h,1周,3周分别以Tang法、改良Kessler 法、Bunnell法缝合肌腱。每只大鼠的双后肢跟腱为实验组,右后肢跟腱作生物力学测试,左后肢跟腱作组织学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肌腱断裂抗张强度及组织学变化。 结果:Tang法、Kessler法和Bunnell法断裂抗张强度在24 h、1周、3周3个时间段都呈现同样的趋势,即早期断裂抗张强度都有减弱,后期强度逐渐增加。同时,术后及术后早期Tang法缝合肌腱的断裂抗张强度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3周时,断裂抗张强度3种方法相近。组织学检测示,术后1周,Tang法、Kessler法和Bunnell法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切片表现明显不同,Tang法较其他两种方法肉芽组织中新生血管比较多,血管腔扩张完整,有大量肉芽组织形成,炎症细胞浸润少。 结论:Tang法缝合的肌腱断端血运良好,愈合快,断裂抗张强度较大,较其他两种方法更适用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6.
头皮恶性肿瘤术后头皮缺损的一期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大头皮缺损的重建一直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过去一直采用皮肤移植或联合头皮皮瓣治疗。本文就头皮恶性肿瘤手术后头皮的重建作一初步探讨。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60岁,平均43岁。头皮鳞癌、基底细胞癌各3例,上皮样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软组织肉瘤各1例。头皮缺损大小从2.0cm×2.0cm到6.0cm×8.0cm不等。所有能直接拉拢缝合的头皮缺损不列入本组病例中。2.临床表现与治疗:本组1例男性患者,49岁,诊断为顶、枕、颞头皮及硬膜外巨大恶性肿瘤(图1)。头颅CT和MRI示顶、枕、颞头皮和硬膜外巨大占位性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头皮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头皮缺损修复的方法。方法 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头皮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头皮缺损29例,其中12例采用三叶皮瓣转移修复缺损,17例采用轴型头皮皮瓣转移结合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缺损。结果 所有转移皮瓣及移植皮片均完全成活,所有头皮缺损Ⅰ期修复成功,伤口愈合好。术后随访1年以上,头皮未见坏死。结论 三叶皮瓣转移或轴型头皮皮瓣转移结合游离皮片移植是修复头皮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头皮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幕上开颅手术术中硬膜缺损时所采用不同的硬膜修补方法,研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其临床应用优势。 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135例幕上病变手术患者,在修补硬脑膜群缺损时,采用改良硬膜下补丁间断缝合法71例(实验组),同期采用自体骨膜或帽状腱膜连续缝合修补法64例(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修补耗时、术后24 h引流量,以及硬膜外积液、皮下积液及术后癫痫发作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硬膜修补耗时(12 min)较对照组(25 min)短,实验组的术后24 h平均硬膜外引流量(278 mL)高于对照组(245 mL),实验组皮下积液发生率(1.41%)低于对照组(10.94%),实验组术后3个月内癫痫发作率(2.82%)低于对照组(14.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硬膜外积液发生率(5.63%)高于对照组(4.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硬膜外积液,无临床症状则无特殊处理,待其自行吸收;8例皮下积液患者均行腰大池引流治愈;10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出现癫痫发作,给予正规抗癫痫治疗后症状均控制,并在继续随访观察中。 结论改良硬膜下补丁间断缝合修补法适用于各类开颅手术患者的硬脑膜修补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癫痫发作等相关并发症中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头皮巨大神经纤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纤维瘤好发于头面部,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组织学特点,临床上处理比较棘手,特别是巨大头皮神经纤维瘤更加困难。我院1996~1997年间收治此类患者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4例,女1例。年龄24~57岁。病程2~24年。肿瘤部位:左额颞2例,左颞顶枕1例,额顶1例,右顶枕1例。最小肿瘤14cm×16cm,最大肿瘤20cm×21.5cm。  相似文献   

20.
头皮水囊扩张术在大面积头皮缺损中应用一例钟建卫,袁俊,翟卫东,王春明患者男性,27岁。主因头皮血管瘤术后一年,反复出血于1994年11月25日入院。患者因头皮血管瘤在当地医院手术术后复发,中央破溃,反复出现活动性出血,长期以绷带加压包扎。入院后行颈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