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温经汤源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第九条.原文云:“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当以温经汤主之”.温经汤原方为: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丹皮、桂枝、人参、阿胶、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方后注云:“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温经汤中吴萸、桂枝温理冲任,暖血散寒  相似文献   

2.
正《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亦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温经汤是妇科杂病的常用经典方,功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1温经汤的组成  相似文献   

3.
《金匮》温经汤俗称大温经汤,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第九条“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其证唇干口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相似文献   

4.
《金匱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篇云:“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故也?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温经汤主治冲任虚损,月事不调,临床上此类疾患,笔者均用之,颇有心得。  相似文献   

5.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09,8(5):11-12
通过归纳温经汤方药组成得知功效以温经散寒为主,兼以活血养血,滋阴益气;分析温经汤中牡丹皮、麦冬得知方药因病变证机而发挥特有作用;运用温经汤的灵活性关键在于审证求机;熟悉温经汤方证辨证而得知既能主治妇科疾病,又能主治内科疑难杂病;剖析温经汤主治与“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旨在突出用方辨治疾病既有灵活性又有特殊性;思辨温经汤主治与“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旨在强调审明既往病史对诊治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温经汤原出《金匮要略》,乃张仲景为治妇人冲任虚寒、血虚挟瘀所设。原方组成:吴茱萸三两,当归、芎(艹穷)、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同书妇人杂病指出:“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它被后人奉为养血温经之要方。近年来,笔者应用温经汤随证化裁治疗不孕证,屡获效验: <例1>肾阳虚衰,寒湿下注  相似文献   

7.
以下瘀血汤为主治疗肝硬化的体会浙江省新昌县城关镇卫生院(312500)俞娴秋下瘀血汤原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三十一》。主治“产妇腹痛,为腹中有干血著于脐下”之证。方由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虫二十枚(熬、去头足)组成。因下瘀血汤有活血逐瘀,...  相似文献   

8.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组方严谨,临床应用广泛,不仅被用于妇科,也被用于内科疑难杂病。温经汤主证“下利”到底是“前阴下血”还是“后阴下利”,古今争议由来已久。笔者从原著中的方名、条文、方后注等角度论述了温经汤主证为“下利”无误。温经汤证下利的病机既有太阴虚寒,又有瘀血内停。其组方特点为以桂枝汤为基本结构,攻不伤正,养不敛邪,温通而不助热,寒凉而不郁遏。其临床应用中,凡久利不愈符合温经汤病机者,有是证用是方,以此试治之,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温经汤中半夏的配伍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此方组方有度,配伍严谨,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被视为妇科调经的经典方剂,对后世的影响较大.《金匮要略》温经汤由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组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祛瘀,兼能养血清热之功效,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本方证的病机属阴血亏虚、寒凝、血瘀、虚热兼夹,但以寒凝、血瘀为主.  相似文献   

10.
<正>温经汤原载《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1]后世医家认为此方系调经祖方,经少能通,经多能止,子宫虚寒者能受孕。更有医家校勘"下利"的"利"字,谓当是"血"字,然笔者用温经汤治疗1例  相似文献   

11.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科杂病脉症并治第二十二》其方剂组成为:“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方后注云:“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可见温经汤主治淤血腹痛,胞宫虚寒,崩漏下血及月经不调等多种妇科病证。为后世医家常用之得效良方。本人在临床应用时,颇为应手,深得其力。兹举验案数则以证之。  相似文献   

12.
温经汤有三,分别见于《金匮要略》、《妇人良方大全》、《济阴纲目》,金匮温经汤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其中曰:"妇人五十所,并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瘀血在少腹不去,当温经汤主"。本人在临床实践当中体会到,治疗冲任虚寒型围绝经期功血用金匮温经汤疗效显著,今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温经汤出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1]):"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本方的应用面很广,以其含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文中“病下利数十日不止”一句之“利”字,程天来、吴谦等认为当系“血”字之误;徐忠可、尤在泾等释为瘀血、脾伤作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所载温经汤,历代医家一致推崇为调经之祖方,可以通治痛经、闭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不孕等多种妇科疾患。今就笔者学习和应用该方的点滴体会、略述于后,以供参考。一、温经汤的主证和组成本方来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方证及药物组成,抄录如后: “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  相似文献   

16.
桂枝茯苓丸,方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由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芍药5味药物组成,原为妇人症瘕而设。因其组方集活血、利水、通阳于一体,痰(水)瘀同治,后世进一步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笔者临床  相似文献   

17.
程琳  申霞 《光明中医》2012,27(2):226-227
温经汤源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适用于冲任虚寒而兼有血瘀之象的多种妇科疾患,因本方组方有度,配伍严谨,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被称之为调经之祖方.  相似文献   

18.
《金匮》温经汤所主“下利”非“下血”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云:“……。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对此“下利”,赵以德、徐忠可、尤在泾诸家未持异议,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温经汤临床应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金匱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篇云:"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故也?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相似文献   

20.
活血祛瘀治法 ,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就有“血实宜决之”的论述。但在中国医学史上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又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 ,第一次对活血祛瘀治法作了全面的论述 ,书中精辟而完整地论述了有关脉证、治法 ,并创制了若干行之有效的方剂 ,延用至今。本文就《金匮要略》中的活血祛瘀治法浅析如下。1 温养祛瘀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第 9条 ,“妇人年五十所 ,病下利数十日不止 ,暮即发热 ,少腹里急 ,腹满 ,手掌烦热 ,唇口干燥……曾经半产 ,瘀血在少腹不去……当以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