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凝血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测定在肾病综合征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测定凝血、纤溶系统的部分项目以期探讨在肾病综合征(NS)病人中的结果及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PLG)的活性、凝血酶原(FⅡ)、凝血酶(FⅡ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采用ELISA法测定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PLG含量、抗凝血酶Ⅲ(AT-Ⅲ)等项目;结果:肾病综合征病人的PLG活性、t-PA较正常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FⅡ、FDP、PLG含量、PAI-1正常组高,有显著差异(P<0.01),而GMP-140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P>0.05),同期观察了肾病综合征病人治疗好转前后的结果,显示治疗好转后PLG活性上升,FDP上升,PLG含量及AT-Ⅲ下降。结论:肾病综合重病人存在凝血亢进的同时纤溶也亢进,测定凝血和纤溶系统的一些项目可了解病情并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血浆和羊水中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状态在孕妇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以150例孕妇为对象,以同期1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抗凝血、纤溶指标水平.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羊水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超出试剂盒检测限,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bg)水平较低于羊... 相似文献
3.
4.
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在正常妊娠中的张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妊娠妇女常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妊高征妇女在其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前血液学已有显著的变化.本文对肯定正常的中孕和晚孕妇女以及随机抽查的中孕和晚孕妇女凝血、抗凝及纤溶等多项指标并作动态观察,探讨其在正常孕期中的变化和在妊高征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肾病综合征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 3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在活动期及恢复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查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肾病综合征活动期存在高凝状态 ,表现血小板升高 [平均 (386 .4± 72 .3)× 1 0 9/L] ,血小板粘附与聚集性增高 [平均值分别为 (74.3± 4 .6) %和 (51 .7± 3 .2 ) % ] ,凝血时间缩短 (3 .1± 1 .1 )min ,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平均值分别为 (1 5 .4± 2 .5)s和 (48.1± 6 .4)s] ,纤维蛋白原及D -二聚体升高 [平均值分别为 (4.8± 1 .6) g和 (2 .61±0 41 )ml/L] ,恢复期均正常 ,经 χ2 检验 ,有显著性差异 (χ2 =7.2 9,P <0 .0 5)。结论 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参与发病 ,有肾血管内凝血及继发性纤溶过程 ,导致蛋白尿、水电解质紊乱 ,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改变及其特点。方法对240例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代谢综合征定义将患者分为MS组与非MS组,比较2组患者身高、体质量、腰围、血脂等生化指标,未诊糖尿病的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2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抗凝血酶III(AT-III)、D-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P-选择素、C-反应蛋白(CRP)等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p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CRP、L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RP、AT-Ш、D-二聚体、t-PA、PAI-1及P-选择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机体的止血涉及一系列过程,包括血小板(PLT)的激活和聚合形成PLT栓子,血管壁损伤暴露出组织因子活化凝血链,各种抑制剂终止凝血链,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其中任一步骤异常都会导致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NS)血栓形成可能由于抑制凝血的蛋白酶的丢失,促凝因子合成的增加,肾小球凝血系统的激活[1].其他因素有长期卧床不动,导管插入所致静脉损伤、高脂血症等. 相似文献
9.
凝血纤溶指标测定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21例急性心肌梗塞(Acutr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28全乐稳定心绞痛(Unstale angina pectoris,UAP)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血浆D-二聚体(D-Dime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t-PA)及其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理,为DM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寻找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方法:2型DM(2-DM)患者48例分为A组(血管并发症组,n=28)和B组(无血管并发症组.n=20)及C组(对照组,n=30),检测了组织因子(TF)、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3种凝血纤溶分子标志物,均采用ELISA疗法。结果:2-DM患者血浆TF,PAI-1水平均较C组升高(P〈0.01);A组的TF,PAI-1高于B组(P〈0.05,P〈0.01)。A组的PAP显著高于C组与B组(P〈0.01)。结论:2-DM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血管并发症前可能已经出现,血管并发症后,进一步加重。TF,PAI-1,PAP可能为诊断DM血管并发症提供了可应用的敏感指标,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进行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5月~2011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55例进行研究,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1例作为对照组,对其PLT、MPV及PDW等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的PLT较高,但是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MPV及PDW均明显较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LT、MPV、PDW等血小板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与观察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LT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及PDW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血小板的检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病情的分析,对患者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凝、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浆抗凝血酶与凝血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ACS患者(ACS组),将56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抗凝指标(AT:A、PC:A、TPS:A)、凝血指标(PT、APTT、FIB)及纤溶指标(D-D、Fg、LPa)。结果:观察组AT:A、PC:A、TPS:A、PT、API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D-D、Fg及LP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抗凝血酶与凝血指标的检测可以有效反映ACS患者体内抗凝及凝血机制紊乱的现状,可提高诊断效率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辨证与血凝纤溶系统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与冠心病(CHD)辨证的关系。方法:在对269例冠心病人临床辨证的基础上,检测分析CHD各证型病人及健康对照组的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仅颗粒膜蛋白(GPM-140)、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血凝纤溶系统指标。结果:较之健康对照组,冠心病的各证型组的异常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各证型组之间比较,心血瘀阻证和痰阻心脉证的5项指标异常的程度最明显,尤以心血瘀阻证为著。结论:①抗凝血指标(AT11I)的变化与冠心病临床辨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②GMP-140显著升高可作为冠心病监测和血栓前状态评价的有效指标。③冠心病各证型均存在纤溶活性(t—PA与PAI—1)低下状态,心血瘀阻和痰阻心脉证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不同术式对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短期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为腹腔镜组,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为开腹组,均测定术前及术后1 d、3 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水平,记录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1 d、3 d P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 a PTT较术前缩短(P0.05),但两组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3 d Fbg、D-D较术前上升,且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术后1 d t-PA较术前下降,PAI-1较术前上升(P0.05),术后3d t-PA较术后1 d有所上升,PAI-1下降(P0.05)。两组术后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短期内会导致凝血和纤溶激活,但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肾病综合征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2例NS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与20例正常对照组的甲状腺素水平比较。结果:观察组甲状腺功能中TT3、TT4、FT3、FT4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以TT3及FT3最为明显,且随患者病情恢复而改善。结论:测定血清甲状腺功能可作为NS的临床疗效动态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小板、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MM病人80例,分别在用药前、用药第1 d、用药第4 d的1 h后对血小板最大凝集率、抗凝血酶(AT)、a PTT、PT、TT、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活性(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α_2-抗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_2-PI)进行测定,比较用药前后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的变化。结果与用药前相比,用药第1 d、用药第4 d的1 h后,血小板最大凝集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12),AT呈现增长趋势但不明显(P=0.393;P=0.273);a PTT、PT、TT无明显变化,而D-D呈现明显增长趋势(P=0.513;P=0.423)。结论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使MM患者血小板最大凝集率下降,对其他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ARDS患者43例,测定其血浆抗凝血酶(A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PL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同时计算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肺损伤评分(LIS)。23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结果ARDS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ARDS组血浆A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RDS组中死亡组D-二聚体和vWF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AT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AT与APACHEⅡ评分和LI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2和-0.721;vwF与APACHEⅡ和LI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7和0.724。结论D-二聚体、vWF和AT在ARDS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作临床医生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肾病综合征(ANS)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32例ANS患者在活动期和20例缓解期以及18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测定。结果32例ANS活动期患者,与缓解期和对照组比较,外周血总CD3^+,CD4^+,CD4^+/CD8^+细胞比值降低,CD8^+细胞增高(P〈0.05)。结论NS患者在活动期T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说明其细胞免疫功能减低,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其活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