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疽”是外科疾患中比较严重的病症,在临床鉴别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代表初起有头,逐步形成蜂窠状脓头满布的疮疡.如脑疽、背疽等;另一种是代表深(?)的慢性脓肿.如附骨疽等。这两种症候群,虽然都是属于“疽”的范畴,但是在辨证与治疗上,却是各不相同的。爰以中医所称的“发疽”、“附骨疽”为代表,试作如下概述。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八年一月号中医杂志登载了“学习中医后对‘肠痈’的体会”一文,作者汪春生同志在这篇文章中,对中医所称之肠痈与西医所称之阑尾炎,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认为中医所称之肠痈即西医所称之阑尾炎。这对于争取达到中西医合流的工作,是有着其一定的积极性的。现在,将我对“肠痈”的看法,和不同的见解,写在下面。是否确当,尚望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乳房脓肿,大多见于产后,属中医“外吹乳痈”中的一种并发症,称“囊乳痈”。本病是指在一个乳房多个象限形成脓肿,甚至双侧乳房发生多个脓肿,脓肿的形成期可以先后不一,因此须在脓肿成熟后多次切开引流,给病者带来较大痛苦,在治疗上也颇为棘手。我院自1990年4月至  相似文献   

4.
中医所称的“红丝疔”,其临床症状与西医所称的急性淋巴管炎颇相符合。作者在临床上遇到这种病,即用针刺法治疗,往往毋需用药,均可迅速获效。刺法为:  相似文献   

5.
一、祖国医学文献中有关肺脓肿的症状和疗法的记载祖国医学对于肺脓肿的治疗方法,有着极为丰富和可贵的经验,我们如果从中医文献所截的肺痈病加以研讨,便不难发现中医所称的肺痈病,其中就包括有脓肿在内。兹举例说明如下: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咳而胸满,振寒脉数,  相似文献   

6.
睑腺炎中医称“针眼”、“偷针”、“土疳”、“眼丹”等.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眼病,尤以小儿呈多发性而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蔓延成眼睑脓肿、眼睑蜂窝组织炎、菌血症等,愈后局部常留有疤瘢而影响外貌.  相似文献   

7.
<正> 多形性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文献早有记载,《诸病源侯论·疮病诸侯》中叫“雁疮”,《医宗金鉴》称“猫眼疮”,如:“此证一名寒疮,每生于面及遍身……初起形如猫眼,光彩闪烁,无脓无血,但痛痒不甚……。”其病因多与风寒外袭及风热外感、湿热内蕴有关,也有因药物、鱼、虾等过敏而致病者,临床症状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等多形性损害,常伴有发热、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8.
腸癰是属于中医内癰门的一种疾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很早就有它的记载。但是“腸癰”的证候,在近代医学上包括那几种疾病?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腸癰就是阑尾炎;有的说,腸癰可能包括着阑尾炎、阑尾脓肿、腹壁脓肿、盆腔炎、盆腔脓肿、腹膜炎……等疾患;我觉得前者所述,太为狭小,后者所论,太广泛了些。中医对腸癰的认识,是指腹部的内脏毒,而最主要的,是慿证而治。因此,主观上认为未便局限于一种疾患来研究中医对腸癰的证治规律,但是以临  相似文献   

9.
中医所称的紅絲疗,其临床症狀与西医所称的急性淋巴管炎頗相符合。作者在临床上遇到这种病,即用針刺法治疗,往往毋須用藥,均可迅速获效。剌法为:先用酒精棉球沿“紅絲”消毒,再用已消毒过的針刺之。第一針刺在“紅絲”尽头,然后依“紅絲”向起胸  相似文献   

10.
阴囊湿疹中医称“肾囊风”,民间称“绣球风”,是湿疹的一种类型。阴囊湿疹的表现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急性时,阴囊皮肤灼热和红肿特别显著等症状。如治疗不及时可转为亚急性。若长期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则变成慢性。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采用外洗、涂药法治愈多例阴囊湿疹患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概说泄泻是指排便次数比正常增多,大便溏薄,甚至泻出如水样。它是临床较多见的一个证。中医历代典籍,对泄泻一证都有专门论述,但名称上颇不一致。《内经》称“泄”、“洞泄”、“注泄”等。汉唐医籍中多称“下利”,宋代以后统称“泄泻”。解放后,中医院校教材亦沿称“泄泻”。而成都中医学院编写的《内儿科》及《新中医》杂志刊登的一些文章等称之为“腹泻”。  相似文献   

12.
喻昌是我国明末的一位卓越医家,他的秋燥论治尤属耀古烁今的不朽之说,兹略加剖析,绍述如下。论治燥病申明性属在早期中医文献的史料中,对于“燥”的记载资料较少,如《素问》中有“西方生燥……燥甚则干……燥者润之”等内容,王冰注《素问》以阐述四时本气,称:“冬水寒,夏火暑,秋金燥”等。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在中医书籍中有类似症状的记载,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少阳司天……心胃痛、脘痛,厥逆隔咽不通。”《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发之……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  相似文献   

14.
症状中医所称的瘰疬,多指颈部淋巴结炎而言。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的发病,大都是缓慢的,故外科正宗谓:“初不觉疼,久方知痛”。疡科心得也谓:“……其初起如豆粒,渐如梅学核,……按之即动而微痛,不甚痛,久之则日以益甚。”全身症状极微,无非是在后期的衰赢征象。外科正宗的“骨蒸烦热,必变成痨瘵而不可救”的描写,正是这个阶段。一般的患发地位,多在颈部、颔下以及腋窝等处。故巢氏病源谓:“狼瘘者,在于颈项,有根出缺盆,上转连耳本”。“蜉疽瘘者,在于颈,亦在腋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80年代以前的早期《中医内科学》各版教材中,很少提及西医学和现代科学内容。偶有涉及,也只是几个古代中医中已有的与相同病名的现代医学疾病相关的病症,如痢疾、癫痫、疟疾等;而有的虽病名相同,但在中医学与西医学中的定义、内容等实质上,则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如“伤寒”一病则属此类。中医学“伤寒”,指外感疾病的总范畴,是相对于内伤杂病而言,并非一个单独的疾病;而西医所称“伤寒”,则为一独立疾病,  相似文献   

16.
颅痛饮治疗血管性头痛56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头痛属于中医所称的“头风”、“类脑风”、“偏头风”范畴。以其反复发作,痛势剧烈,如劈如裂,伴随症状严重,经久不愈,治疗上颇为棘手。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反复裁正处方,拟颅痛饮治疗本病,取效良好。现将资料完整的569例作一小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尤以农村为多,是因蛔虫钻进胆道而导致的并发病。本病类似中医所称的“蛔厥”或“虫心痛”。《金匮要略》说:“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及“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伤寒论》说:“蛔厥者,其人当吐蛔……。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疗肠痈的体会洪泽县人民医院(223100)汤雅顺关键词肠痈肠痈是肠内发生痈肿的急性腹部外科疾患。现代医学所称的阑尾炎及阑尾脓肿,亦包括在肠痈的范围以内。患者入院后,一般多采用中西医两法治疗。其特点是疗效快,病程短,治愈率高。在中药治疗方面,一般...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腹部疾病,诊断治疗均有一定困难。在中医书籍中有相似的记载,如:《内经》五常政大论篇载:“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心痛胃脘痛,厥逆鬲咽不通”。《内经》六元正纪大论篇载:“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  相似文献   

20.
猩红热是由于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之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症在祖国医学中大都纳入温病的范畴,如“金匮要略”所称“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特别是中医文献中的烂喉痧一症,与本病症状最为类似。叶天士医案中云:“雍正癸丑年间以来,有烂喉痧一症,发病于冬春之际,不分老幼遍相传染,发则壮热,烦渴,(疒丹)密肌红,宛如錦纹,咽喉疼痛,肿烂”。由此可见古人对该症早有认识,根据中医理论,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