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笔者从1976年开始至今,对型重度异常者,制作单颌总义齿51例,其中上颌36例,下颌15例,均取得了稳定、不脱位和咀嚼效率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通过取颌位记录、调磨和排牙三个主要工序、探索型异常时如何排除单颌总义齿的(牙合)干扰,达到稳定和固位的目的。现小结如下: 一、取位记录:请参阅《实用口腔医学杂志》5(3),174。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舌向集中全口义齿与半解剖式全口义齿的咀嚼效能。方法:搜集2009—2010年就诊的刃状及低平或凹形牙槽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舌向集中型与半解剖式型人工牙制作全口义齿,采用固定咀嚼时间与咀嚼次数,分别检测舌向集中与半解剖式全口义齿患者戴义齿1、2、3、6个月的咀嚼效率,比较两者的咀嚼效率。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咀嚼时间固定或咀嚼次数固定时,舌向集中与半解剖式全口义齿咀嚼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刃状、低平及凹陷状牙槽嵴条件的无牙患者,应用舌向集中全口义齿也能恢复良好的咀嚼效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面磨损伴有颞下颌关节症状的病例作面磨损程度、垂直距离、正中位、咀嚼效能、颞下颌关节等方面检查,作出诊断,制定(牙合)重建治疗方案。经(牙合)垫治疗纠正正中(牙合)位偏位,恢复生理的垂直距离使(牙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关系协调。观察2—3月待(牙合)位稳定,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再作(牙合)重建修复。病例经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稳定,咀嚼效能提高,临床实践认为(牙合)面磨损牙列缺损的患者垂直距离偏低,正中(牙合)位偏位有颞下颌关节症状者,在牙列缺损修复时必须考虑(牙合)重建治疗方能达到修复目的。  相似文献   

4.
错畸形牙特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金军  王林  张卫兵  王珊  严斌  赵春洋 《口腔医学》2009,29(10):505-508
目的通过对错畸形患者的牙冠、牙弓、牙槽弓、基骨弓形态的测量分析,探讨错畸形的牙特征。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畸形患者的初始记存模型382副,按照安氏Ⅰ、Ⅱ1、Ⅱ2、Ⅲ类分组。测量牙冠、牙弓、牙槽弓、基骨弓的形态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382例错畸形患者的Bolton指数、Pont指数与正常人群不同,且存在组间差异。牙列拥挤与牙弓、牙槽弓、基骨弓的形态密切相关,其中牙弓前段长度与牙列拥挤的相关性最大。结论错畸形患者的牙特征与错畸形的形成密切相关,且有别于正常,牙弓前段长度对牙列拥挤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刘艳  陆胜男  李琥 《口腔医学》2013,(8):531-533
目的利用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CBCT)对骨性错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高度进行研究。方法 60例成年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为骨性Ⅰ类20例(组一),骨性Ⅱ类20例(组二),骨性Ⅲ类20例(组三),采集颅面部CBCT的Dicom数据,使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上前牙区牙槽骨高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间及上颌侧切牙与尖牙间的牙槽骨高度,在骨性Ⅰ类和Ⅲ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和Ⅲ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颌中切牙间牙槽骨高度则在3类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3种骨性错畸形中,上前牙区牙槽骨高度在中切牙区无统计学差异,而在上颌侧切牙的近中和远中的牙槽骨高度在3种骨性错畸形中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对牙齿重度磨耗伴缺牙的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对25例缺牙伴重度深覆患者进行取模型、用蜡堤确定颌位关系并升高咬合1mm-2mm,在上颌制作铸造支架式活动义齿,并在余留牙上制作铸造金属垫。于治疗后1、2周,1、2、3个月进行定期观察。结果:戴用义齿2周内有3例不愿继续使用义齿,其余的22例均适应了义齿并正常行使咀嚼功能,这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过牙周病加重。结论: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能修复缺损的牙列,减小深覆,加大面下1/3的高度,是修复牙齿重度磨耗伴缺牙的一个可行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上颌总义齿不同牙位干扰时,对基托中线的应变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口外静态电测应变法,分别在平衡及正中干扰非平衡状态下测量基托中线各点应变值。干扰点依次分别定位于两侧第一前磨牙和第二磨牙上。结果:不同牙位干扰点所产生的四组应变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都明显高于平衡时应变值。沿基托中线:前部的应变均大于后部。结论:就对义齿基托的破坏力而言,有无干扰比干扰点的具体部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重建改善成人重度深覆修复方法的综合应用和临床体会。方法:对9例重度前牙深覆伴不同程度牙体牙列缺损的患者,综合应用固定义齿修复,通过适度增高垂直距离的重建方式改善患者的咬合关系。结果:重建以后全部患者牙列形态良好,咬合稳定,咀嚼功能及前牙美观均得到明显改善,经过半年至1年观察,无患者出现颞下颌关节不适主诉。结论:在患者已存在牙体牙列缺损需要修复时,采取适当增加垂直高度的修复性重建方法,可在修复牙体牙列缺损的同时,有效改善成年重度前牙深覆患者的咬合关系、咀嚼功能和美观,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测定三类托牙的最大(牙合)力,研究其与年龄、性别、义齿折断、患者反映、(牙合)关系、及口腔粘膜、牙槽突和牙周组织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随机选择在芬兰 Turku 大学牙科学院就诊的89名病例,其中男47名,女42名。按年龄分三组,平均年龄分别为:74.2岁(≥70岁组)64.8岁(60~69岁组),和48.5岁(≤59岁组)。按托牙类型分成三组:上下颌全口义齿(Fd/Fd)组,上颌全口义齿、下颌局部义齿(Fd/Pd)组,及上颌自然牙列或牙支持式局部义齿、下颌局部义齿(Nd,Pd/Pd)组。戴用义齿的时间从6个月至10年不等,重衬义齿的数量随年龄  相似文献   

10.
迟帅  战德松 《口腔医学》2013,(10):694-696
目的观察利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联合软垫对垂直距离过低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垂直距离过低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对其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联合软垫的方法进行修复治疗,做3个月和半年的随访,用Fricton指数和临床症状评价效果。结果 16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Fricton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半年较3个月下降更为明显,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3个月和半年与治疗前比较各项数据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半年与3个月比较JP、MP、PI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可以在修复牙列缺损、恢复垂直距离的同时联合软垫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相似文献   

11.
舌侧集中总义齿是以上颌的舌尖与下颌的面窝建牙合,从而保留了解剖式总义齿和非解剖式总义齿的大部分优点。笔者从患者的义齿满意度评估、咀嚼效能测定和支持组织应力分布3方面对舌侧集中总义齿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牙列缺损,缺牙间隙龈距离过小的患者,如制作金属面,向嵴面根本无法放置与塑料连接的固定装置,给义齿的制作造成困难。针对上述情况,本人采用翼状板式金属面应用于临床。自l985年到现在共做了50件这种义齿。其中8例是我院职工,经过对8例本院职工近7年使用观察,表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氏Ⅰ类恒牙青少年女性在牙面特征与其父母的相似性。方法收集颈椎在Cvs3以上骨龄的126例安氏Ⅰ类恒牙青少年女性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将126例女性随机平分为血缘组和非血缘组,其中63例血缘组同时收集其父母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对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上反映上下颌骨矢状和垂直向、前牙的角度和线距的19个点16项测量值进行测量,测量结果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别把血缘组和非血缘组与父亲、母亲组的16个变量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安氏Ⅰ类恒牙青少年女性血缘组16项测量值中FH-NP、MP/FH、Ul-NA(mm)、Ul-NA角、U1/L1、U1-SN、Y轴与母亲组相关(r在0.282~0.490间),在NA/PA、Ul-NA(mm)、Ll-NB(mm)、Ll-NB角、U1/L1、MP/SN、MP/FH、U1-SN和L1/MP与父亲组相关(r在0.291~0.476间),而非血缘组16项测量值与父亲、母亲组均无相关性。结论安氏Ⅰ类恒牙青少年女性子女与父母在X线头颅侧位片上反映的许多牙颌特征具有相似性,与父母组相似的方面有所差异,与母亲组在面部生长方向(Y轴)的相关性最高,与父亲组在下前牙相对于下颌骨的倾斜度(L1/MP)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Zhong Q  Chen S  Wu XY  Li GQ 《上海口腔医学》2011,20(4):420-423
目的:对比分析无牙患者对传统非解剖型人工牙与改良长正中型人工牙制作的全口义齿满意度和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传统非解剖型和改良长正中型人工牙制作全口义齿,在戴用义齿1个月和3个月后,测试无牙患者对2种全口义齿的满意度,同时通过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率,比较2种型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异同。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不同型全口义齿在美观、语音、舒适度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而长正中型组的咀嚼功能显著优于非解剖型组。结论:对于牙槽嵴严重吸收的无牙患者,应用改良长正中型有利于患者在咀嚼过程中稳定使用义齿,提高咀嚼效能,且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可摘垫式义齿修复老年人缺牙体会@马俊林$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内蒙古016000老年人;;垫;;义齿,局部,可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老年患者分别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进行咬合重建治疗的效果,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24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老年男性患者,分别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其中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咬合重建组15例,固定义齿咬合重建组9例,并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自我感觉(美观、舒适)、临床表现、咀嚼效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症状的变化等指标进行评估及分析。结果: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咬合重建治疗后,患者均主观感觉良好、临床症状改善、咀嚼效率增加,差异显著(P<0.01)。固定义齿咬合重建组患者较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咬合重建组患者主观感觉更好,咀嚼效率增加更多(P<0.05)。有颞下颌关节病症状的患者咬合重建后症状均有改善,两种咬合重建方法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咬合重建治疗均能一定程度恢复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老年患者的口颌功能,改善颞下颌关节病症状。采用固定义齿进行咬合重建治疗更具有美观、舒适、提高咀嚼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侧方咬合运动中接触型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琰玲  殷新民 《口腔医学》2007,27(3):136-138,142
目的观察侧方咬合运动中接触点的分布特征,并对尖牙尖对尖颌位时的侧方型进行分类。方法利用T-ScanII咬合分析系统记录85名个别正常者侧方咬合运动过程中的接触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尖牙尖对尖颌位时的接触形式有六类:尖牙保护(44.1%)、组牙功能(20.6%)、工作侧多组前牙接触(2.9%)、仅工作侧第一前磨牙接触(8.8%)、工作侧前后牙同时存在接触(20.0%)、工作侧非工作侧同时存在接触(3.5%)。结论自然牙列侧方接触形式除尖牙保护与组牙功能外还存在其它一些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纵向观察了121名受试者乳牙到恒牙磨牙关系的变化,讨论这些变化与正常的牙齿、牙列、颅面部变化之间的关系。 121名受试者中男性为60名,女性61名,是从3.5岁~12岁受试者两年进行一次,17岁以前一年进行一次的模型纪录和X线头影测量中筛选出来的。受试者无先天性缺牙;无第一二乳磨牙早失,未有接受正畸治疗病史。作者分别记录了完全乳牙  相似文献   

19.
牙齿全部拔除后长时间戴全口义齿,普遍造成牙槽嵴的吸收。而复盖义齿则可保存牙槽嵴。作者选择16名男人,年龄46—47岁,在治疗前前牙为真牙,对拔牙后进行3~5年研究。作者将病人分为二组,一组8名病人,作上颌总义齿及下颌覆盖义齿,下颌保留两个尖牙,经根管治疗后将牙冠磨短至龈上1.5毫米,根管口用银汞充填;二组8名病人,作上下颌总义齿。上下颌前部牙槽嵴垂直向骨吸收是通过在拔牙前,拔牙后三周,一年以后用头颅X线像进行分析,每次照片都在病人下颌休止颌位和口内不戴义齿时拍摄的,每一个病人照7张X线像,采用影片重迭描绘,分析骨  相似文献   

20.
局部失牙与破坏有关,可引起失调、干扰和功能改变,导致颅颌功能紊乱。可摘局部义齿(RPDs)为常用的重建方法之一。本文研究可摘局部义齿与干扰和颅颌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