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体表心电图STaVR与STV1 抬高的差值 (STaVR-STV1 )能否准确鉴别冠状动脉左主干(LM)与左前降支 (LAD)急性闭塞。方法 :5 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LM闭塞 15例 (LM组 ) ,LAD 6段闭塞 35例 (LAD组 )〕 ,对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 2 0例无心肌梗死且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aVR导联和V1导联ST段无明显抬高 ;LM组aVR导联ST段抬高程度显著大于LAD组〔(0 .15± 0 .12 )∶(0 .0 4± 0 .0 8) ,P <0 .0 5〕 ,V1导联ST段抬高程度显著小于LAD组〔(0 .0 0± 0 .19)∶(0 .15± 0 .10 ) ,P <0 .0 5〕 ,两者的差值 (STaVR-STV1 )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 .15±0 .2 3)∶(- 0 .10± 0 .12 ) ,P <0 .0 1〕 ;②LM组aVR导联ST段抬高的比率显著大于LAD组 (86 .7%∶4 2 .9% ,P<0 .0 5 ) ,V1导联ST段抬高的比率显著小于LAD组 (4 0 .0 %∶71.4 % ,P <0 .0 5 ) ,STaVR-STV1 ≥ 0的比率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80 %∶2 0 % ,P <0 .0 1)。结论 :体表心电图STaVR-STV1 ≥ 0是判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及闭塞位置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的心肌梗死证实为室壁瘤的有108例,将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前降支病变在室壁瘤组及非室壁瘤组有显著不同(42.8%∶34.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降支病变、3支病变、侧支循环存在与否、是否有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的主要血管与室壁瘤的形成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降支病变、是否有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的主要血管是室壁瘤形成独立的相关因素。结论:前降支病变、主要血管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独立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球囊堵闭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数周,形成左心室室壁瘤(LVA)并结合程序刺激方法,建立持续性单行性室性心动过速(SMVT)的非开胸动物模型。方法:中华实验小型猪7只,体质量(35±5)kg,运用PTCA球囊堵闭猪LAD形成AMI。存活猪在AMI后数周内行心室程序刺激诱发SMVT。术中及术后观察LAD、左心室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改变,SMVT诱发、终止方式及SMVT周期变化。结果:5只猪证实左心室室壁瘤形成。术后4 w对5只猪行程序刺激,诱发出11种SMVT,周长为(223.63±32.55)ms,且可被程序刺激和直流电复律终止。其中,7种SMVT为房室分离,4种SMVT为室房1:1逆传;8种呈左束支传导阻滞,3种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演变过程与人体心肌梗死过程基本一致。结论:运用PTCA球囊堵闭LAD造成AMI后LVA形成,并通过程序刺激成功诱发SMVT。此种非开胸法建立室壁瘤相关持续性单行性室性心动过速动物模型成功率高。研究结果提示,折返可能是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闭塞引起的急性前壁心肌梗塞(AMI)很少伴有下壁导联ST段抬高,而且也没有做过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本研究目的是验证下述假设,即前壁AMI伴有下壁导联ST段抬高,提示一种特殊的冠状动脉形态。方法本组由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医院接受心导管检查的前壁AMI病人组成,男33例,女9例,年龄57±12岁。在发病后平均4.1(0~14)天作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注意以下三个特征:(1)LAD远端闭塞;(2)LAD包绕至左心室下壁;(3)LAD发出侧支血管供应左心室下壁。后2个特征被认为对下壁透壁性缺血起了重要作用。结果 42例中有7例(16%)出现急性下壁导联ST段抬高(Ⅱ、Ⅳ、aVF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和≥3mm)。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LAD闭塞段近端侧支血管越多,则下壁导联ST段压低越少,有显著的相关性(r=0.59,P<0.01)。33例LAD包绕到下壁,9例则否。前者ST段压低幅度比后者小(0.2±4.0对3.0±2.8mm,P<0.05)。7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LM)闭塞的常规心电图(ECG)表现,总结其ECG特点.方法:1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急性LM闭塞(LM组),回顾性分析其急诊ECG表现.并选取同时期30例左前降支(LAD)近段闭塞的AMI患者(LAD组),比较2组造影前的急诊ECG表现,以求总结急性LM闭塞的常规ECG特点.结果:LM组心率快于LAD组,心律失常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M组中13例患者存在aVR导联ST段抬高(≥0.05 mV),发生率明显高于LAD组(分别为86.7%和36.7%,P<0.01),同时LM组aVR导联ST段抬高幅度亦明显大于LAD组.而LM组胸前导联V1~3的ST段抬高程度则明显低于LAD组.aVR导联ST段抬高>0.05 mV诊断急性LM闭塞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63.3%.如果同时再满足V1~3导联ST段抬高程度<0.5 mV,其诊断急性LM闭塞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达到86.7%.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0.05 mV,同时伴有V1~3导联ST段抬高不明显、甚至压低是急性LM闭塞区别于LAD闭塞的ECG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分析ECG特点可能有助于造影前预测此类患者和进行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6.
对10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和左心室折叠或成形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室壁瘤内取血栓4例、二尖瓣成形2例。无1例术后早期死亡。平均体外循环(187.3±20.4)m in,平均心脏阻断(105.3±18.50)m in。超声心动图提示术后均左心房室明显减小,左心功能改善满意。  相似文献   

7.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5年以来我院收治的 6 1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 ,男 5 2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 6 5± 8 6 )岁 ,其中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治疗者 46例 ,合并糖尿病者14例、高血压病 2 7例。造影显示单支病变 36例 ,双支病变 17例 ,3支病变 8例 ;完全闭塞的病变中 ,前降支 (LAD)34支 ,回旋支 (LCX) 5支 ,右冠状动脉 (RCA) 2 2支。闭塞时间平均 (3 14± 6 36 )个月。本组病例中LAD和LCX有较高位的侧支 ,RCA后三叉经侧支显影良好 ,有桥侧支者不包括此列。1.2 方法 按Gruentzig等[1] 建立的方法先对完全闭塞病变…  相似文献   

8.
不同钙通道阻滞剂在心肌兴奋过程中作用不尽相同,本文旨在研究新型钙通道阻滞剂——噻烷丙胺(tiapamil)在冠脉左前降支急性闭塞和再通时,能否降低心室颤动(VF)的敏感性和提高 VF 阈值。作者在12条犬的研究中发现,当冠脉左前降支急性闭塞时,使 VF 阈值从19.3±8.5降至8.6±5.9mA,当  相似文献   

9.
江时森  黄浙勇 《心脏杂志》2006,18(5):536-538
目的研究右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对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根据左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不同,将1 000例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分为左前降支(LAD)狭窄,左回旋支(LCX)狭窄,左主干(LM)狭窄,左前降支+左回旋支(LAD+LCX)狭窄4个系列。每个系列再根据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程度不同分为RCA正常组(直径狭窄<50%)、RCA非闭塞组(99%>直径狭窄≥50%)和RCA闭塞组(直径狭窄≥99%),比较分析3组间LVEF的差异。结果在LAD,LCX,LM,LAD+LCX狭窄时,与RCA正常组LVEF相比,RCA非闭塞组LVEF分别下降0.9%,0.3%,3.4%和2.8%;RCA闭塞组LVEF分别下降10.9%,3.7%,6.5%和5.2%。LAD狭窄时,RCA非闭塞组和RCA闭塞组之间LVEF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右冠状动脉病变可在左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使左室射血分数进一步下降;当左冠状动脉狭窄为闭塞性病变时,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简称心梗)伴不同下壁导联ST段改变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以及梗死面积及心功能情况。方法73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Ⅱ、Ⅲ、aVF中至少两个导联ST段抬高;B组为Ⅱ、Ⅲ、aVF中至少两个导联ST段压低,C组为Ⅱ、Ⅲ、aVF中少于两个导联ST段有改变。比较三组CK最大值,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梗死相关血管(IRCA)。结果CK最大值3组比较A组最低(1280±531IU/Lvs2034±911,1677±630IU/L,P<0.01);左室射血分数A组最高(0.54±0.09vs0.48±0.07,0.47±0.08,P<0.01);三组IRCAA组中85.7%的患者位于“绕过心尖的左前降支(LAD)”的中远段,有14.3%的患者位于右冠状动脉(RCA)的近段;B组的患者中全部为非“绕过心尖的LAD”,其中有70.4%的患者位于非“绕过心尖的LAD”的近段;C组中有96.7%的患者为非“绕过心尖的LAD”,其中有73.3%的患者位于非“绕过心尖的LAD”的近中段,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RCA为LAD的急性前壁心梗时下壁ST段改变可能与LAD长度和病变部位有关;前壁合并下壁ST段同时抬高的患者若IRCA为“绕过心尖的LAD”,其梗死面积较小,心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纵向应变(LS)、左心室壁整体扭转角度(LV-tor)在二维超声未探及左心室壁运动异常,而冠状动脉存在单纯左前降支(LAD)不同程度狭窄时,对左心室壁节段及整体收缩功能改变的评价价值。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75例,取造影正常者27例为对照组,而单纯LAD狭窄50%~75%的患者25例(A组)、单纯LAD狭窄≥75%的患者23例(B组),分别采集常规超声心动图的心尖两腔、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及左心室短轴基底水平、心尖水平切面的16个室壁阶段二维灰阶图像。应用GE Echo PAC软件测量仅由LAD供血的相应左心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的LS,以及左心室基底段总扭转角度(Rot-base)、心尖段总扭转角度(Rot-apex)并计算出LV-tor,静息状态下应用M型超声测定左心室壁运动幅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等常规参数。结果 A组与对照组比较,LS值和LV-to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对照组、A组比较,LAD供应左心室壁相应节段的LS值(-24.2±1.8比-25.2±1.8和-25.1±1.4,P=0.037)和LV-tor(16.4±1.2比17.2±1.1和16.7±1.1,P=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3组间比较,LVEF和FS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当单纯LAD狭窄率≥75%时,LS值可敏感地反映出左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改变,而LV-tor可敏感地反映出左心室壁整体收缩功能的改变;左心室壁除相应节段出现收缩功能减低外,整体收缩功能也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老年Q波与无Q波型心肌梗死 (QMI与NQ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 方法 记录QMI与NQMI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心肌梗死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检测血脂、心肌酶 (CK MB) ,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梗死后 3~ 4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 ,记录冠状动脉狭窄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比例相似 ,NQMI组CK MB峰值 (6 8 7± 18 6 )mmol/L明显低于QMI组 (10 8 6± 17 3)mmol/L(P <0 0 1) ,CK MB峰值时间 (17 8± 3 4 )h较QMI组 (2 1 9± 4 8)h提前 ,LVEF(5 6 1± 11 2 ) %高于QMI组(5 0 3± 16 7) % ,均为P <0 0 5 ,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QMI组 (P <0 0 1) ;QMI组发生心源性休克 3例、心脏破裂 3例、室壁瘤形成 11例 ,而在NQMI组中未出现。单支、双支及 3支血管病变比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QMI组梗死相关动脉闭塞例数明显高于NQMI组 (P <0 0 1)。 结论 老年NQMI患者急性期预后较QMI患者好 ,梗死相关动脉闭塞率较QMI患者低。  相似文献   

13.
经心血管造影确诊的左室室壁瘤可予冠状动脉旁路术治疗,部份患者附加室壁瘤切除术.作者回顾由15个中心组成的冠状动脉外科研究登记资料(1974.8~1979.6).24,959例患者作冠状动脉造影,其中1,131(男950、女181)例左室造影确诊室壁瘤(53±9岁).664(男562、女102)例室壁瘤患者接受内科治疗(内科组).467(男388、女79)例室壁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外科组):单纯冠状动脉旁路术229例,旁路术附加室壁瘤切除术208例,单纯室壁瘤切除术30例.外科组手术死亡率7.9%,而单纯旁路术同旁路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内乳动脉(IMA)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应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记录22例患者IMA和LAD的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收缩流速比(DSVR),造影测量血管直径(D),计算血流量(F)。结果IMA的APV和DSVR与LAD相比有明显差别[分别为(38±12)cm/s VS(23±7)cm/s,P<0.001;0.6±0.3VS 2.4±1.1,P<0.001)];IMA的D和F明显低于LAD[分别为(2.3±0.4)cm vs(3.2±1.1)cm,P<0.05;(90±12)ml/min vs(260±12)ml/min,P<0.001]。结论IMA收缩期供血为主,血流量小;而LAD舒张期供血为主,血流量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频高能超声溶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闭塞相关血管或“罪犯”血管血栓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ACS患者26例,其中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1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左前降支闭塞 10 例,左冠状动脉闭塞 4 例,右冠状动脉闭塞5例。超声溶栓后对闭塞相关血管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结果 超声溶栓后,闭塞相关血管前向血流达心肌梗死溶栓试验3 级 19 例,开通 19 例,开通率为 73%(19/26),其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成功率最高。超声溶栓成功患者胸痛能完全缓解,心电图ST段下降50%以上,但术后残余狭窄平均为(73±11)%。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6例,残余狭窄降至(13±7)%(P<0. 05)。在超声溶栓中,7例出现并发症。 结论 低频高能超声可有效、安全溶解闭塞相关血管血栓,对富含血栓的病变可进行超声溶栓,可作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互补手段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基因重组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同期住院的70例AMI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梗塞部位及面积方面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给予bFGF 1600U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4周,于4周时用门控平衡法心血池心室显像复查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bFGF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提高约20%(0.477±0.138:0.274±0.09,P=0.0003),左室峰充盈率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2.362±0.918:1.318±0.398,P<0.005),治疗组患者的梗塞后心绞痛及室壁瘤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bFGF可以促进AMI患者梗塞区血管的形成,有利于侧枝循环的建立,可以明显的改善AMI患者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减少梗塞后心绞痛和室壁瘤的发生,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有希望的AMI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老年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昌慧  王毅 《实用老年医学》2003,17(6):313-314,316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住院 40例冠脉闭塞病变CHD患者。老年组 2 8例 ,男性 ,年龄 60~ 91岁 ,平均 (68.96± 6.89)岁 ;非老年组 12例 ,男 11例 ,女 1例 ,年龄41~ 5 9岁 ,平均 (5 1.17± 5 .4)岁。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诊断冠状动脉闭塞病变 ,作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 ,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和手术疗效。  结果  血管病变情况 :老年组总病变血管 81支 ,其中全闭塞血管 3 3支 ,左前降支 (LAD) 2 5支、左回旋支 (LCX) 2 3支、右冠状动脉 (RCA) 2 6支、左主干 (LM) 1支、对角支 (Diag) 6支 ,作PTCA 3 9支 (其中全闭塞血管 12支 ) ,共置入支架 3 8个 ;非老年组总病变血管 2 9支 (其中全闭塞血管 12支 ) ,上述部位血管病变情况依次为 9、7、11、0、2支 ,作PTCA 17支 (其中全闭塞血管 12支 ) ,共置入支架 17个。  结论 老年人冠状动脉闭塞病变行PCI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急性心肌梗死 (AMI)闭塞血管病变直接PTCA比慢性闭塞血管病变PCI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AIMI病人的心电图是否有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心功能分级及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并发左前降史(LAD)病变组与不并发左前降支(LAD)病变组,经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功能在Ⅱ级~Ⅳ级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组明显高于无胸前导联ST段下降组(P<0.05).结论 AIMI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左前降支(LAD)病变存在与否无关,与无胸前导联ST段下降AIMI时相比心功能差.  相似文献   

19.
左主干闭塞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性左主干(LM)闭塞的常规心电图(ECG)表现,总结其ECG特点。方法1999年1月至2004年8月,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急性LM闭塞(LM组),回顾性分析其急诊ECG表现。并选取同时期30例经急诊造影证实为左前降支(LAD)近段闭塞的AMI患者(LAD组),比较两组造影前的急诊ECG表现,以求总结急性LM闭塞的常规ECG特点。结果LM组心率快于LAD组,在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M组中9例患者存在aVR导联ST段抬高(≥0·05mV),发生率明显高于LAD组(分别为90%和36·7%,P=0·002),同时LM组aVR导联ST段抬高幅度亦明显大于LAD组。而LM组胸前导联V1-3的ST段抬高程度则明显低于LAD组。aVR导联ST段抬高>0·05mV诊断急性LM闭塞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63·3%。如果同时再满足V1 V2 V3导联ST段抬高程度<0·5mV,其诊断急性LM闭塞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达到86·7%。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0·05mV,同时伴有V1~V3导联ST段抬高不明显、甚至压低是急性LM闭塞区别于LAD闭塞的ECG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分析ECG特点可能有助于造影术前预测此类患者和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介入治疗术(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3例≥80岁的冠心病患者的48支相关血管进行PCI45次,其中右主干11支,左前降支25支,回旋支11支,左冠状动脉1支。与237例<80岁行PCI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7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86.1%,再通42支病变血管(87.5%),置入冠脉内支架16枚,成功率100.0%。6支血管再通失败,其中5支左前降支(LAD),手术相关并发症2例,均为LAD近端闭塞扩张后再闭塞或引起左主干(LM)夹层,其中1例术后1周死于室性心动过速。随访37例,平均随访时间(18.0±8.8)个月。手术后6~12个月行冠脉造影随访25例,再狭窄率36.0%。结论对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