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6,(2):164-16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与急性脑血管意外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20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按照其Hcy水平分为四组,即Q1组(Hcy:5.0~15.0μmol/L),Q2组(Hcy:15.1~30.0μmol/L),Q3组(Hcy:30.1~50.0μmol/L),Q4组(Hcy>50.0μmol/L),每组各55例。比较四组的临床基线资料、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及院内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Hcy水平与急性脑血管意外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22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男性182例(82.7%),平均年龄(62±12)岁,41例(18.6%)患者有不稳定斑块,25例(11.4%)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8例(3.6%)患者全因死亡,6例(2.7%)患者发生颈动脉血运重建。四组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全因死亡发生率从高到低分别为:Q4组>Q3组>Q2组>Q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率正相关(OR=5.87,95%CI:2.43~20.16,P<0.01),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正相关(OR=6.48,95%CI:3.04~18.64,P<0.01)。结论 Hcy水平越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越高,近期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率越高,住院期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动脉狭窄、微栓子(MES)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37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Hcy水平分组,Hcy<10μmol/L为对照组(220例),10μmol/L≤Hcy≤15μmol/L为实验组1(90例),Hcy>15μmol/L为实验组2(6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TCD、颈动脉彩超检测脑动脉MES、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测定患者血TG、TC、LDL-C、HDL-C、UA、FBG、h CRP、ESR水平。结果实验组MES、脑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Hcy、TG、TC、ESR、UA、FBG、LDL-C、h CRP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Hcy与MES、TC、TG、h CRP、UA、ESR、LDL-C存在正相关,与HDL-C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高Hcy与颈动脉斑块形成、脑动脉狭窄及MES有明显的正相关,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赵玉娟 《现代保健》2010,(11):81-82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程度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对95例脑梗死患者与8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空腹血浆Hey水平的测定,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测量左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并进行对比。结果脑梗死患者组比健康对照组血Hey水平明显增高(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瑛发生明显增多(P〈0.05),同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73.6%)比正常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37.5%)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通过多种机制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脑梗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马卫英  周瑾 《现代保健》2011,(14):185-186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超声检测颈动脉总斑块数(包括硬斑、软斑、混合斑)。结果脑梗死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22.85mg/L、10.95mg/L(P〈0.01);颈动脉总斑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和20%(P〈0.05)。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脑梗死发病中的独立危险因子,联合颈动脉总斑块的发生率,更能提高脑梗死发病危险性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维持性HD患者6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30名为健康组。分别测定Scr、TC、TG、LDL、HDL、CRP、Hb等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内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并对Hcy与IMT及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cy水平研究组(32.12±9.68)μmol/L,健康组(8.46±3.6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15,P<0.05);IMT研究组(1.20±0.32)mm,健康组(0.74±0.24)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9,P<0.05);IMT与年龄、吸烟、糖尿病病程、BMI、CRP、LDL-C、PTH、Hcy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校正BMI、吸烟、高血压、年龄、心脏病史、LDL及Alb后,Hcy、CRP、糖尿病、高血磷、高钙磷乘积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研究组患者Hcy水平显著升高,Hcy水平与IMT呈线性正相关,说明Hcy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检测其血清Hcy水平,根据Hcy检查结果将脑梗死患者分为HHcy组(Hcy15μmol/L)、NHcy组(Hcy≤15μmol/L),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增厚率、斑块形成率,对比不同病情脑梗死患者、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患者上述指标,并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各指标相关性。结果 HHcy组、NHcy组IMT、Hcy均高于对照组(P0. 05); HHcy组IMT、内膜增厚率、斑块形成率、Hcy均高于NHcy组(P0. 05);随着病情加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及血清Hcy水平增加;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清Hcy高于未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P0. 05);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IMT、颈动脉斑块形成率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Hcy可参与脑梗死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探讨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关系。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4月在扬州地区选取≥40岁常驻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危险因素评估确定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血液生化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脑卒中高危人群994人,血HCY的中位数9.0μmol/L,高HCY率为15.3%,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为48.5%;颈动脉正常组和异常组高HCY率分别是9.9%、2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了所有的混杂因素后,高HCY组发生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是HCY正常组的2.1倍。结论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血HCY升高是发生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研究组患者是否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正常组25例和硬化组75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Hcy水平。探究吸烟、高血压、心脏病等一般因素对Hcy水平的影响,血脂、年龄等与Hcy的相关性及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cy水平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年龄及血脂等与Hcy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血浆Hcy水平为(21.72±8.97)μ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13±2.58)μ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化组血浆Hcy水平为(24.13±6.57)μmmol/L,高于正常组的(14.29±3.43)μ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的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妇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在该院检查并分娩的GDM患者40例(GDM组),并以同期40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组)为对照,详细记录两组分娩前血HCY、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肌酐等数据。比较两组血HCY水平,并分析其与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GDM组血浆HCY水平及TG、LDL-C、FPG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两组间血TC、HDL-C、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LDL-C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GDM患者存在血HCY代谢异常,提示监测HCY水平对GDM患者病情的观察有一定指导意义;通过改善血脂水平,有助于降低血浆HCY浓度,减少血管病变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研究脑梗死发病危险性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摘取该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摘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等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为独立致病因素,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和脑梗死病情程度呈正性相关。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提示患者脑梗死危险性的增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脑梗死患者,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其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和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同型半胱氨酸之间关系。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内中膜厚度(左侧1.14±0.38vs 0.84±0.17,右侧1.19±0.29 vs 0.89±0.25),斑块的形成(64.7%vs34.7%)及狭窄的概率(70.6%vs33.3%)有显著差异(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有动脉斑块患者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可导致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2.
血清尿酸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敬树  曹承吉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10):488-488,490
颈动脉硬化是多种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受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多种危险因素影响[1].何小俊等[2]报道了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颈动脉是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3].因此,本研究进一步观察血尿酸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以期更好地防治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选择101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同期5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Cys C水平,超声测定CIMT,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组Cys C与C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92±0.21) mg/L比(0.85±0.20) mg/L、(0.91 ±0.16) mm比(0.65±0.1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总的人群还是在高血压组或对照组,Cys C均与CIMT呈正相关(r=0.412,0.443,0.315,P< 0.01).结论 血清Cys C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程度相关,提示Cys C有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85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分级与冠脉狭窄指数、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多支冠脉病变组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P〈0.05);双颈内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快(P〈0.05);双椎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3个冠脉病变组双颈总动脉阻力均增高(P〈0.05)。与颈动脉0级组比较,颈动脉2级和3级斑块组冠脉狭窄指数均增高(P〈0.01)。3级颈动脉斑块组100%有冠脉狭窄,颈动脉2级、3级斑块组患者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患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管腔内径增大,血管最大血流速度增快和动脉阻力指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85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分级与冠脉狭窄指数、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多支冠脉病变组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P<0.05);双颈内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快(P<0.05);双椎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3个冠脉病变组双颈总动脉阻力均增高(P<0.05).与颈动脉0级组比较,颈动脉2级和3级斑块组冠脉狭窄指数均增高(P<0.01).3级颈动脉斑块组100%有冠脉狭窄,颈动脉2级、3级斑块组患者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患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 颈动脉管腔内径增大,血管最大血流速度增快和动脉阻力指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741名健康体检者(男1193名、女548名)进行分析,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病患者.体检项目包括常规体格检查,血胱抑素C及其他生化指标检测,颈动脉彩色超声扫描等.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将体检者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组及颈动脉内膜正常组,用f检验分析两组血清胱抑素C等生化指标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指标与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的关联性.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颈动脉增厚或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 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组的血清胱抑素C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胱抑素C呈正相关(r =0.21,P <0.05),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增高并不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尚不确定,作为其预测指标尚有待队列研究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总动脉内-中膜(IMT)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冠心病老年患者测定血清Hcy水平,并同时做颈动脉超声检查,以颈总动脉IMT有无增厚作为分组标准.其中颈总动脉IMT增厚组48例,非增厚组24例,两组进行性别、年龄、Hey、TC、TG、LDL、HDL、高血压病患病率、2型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并对颈总动脉IMT增厚组中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颈总动脉IMT增厚组血清Hcy水平、TC水平、高血压病患病率高于非IMT增厚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自变量Hcy及LDL对颈动脉IMT增厚有显著影响,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Hcy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杂音对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颈动脉听诊结果,将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有杂音组(100例)和无杂音组(100例).排除心脏杂音、静脉杂音及甲状腺杂音的患者.200例患者均行颈部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必要时行主动脉弓+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两组颈动脉狭窄率、狭窄部位和狭窄程度,并对颈动脉杂音分级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有杂音组颈动脉狭窄率[67%(67/100)]高于无杂音组[29%(29/100)](P<0.01).两组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总动脉分叉部狭窄及重度狭窄者易于听到颈动脉血管杂音(P<0.05).颈动脉杂音分级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关(P<0.05),颈动脉杂音级别越高,重度狭窄的几率越大.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杂音与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有关,临床上可作为判断颈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的一个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