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方法 根据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学、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学、鼠疫宿主动物学、鼠疫媒介昆虫学特征,提出“鼠疫生物地理群落指征、两级分型法和三项指征命名法”;区划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及其亚型.结果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为12型19亚型.阐明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生物学特征.结论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及其亚型的划分,为掌握其生物学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现代动物分类学技术,鉴定整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种属区系分布,通过微生物学动物生态学综合实验,确定鼠疫主要宿主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型.结果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有鼠疫宿主86种(主要宿主14种、次要宿主和偶然宿主72种).结论 明确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主要宿主分布型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现代动物分类学技术,鉴定整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种属区系分布,通过微生物学动物生态学综合实验,确定鼠疫主要宿主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型.结果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有鼠疫宿主86种(主要宿主14种、次要宿主和偶然宿主72种).结论 明确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主要宿主分布型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菌的节肢动物及其分布进行整理。方珐根据已发表的资料,对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染疫媒介进行统计。同时,对某些蚤类在鼠疫传播中的媒介作用和地位进行更正和说明。结杲截止2008年底,已知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中能够自然染疫的节肢动物有62种,其中蚤目3总科6科22属52种,蜱螨亚纲2科6属8种,吸虱目1科1属2种。结论了解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染疫媒介及其分布,主要媒介蚤的媒介作用,为制定鼠疫防治策略、鼠疫监测等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鼠疫耶尔森菌差异区段分型及其地理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耶尔森菌差异区段(DFR)分型及地理分布特征。方法 对分离自中国11个疫源地3 044株鼠疫菌,应用23个DFR和质粒验证(PMT1)PCR扩增,进行鼠疫菌DFR基因组分型及地理分布特征分析。结果 3 044株鼠疫菌共包括52个基因组型,其中19个为主要基因组型、33个为次要基因组型。在以往鉴定的31个基因组型基础上又增加了 21个新基因组型。其中增加的3个新基因组型均为主要基因组型,即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新增加32型、44型,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新增加50型。结论 在新增加的 21个新基因组型中有3个为主要基因组型,中国鼠疫菌DFR主要基因组型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云南省家、野鼠两型鼠疫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媒介生物的地理分布及季节变化。方法整理核实我所1974—2006年有关鼠疫监测和调查资料,并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家鼠鼠疫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节肢动物有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人蚤等8种,其中印鼠客蚤为该疫源地的主要媒介,1982—2006年云南省自印鼠客蚤累计分离鼠疫菌618株,占92.65%;野鼠鼠疫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有特新蚤指名亚种、方叶栉眼蚤等7种,其中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主要媒介,最近在玉龙县发现其染疫蚤;棕形额蚤为次要媒介,1974—2006年自特新蚤指名亚种和棕形额蚤各分离鼠疫菌14株,各占15.56%。从家鼠鼠疫疫源地媒介生物中检出的鼠疫菌集中在6—8月,最高为8月。野鼠疫源地媒介昆虫季节变化调查和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呈双峰,集中于4月和12月。结论两型疫源地有着各自不同的染疫媒介,其地理分布有着明显区别,染疫情况和季节变化也有着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鼠疫菌基因组型与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型及其主要宿主、媒介密切相关,自然组合形成鼠疫生物群落,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相互适应,同步进化,维持鼠疫自然疫源性和生物群落的延续。鼠疫菌差异区段/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DF形ML讼)基因组型反映了鼠疫自然疫源地生物学特征。其型别对认识鼠疫菌自然疫源地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鼠疫菌基因组型的鉴定,可实现对鼠疫菌的追踪溯源,追溯出所代表的鼠疫主要宿主、主要媒介及其生态地理景观型的生物学特征。因此。鉴定鼠疫菌基因组型、主要基因组型对中国鼠疫预防控制、应急反恐、生物安全、监测预报及软件技术平台体系建设具有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生态地理景观特征.方法 根据中国鼠疫疫情资料和对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地理景观的考察,制定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区划标准,建立反映鼠疫生态地理景观特征的方法.结果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生态地理景观有12型、19亚型.结论 为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划分是认识和防制鼠疫的基础性工作。鼠疫生物地理群落(鼠疫自然疫源地)由生态地理景观型、宿主、媒介、鼠疫菌基因组型四要素组成,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是影响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先前发表的系列论文,整合对鼠疫自然疫源地各要素的研究成果,集中论述鼠疫自然疫源地划分和认识中的若干重要理念,为鼠疫和其他人畜共患病的防疫和监控提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Ⅰ.生态地理景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生态地理景观特征.方法根据中国鼠疫疫情资料和对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地理景观的考察,制定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区划标准,建立反映鼠疫生态地理景观特征的方法.结果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生态地理景观有12型、19亚型.结论为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鼠疫菌生物型是鼠疫菌起源进化遗传性状最稳定的生物学标准,是鼠疫起源进化普系的“活化石”,也是该菌起源进化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依据其对甘油和阿拉伯糖的酵解和还原硝酸盐的能力,鼠疫菌可分为4种生物型,即古典型(甘油酵解阳性,阿拉伯糖酵解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中世纪型(甘油酵解阳性,阿拉伯糖酵解阳性,硝酸盐还原阴性)、东方型(甘油酵解阴性,阿拉伯糖酵解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和田鼠型(甘油酵解阳性,阿拉伯糖酵解阴性,硝酸盐还原阴性).前三种生物型与人类历史3次鼠疫大流行相对应,最后一种生物型对人不致病,但能造成田鼠鼠疫并在其自然疫源地内流行.目前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有4种鼠疫菌生物型.  相似文献   

12.
鼠疫菌生物型是鼠疫菌起源进化遗传性状最稳定的生物学标准, 是鼠疫起源进化普系的“活化石”, 也是该菌起源进化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依据其对甘油和阿拉伯糖的酵解和还原硝酸盐的能力, 鼠疫菌可分为4种生物型, 即古典型(甘油酵解阳性, 阿拉伯糖酵解阳性, 硝酸盐还原阳性)、中世纪型(甘油酵解阳性, 阿拉伯糖酵解阳性, 硝酸盐还原阴性)、东方型(甘油酵解阴性, 阿拉伯糖酵解阳性, 硝酸盐还原阳性)和田鼠型(甘油酵解阳性, 阿拉伯糖酵解阴性, 硝酸盐还原阴性).前三种生物型与人类历史3次鼠疫大流行相对应, 最后一种生物型对人不致病, 但能造成田鼠鼠疫并在其自然疫源地内流行.目前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有4种鼠疫菌生物型.  相似文献   

13.
As part of a fatal human plague case investigation, we showed that the plague bacterium, Yersinia pestis, can survive for at least 24 days in contaminated soil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Thes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defining plague foci, persistence, transmission, and bioremediation after a natural or intentional exposure to Y. pestis.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明鼠疫的起源,分析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保存学说,描述动物间鼠疫流行特征和20世纪70年代的灭鼠拔源工作带给我们的启示,揭示鼠疫菌在自然界保存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提出在鼠疫流行间歇期内,鼠疫菌主要以基因突变的方式长期保存在自然界中,形成鼠疫菌-宿主-媒介三位一体的鼠疫生态系统的新学说,为我国鼠疫的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研究河北省鼠疫疫源地的结构和性质,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对该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做了总结,分别从生化特征、营养需求、质粒特征、毒力因子、毒力和毒素几方面进行介绍,发现河北省分离的鼠疫菌属于B群鄂尔多斯高原型,营养需求表现为对甘氨酸的半依赖和对色氨酸的营养依赖,含有4种质粒,其中13×106质粒是内蒙古长爪沙鼠疫源地所特有,有的菌株缺失45×106质粒,全部菌株表现为F1抗原和鼠疫菌素(PstⅠ)阳性,而鼠疫菌色素沉着(Pgm)和VW抗原阳性仅占一定比例,表现为遗传的不稳定性,中等毒力。  相似文献   

16.
摘要: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自然疫源地指在合适的地理景观条件下,由鼠疫耶尔森菌、宿主、媒介在长期的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构成成分及其作用,对了解鼠疫自然疫源地性质和结构,维持鼠疫生态系统平衡,有效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四川省高原地区喜马拉雅旱獭是否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及该菌是否和鼠疫耶尔森菌存在共生关系。方法 鼠疫常规监测中捕获的喜马拉雅旱獭,解剖时无菌操作取舌根和回盲肠内容物,置于准备好的10~15 ml改良PBS增菌培养管中,在4℃冰箱中增菌10~20 d后分离培养。结果在德格县采样100份,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2株,若尔盖县采样148份,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株。结论 四川省高原地区喜马拉雅旱獭携带小肠结肠炎结肠炎耶尔森菌,该菌和鼠疫耶尔森菌可能存在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