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治疗经验,探讨诊断、治疗、预防原则。方法回顾分析36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例治疗方法。结果36例病例中,32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4例手术治疗,其中3例为肠扭转、内疝等机械性因素所致,手术治愈,1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并再次出现炎性肠梗阻。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约90%为早期炎性肠梗阻,应行保守治疗,避免手术,10%为肠扭转、内疝机械性因素所致需急诊手术,防止肠坏死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3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3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中53.1%系腹腔严重感染导致肠梗阻,32例患中29例为粘连性肠梗阻,3例为机械性肠梗阻,29例粘连性肠梗阻中25例经保守治疗痊愈,4例手术治疗,其中2例术后痊愈,2例术后再发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例机械性肠梗阻经手术解除梗阻后痊愈,结论:对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应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坏死,腹膜炎等情况下尽量保守治疗,而机械性肠梗阻应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多发、复发性、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方法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尿流改道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炎性肠梗阻是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本文阐述炎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关于炎性肠梗阻的最新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干预及术中谨慎操作及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预防炎性肠梗阻的重要意义,旨在为临床上治疗炎性肠梗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8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4~2008年。采用西医对症处理、中医大承气汤加味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结果15年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84例,总有效率为9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经济,痛苦小,无不良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套叠复住器治疗粘连性和蛔虫性肠梗阻的相关问题。方法采取回顾的方法总结了87例粘连性和蛔虫性肠梗阻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生的因素。结果以临床症状、体征及腹透来确诊,确诊率为100%,其中粘连性肠梗阻33例、蛔虫性肠梗阻34例,均采用肠套叠复住器进行治疗。结论古老的治疗粘连性和蛔虫性肠梗阻多采用肥皂水灌肠,胃肠减压,必要时手术治疗,都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用肠套叠复住器治疗粘连性、蛔虫性肠梗阻,疗效快,经济安全,同时更主要的是避免了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月10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其中采用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50例为A组,鼻胃管减压治疗56例患者作为对照为B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种减压方法对肠梗阻的疗效差异。 结果 肠梗阻导管组在临床症状缓解、实验室资料、影像学改变方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45、8.72、7.48、4.61、7.47,P均<0.05)。A组患者需手术治疗比例较B组低,总体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23.43,P均<0.05)。 结论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治疗中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鼻胃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3~2007年,采用西医常规对症处理、合用中药大承气汤加味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结果:15年间我院共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120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标本皆治,疗效确切,经济,无痛苦,而且无不良反应,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谢建国  赵润璞 《中原医刊》1996,23(12):21-22
老年人肠梗阻的病因诊断谢建国,赵润璞老年人肠梗阻并不少见,诊断为肠梗阻较易。但引起老年人肠梗阻原因很多,治疗上有很大差异,只单单作出肠梗阻的诊断往往不够,要求尽可能做出病因诊断。笔者收治14例老年肠梗阻患者,分别为乙状结肠扭转(6例)、嵌顿性疝(4例...  相似文献   

9.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肠梗阻的40%~60%,在我国60年代大肠梗阻病例统计中,它属第一位。临床多表现为反复性顽固性腹痛、腹胀、呕吐及排便排气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肠坏死而危及生命。梗阻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预防和治疗肠粘连一直是腹部外科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新技术的引入和传统方法的改良,使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得到发展。我院自2010年9月-2013年3月采用防连冲剂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12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孙晓光  梁正  马涛  张翔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4):3777-3778,378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2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及全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7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徐根强 《右江医学》2005,33(2):161-162
粘连性肠梗阻在腹部外科急腹症中较为常见,如不能及时就诊和治疗可能转变为绞窄型肠梗阻。我院自1990年1月~2004年1月共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32例,其中绞窄型肠梗阻42例,占粘连性肠梗阻的9.7%。现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就其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粘连性肠梗阻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163例粘连性肠梗阻先采用综合治疗法,其中有39例经综合治疗后,中转手术,中转手术率为23.9%。结果 163例粘连性肠梗阻采用综合治疗,治愈率为66.8%;总有效率为96.1%,死亡率0%,中转手术39例,死亡率为15.3%。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应先采用综合疗法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高龄老年人急性肠梗阻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56例高龄老年急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急性肠梗阻中48例为机械性肠梗阻,占85.7%,其中腹腔内肿瘤引起的20例,其余为粪块阻塞、腹股沟疝嵌顿、乙状结肠扭转、柿石梗阻、胆石梗阻等。手术治疗治愈、好转45例;非手术治疗11例,治愈、好转9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1)高龄肠梗阻的病因中肿瘤占首位,其次为肠粘连。(2)肿瘤引起的高龄肠梗阻如无手术禁忌证,应及早争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肿瘤术后复发与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复发和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区别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复习了经手术治疗的86例胃肠道肿瘤术后出现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在临床上区别和治疗特点。结果:86例中粘连性肠梗阻39例,肿瘤复发47例,在复发组胃癌术后复发最为多见(P<0.05),原发性肿瘤分化差的其复发引起肠道梗阻明显高于分化好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P<0.01)。症状上肿瘤复发组出现的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低于粘连性肠梗阻(P<0.01)。肿瘤复发的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梗阻,口服泛影葡胺治疗多能缓解,但大部分患者部分症状仍存在,粘连性肠梗阻多为完全性肠梗阻(P<0.005),多需要手术。结论:低分化原发肿瘤、不全性肠梗阻、低发生率的恶心和呕吐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的肠梗阻,多提示为肿瘤的复发,泛影葡胺治疗后梗阻缓解但仍有症状存在应首先考虑是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5.
5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治疗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2例临床资料。结果早期手术治疗20例合并肠瘘1例,晚期仅行剖腹探查5例,余27例行非手术治疗,平均治愈时间12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2周,可表现为典型机械性肠梗阻的体征,应首先采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7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27例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发生于手术后5~15d,平均8d,非手术治疗21例,观察2~17d,手术治疗6例,全部治愈。结论: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大多数为炎性肠梗阻,应先行一段时间非手术治疗,只要无肠绞窄、腹膜炎出现,应避免早期手术治疗,经非手术疗法多可治愈,保守治疗至少应2~4周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粪石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探讨非手术治疗粪石性肠梗阻的新方法。方法 对27例粪石性肠梗阻患者在常规禁食、补液、胃肠减压等治疗基础上行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结果 27例患者中有22例经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排出了粪石,解除了梗阻,治愈率为81.48%,5例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无效而转外科手术。结论 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粪石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57例纹窄性肠梗阻进行诊治分析,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57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治愈55例,治愈率96.5%。结论 临床上一旦考虑为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手术治疗,掌握手术时机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在农村基层医院就诊率极高,如不积极治疗,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90~1995年共收治肠梗阻病人152例,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9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2~69岁,平均44.5岁。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气闭、便团等典型的肠梗阻(非绞窄性)的临床表现。且经X线证实为肠梗阻,除外肠道肿瘤所致的肠梗阻。病史6h~4d,平均253h。其中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7例,腹膜炎症后粘连性肠梗阻15例,肠扭转8例。2治疗21一般支持治疗①禁食禁饮、持续胃肠减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胃肠减压治疗,应用肠梗阻导管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起效时间为(12.5±4.5)h,治疗24h后小腹围的比值为(78.9±7.5),治疗48h后腹痛症状的消失率为84.85%,治疗48h后肛门的恢复排气率为87.88%,治愈率为87.8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起效时间为(31.8±6.5)h,治疗24h后小腹围的比值为(90.2±9.8),治疗48h后腹痛症状的消失率为48.48%,治疗48h后肛门的恢复排气率为51.52%,治愈率为60.6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起效时间、治疗24h后小腹围的比值、治疗48h后腹痛症状的消失率、治疗48h后肛门的恢复排气率及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临床价值较高。此疗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肠梗阻,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