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15例正常人血清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NSCLC患者血清淋巴细胞中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正常对照组无阳性表达.T1~T2(0.676±0.202)与T3~T4(0.896±0.188)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0~N1(0.656±0.196)与N2(0.792±0.180)、N3(0.914±0.192)比较,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M0与M1比较,前者(0.682±0.205)明显低于后者(0.907±0.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有关,它可能成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乙酰肝素酶在肿瘤转移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Vlodavsky等[1]1999年克隆分离出的一种葡糖苷酸内切酶,可以裂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细胞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中的乙酰硫酸肝素盐蛋白聚糖(heparan sulphate proteuglycan,HSPG)和乙酰硫酸肝素盐(heparan sulphate,HS),并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对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乙酰肝素酶与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鹰  史常旭 《重庆医学》2007,36(10):982-984
肿瘤细胞要实现其扩散、转移,必须首先穿越由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组成的屏障。该屏障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一是结构蛋白,二是糖氨聚糖,其主要成分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in sulphate proteoglycan,HSPG)。HSPG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 ulermatrices,ECM)和细胞表面的蛋白聚糖类碳水化合物,也是基底膜(BM)的结构组成成分,它可以结合各种生物分子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并且能够调节各种结合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4.
彭冬先  何援利 《医学综述》2003,9(4):195-197
侵袭性细胞主要包括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 ,肿瘤细胞实现扩散、转移以及免疫细胞趋向炎症反应区都必须首先穿越由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和基底膜组成的屏障。该屏障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 :一是结构蛋白 ,包括胶原、层粘素、纤维结合素和玻璃体结合素等 ;二是糖氨聚糖 ,其主要成分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 (heparansulfateproteoglycan ,HSPG)。HSPG主要由一个蛋白核心和数个与之共价连接的线性硫酸乙酰肝素 (heparansulfate ,HS)侧链组成[1] 。起初认…  相似文献   

5.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HSPG)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组织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细胞表面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HSPG主要由一个核心蛋白和数个与之共价连接的线性硫酸乙酰肝素(heparin sulfate,HS)侧链组成[1].肿瘤细胞实现扩散、转移必须首先穿越由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组成的屏障.该屏障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一是结构蛋白,包括胶原、层黏素、纤维结合素和玻璃体结合素等;二是糖氨聚糖,其主要成分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一种裂解糖氨聚糖中HS链的内切糖苷酶,在细胞侵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近,随着Hpa基因得以克隆,该酶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也正日益受到关注及重视,现将Hpa的生理特性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侵袭和转移作为肿瘤细胞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已经成为抗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肿瘤附近的正常组织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以及组织的血管壁,这个过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降解硫酸乙  相似文献   

7.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一种葡萄糖醛酸内切酶,它既存在于正常组织,如胎盘和淋巴器官,对胚胎形成,神经系统发育,新生血管形成,炎症反应发挥着正常的生理功能;也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促进细胞侵袭和转移,诱导肿瘤血管生成。HPA抑制剂的研究可望为抗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乙酰肝素酶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细胞外基质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的一种葡萄糖醛酸内切酶。在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乙酰肝素酶一般概况、功能和调控、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及吴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田野  陈晓鹏 《沈阳医学院学报》2012,14(2):108-110,113
乙酰肝素酶(也称类肝素酶,heparanase,HPSE)是目前发现的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侧链的内源性糖苷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肿瘤患者临床预后的一个指标。对于中晚期肿  相似文献   

10.
乙酰肝素酶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认为肿瘤细胞实现侵袭转移,必须首先穿越由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ambrance,BM)组成的屏障.这个屏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结构蛋白;二是糖氨聚糖(GAGs),其主要成分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cyean,HSPG),而 HSPG是由1个核心蛋白和数个与之共价连接的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侧链组成.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新近克隆出来的一种内切糖苷酶,它编码的蛋白被认为是唯一降解HSPG的HS侧链的核苷内切酶,对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1,2],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HPA的基因定位、活性调节、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活性测定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肝素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 情况,分析其与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 年6 月—2014 年6 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 例 NSCL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取肺癌组织样本作为观察组,取癌旁组织样本作为 对照组。观察肝素酶、bFGF 在两组样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肝素酶、bFGF 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 Logistic 回归方程进行计算,探究NSCLC 患者肝素酶、bFGF 表达与转移和生存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中肝素酶 阳性例数38 例(79.17%),bFGF 阳性例数37 例(77.08%)。对照组中肝素酶、bFGF 均为阴性表达,观察组肝素 酶、bFGF 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素酶表达与NSCLC 患者病理分期、血管 浸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bFGF 表达则与NSCLC 患者病理分期、分化程度、血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随访NSCLC 患者3 年,生存患者26 例,生存率54.17%。死亡患者22 例,病死率45.83%。NSCLC 生存和死亡 患者在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bFGF 表达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上述有差异因素带入 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发现,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bFGF 表达均是NSCLC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论 肝素酶、bFGF 与NSCLC 的转移、血管浸润等密切相关,与NSCLC 的预后也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在舌鳞状细胞癌(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舌鳞癌患者手术标本和10例正常对照组标本的Hpa表达情况。结果:舌鳞癌组的Hp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恶性度高的舌鳞癌组明显高于低度恶性舌鳞癌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舌鳞癌组明显高于无转移舌鳞癌组(P<0.05)。结论:舌鳞癌Hpa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异常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120例NSCLC患者为对象,检测患者凝血指标,并分析与肿瘤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转移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低于非转移患者,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非转移组患者(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未见差异(P>0.05)。120例NSCLC患者中死亡15例(12.50%),生存105例(87.50)。其中转移组死亡率24.24%(8/33)高于非转移组死亡(8.05%(7/87),P<0.05)。死亡患者a PTT低于生存患者,D-D及Fbg水平高于生存患者;两组PT未见差异(P>0.05)。a PTT、D-D、Fbg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86(95%CI:0.816~0.937)、0.890(95%CI:0.820~0.940)、0.825(95%CI:0.745~0.888)。结论a PTT、Fbg、D-D与NSCLC患者肿瘤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检测三者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表达密切相关。研究证实VEGF在人体内广泛分布,能够促进肿瘤的血管新生,肿瘤细胞的血道转移和淋巴转移。但VEGF能否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的预后因素目前尚不明确。现有肺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研究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刘新兰原发性肺小细胞未分化癌(SCLC)是肺癌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占全部肺癌的20%~25%[1]。就其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点来看,有明显的早期插散倾向。80%~90%的病人确诊时已有广泛的远处转移,其中脑转移最为常见。7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小板升高与其发生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20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初诊时血小板计数为准,分为血小板升高组和不升高组,比较两组在初诊时及整个病程中观察到的远处转移在总样本中所占比率的差异。结果:在血小板升高组和不升高组,初诊时发生骨转移的情况分别是16例(30.8%)和18例(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270,P=0.001),整个病程中骨转移的发生情况分别是27例(51.9%)和42例(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604,P=0.001),而其他部位的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血小板升高组分层,发现随着血小板计数的升高,病程中发生骨转移的几率增大。结论:血小板升高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夏邑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25例发生脑转移,57例未发生脑转移,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并探讨其与肿瘤血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 95例NSCLC石蜡组织标本的b FGF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IMVD)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b FGF在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的正常肺组织 (P <0 .0 5 )。b FGF阳性表达癌组织中的IMVD高于阴性表达癌组织中的IMVD(P <0 .0 5 )。b FGF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与组织学分型和肿瘤病理分级无关 (P >0 .0 5 )。 结论 :b FGF可能参与NSCLC的新血管生成并促进肿瘤转移 ;b FGF的检测可作为判断NSCLC转移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乙酰肝素酶在癌细胞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道同  刘长安 《重庆医学》2006,35(3):279-281
癌细胞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浸润转移,而在此过程中必需突破由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组成的屏障。该屏障主要由2种成分构成:(1)结构蛋白:包括胶原、层联蛋白、纤维结合蛋白和玻璃体结合素等;(2)糖氨聚糖:其主要成分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HSPGs)。在过去的10多年中认为,结构蛋白的破坏是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关键步骤,研究大多集中在底物为结构蛋白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20.
由于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以及早期诊断方法的局限性,胃癌病死率仍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多年来,胃癌发生、发展及其侵袭转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