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欧阳松茂  彭亚飞 《医学综述》2008,14(8):1229-1231
缺血后处理是指在心肌再灌注之前进行数次短暂再灌注/缺血的循环,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它具有同缺血预处理相似的心肌保护效应。后处理的这些保护作用可能和内源性活性物质如腺苷、一氧化氮和阿片肽增多、蛋白激酶的活化、线粒体的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关闭有关。现就缺血后处理的发现、心肌保护机制和临床应用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间质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间质的保护作用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TC组)。观察各组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和胶原纤维含量,记录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测定血浆中MDA和SOD浓度改变及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PTC组心肌羟脯氨酸含量、胶原纤维含量、左室舒缩功能明显高于I/R组,心脏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同时,血浆SOD活力增强而MDA含量降低。结论:IPTC对I/R大鼠心肌间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与心功能的保护相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心肌胶原的降解,维持左室结构而起到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冠状动脉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方法的广泛应用,再灌注治疗成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重要治疗方法。而随之带来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代谢异常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即再灌注损伤现在愈来愈引起心血管医生的重视。如何防止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成为现今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包括缺血性预适应(IPC)、药物性预适应、中药预适应几个方面。预适应能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肌对再灌注损伤提高耐受能力、明显减少梗死面积、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并能改善心肌的收缩和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4.
程明锦  刘志勇 《现代医学》2009,37(3):196-199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及腺苷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通过阻断右肺门建立大鼠在体右肺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1)假手术组:持续灌注165min;(2)缺血再灌注组:缺血45min,再灌注120min;(3)腺苷后处理组:缺血45min后,予腺苷1.5mg·kg-1右心室弹丸注射,然后再灌注120min;(4)缺血后处理组:缺血45min后,短暂再灌注10s,缺血10s,反复5次,然后再全面恢复灌注120min.实验结束时取各组肺组织测湿/干重(W/D)值,HE染色行组织学检查,ELISA测定IL-6、IL-10含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缺血后处理组与腺苷后处理组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类似.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缺血后处理组与腺苷后处理组W/D显著降低(均P<0.05),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MDA显著降低(P<0.05),IL-6含量有所降低而IL-10含量有所升高(均P<0.01),光镜下肺损伤亦有所减轻.结论 缺血后处理和腺苷后处理可能通过脂质抗氧化作用,灭活氧自由基,抑制致炎细胞因子IL-6,上调保护性细胞因子IL-10,从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腺苷静脉预处理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非紫绀型先心病及瓣膜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腺苷静脉预处理组;B组:空白对照组;两组其他处理相同。分别于阻断升主动脉前、阻断升主动脉30分钟、开放升主动脉15分钟及术后24小时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两组血清CK-MB、LDH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实验组术中、术后血清CK-MB、LD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静脉预处理能模拟缺血预处理(IPC)的心肌保护效应,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预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腺苷机制丁延峰,李玉龙,何瑞荣基础所生理室(050017)关键词预缺血,心肌,保护作用,腺苷机制1986年Murry等首先报道,多次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可使随后较长时间缺血和(或)再灌注所致的心肌损伤减轻。由此他们提出预缺血(Is...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腺苷(adenosine, Ado)预处理在心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40只,建立大鼠同系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供体心在获取前15min给予Ado预处理后4℃改良St. Thoms液10mL.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术后5h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电镜观测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MDA、 CK-MB明显减少(P<0.01), SOD明显增加(P<0.01),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实验组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22.1±2.9)d vs (12.0±1.8)d, P<0.01)].结论 Ado预处理对心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使受者的移植心脏存活期延长.  相似文献   

8.
施节娟  吕国义 《医学综述》2006,12(12):745-747
缺血后处理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减少氧化剂介导的损伤,抑制细胞内和线粒体内钙超载,抑制再灌注心律失常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它似乎与缺血预处理拥有相同的受体及细胞内通路,保护作用相似。但缺血后处理具有更强的可控性,因而更具研究价值和临床实用意义,其器官保护机制、临床实施时机及其有效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尾静脉注射2%链脲佐菌素溶液(4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组:正常大鼠自由饲食水,不做任何手术处理;假手术组:糖尿病大鼠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IR)组:结扎糖尿病大鼠LAD造成缺血30min,再灌注2h;缺血后处理(IPostC)组:结扎糖尿病大鼠LAD 30 min,再灌注30 s,阻断30 s,重复3次,再灌注2h.采用TTC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凋亡指数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够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腺苷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腺苷是体内重要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 ,对心脏功能有多方面的作用。近年来 ,通过对腺苷的生理效应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发现腺苷在心肌保护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 腺苷的来源、代谢腺苷全称腺嘌呤核苷 ,是由腺嘌呤和戊糖结合而成 ,腺苷既是腺嘌呤核苷酸的前体又是其代谢产物。腺苷结合 1、2、3个磷酸后分别形成一磷酸腺苷( AMP)、二磷酸腺苷 ( ADP)、三磷酸腺苷 ( ATP)。腺苷由 AMP在 5 -核苷酸酶的作用下脱磷酸而成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后可形成腺苷及同型半胱氨酸。腺苷可在全身组织包括心脏及血管产生。腺苷在血液…  相似文献   

11.
腺苷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宇华  高春霖 《医学综述》2008,14(5):769-772
腺苷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为:改善心肌微循环、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抑制氧自由基产生、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维持钙稳态、促进血管修复及改善心室重构、介导预处理与后处理效应,这些作用主要是由分布于心肌的各型腺苷受体介导的,目前已被用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防治及心脏停搏法、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型术、心脏移植术中。  相似文献   

12.
梅胜兰 《医学综述》2011,17(7):987-989
缺血后处理是近年提出的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理论、新途径。它通过抑制线粒体膜通道孔的开放,激活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系统,抑制氧自由基的暴发及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减轻钙超载等,最大程度地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缩小心肌的梗死面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功能等。因此,缺血后处理将在器官移植、血管成形及心脏外科手术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986年,Murry等[1]首次提出心肌在经受了多次短暂的缺血再灌注后,能在随后的长时间缺血中延迟并减轻心肌损伤,即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这一现象在活体动物和离体细胞模型上都得到了证实,且预处理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不同种属的不同组织器官中。由于这种预处  相似文献   

14.
周启付 《医学综述》2012,18(1):89-90
近年来,缺血后处理(I-postc)作为一种传统心肌保护方式以外的有效途径,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其用于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得到较一致的肯定。未成熟心肌结构、代谢及功能较成熟心肌差别较大,针对未成熟心肌I,-postc心肌保护效果的临床研究以及与传统心肌保护方法(包括缺血预处理)比较和协同研究报道较少。现就I-postc的心肌保护机制、研究现状及其在未成熟心肌保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溶栓疗法、经皮腔内冠脉血管成形术、冠脉搭桥术等方法的临床应用,使缺血心肌能够重新获得血液供应,明显减轻了心肌缺血性损伤.然而随之带来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代谢异常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即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 RI),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老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细胞凋亡与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老年雄性Wistar大鼠9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n=30):老年假手术组(saline control,SC组)、老年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组)和老年缺血后处理组(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C组)。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后处理模型,分析检测老年大鼠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测定再灌注末抽血离心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浓度。结果 I/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平均为53.99±10.54,IPC组平均凋亡指数为45.51±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R组血清SOD活性平均为(277.70±29.55)U/m L,IPC组平均质量浓度为(303.72±25.25)U/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血清MDA浓度平均为(25.02±2.35)μmol/L,IPC组平均为(22.54±2.6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够抑制心肌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增强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再灌注所致氧化损伤有关。缺血后处理对老年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樊雅玲 《医学综述》2011,17(15):2326-2328
近年来,关于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发展了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的概念。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均有明确的心肌保护效应,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而两者联合应用的心肌保护效应尚不十分明确。现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方法都是外源性的,心肌保护效果有限,对一些重症心脏病尤为如此。近年研究发现,缺血预处理(IP)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强有力的内源性心肌保护机制,具有长时间可靠的心肌保护效果。但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诸多不便,且会造成新的损伤。本研究根据IP作用原理,探讨腺苷预处理对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效果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9.
缺血后处理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通过体内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对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生化指标的影响。②方法24只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con)组:结扎冠状动脉40min,再灌注180min。缺血预处理(pre-con)组:3次短暂结扎冠状动脉(闭塞5min,再灌注10min,循环3次),其余同对照组。缺血后处理(post-con)组:结扎冠状动脉40min,再通30s,结扎30s,重复3次,再灌注180min。3组均在缺血及再灌注同时行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再灌注末抽血离心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实验结束,速取心脏处理测定梗死面积。③结果和对照组相比,pre-con和post-con组再灌注各个时间点肌酸磷酸激酶(CPK)均降低(F=40.13~91.26,q=5.52~18.67,P<0.05、0.01);pre-con和post-con组坏死面积占总面积之比均小于对照组(F=62.36,q=13.44、13.90,P<0.01);post-con组血清中SOD的含量高于对照组,MD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F=17.00、40.75,q=3.46、12.76,P<0.01)。④结论缺血后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具有相似的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缺血后处理的机制部分可能是通过减少自由基损伤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环磷腺苷葡胺预处理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8~64岁,ASA分级Ⅱ级或Ⅲ级,心功能分级Ⅱ级或Ⅳ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环磷腺苷葡胺预处理组(M组)各30例。M组在麻醉诱导后从颈内静脉输注环磷腺苷葡胺2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0,基础状态)、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术后6h(T2)、24h(T3)记录两组患者HR、MAP、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取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术前1d和术后7d行心脏彩超了解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结果与C组比较,M组主动脉开放后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浓度和CK-MB活性降低(P<0.05)。两组间LVEF和CI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时M组LVEF和CI高于C组(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预处理有利于瓣膜置换术患者左心功能的恢复,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TnI浓度和CK-MB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