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爱红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2,22(1):103-103,105
报告19例经CT扫描证实的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出血灶共39个,出血好发部位依次为基底节18例、脑叶8例、丘脑6例、小脑和外囊各2例,脑干1例,其他2例。除1例手术外,其余均经保守治疗,给予脱水剂、降血压、自由基清除剂、神经营养剂及多种维生素和脑保护剂等治疗。结果治愈3例,好转13例,死亡3例,2例死于脑疝,1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左心衰竭。AMCH的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与病灶部位及出血量关系密切,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探讨AMCH的发病病因及机制以及AMCH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治的76例患者,由高血压引起41例,脑血管畸形引起21例,白血病及脑淀粉样血管病引起8例,其他病因引起6例,分别占患者总数的53.9%、27.6%、10.5%和7.9%。76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中,发病部位为基底节40例,脑叶部位23例,脑干和小脑部位为7例和6例,分别占患者总数的52.6%、30.3%、9.2%和7.9%。结论: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疾病的病因很多,主要为高血压引起,多采用CT诊断,对出血部位及出血量进行检查。AMCH疾病发病较快,死亡率也较高,需及时处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琳  董亚茹  杨震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500-1501
目的: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通过CT临床检查对52例病人进行观察分析。结果:AMCH占同期脑出血病人的3%,主要病因为高血压73%(38例),脑血管畸形5.8%(3例),白血病5.8%(3例),脑淀粉样血管病7.7%(4例),原因不明7.7%(4例)。出血好发部位依次为基底节51%,脑叶39%,脑干和小脑5%。按出血部位依次为小脑幕上型、小脑幕下型和混和型3型。结论:AMCH病因多为高血压,虽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借助临床上出现的多灶性体征,部分病人临床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4.
杨德  李鱼  杨晓苏 《海南医学》2014,(18):2796-2797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cutemultifocalcerebralhemorrhage,AMC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内同时或几乎同时(48h)发生两处及以上部位的出血,发生于双侧基底节区者,是AMCH中较为特殊的一种。AMCH约占脑出血的1.5%~5.9%,双侧同部位同时发生者更为少见。现报道1例我院诊治的双侧基底节区同时脑出血的患者,结合文献,以提高大家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发病原因、临床发病形式及诊断,分析35例AMC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0例,好转15例,死亡10例(8例死于脑疝,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AMCH的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病,起病突然,多为活动中,病情危重;主要依靠头颅CT诊断,其发病率低、病死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Gerebral Haemorrhage)X称脑内出血,系指脑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实质出血,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占全部脑卒中20%~30%。而原发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临床较少见,现报告20例AMCH患者临床资料,并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腹腔端外置术治疗脑脊液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压脑室-腹腔分流管。头皮弧形切口在右耳轮上后4-5cm处,颅骨钻孔,切开硬膜,将脑室导管送入脑室。将贮液器阀门和脑室导管连接并缝合固定于骨膜上。腹腔导管经顶颞部、耳后、颈部、胸部到达上腹部,末端外置接引流瓶,缝合上腹部切口。在治疗期间合并使用敏感足量抗生素、神经营养剂等。结果 (1)12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9例占75%,中止2例占16.7%,失败1例占8.3%。从病程来看,痊愈的为10-58d;中止的为3-17d;失败的为120d;(2)出血部位、范围与疗效的关系:12例经头颅CT检查确定了出血部位与范围。痊愈的9例,包括脑室出血3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4例;中止2例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例(治疗过程中死于消化道出血),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1例(堵管)。失败1例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不明原因脑脊液长期不能恢复正常)。结论脑室-腹腔分流腹腔端外置术治疗脑脊液感染安全、有效,解决了神经外科临床上一个棘手的实际问题,拥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苹  李军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5):306-306
目的:总结32例高血压牺室内出血治疗体会。方法:分析32例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结果:存活者3个月后ADL分级,Ⅰ级8例,Ⅱ级15例,Ⅲ级3例,Ⅳ2例,2例全脑室出血铸型死亡。其中1例死于中枢性高热,1例死于脑梗死后再出血、脑弥漫性肿胀。结论:经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及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室内出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头颅CT分型、临床发病形式及诊断.方法:分析42例AM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AMCH按头颅CT分型,幕上型71.43%,幕下型2.38%,混合型26.19%.AMCH患者先后出血组的死亡率(81.82%)明显高于同时出血组(35.48%).结论:AMCH主要依靠头颅CT诊断,其发病率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0.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8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MCH占同期脑出血患者的2.2%,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病(67%),出血以基底节(53%)和脑叶(29%)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结论:本病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高血压为主要病因,头颅CT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李峥嵘  杨欢 《医学综述》2011,17(23):3662-3664
目的探讨自发性多灶性脑出血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对20例自发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20例自发性多灶性脑出血为2个病灶的18例,2个以上的2例,共有出血病灶42个,依次为基底核区21个、脑叶18个、小脑3个。主要病因为高血压10例,淀粉样脑血管病2例,脑血管畸形3例,2例瘤卒中,1例白血病,原因不明2例。结论自发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多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及特殊病因。  相似文献   

12.
纤维支气管镜在抢救大咯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严俊  闭通艺  贾世隆 《广西医学》2003,25(8):1405-1406
目的:评估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断大咯血的部位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8例大咯血患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出血灶的定位、血块阻塞情况、对出血部位先月生理盐水 肾上腺素反复冲洗,镜下观察无出血后注入立止血。结果:95例经1次纤维支气管镜下治疗后止血,5例经2次纤维支气管镜下治疗后止血,4例经3次纤维支气管镜下治疗后止血,4例经3次纤支镜下治疗不能止血后转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下确定出血灶、注入血管收缩剂、凝血药物治疗大咯血,作用迅速,效果确切。对大咯血造成广泛血块阻塞,导致严重呼吸困难,确实为有效的抢救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 563例脑钙化灶发生部位和频率.方法:将3 563例受检者根据有无头部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分别进行头颅平扫,统计2组受检者水平切面脑钙化灶所在部位和频度.结果:两组受检者脑钙化灶发生部位和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为松果体和侧脑室下角的钙化频率最高,与脑其他部位钙化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出现3个部位脑钙化灶的发生率最高,次为1个部位,远高于2个、4个、5个及5个以上脑钙化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钙化灶见于颅内多个部位,松果体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侧脑室下角;3个部位同时出现脑钙化灶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1个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的MRI表现特点及其与脑内非肿瘤性出血的鉴别诊断。方法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15例,全部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征象与出血征象并存12例,表现为灶样出血型;未见明确肿瘤征象而只表现为出血征象3例,包括结节肿块型2例、环型1例。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的信号T1WI为点状、结节肿块样或环型高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高信号内或周围可有略高信号,内部信号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出血灶呈不同程度和形态的强化。结论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能显示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的形态及信号特点,有助于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与脑内非肿瘤性出血鉴别。  相似文献   

15.
田洪  刘磊  郝磊  臧巧利  朱川 《重庆医学》2015,(2):183-18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HT患者48例,其中,出血性梗死(HI)45例(93.8%),其中HI‐1型27例,HI‐2型18例;脑实质内血肿(PH)3例(6.3%),其中PH‐1型2例,PH‐2型1例。PH‐2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类型HT。进行CT、MRI检查,界定梗死面积,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结果HT患者梗死后出血时间发生在1周内14例(29.2%),1~2周内28例(58.3%);脑叶梗死25例(52.1%),出血灶均在皮层和(或)皮层下,深部脑实质梗死11例(22.9%),出血灶在梗死灶内或其边缘,脑叶及深部梗死8例,小脑梗死3例,脑干梗死1例,出血灶均在梗死灶内;继发于大面积脑梗死31例(64.6%),继发于小面积脑梗死14例(29.2%),继发于腔隙性脑梗死3例(6.3%);HI表现为皮质和(或)皮层下白质、脑深部点状、斑片状、条索状、脑回状出血灶;PH表现为梗死区域血肿形成,血肿主要位于深部基底节区。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脑叶部位的梗死更容易并发HT。HT多发于脑梗死后1~2周内,应当于这段时间内复查头CT或MRI。  相似文献   

16.
周军  杨万才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37-3939
目的分析肺癌脑转移的MRI漏、误诊原因,总结减少漏、误诊的措施。方法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7例,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47.2岁;7例全部行MRI平扫,其中3例治疗1月~2月后行MRI增强,最后共发现21个脑转移瘤病灶。结果根据肺癌脑转移瘤MRI增强和平扫形态结合部位分为结节型(5例17个病灶)、灶样型(1例1个病灶)、肿块出血型(1例1个病灶)和脑干型(1例2个病灶);出血灶T2WI呈高等低不同信号,T1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各型脑转移瘤病灶呈不同程度和不同形态的强化;除出血灶外其余均呈T2WI高信号和T1WI低信号;在丘脑和桥脑的肺癌脑转移瘤误诊为脑梗死;脑转移病灶均无明显周围水肿。结论肺癌脑转移瘤的非典型征象有其周围水肿可无或很轻微,可发生在脑干,可呈肿块出血型、灶样型和<1.0cm结节型。忽视肺癌脑转移瘤的非典型征象是造成漏、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观察伽玛刀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总结伽玛刀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回顾2002年1月~2008年12月诊断为脑海绵状血管瘤并实施伽玛刀治疗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癫痫、出血的控制、病灶的变化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7年。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观察:治疗前12例有锥体束征,治疗后8例恢复,4例无变化。癫痫发作观察:治疗前发作者25例,21例治疗后半年无发作而停药,停药后无发作。4例治疗后半年停药,偶有发作。CT及MRI复查:治疗后3~36个月,复查1~3次。病灶消失1例,缩小34例,14例无变化。其中3例灶周水肿、1例水肿伴灶内出血加重,经治疗逐渐好转。结论:MRI检查对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病灶位于难以手术的部位,多发灶难以一次切除,病人难以承受手术或不接受手术且症状显著者,伽玛刀是一种安全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对降低出血率、癫痫及病灶控制、改善症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微创治疗脑出血死亡的1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死亡的病例中,8例死于脑疝形成,4例死于再出血,3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相关因素为:脑疝形成、出血量及部位、再出血、意识状态、感染、脑水肿、多器官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及年龄。  相似文献   

19.
刺五加治疗小量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2002年1月至今本科收治经头颅CT确诊30 mL以下脑出血患者,选出经常规治疗10 d后复查头颅CT 血肿吸收慢仍存在脑水肿患者60例。入选患者均神志清楚,舒张压<120 mmHg,排除脑干出血、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排除病因高度怀疑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长期大剂量服用抗凝药者。6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男 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岁;外囊出血24例,丘脑出血3例,脑叶出血3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岁;外囊出血26例,丘脑出血2例,脑叶出血2例;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病情经齐性检验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201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与死亡原因有关的因素。【方法】将201例死亡的脑出血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划分为五个组进行分析,意识状态用Glasgow昏迷评分表测量。【结果】病死率与年龄的增长无明显关系,而与意识状态、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既往病史有关。【结论】不同的出血部位,直接导致致死的原因不同。脑干、丘脑、小脑的出血,多死于出血灶对主要部位的压迫,而脑叶、基底节的出血多死于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